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领域格局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资本的AI野心

CV领域格局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资本的AI野心,第1张

2016年,双创最热闹的时间节点,科技部火炬中心曾联合某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当时,榜单的首位是蚂蚁金服,紧随其后的是小米、阿里云、滴滴,旷视科技排在第40名。40名以前,没有一家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进榜,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交通出行才是大幕前的角儿。

彼时,人工智能的热闹仅仅是个开场,直到2017年底,这场盛宴才正式进入到高潮部分。为了更好地扶持、帮助企业发展,中关村曾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类活动。当时,某部门在力推企业宣传时,曾在内部拟了一份海淀地区可采访的企业名单,并尽心尽力地推给有采访需求的媒体,旷视、商汤、格灵深瞳、云适配、数据堂等皆在列。

如今,旷视和商汤这两家视觉领域的巨头企业一个驻扎在中关村,另一个则在北大东门安了家,相距步行也就20分钟,但战略方向却几近相背而行。而2014年当红企业格灵深瞳则搬到了东升附近的创新创业园区,远离了暴风圈。

短短三年间,CV领域格局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

时间退回到三年前,行走在中关村大街上,楼宇间贴满了VRAI的广告牌,而伴随着VR声量渐渐消退,看热闹的人群指着红色广告牌说:“AI又是什么?会不会也跟VR一个下场?”人工智能,听上去漫天繁星,但终究距离地面太远,但市场是爱人工智能的。自从2014年,谷歌以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DeepMind Technologies之后,创投圈逐渐刮起了人工智能风潮,加上此后阿尔法狗大战柯洁等轰动性事件的发生,微风变飓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计算机视觉异军突起,这个有些陌生感的词汇身后是亿万美金的烫手钱。

虽然大洋彼岸的人工智能潮水更早的开始躁动起来,但在兴奋的资本推动下,中国这片海域的潮水涨得更高。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全年AI领域的融资额超过200亿人民币。2018年,该数值更是蹦高一样的翻倍,总投资额达到 772.3 亿。

视觉相关的创业公司也开始了一波融资热潮,几乎每一家宣布拿到新一轮融资时,都能突破一次行业的纪录。时间向前滚动中,旷视逐渐冲到了行业的前头。

在过去几年中,基于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旷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将产品触角伸向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根据旷视官网信息显示,其服务的客户包含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华为、联想等行业级头部企业,同时服务于国家税务总局、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润集团等政府部门和央国企集团。

在完成C轮融资后,这家本就相对沉默的企业显得更加寡言,直到2019年初,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才再次站到舞台中央,宣布向智能仓储物流领域进军,并推出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河图”,就在发布会前的几个月,旷视宣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这一动作被市场看作是旷视战略升级的重要标志。在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各家都在尽量快的向前方奔跑,场景、产业化、落地,关键词在逐渐升级,与此同时,战火的硝烟味也在扩大。从安防、金融、零售再到自动驾驶、医疗,CV玩家们试图用技术带动一切产业升级,并在更多的赛道内站稳脚跟。

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陈俊峰看来,AI最先落地的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例如金融、电商等,原来的数字化、电子化程度很高,积累了大量数据,易于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他指出,AI在越来越多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变得非常可期,例如企业服务,存在大量AI替代重复性人力劳动的场景,客服、票据处理、质检等;零售行业中,客流统计分析、店内库存管理、自动结账等;教育行业中,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的辅助教研、教学管理等AI应用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

“智能一切”!尤其是那些亟待升级再造的产业。这里,充满着想象力。大潮涨退更迭,即便是海滩信步,也能捡到美丽的贝壳。问题是,谁能捡到更多、更美的呢?

“公司成立7年,外界对我们更多的认识是Face++,并觉得我们就是一家做人脸识别的算法公司,但实际上,Face++只是旷视科技的一部分。” 2019年1月16日,印奇在旷视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说道。

自此,旷视距离出发点已经过去7年时间。进击的方向也从个人大脑、城市大脑拓展到供应链大脑,旷视正在试图做到更加聚焦、更加智能。

最小化启动

在几家CV企业中,旷视科技的出发时间最早,资历最深。但最一开始,旷视的出发灵感来自一款叫“Crows Coming”的体感游戏。

旷视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印奇和唐文斌是2006 届清华姚班同期,大二在微软亚研(MSRA)实习期间,一个被分在人脸识别组,另一个在图像搜索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杨沐,则是两人的学弟。三人同出自清华大学,组成了旷视的铁三角阵容。

