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光不仅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光由光子组成,一束光就是—系列的光子流。光子的引入很好地描述了紫外和红外波段的电磁辐射特性。媒质中光子的速度为
式中,co是光在真空中速度,n是介质折射率。光子可以由它的频率和波长来描述:
光子的频率在真空和介质中都是一样的,而速度会随介质折射率而变化,因此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是不同的。而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是恒定的,所以我们通常用真空中波长来描述激光或者发光二极管光谱特性。
光子也可以用它的能量来描述。即
式中,乃是普朗克常数,该式决定了特定禁带宽度的半导体材料所能吸收的光谱极限,例如硅的禁带宽度是1.12 eV,则由式(3-3)计算得
也就是说硅的光谱吸收极限是1110nm,只有波长小于该极限的光才能被硅所吸收。将普朗克常数值及光在真空中速度代入式(J-J)可以得到光吸收极限简单的表达式:
式中,Eg为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若Eg的单位为eV(电子伏),则相应的波长单位为nm。
光与非晶态半导体作用所产生的光吸收包括本征吸收、 激子吸收、 自由载流子吸收、 声子吸收及杂质吸收等, 由于吸收方式不同, 它们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光谱波段。
本征吸收
当用能量足够大的光子照射某种非品态半导体时, 可其价带中电子吸收光子后跃迁到导带, 形成电子 一空穴对,种带问跃迁吸收是本征吸收。由于非晶态半导体不具有长有序, 简约波矢 k 不再是电子态的好量子数 , 故电子的跃迁受准动量守恒的限制。
激子吸收
实验发现, 在本征吸收的长波边缘有一系列吸收线, 它们对应激子吸收线。这些吸收线不像本征吸收那样伴有光电导, 说明受激电子并未进入导带形成 自由电子, 而是与留下的空穴束缚在一起形成电子一空穴对, 即激子。这种光吸收叫做激子吸收。理论极限上, 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激子幢,即弗仑克尔( F r e n k d) 激子和万尼尔激子。在弗仑克尔激子情况下, 电子和空穴形成一个点偶极矩, 电子 一空穴间距离和晶格常数相近。弗仑克尔激子常出现在绝缘体和分子 晶体中, 并伴随着强烈的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在万尼尔激子情况下电子和空穴间相互作用较弱, 电子和空穴相距远大于晶格常数, 电子沿束缚或非束缚的类氢轨道绕空穴转动, 通常在非晶态半导体中碰到的下正是这种激子。激子的能态与氢原子的相似, 由一系列能级组成, 位于导带带尾附近。激子可以在非晶半导体中一处运动到另一处, 很易演变成亚稳态D与 D 一 对。
自由载流子吸收
自由载流子吸收是重要的和最普通的一种带内电子跃迁 光吸收过程。当入射光子能量不够高, 不足以引起带间跃迁或激子吸收时, 可以发生自由载流子在同一能带中的跃迁吸 收, 称做自由载流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吸收光谱的特点在于 吸收曲线无明显结构和随波长的单调增加, 当其吸收谱位于红外和微波波段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某些材料对同一光子能量的吸收系数与其直流电导率成正比, 说明这种吸收是自由载流子吸收引起的。
声子吸收
晶态半导体在红外波具有由于光子与晶格振动相互作用引起的吸收区域, 被晶格吸收的光子能量转变成为晶格原子的振动能。对非晶态半导体, 在红外波段也存在着类似的光吸收。这是一种入射光子与非晶半导体的网格的相互作用,引起网格振动模式的光吸收。以 a —S i : H为例, 材料中存在着 S i l l、 S i H 2 、 S i H 3 及( s i H) 等各种组态, 其红外吸收谱就是这 些组态振动能量间的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光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