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
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小组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成立。20世纪50~70年代,它承担了中科院计算所代表性的计算机(119、109乙、109丙、757、717等计算机)的系统结构设计任务。参与成员则根据当时前苏联计算机领军人物、前苏联科学院列贝捷夫院士的建议,由年轻的数学专业毕业生组成。
第一任小组负责人是国际网络权威人士闵乃大教授,第一个正式设计任务则是1958年5月国防部门的“导d防御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设计工作由北京大学张世龙和第二任小组负责人虞承宣,加上6名数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其中周巢尘、沈绪榜等3人后来分别由不同领域(软件、航天、系统结构)、不同单位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扩展资料: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研制的计算机,几乎全部使用进口元器件、进口部件。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数千万甚至上亿个晶体管逐渐能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20世纪80年代及其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是普通个人使用的“微机”(PC机)及超强“微机”(后者可以组成服务器或者并行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机)。
而其他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包括超级中小型计算机在内)由于性价比问题,无法和微机竞争,就自然逐步退出舞台了。
国际上没有及时调整战略的计算机公司,例如CDC公司、王安公司等,纷纷倒闭。虽然如此,国内那一段过渡时期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研制的各种机型也曾有过较大贡献,例如张修领导的KJ8920,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软件方面就很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
邓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企业的一间仓库里开张了。北京市政府积极支持邓中翰的“星光中国芯工程”,立项、注册、办照、招聘人员一路绿灯。中星微还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第一批种子基金,而后期的风险投资都由企业自主筹措,从而成为一家以“硅谷机制”创立的中国本土企业。
中星微的核心团队都是典型的“海归”:董事长邓中翰,首席技术官杨晓东,副总裁张辉、金兆玮,两位伯克利博士和一位斯坦福博士,都曾在IBM、HP、DELL实验室等国际大公司工作过。但中星微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当公司发展之初遇到资金断流时,他们用个人的存款、房产、股票与银行签订了个人抵押贷款合约,贷到了300万美元,经受住了一次严峻挑战。中星微成立的1999年,中国销售了490万台品牌电脑,其“心脏”却都不是“中国制造”。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设计的第一款芯片终于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
在邓中翰的领导下,他们研制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先后突破7大核心技术,申请专利500多项。2001年,“星光一号”研发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中星微的产品不仅仅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而且还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
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熟悉 科技 领域发展的人都知道,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是现代 科技 领域里最为重要的东西;现在整个 科技 领域的发展几乎都无法离开芯片的支持;虽然说芯片很重要,但是我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发展却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落下了几十年的差距,现在我国 科技 企业被卡脖子发展以后,国内才开始逐渐加大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发展,通过举国之力的发展,让我们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也开始逐渐走上了正轨!
美国作为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发源地,美国不仅掌握着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技术,而且在美国还拥有着高通、英特尔、AMD等众多的芯片巨头企业,这也让美国垄断着半导体芯片市场的话语权;而这一次老美为了打压我国华为公司的发展,直接发布了“芯片禁令”,这在全球范围内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我国每年仅仅从美国市场上进口的芯片规模就超过了2万亿,而在芯片禁令到来以后,国内不少 科技 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而我国 科技 企业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减少对美企芯片的依赖,像小米、OPPO和vivo等手机厂家都开启了自研芯片的道路,并加大了对联发科芯片的采购,从而减少对高通芯片的依赖;除此以外,我国为了打造自主化的芯片供应链体系,还在国内制定了芯片发展的5年计划,在2025年之前,国内的芯片自给率要得到70%,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众多国产 科技 企业都开始奋力发展!
中国芯片发展潜力巨大,国产企业发力,打破美企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芯片禁令”除了让我国华为等 科技 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以外,还直接打乱了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发展的平衡,再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还出现了芯片短缺的危机;全球芯片短缺,这也给了国产芯片崛起的机会,为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少国产 科技 企业都主动地进入半导体芯片市场发展,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产 科技 企业发展被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看中了芯片市场发展的潜力!
首颗“纯国产”芯片问世,技术完全自主研发
经过国产 科技 企业的不断努力,我们也终于打破了美企对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垄断;国内的芯片企业龙芯中科发布了首颗“纯国产”芯片——龙芯3A5000;这一处理器芯片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国在纯国产芯片技术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并开始实现自主化发展,据悉,龙芯中科所研发的龙芯3A5000芯片采用12nm制程,在研发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国外的技术,其芯片架构直接采用的是自主指令集LoongArch,这也直接摆脱了英特尔X86芯片架构;实现了芯片技术的完全自主研发,接下来这一芯片将被应用于电脑领域发展!
中国用“举国之力”发展芯片,必将取得成功
目前,中国正在用“举国之力”去发展半导体芯片,除了先进的7nm和5nm的手机芯片以外,我们在电脑芯片领域也取得了突破,而这一次纯国产芯片的问世,就表明芯片的研发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而芯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并不是由神完成的,所以只要我们肯努力,那么就一定能解决国产芯片被卡脖子的难题,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