2011年8月,正值清华大学举办第三十届“挑战杯”,为了参赛,三个人一起开发了一款用到人脸识别技术的手机游戏“乌鸦来了”,该游戏通过摇晃脑袋赶走乌鸦。没想到的是,他们不仅一举拿下了挑战杯的特等奖,还在短时间内累积了40万用户,一度冲到中国区 App Store 排行榜的前五名。当时,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4手机,这是手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前置摄像头,而这一变化也催促着创业者们尽早出发。

三人一拍即合,在两个月后创立了旷视科技。公司成立后没多久,三人就拿到了联想之星的天使轮投资。紧接着,第一个问题来了。在“乌鸦来了”收获成功之后,旷视将游戏场景视作出发起点,此后团队又接连开发了几款游戏,但发现与“乌鸦来了”所处境况相似的是,用户的付费意愿很低。他们很快意识到,其实以技术起家、对游戏市场无甚了解而又并非游戏热衷者的他们,并不适合做一家游戏公司。而当初“乌鸦来了”这款游戏也仅仅给他们带来了几千元的盈利收入,最关键的问题是无法变现。

“旷视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尝试一些To C的应用,例如把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到游戏等,但变现能力都比较弱,直到这些技术开始被应用到金融、城市管理领域,商业价值才逐渐被释放出来。”陈俊峰说。

这时,Facebook以高达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满一年的人脸识别公司。旷视团队意识到,与To C市场相比,To B业务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旷视停止游戏业务的运营,专注开发人脸识别平台。

为了一边寻找到合适的技术落地场景,一边完成技术积累,旷视团队推出了Face++开放平台,通过API的方式提供互联网服务,先把好的技术放开,让大家都能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探索和发现最后在哪些场景中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

Face++是旷视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成名作。后来不少人知道旷视,也是由Face++这个品牌而来。直到今天,Face++仍是不少人心中旷视的代名词,为了抛开人脸识别算法公司的形象,旷视还曾两度更换品牌logo。

商业化是旷视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困惑。“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如何进行商业化落地其实有过一段探索期。”陈俊峰回忆。

此时,时间已经走到了2013年,当年7月,旷视拿到了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事实上,在投资旷视科技前,创新工场内部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因为是A轮投资,我们通常都要求看到公司有明确的商业化方向,有比较清晰的变现途径,但当时公司在业务方面才刚开始探索,几乎没有运营数据,甚至连谁是目标客户都没有看清楚,所以内部过会的时候投委会比较纠结。”陈俊峰告诉本刊,“但我们作为一家tech VC还是坚信技术的价值,发现了旷视的几位创始人与众不同的特质,最终还是决定独家投资这一轮,投了几百万美元。”

虽然没有清晰的方向,但当时的创新工场注意到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这意味着计算机视觉探索、解决真实世界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变成可能。“这在商业上蕴含巨大价值,而人脸识别恰恰是其中最佳的应用点之一。”陈俊峰说。

同一时期,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要求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要规模化落地。AI技术下沉到产业端,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也只有给客户带来价值,AI领域的企业才能更有价值。

唐文斌也意识到,技术的本质创新要与场景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技术变成最好的产品去落地,让最好的服务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场景成熟的时候,技术也会慢慢往前跑。

2015年之后,人工智能的创业热潮来临,旷视逐渐找到商业化落地的路径。从与蚂蚁金服合作刷脸支付,到为美图提供人脸检测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再到最近两年主推城市管理等,旷视逐渐找到一条机器视觉的落地之路。

“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的领域可以说没有边界,一方面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演进,另一方面技术也在往各行各业全面渗透,它本质上就是计算机看懂世界、看懂人的问题。”陈俊峰看来,技术的演变以及行业的渗透下,旷视未来将是可期的。

自此,赛道内的车手们也开始跑马圈地式的拓展自己的场景,而中国CV行业的序幕也徐徐拉开。

旷视科技刷脸门禁

CV大陆裂变

        2017年底,AI领域高额融资频现,人工智能进入了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加速期。而CV赛道的竞争也同样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不少网友在知乎热议:“谁才是CV领域的霸主?”点赞数量最高的评论是:“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就像三体世界中主张和平的1937号观察员所设想的一样,这个问题将引发一场持久的争论大战。事实上,现在谈谁是视觉领域的霸主,或许仍为时过早。从周惠平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个能一人通吃的行业。原因是,这个领域能落地的场景太多,安防、医疗、无人驾驶⋯⋯没人能将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行业的深海中去,即便是八爪鱼,再多的触手也不足以一口吃掉大象。周惠平是渤海华美的董事总经理,后者是旷视的C轮投资方。

短短几年时间,CV领域的格局已经由八方混战演变到“CV四小龙”再缩减到“双雄称霸”的格局。“我们确实也没有预料到行业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周惠平说。

