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已经率先站上万亿市值,那么,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半导体科技也应该有万亿市值的龙头。那么,我们来简单说说这十大半导体龙头,其实,这十大龙头和半导体ETF(512480)中的十大重仓股基本一致,韦尔股份、卓胜微、北方华创、兆易创新、紫光国微等在列,这里面没有科创板的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华润微等,但是多了长电科技、汇顶科技、澜起科技、华天科技、中微公司,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些个龙头。
2、韦尔股份 603501:2422.09亿,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产品的研发设计。以CIS业务为核心,多产品线协同发展开启韦尔新征程。2019年收购全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豪威科技,除豪威外,韦尔股份近两年对外先后收购思比科、Synaptics 等优质资产,对内加大在分立器件、 射频 IC、模拟 IC 等领域研发力度,形成了以 CIS 业务为核心,多产品线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2020年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98.24 亿元,同比增长45.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7.06 亿元,同比增长481.17%,在疫情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下 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21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创下单季历史新高,体现了公司主业横向拓展后良好的成长性。预计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3、中芯国际688981:2263.81亿,大陆晶圆代工龙头,被给予厚望,目前全球最领先的芯片制造商是台积电,占了全球芯片加工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芯国际却只有6%的市场份额,上市即巅峰,后面股价持续低迷,主要还是我们依然被卡脖子,而中芯被给予的希望太大了,最后大家失望了,中芯国际目前的先进工艺主要是14nm和28nm制程,大家都在等中芯国际量产出7nm制程的芯片,而台积电7nm和5nm制程的芯片早就量产了,现在人家已经大力投资建厂在研发3nm制程的芯片了,而现在高端手机都是5nm,所以,这是中芯国际的软肋。业绩方面,20年及一季度都不错,目前半导体景气度在提升,股价还是有希望的
最近的华为事件,让大家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但是芯片并不是只有手机芯片一个,其余很多行业比如电脑、航天、数控机床等等都是需要用到芯片,而整个芯片的全产业链具体要包括三个部分: 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芯片的封测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备了,才可以生产出一个真正的芯片。所以说华为的海思虽然可以设计出芯片,但是我国大陆的芯片制造目前最高只能到12纳米的(能量产的只有28纳米的),目前最高精度的7纳米芯片只有韩国三星以及台积电可以生产,假设台积电放弃给华为代工,那么华为的高端手机就得废了,所以台湾还是有牛逼的企业。
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十大龙头企业为:华为海思、清华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华大半导体、智芯微电子、汇顶 科技 、士兰微、大唐半导体、敦泰 科技 和中星微电子。
不过真正厉害点也就前两家,华为海思就不说了,大家都了解,说一下第二家清华紫光展锐,紫光展锐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其自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你买的三星中低端手机系列,里面的芯片大部分都是紫光展锐的。2017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产值上华为海思半导体以361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一;清华紫光展锐以110亿元排名第二;中兴微电子以76亿元排名第三。
半导体产业制造与面板产业相似,属于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设备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单厂投资在百亿量级,资料显示一条最先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需投资约450亿元,而台积电的打算投建的3纳米工厂投资预计为200亿美元。目前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整体实力比较弱,重点上市公司就只有两家:中芯国际以及华虹半导体等。
2017年国内的集成电脑制造中产值中,前五大里,只有就只有第二的中芯国际以及第五的上海华虹为中国自己的企业,第三的SK海力士也是韩国企业。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国的技术仍然比较弱后。
芯片封测是芯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封测产业中,国内厂商江苏新潮 科技 、南通华达微电子、长电 科技 、华天 科技 和通富微电等等都属于较优秀的企业,目前封测产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领域。
国内各个芯片的各方面都有龙头企业,但是真正在国际上闯出名声有一战之力的目前也就是芯片设计中的华为海思半导体,而最薄弱的环节为芯片制造环节,这个与国际上的差距最大。
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需要高投入、规模效应的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政府从2013年开始对半导体产业从芯片研发到制造开始了一条补芯之路。 芯片,专业上也称集成电路,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其重要性不可衡量。自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进口的芯片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的进口产品。2017年达到2500多亿美元,国内芯片产业的年销售额为5000多亿人民币。
根据《中国制造2025》,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未来10年我国将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
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1188亿元,实际出资818亿元,分别占一期总规模的86%和61%,二期拟募集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都是用来支持国内芯片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也为助力芯片上市公司发展,大基金一期以IC制造为主,具体分布为:集成电路制造67%,设计17%,封测10%,装备材料类 6%,目前已上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超过20家,有70家半导体和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
芯片产业链主要为设计、制造、封测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设备5大部分。
大基金一期的项目进度情况
1、设计类领域上市公司:兆易创新、景嘉微、紫光国芯、北京君正、中科曙光、中颖电子、富瀚微、圣邦股份
