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7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的数字经济将进入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预计将在三个层面带来重大变革:
一是人与智能机器交互方式的变革,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会逐步降低。过去20年,人们对手机依赖程度逐步提升。未来20年,智能终端会超越手机的范围,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会逐渐普及,人们将会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智能机器交流。
智能机器的服务内容会多样化。比如说智能音箱,基于语音交互技术,人们不再需要手动播放/关闭,动动嘴巴,说句话,就可以放音乐,播视频、看直播、听故事、查菜谱。
随着技术创新,人机交互方式也会更加简单。在支付、消费方面,基于仙人掌的手掌脉络“微特征”识别技术,只需要挥挥手,就可以快速完成认证与支付,无需借助外物,你的手掌就是与生俱来的二维码、yhk和现金。不擅长使用智能机(二维码)的老人和孩子也能轻松、愉悦地购物,最大限度的消除了数字鸿沟。
在地铁/公交站,用户只需要伸出手掌,在设备上快速挥过,就可以实现超安全、超方便的乘车体验。在便利店刷手购买早餐时,综合智能AI健康机器人及背后的知识图谱系统,会根据用户当前的身体健康指数、生物参数、身体状态信息,推荐用户最适合的早餐。
5G的到来,更是推进了万物互联、深度感知,让全维度的知识图谱和实时感知到的信息,实现无缝融合。比如,一个大学生进入图书馆,手掌一挥,就进入了她个人的计算机账号,屏幕上显示出她过往借阅书籍、阅读偏好或其它详细个人信息,通过自适应的深度赋能技术,提醒她今天应该关注、思考的问题等,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完美服务。
在AI时代,“仙人掌”的独特技术,让人们的行为和环境空间及周围设施,实现了自然、便捷、和谐、高效的高级智能交互。
不仅如此,未来人机交互方式还将更加多元、无处不在。以搜索为例,现在的搜索结果首条满足率已经超过56%,如果能实现99%的用户搜索一个结果就可以满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需要用户自己从不止一个搜索结果中选择,那么搜索将不限于搜索框、不限于设备、不限于屏幕,真正随时随地更好地服务于人。
其次,人工智能会给IT的基础设施层面带来巨变。传统的CPU、 *** 作系统、数据库将不再成为舞台的中央,新型的人工智能芯片、便捷高效的云服务,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仙人掌“一对一”精准识别技术,就独立支撑起了10亿级社会基础设施性的用户出入管理和支付应用需求,在轨道交通、地铁公交、机场海关、社保管理、活体证件、行政审批、安防系统、刷手支付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的加速应用,将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这是中国和世界技术创新者的共同使命。
未来各产业的智能化,应该是各产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三重境界: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几年前,人们就看到火锅店用上了机器人,有的拉面馆里用机器来做刀削面,其实这跟人工智能没有关系。最近两年也有银行引入了人形的机器人当“大堂经理”。这种认为“人工智能应该长得像人”,其实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新业态,而是“山是山,水是水”,技术是技术,产业是产业,没有真正融合起来。
第二重境界,人工智能进入一些行业,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状态。比如,金融领域出现了首个“数字人”员工,可以借助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技术,自我更新金融知识,深刻理解客户需求,能够对普通用户做到VIP式的一对一的服务。
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产业智能化的生命力,源于和实体经济紧密的合作,让技术提升品质之心,让AI去复活工匠之魂,做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佳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未来,人工智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回归到产业的本质。智能交通本质还是交通,AI教育本质还是教育。
技术可以改变中国经济的未来,可以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当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强大的工业布局和物质基础,让今天人工智能的创新者在谈论AI布局的时候,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和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机会,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