几乎是同一时间,视觉领域的赛手们启动了引擎,旷视作为出发最早的一家,也已几经蜕变。在旷视提出AIOT的战略之后,他的发展方向更加聚焦。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将旷视的升级蜕变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消费端的个人大脑,第二阶段是城市大脑,第三阶段为供应链大脑。

消费端阶段的冲刺,也是各方混战最焦灼的时期。201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具备人脸识别的手机iPhone X。自此之后,华为、三星、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马上跟进,人脸识别成为手机终端设备的标配。

撕开人脸识别的裂口后,验证支付、登录等功能快速迭代,让这项技术在手机终端设备上的可应用场景像细菌一样繁殖、裂变。iPhone X和Face ID的潜力最终释放了基于身份认证的计算能力。Face ID在这一领域打开另一扇大门。但打开任何一扇门时,都要提前了解一个问题,钥匙在谁手中?

旷视早就准备好了一把钥匙。

在苹果公司带领Face ID走向风口前,旷视早已经在这一领域内等待多时。事实上,金融是旷视科技找到的第一个技术落地的场景。2014年,支付宝在寻找一家可以提供人脸在线核验身份的技术公司,扫遍整个中国,最后发现只有旷视科技可以做到。旷视突破了重重技术难点,最终为支付宝量身定制了一套解决方案。

2015年3月,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亲自演示了炫酷的“刷脸”支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提供这项“线上实名身份认证”技术的公司旷视科技也受到外界关注。目前,支付宝背后的旷视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通过率接近98%。

在此之后,旷视将金融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旷视科技为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中国电信翼支付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Face ID互联网身份验证服务。另外,旷视智能终端解决方案也已为70%以上的安卓手机提供刷脸解锁服务,覆盖华为、小米、vivo、OPPO等多款旗舰机型。

公开资料显示,旷视的FaceID已为全球上亿人实现了远程实名身份验证,是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平台;而Face++作为全球最大的AI开放平台,覆盖了220个国家和超过50%的海外用户。

唐文斌曾提到,每一年,旷视科技都有自己聚焦的领域。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2017年是城市管理;2018年是机器人。

旷视智能仓储机器人

事实上,城市管理一直是旷视的得分项。

此前,网上流传一份旷视的资料显示,旷视科技在2017年营收达到9000万美元,并且已经实现盈利。这份资料还提到,目前城市管理占旷视很大一部分收入,而城市管理领域的主要付费客户是政府。同时,因为绑定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在金融和新零售、物流领域,不少人预计旷视的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针对这份资料,印奇给予了否认。印奇回应,“2017年确实是规模商业化比较重要的一年,增幅比较大,我们应该有盈利的可能。(报告)大的趋势可能差不多,但具体数字肯定不是真实的。”

不过,在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击,让旷视从基于C端设备的个人设备大脑聚焦到了城市大脑。这同样是一片汹涌澎湃且暗流涌动的深海宝藏。

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一带一路⋯⋯都需要大量的智能化硬件和解决方案来支撑其体系。找到突破口,旷视迅速进行了击破。目前,阿里云大厦、中关村大厦都已经使用了旷视的识别技术。

2014年以前,处在To C阶段旷视定位是开发者服务平台,主要产品为Face++;从2014年开始到2018年,旷视的主要精力转向To B领域,开始了“AI+行业”,在这个层面下,安防、金融和出行是旷视的三条主要业务线;2018年底,旷视将业务线再做调整,宣布进军仓储物流行业。“每个阶段我们的产品定位不同,最早我们可以说是一个PaaS平台,之后是‘AI+行业’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在做的是AI *** 作系统。”谢忆楠解释。

由此,从个人设备大脑到城市大脑,再到供应链大脑,旷视完成了三级跳。

新的战场

2018年2月,旷视全资收购机器人公司艾瑞思。

根据官网介绍,这家公司一直在做智能物流仓储、智能工厂搬运等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艾瑞思面向电商仓储推出了第一代智能仓储系统iWS,提供“货到人”“智能搬运”两种解决方案,可减少60%~70%拣货人力,人均拣货效率提高2—3倍,已与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伙伴合力打造智能仓库,并应用于富士康工厂,提供“P2P”厂内物料搬运服务。

据了解,交易双方早有交情。2017年开始,旷视与艾瑞思开始在技术、产品方面合作,旷视为艾瑞思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和智能调度算法技术支持,以提高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增强人机协作效率。同年,旷视对艾瑞思进行战略投资。

意在何为?为何是物流?

