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
但在今天,这种情况正开始发生改变。普华永道合伙人科林·莱特(Colin Light)说道:“传统上来说,中国公司经常都会是速度很快的‘跟风者’。然而,现在我们正开始看到真正的创新。”
华为、联想、腾讯,这些中国自己的科技公司正日益开始挑战全球市场上的领导者,在电信设备、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领域中各领风骚,为各自所在的行业指明方向。
无论国内国外,许多公司高管都认为,中国科技行业即将达到一个“临界点”。专业知识的积累,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再加上财务实力的日益扩张,这些因素逐渐汇聚到一起,令全球科技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再过几年以后,或许科技行业的整体布局和面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研发投资的日益增长是推动中国科技行业崛起的“原动力”之一。据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研发支出很可能将会达到284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2%。同期,美国的研发支出预计仅将增长4%,达到4650亿美元。
根据这家研究所的预测,到2018年时,中国的研发支出就将超越欧洲;到2022年,就连美国也将瞠乎其后。
华为:电信市场后来争先
在电信设备市场上,诺基亚和阿朗都可谓“老牌劲旅”。但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电信设备公司已被来自中国的华为所超越。
按营收计算,华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仅次于瑞典公司爱立信。而正如前文所述,研发对于华为的后来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支出已从2003年的3.89亿美元暴增14倍,达到了54.6亿美元。现在的华为在上海拥有一座研发中心,聘用着1万多名工程师,其中很多人都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
创新者的脚步总是快人一筹,这也正是创新之为创新的意义所在。在今天,全球电信市场正面临着一波4G热潮,整个移动行业都在部署速度更快的4G网络。但对华为来说,4G网络已经不是这家公司的目标,它已开始致力于5G网络技术的开发,预计这种网络将在2020年前后问世。
在这种形势下,有关中国公司只会“跟风”的观点也正在悄然改变。去年10月份,当丹麦电信运营商TDC宣布与华为达成一项7亿美元的协议,由后者负责将其使用的爱立信设备更换为华为的设备时,TDC的首席执行官卡斯滕·迪灵(Carsten Dilling)说道,他选择华为并非因为其产品价格较低,而是因为其专业技术。他还补充道,实际上华为的设备是“很贵的”。
联想:全球智能手机探花郎
就消费者产品领域而言,很少有中国品牌能成功地在全球市场上变成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已于去年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厂商的联想则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奇迹。
在全球消费者日益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环境下,智能手机市场就像是一朵艳光四射的鲜花,等待着“探花郎”的到来,而联想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已经推出了锐意进取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拓展计划。从2012年开始,联想已在多个海外市场上发布了智能手机产品,如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俄罗斯等。在印尼市场上,这家公司的占有率现已超过10%。
大胆的“探花”之举已经让联想成为了这个市场上真正的探花: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去年第三季度中,联想智能手机的全球销售量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跟华为一样,研发投资也同样是联想的坚强后盾。去年12月底,联想在武汉开设了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研发及生产中心,这家公司为此投入了8亿美元的资金,建起了这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设施。
“我们当然希望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龙头,但未来之路还很漫长。”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如是说。
腾讯:软件扩张我做先锋
在硬件领域中,中国公司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许多中国硬件公司都还面临着一个挑战,那就是开发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软件和用户界面。
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而令其发生改变的则是腾讯。2010年底,腾讯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移动通信服务微信;两年多以后的今天,微信已在中国移动(微博)通信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已达2.72亿人,泰半来自中国市场。
但腾讯的志向并未止步于此。去年,腾讯投入2亿美元巨资,在海外市场上展开了广告营销活动,从而将微信推向了印度、南非、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许多海外市场。腾讯表示,微信应用的海外下载量现已超过1亿次。
去年,腾讯的股价上涨了将近一倍,其市值达到了1230亿美元,与美国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的1390亿美元相去不远。
腾讯并不孤单。据香港瑞东金融市场公司(Reorient Financial Markets)称,过去六个月时间里中国科技类股整体上扬42%。同期,标普北美科技行业指数的涨幅仅为1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