近10年来,LED在演艺空间或在舞台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频繁,甚至列为首选的手段了。从几年前我国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到眼下索契冬奥会开幕的场面,可以说,在LED的应用和创造中,应用得相当极致,熠射出它的动态、神幻、壮观的演示魅力!
观看近三届的央视春晚舞台,LED的应用,一届比一届有进步,逐步增添着更多的亮点。本届以马的形象元素作为舞台画面的“主旋律”,张灯结彩,更张扬了“万马奔腾”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以春晚舞台为样本,就可以看到当前LED应用的概率和覆盖面。可以说,LED已经在整体舞台美术的创造中,几乎替代或颠覆了传统的、常规的手法,扮演了主要的一个角色。又譬如,在平民百姓都能进入的普通演出舞台上,无论各地初具现代化设施的一些演艺中心,还是简陋、传统的综合性演出场所,LED应用率也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
LED在演艺空间中所呈现的创作现象,走上了正常的发展状态。LED虽然在艺术创作中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但它富有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生命力,为舞台生产服务,为艺术创造另辟蹊径增光添彩,不失为艺术创新的一条希望之路。而事物的发展总会经过一定的过程,也会显现自身弱势或弱点,需要磨合、历练,需要扬长避短,才能显露自己的价值优势和最佳的生命状态。当然,在LED应用于舞台艺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些许问题。
首先,目前LED应用比较简单化。普遍的运行状态,是起步的阶段,只起到照明功能,而没有真正进入到艺术创作的层面。演出舞台是综合艺术,LED扮演的是艺术的“角色”,终极目标是完成艺术的创造,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技术的工具。类似充当“图配演”,拼贴式的掺揉,则是比较被动的劳动。目前,存在比较表面化的、图解化的应用,工艺较为粗糙,给人“戏不足,景来凑;景不够,LED来补”的印象。
其二,LED的应用,还不够理性化。它在演艺空间平台上的出现,像一匹“黑马”,可以说,准备并不充足。如前两届的央视春晚,显得堆积、富态,反而彰显不出视屏画面纯情、灵动或静态的可视性。艺术创造需要激情、个性,兑现、落实则需要理性应对。舞台美术创作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它是非常物质化的创作。这里的“理性”,还应该包括经费投入的理性。任何艺术创作的成功,并不都是与投入成正比的。艺术的理性,也是自信、成熟的表现。
其三,每一门类的舞台艺术,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艺术法则和表现的语言。它们都有自己的观众群体,约定俗成的观演关系,以及观赏价值的标准。如在我们的戏曲舞台,尤其是在传统戏曲舞台,它的审美原则,我认为不能轻率地去“颠覆”,随心所欲去“创新”。联想到当代舞台科技,能否应用于舞台,必须慎重对待,必须尊重传统舞台已成熟的审美原则。LED不是万能的,能否被舞台所接纳,所吸收,所真诚地认同,重要的一点是,看其与舞台上表现语言是否能统一,审美原则是否相一致。
其四,舞台艺术独具魅力的重要特色,是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绽放的魅力。它囊括了方方面面创作的元素,有物质因素,更有人的因素,包括主创艺术家们全方位投入与参与。LED是一种亟待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技术手段,需要艺术家们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对当代应接不暇的舞台新科技的认识。以舞台空间为例,舞剧、歌舞类的舞台,LED应用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戏剧舞台,尤其是传统戏曲方面,则另当别论了。从当下创作成果来看,常给人一种步调不一致的感觉。也就是说,遇到了上述审美观念的碰撞,艺术语言之间的隔阂。这里,也需要针对应用者的“调教”,才能使舞台科技,包括LED的应用,更到位,更有效,更艺术化,使它们真正成为艺术创造的一分子。
总之,舞台美术创作与LED应用的合作乃至“联姻”,探索的空间很大,发展前景也十分光明。前者借用科技力量,去创造、创新;后者则为舞台艺术助力,不断锦上添花,翻开新的一页。它们各自张扬自己的优势,在唇齿相依的发展中,将进一步打造出空间艺术的更高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