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必然会崛起,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要想在半导体行业有所突破,我认为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
我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芯片行业的生产和制造,但是在芯片领域方面,我们已经落后欧美国家太多地方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起步时间晚于欧美国家,而且欧美国家不愿与我们进行技术分享,甚至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封锁。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芯片领域方面存在很多技术性短板,在短时间之内还是无法实现超越。
被卡了脖子的中国半导体行业会崛起吗?至于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是否会崛起,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在一两年之内恢复,关键是不太可能的。一起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总是制裁我国,尤其是喜欢在芯片领域方面。当然这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贯的做法,芯片也是我们为数不多的短板之一。因此,我国的芯片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已经被欧美国家卡脖子。
预计10年之内可以实现。至于中国半导体行业何时能够崛起,我认为时间需要在10年之内。因为我们与西方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相差整整10年左右。不过这也是由于当前现状所决定的,一方面我国没有先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更加高端的精密仪器。无论是哪一方面,我们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正在不断的努力,改善我国芯片方面的不足,也正在进一步缩小双方之间的差距。
中国芯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实中国的芯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使与欧美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要相比较,上个世纪而言,我国的芯片产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在西方欧美国家看来完全是一个奇迹,因为从无到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做法。
不可能进行产业跃迁,半导体行业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没接触过的人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只是投钱而已。
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沉寂多年的半导体行业,因为全球性芯片缺货再次疯狂起来。
对中国而言,紧迫程度则更甚。自中兴、华为事件开始,芯片市场对国产替代的需求裹挟着爱国情绪逐步爆发。在产业端肩担重任的同时,资本闻风而动——逻辑很简单,中国要摆脱“卡脖”语境,重塑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链,这其中必然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芯片代工厂龙头台积电总营收达1.34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020亿),营收高于绝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市值,但其购买一台ASML生产的先进制程顶级EUV光刻机就要花费1.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74亿元)。如果这样的设备、技术能够自强,产业的势能将无限放大。
芯片狂潮来袭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水大鱼大,泡沫也大。武汉弘芯、成都格芯、贵州华芯通等芯片烂尾项目敲响行业警钟,而一级市场投资人对于芯片的热情丝毫不减。
一位知名FA(财务顾问)机构创始人表示,市场上50%的机构都在看半导体,这已然成为投资人见面的必聊话题。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A科技板块负责人告诉「资本侦探」:“有个项目,投资人连创始人的面都没见过,直接发出去4亿的TS(投资意向书)。更多的投资人则为抢不到好项目发愁。”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盛筵刚刚开席后不久,资本阵营里出现了观点分化,市场也悄然起了变化。
一级市场如火如荼,但二级市场显然对这件事多了许多冷思考。近期更是出现了一波芯片概念股的集体下跌,甚至有分析师认为半导体将进入下跌期。
存量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正在疯狂的解禁。解禁意味着减持的可能性,减持则意味着市场上供给出来的股票变多了。
一方面是国家大基金。
三大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晶方科技、兆易创新、安集科技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将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减持金额分别为5.63亿元、19.78亿元、3.69亿元,合计近3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减持的原因是国家大基金的投资已进入回收期,现阶段正有序减持回收资金。大基金一期成立,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等机构,是为扶持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其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如今资金回笼是正常流程,此后,新设立的大基金二期将继续投资半导体市场。
当然,大基金的减持还在继续,伴随着企业情况陆续达到大基金的退出要求,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减持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是小非(<5%的非流通股股东)。“很多PE机构赚了钱要「跑路」,导致供给又变多了,估值下压。”
例如中微公司的小非公告出来清仓式解禁。去年7月,中微公司合计约1.94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6.27%,24日公司公告显示置都(上海)投资中心、嘉兴悦橙投资、嘉兴创橙投资等九家原始机构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这九家公司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