在过去一年中,印奇不止一次提到聚焦,这也是行业共识。手机、金融、城市管理,已在第一梯队的旷视急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产业,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将优势身位的差距拉得更大。如果说CV赛道的竞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开始比的是出发姿势和勇气再加上零星运气,而决定能走多远的,则是格局和理性。

进军物流,早就在旷视的计划之中。

在过去18个月中,旷视团队深入到中国各个产业一线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通过机器人革新仓储与物流产业。

之所以选中物流产业,原因有二:市场大、变革空间大。

2018年中国物流总额将近250亿万元,占比GDP总额约15%,分拣运送包裹数量达500亿人,从业人员超过4500万,是一个真正的“万亿元大市场”;另一个是变革空间足够大,IMF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物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综合竞争力仅名列28位,存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无奈难题。

有痛点就有机会。

唐文斌曾对心怡科技位于天津的一个天猫超市货仓进行调研。唐文斌看到的是机会,北方冬天2万平方米的巨大仓库,无论暖气和空调都不起任何作用,众多拣货员要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冷仓库中,每天走30—40公里分拣超过4万个SKU的货品,“基本上每天就是一个马拉松”,工作非常辛苦,因此人员流失很大。对于天猫超市、京东超市这样电商巨头来说,招聘、雇佣、管理大量拣货员需要付出巨额成本,如遇上“双11”“618”这样的促销狂欢节,对拣货员的需求量还会翻倍,但人员很难及时到位。唐文斌开始思考能否通过自动化的、智能化的手段来降低仓储物流的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提升员工的价值、改善工作环境,而不是每天重复低效的往返分拣。

这之后,旷视科技与心怡科技共同为天猫超市货仓提供了智能化升级方案,将传统“人找货”的模式变革为“订单到人、人机协同”模式,实现了仓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随着算法改进,该效率还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通过500台旷视机器人协同作业,在庞大SKU压力、包含十余种品类的复杂订单的情况下,心怡将消费者下单到出库的时间控制在了1个小时以内,使得天猫超市的天津仓人效提升了40%。

随后,旷视科技与艾瑞思机器人完成了科捷物流的货仓智能化升级,帮助宝洁公司在促销期间从容应对业务10倍的波峰变化。又与日本MUJIN工业机器人公司共同打造手脚联动无人仓,让机器人具备货物抓取能力,进而实现全流程无人化。

作为旷视的投资方,陈俊峰对于旷视进军物流产业的动作有着自己的解读,“物联网智能化是旷视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过去十年,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降本增效是物流仓储领域的强刚需,这里面存在大量AI落地的机会。艾瑞思团队在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上有不俗的实力,旷视通过战略收购,把自身顶尖的AI技术注入艾瑞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有利于他们快速推出新产品并拓展市场。”

在旷视收购艾瑞思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智能物流领域的创业企业开始担心,拥有了机器人躯干的旷视,加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修为,是否会吞食掉大半市场蛋糕。“这样的敌人是难以击败的。” 一位仓储机器人创业公司创始人表示。

令人意外的是,旷视的目标并不是硬件设备商。

2019年年初,旷视在北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推出面向仓储、制造等场景的机器人 *** 作系统——河图。如果说收购艾瑞思机器人是旷视科技下决心深入AIoT产业物联网的第一步。那么发布河图,就是旷视集仓储物流之大成的一把利剑。

简单理解,河图是一个平台系统,就好像滴滴集成了车主和顾客。不同的是,河图更加智能,它相当于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或者可以将其比拟为一支由机器人组成的乐队中的指挥家。它可以向上对接WMS、MES、ERP等业务系统,向下对接不同厂商的产品和设备,让它们有序协作、高效运转。

当然,旷视并不是第一个试图连接协同不同厂家设备的企业。过去很多集成商也在做,不过大多是散兵余勇式的连接协同,如今旷视将其进行了标准化,兼容更多设备,协作也更加高效。

目前,国内能单仓调度300台以上机器人的只有两家企业,旷视正是其中之一。

对于坚持做河图的原因,印奇解释,“To B产业客户往往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旷视坚持要做河图。”印奇希望看到的是,未来旷视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渠道,把所有生态链的产品卖给用户,让他们可以在一个 *** 作系统上协同工作,这是一个多赢的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在发布会上,旷视科技还宣布了河图合作伙伴计划,计划投入20亿元,在未来5年内连接超过10亿个机器人。如果旷视将想象变为现实,那么,还会有谁能与之匹敌?
          资本的嗅觉2012年拿到联想之星的天使轮融资后,旷视的资本之路走得很顺畅,几乎每年拿下一轮新的融资。旷视投资方的名单也是群星荟萃,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蚂蚁金服、国风投⋯⋯
            不仅仅是旷视,CV领域的各家企业,几乎可以说都拿钱拿到手软。即便是当年最热的共享出行领域,融资大战也在一两家内进行贴身肉搏。反观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如果算上计算机视觉领域外的其他玩家,如自动驾驶领域蔚来汽车,AI芯片领域的寒武纪、深鉴科技等独角兽,还有智能硬件、机器人领域各种创业公司的融资,2017年国内全年AI领域的融资额超过200亿人民币。

