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陆璐:真正的网络确定性将在6G时代成熟并实现广泛应用

中国移动陆璐:真正的网络确定性将在6G时代成熟并实现广泛应用,第1张

为加快响应国家5G新基建政策,践行央企责任,进一步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中国移动近日以“共赢、合作、开放、创新”为主题,举办“创新2020云上科技周”系列活动。

在备受关注的6G系列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副所长陆璐以《确定性技术促进面向6G的极致网络研究》为主题,揭示了确定性技术研究的驱动力,描述了确定性技术研究的现状,同时对6G确定性技术进行展望。

业务需求推动网络向“确定性”演进

陆璐介绍,从网络的演进趋势来看,随着5G To B市场业务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逐渐从服务消费互联网向服务产业互联网转型,也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技术基础。ICT和OT的进一步融合促使移动通信网络从提供“尽力而为”的刚性管道,向提供“确定性”的按需定制网络服务演进。

另外,时间敏感类业务对网络性能提出极致要求。随着工业制造、车联网、智能电网业务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在支持超低时延的同时,需要支持确定性业务传输。从IEEE、IETF到3GPP,各标准组织对确定性传输有不同的定义,典型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有界的时延和低抖动、极高的可靠性,以及端到端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等四个方面。

确定性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此背景下,IEEE 、IETF和3GPP等各组织均已开启在确定性技术各个领域,包括固网和移动网方面的研究。

IEEE 802.1工作组2007年创建音频视频桥接(AVB)任务组,其目标是用家庭中的HDML、扬声器和同轴电缆;2012年,IEEE 802.1AVB任务组更名为时间敏感网络(TSN)任务组,从时间同步、流量调度和整形、可靠性、配置管理四个方面定义了20多个网络协议,具有时间同步、时延保障等机制,成为新一代以太网协议。

目前,IEEE TSN工作组已经发布基本协议13个,包括同步、可靠、时延和管理4个方面,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低抖动和极低的丢包率,实现确定性网络传输。TSN也已完成大部分的时延控制机制标准制定,包括流量排定、流量整形、资源预留等,能够实现微秒级的时延和抖动,应用场景包括音频、车载、工控等。

IETF2015年成立确定性网络(DetNet)工作组,致力于将基于以太网的确定性技术扩展到广域IP网络。DetNet主要关注单个网络域的场景,或者是紧密关联的网络之间的场景,例如园区网络、专用WAN等。

目前,IETF DetNet已经发布三份RFC标准,工作重点集中在数据面方案,同时积极推进DetNet安全和YANG模型等项目。但DetNet只做基于IP(3层)的可靠性保障机制,没有基于IP(3层)的转发时延控制,所以无法很好地应用于大规模网络。

针对以上问题,IETF积极开展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DIP)的研究,DIP基于确定性的报文调度和端到端时延保证机制,实现IP大网端到端时延确定性和大规模可扩展性应用。2018年IETF DetNet工作组开始研究DIP,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技术方案,包括网络架构和工作流程,产业界积极开展仿真验证,国内网络5.0联盟以及ITU FGNET2030也在积极推进DIP技术。

3GPP在2018年R16阶段开始VerTIcal LAN项目研究,面向工业制造场景,开展5G支持IEEE TSN协议研究及标准化;2019年,3GPP R17阶段陆续开展Industrial IOT项目研究,开展5G内生确定性机制研究及标准化。

分阶段推动6G确定性网络机制

6G时代是确定性网络广泛发展的时代,将从移动、固定网络独立发展的模式,向跨越融合发展的模式转变。移动网络需要吸收现有固网二层、三层确定性传输协议,实现与固网确定性机制融合,即协议支持、协同调度、部署融合。

陆璐表示,真正的网络确定性将在6G时代成熟并实现广泛应用。中国移动将从三个阶段入手,不断推动确定性网络机制成熟。

第一阶段:实现内生确定性,6G网络需要不断学习固网确定性机制,优化网络性能,更新迭代网络技术,并结合移动网络自身的特点,适当的进行机制的简化;

第二阶段:实现跨域融合的确定性,从协议支持、协同调度、部署融合等方面研究6G网络与固网的融合;

第三阶段:实现广域的确定性,突破移动性、空口的确定性、传统的IP转发规律等技术难点,考虑特定场景的专用方案。

“中国移动将与产业界伙伴共同努力,推动6G网络确定性技术的研究,使得确定性网络真正成为垂直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陆璐最后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55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6
下一篇 2022-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