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就是生物识别。
关于依靠笔迹、步态这些行为特征来鉴别人的技术,还非常罕见。个人觉得这两种也不大适合商用,想象一下,在商场收银台付款时,让你写段文字给电脑鉴定一下,或者收银员请你“走两步给机器看看”是啥场景?
现在主流的识别技术主要有有指纹识别、声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五类。
一、指纹识别
指纹具有终身不变、重复率极小和方便性,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可以实现对客户身份的识别。比如在智能手机、公司考勤、防盗门锁上,现在几乎小伙伴们都已经在用了。
不过指纹识别也有局限性,比如手指有稍微破损或者处于湿润状态,会影响到识别准确度;此外有时手指按印的着力点不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指纹变形进而影响到识别效果。
刚洗过手时用指纹开机,屏幕半天打不开,这种事大概小伙伴们经常会遇到,有时也挺令人焦躁的。
二、声纹识别
声纹识别是基于人类发声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而来的技术,每个人发音讲话形成的声纹图谱都不相同,依此识别身份。
声纹识别明显的缺点就是,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周围环境太乱了可能识别不清;另外人的声音会随着年龄、身体状况、情绪等发生变化,这也会影响到识别的准确度。
声纹识别在手机上早有应用,比如登录微信时可以选择使用声音。不过据刷脸哥目测,使用这种方式登录的似乎不多,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机器自言自语有些尴尬。如果用于支付,每个顾客对着机器说段话的场景,是不是颇具喜感?
另外情绪变化会影响识别,小伙伴们记得在面对机器时,务必保持情绪稳定,否则别怪机器认不出你喔!
三、静脉识别
借助静脉识别仪器,取得个人手指的静脉分布图,通过算法提取出静脉分布图中的特征值,再与资料库内储存的特征值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身份验别。
静脉识别也有缺陷,比如静脉可能会随着年龄或生理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永久性尚未得到确认,另外专用采集设备设计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
四、虹膜识别
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这部分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虹膜在人的幼儿阶段就已形成,并不会再改变。
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的水平,但现阶段虹膜识别设备的造价成本太高难以商业化大规模推广,另外镜头产生的图像畸形也容易降低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目前图像获取设备的尺寸比较大,在某些地方安装和使用不灵活。
五、人脸识别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迅速、识别精准度已经达到金融级别、识别设备的成本已经大为下降,市场呼声和热点也高。
相比于其他几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其与用户间的非接触性、非侵扰性。比较一下:
指纹识别需要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传感器上;
声纹识别需要用户大声说话;
虹膜识别需要用户与相机靠得很近;
静脉识别需要用户将手指和手掌放置在静脉识别设备上。
相较而言,人脸识别只需要用户处于摄像头的视野内,然后可以迅速识别, 这使得人脸识别成为对用户体验友好的生物识别方式。
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人脸识别设备会通过3D红外摄像头,利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对目标物进行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目前这种识别方式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9.99%、误识率仅为百万分之一,从而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此外,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已经不容易受到姿态、光照、表情等因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