李开复也曾感叹:“没想到养活了这么多AI企业。”

资本是有嗅觉的。

旷视机器人 *** 作系统“河图”

2018年,《资管新规》的落地,让创业企业进入了融资寒冬。GP们也体验了一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状况,投资门槛变高,投资人们的眼光也更为苛刻。但人工智能却并没有冷静下来。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8 年底,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投资事件共发生1539 起,涉及金额达 2104 亿人民币。其中有 312 起投资事件发生于 2018 年,总投资额达到 772.3 亿,投融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泛滥也是一种匮乏。

随着市场自发的成熟,马太效应开始显现。此前“CV四小龙”的格局,开始收窄。竞争逐渐落在旷视和商汤身上。这种局面也源自各家不同的打法。

从出发开始,几家企业各有侧重,云从以银行切入市场,依图则是主攻安防。不过在之后的发展路径中,两家企业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云从开始拓展安防领域,而依图则进入了医疗行业。一名接近该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告诉本刊:“云从的竞争力仍然在银行这个板块,但是银行的钱也不容易挣。依图本来主打安防,一时半会还拿不下医疗,医疗领域的创业企业都在找变现的方法,现在,依图也是用安防的现金流在养活医疗。”该投资人表示,“商汤切了几十个领域,几乎CV每个行业都有商汤的身影。”

有业内人士将人工智能公司分为两派,一派是用标准化的技术做技术平台,试图赋能百业。另一派是,先选择几个垂直的行业深扎下去做透,将来再去赋能别的行业。旷视显然属于后者。

竞争是生存问题,也是难以逃避的话题。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vivo选择商汤和旷视两家公司同时为旗下不同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并借此获得议价优势。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提到,vivo旗舰机X20上面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商汤科技,海外市场如印度地区手机应用的人脸解锁技术则来自旷视科技。

“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胡柏山提到。

唐文斌认为,要打破这一竞争的尴尬格局,只能提高技术或是产品体验,“对于我们来说,归根结底是你的产品是否受到认可。”

他看来,目前旷视走的商业化渠道,还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现在提到的‘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只是第一步,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最好的手机摄像头还远远不如单反相机的效果,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值得长期努力研究的方向。”

谈到跟友商的竞争,唐文斌笑说:“我们经常与对手直面竞争,但我觉得其实是蛮好的。当我们自己一家在前面领跑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跑得不够快。但我们现在遇到一些竞争时,我们跑得比自己想象得更快。大家是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

“任何护城河都能转化成金钱和时间。”AI行业的一名资深研究人员告诉本刊,“并没有不可复制,只不过是代价有多大?”

焦灼的竞争后,是否会有后来者居上?传统安防厂商如海康、大华抑或是语音领域的领头羊讯飞是否会跨界发展?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又将有何打算?

唐文斌坦诚地说:“后来者已经没有机会了。”

渤海华美投资前,曾对业内几家头部企业进行了梳理。“在安防、金融等领域,旷视已经有了自身的优势。我们认为,之后小公司已经没有进入的机会。”周惠平说,“所谓大厂的降维打击,我们认为是不成立的。CV行业发展到今天,即便是BAT,想要做这件事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更何况,不是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

业务不断拓展,就要面临领土边界的主权问题。“大家都会有一些交叉边界,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在哪里。包括BAT这些巨头,都有很多新业务的尝试,边界一直在变化,但是核心能力如果想的很清楚,确实是这个领域最强的,你就可以和大部分人做朋友,真正建立壁垒,保证你的商业价值。”印奇说。

从人脸识别的贴身肉搏、智慧城市的跑马圈地,CV领域格局初定。从目前看,产业化,仍是赛手冲刺前最关键的问题。从上天揽月,到下海捉鳖,比拼的是硬实力,是战略和格局。“吸金力”十足的CV玩家们需要更快速的吸引更顶级的核心人才。而资本从本质看,是为了帮企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至于计算机视觉能跑多远,旷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近几年,媒体多次盛传旷视上市时间表,虽然一再澄清,但这样的消息屡见不鲜。经历了多轮融资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后,何时上岸,或许对旷视而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3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