2、制造类领域上市公司:士兰微、三安光电、中芯国际(港股)
3、设备类领域上市公司:至纯 科技 、北方华创、长川 科技 、晶盛机电、精测电子
4、封测领域上市公司: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晶方 科技 、华天 科技 、太极实业
5、材料领域上市公司:江丰电子、南大光电、江化微、鼎龙股份、晶瑞股份、上海新阳、中环股份等。
从产业整体看,晶圆制造中芯国际、华力二期28nm芯片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投产,将继续往14nm等先进工艺延伸;晶圆封装国内中高端先进封装的占比已超过30%;设备材料也在关键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看法,实战中要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相互判断,有不全之处希望多总结和交流。
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达3389亿美元,创下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1.1%。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测,2017全球半导体产值将来到3778亿美元,较2016年跳增11.5%。国外芯片巨头已经纷纷扩张产能,分割市场。
全球市场中,我国对半导体的市场需求最为突出,2014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全球占比就达到了56.6%,位列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芯片市场由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等国际巨头把持,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强,产品供需缺口较大,CPU及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存储芯片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因此存储芯片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各类集成电路产品中,中国仅移动通信领域的海思、展讯能够比肩高通、联发科的国际水准。本土集成电路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集成电路中,PC、服务器的CPU 芯片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中需求量最大的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CPU 和存储器占据国内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75%。2013-2016 年间,存储芯片进口额从460 亿美元增至680 亿美元,2017 年将突破700 亿美元。存储器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 因此存储器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这一领域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是: 全志 科技 、紫光国芯、北京君正、汇顶 科技 、兆易创新和长电 科技 。
全志 科技 主要产品为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
紫光国芯为IC设计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芯片产品、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和存储芯片产品。
北京君正为IC 设计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微处理器芯片、智能视频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处理器生产企业。
汇顶 科技 从事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向市场提供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电容屏触控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
兆易创新的主要产品分为闪存芯片产品及微控制器产品。
芯片产业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
(3)、芯片封装与测试:中电广通、精测电子、华天 科技 。
国产芯片行业的龙头公司有:中新赛克,紫光股份,恒为 科技 ,淳中 科技 ,新大陆,雄帝 科技 ,新北洋,苏州科达,合众思壮,朗科 科技 等等公司。
看想了解哪一块市场的,ic产业链太长了各家专注点不同,紫光,展讯,华为海思,中兴都是巨头。消耗量跟终端产品的价格决定了公司的利润率跟销售额。
目前, 汽车 ,手机,数码影像以及其他3c产品是大规模又有利润的市场,可喜的是国内ic行业一直在进步,在逐渐占领这些利润较高又量大的行业。
整个ic行业最难得的是ip,也就是soc厂商需要研发跟购买授权的地方,这部分还有待改善加强,希望寒武纪这类公司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来。
据说广州粤芯12寸晶圆6月份投产。
MediaTek MTK 联发科 台湾Princeton PTC 普诚科技台湾
Richtek / 立崎台湾
Sunplus /凌阳 台湾
Anapec 茂达 台湾
EUTech 德信 台湾
Realtek 瑞煜 台湾
Winbond 华邦 台湾
VIA 威盛 台湾
日本半导体厂家
EPSON爱普生 日本
Fujitsu 富士通日本
NEC 日电 日本
OKI 冲电子日本
ROHM 罗姆 日本
Renesas 瑞萨 日本
SHARP 夏普 日本
Seiko NPC精工 日本
YAMAHA 雅马哈 日本
Toshiba 东芝 日本
RICOH 理光 日本
TOREX特瑞仕 日本
mitsubishi 三菱 日本
Sanyo三洋 日本
AKM / 日本
韩国半导体厂家
Samsung 三星 韩国
Corelogic/ 韩国
Hynix海力士 韩国
LG 乐金韩国
Atlab/ 韩国
美国半导体厂家
Analog Device ADI 模拟器件美国
Agere System 杰尔 美国
Agilent 安捷伦 美国
AMD/Spansion / 美国
Atmel爱特梅尔美国
Broadcom 博通 美国
Cirrus Logic 思睿逻辑美国
Fairchild飞兆 美国
Freescale飞思卡尔 美国
Intel 英特尔 美国
LSI/ 美国
Maxim 美信美国
Micron 美光美国
National NS国家半导体/国半 美国
Nvidia 恩维达 美国
Omnivision OV 豪威美国
ON semi安森美 美国
Qualcomm高通美国
Sandisk 晟碟美国
TI 德州仪器 美国
Analogic Tech AATI 研诺科技 美国
VISHAY 威世美国
Cypress赛普拉斯 美国
Pericom百利通 美国
Linear 凌力尔特 美国
Catlyst 凯特利斯 美国
Sipex / 美国
RFMD / 美国
Micrel 迈瑞美国
Microchip 微芯美国
intersil 英特矽尔 美国
MPS芯源美国
SIRF 瑟孚科技 美国
Allegro/ 美国
Silicon labs / 美国
Skyworks 思加讯(中国公司名) 美国
Conexant 科胜讯 美国
Dallas 达拉斯 美国
IR 国际整流 美国
其他半导体厂家
infineon 英飞凌 德国
ST 意法 欧洲
Wolfson欧胜 英国
ATI/ 加拿大
NXP恩智浦欧洲
austria microsystems 奥地利微电子
无源器件
EPCOS 爱普科斯 德国
Amphenol 安费诺 美国
Tyco 泰科电子 美国
Molex 莫仕美国
FCI/ 美国
Innochips ICT / 韩国
Yageo国巨 台湾
LITEON 光宝台湾
JST / 日本
SMK / 日本
HiroseHRS广濑电机日本
Murata 村田 日本
TDK / 日本
Kyocera 京瓷 日本
Taiyo Yuden太阳诱电(太诱)日本
Rohm 罗姆 日本
Nichicon 尼吉康日本
ALPS 阿尔卑斯 日本
Nais 松下电工日本
Citizen 西铁城 日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