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全球态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达到50.7万辆,而据乐观预计,2017年有望冲击80万辆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瞄准这一风口,传统车企正紧锣密鼓地布局着,不少互联网公司也不落其后积极谋划。
我们都知道,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件,长久以来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作为消费者关心焦点的续航里程参数也与之有关。据统计,2016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产量为30.8GWh,同比增长82%。经过产业政策频繁调整的2016年、迈入2017年后,新能源汽车与动力锂电池行业现状是如何的?市场竞争激烈之下,烽烟四起,谁又能冲出重围?
谈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跌 动力电池企业压力大
根据乘联会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2017年1月份的销量仅为5423辆,环比暴跌87%,同比下跌61%。1月份向来被认为是汽车销售淡季,但如此“断崖式暴跌”正常吗?业内专家大多认为,这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被推翻重审、元旦前后才出台新版补贴政策有关。
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推翻2016年发布的五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意味着2193款车型都需要重新核定通过后才能进行销售。直至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才公布了目录重申之后的第一批新能源车推广目录,该目录仅包括了185款新能源车型,还有众多“冰封”车型处境尴尬。而行业引颈久盼的新版补贴政策于去年12月30日才公布,2017年国家补贴退坡了约20%,地方补贴更是被规定不能超过国补的一半。很多地补政策没有及时更新,此时购车不能享有地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进而拉低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销量。
事出有因,业内专家认为市场渡过适应期后,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将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补贴政策首次将电池能量密度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高于85Wh/kg;专用车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这使得动力电池企业在承受下游车企降价要求的同时,还需强化提升产品的能量密度。上游方面,部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亦加重了成本负担。中游的动力电池企业受两面夹击,利润不断被压缩,可谓压力山大。
而此前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提高至8GWh,国内能达标的动力电池企业屈指可数。扩产运动刮遍整个行业,2017年的动力电池产能预计能达到170GWh,是实际需求量的7倍以上,然而高端产能仍供不应求。这种产业的结构性过剩和市场“马太效应”都愈发明显。毫无疑问,国家正在倒逼行业发展,各项政策叠加,未来将达到行业“洗牌”的效果。
那么,有哪些动力电池企业可以经得住这场洗礼呢?
看企业排名
逐鹿动力电池市场 谁堪大任执牛耳
销量向来可以最直观地体现一个企业的实力。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对国内44家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2016年度的产量、销量和销售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于2月初公布了20强企业名单。不难发现,位于榜单前列的大都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赫然在其中。这是一家极具创新意识和长远目光的企业,在2016年度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和销售量20强企业两大榜单中皆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表一、2016年度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20强企业
表二、2016年度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量20强企业
据了解,沃特玛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广东深圳,目前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山西大运、上海申龙、厦门金旅、中国重汽豪沃和九龙汽车等国内车企都有着密切的合作。2016年,沃特玛励精图治实现跨越式发展,动力电池全年销量达到2.53GWh,在国内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四(超过第五名的LG化学)。另外,沃特玛已经在安徽铜陵、十堰、荆州、唐山、渭南等生产基地相继投产,产业布局蓝图宏大,2016年底的电池年产能更达到12GWh,体现了沃特玛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深厚的企业实力。
2016年沃特玛的这份傲人成绩单的背后,写满的都是明确的市场战略、清晰的商业模式、良好的品质保障以及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坚。另外,沃特玛长久以来一直坚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此次也获得了肯定,位列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榜单第三。
表三、2016年度中国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量10强企业
细看这三个榜单,位列前排的动力电池企业莫不是在兢兢业业地深耕行业。如果国内再多一些如沃特玛、比亚迪和CATL这般富有远见和创新力的企业,我们离“弯道超车”梦想是不是会更近一些?执牛耳者当如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