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每年代工生产的芯片,大多集中在16nm制程左右,而三星和特斯拉将汽车芯片技术,拉升到5nm制程,将成为汽车芯片的又一个门槛。
目前手机芯片已经实现5nm水平,包括苹果A14、麒麟9000和高通骁龙888,手机芯片的发展几乎走在了半导体发展的前沿。这是手机对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导致的,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手机芯片科技发展的需要。
比亚迪的芯片发展
比亚迪2005年成立了IGBT团队,2008年收购了宁波中纬积体电路之后啊,比亚迪开始自主研发IGBT芯片。至于为什么要自己研发,比亚迪微电子研发经理说过,因为比亚迪做电动车比较早,当时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针对电动车的IGBT,基本上都是工业级的。
比亚迪也找过一些厂家去合作,谈定制,基本上都是爱答不理,所以当时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才自己搞研发。
9月16日-17日,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在南京召开主题为"做强 汽车 三条链 实现 汽车 强国"的第二届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17日举行的"电动化供应链的未来机会"主题论坛上,比亚迪半导体着重分享了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创新经验。在 汽车 电动化方面,以高效为核心,重点提升功率半导体效率,实现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 SiC(碳化硅)同步发展;在 汽车 智能化方面,以智能、集成为核心,重点提高MCU(微控制单元)智能程度,满足车规级高控制能力需求,开发多核MCU产品。
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IDM企业,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的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工业、能源、通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为客户提供领先的车规级半导体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
随着全球 汽车 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 汽车 正改变原有 汽车 制造业的供应链版图。虽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面,国内已拥有部分上规模的供应企业,但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方面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占全球份额超过40%,但自给率仅10%;中国车规级MCU市场占全球份额超过30%,但却基本100%依赖于进口。
2002年,比亚迪开始进入半导体领域。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方面,比亚迪半导体拥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不断更新迭代。2005年,比亚迪组建团队,开始研发IGBT;2009年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IGBT芯片,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2018年推出IGBT 4.0芯片,成为国内中高端IGBT功率芯片新标杆;2020年推出国内首款批量装车的SiC MOSFET,已应用于比亚迪全新旗舰豪华轿车"汉"车型。
MCU作为 汽车 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实现 汽车 智能化的关键。2007年,比亚迪进入工业MCU领域,坚持性能与可靠性双重路线,工作温度-40℃~125℃,静电能力大于±8KV,累计出货突破20亿只,失效率小于10ppm。
结合多年工业级MCU的技术和制造实力,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了从工业级MCU到车规级MCU的高难度跨级别业务延伸。2018年成功推出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累计装车超500万只,实现国产化零突破。未来还将推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技术领先的多核高性能MCU芯片。
比亚迪半导体将持续致力于利用整车制造优势,打破国产车规级半导体下游的应用瓶颈,实现产品基本覆盖车规级半导体核心系统应用,与业内同行合作共赢,携手助力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质量发展。
集微网消息,7月15日,36氪报道称,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比亚迪正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专用芯片,该项目由比亚迪半导体团队牵头,已经向设计公司发出需求,同时自身也在招募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板级支持包)技术团队。如果进度快,年底可以流片。
针对这一信息,36氪向比亚迪求证,暂未获得回应。
比亚迪本身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积淀也很深,而且市场规模渐起。公开资料显示,在 汽车 领域,依托在车规级半导体研发应用的深厚积累,比亚迪半导体率先制造并批量生产了IGBT、SiC MOSFET、IPM、MCU、CMOS图像传感器、电磁及压力传感器、LED光源、车载LED显示等多种车规级半导体产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产车规级半导体的下游应用瓶颈,助推我国车规级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发展。
在车载功率半导体方面,比亚迪半导体的优势十分突出,拥有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到系统级应用测试的全产业链IDM模式。目前看来,IGBT作为比亚迪半导体的主要产品,承担了比亚迪半导体的主要营收。
从之前的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对于智能驾驶芯片和数字座舱芯片尚未涉足。但也不排除,随着智能化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阵地,比亚迪的策略将有所调整。
(校对/Carri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