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的是,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垄断。那种制造垄断,行业第一的模式其实本身值得商榷。因为事实证明,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差距没那么大,技术这道坎,很容易通过资本堆积强推过去。所以,我们说的垄断,并非完全的垄断,而是一些优势产业。题主问日本,那么我们就来谈几家日本的优势企业优势行业。
这家传感器供应商在互联网时代大展拳脚,其业务能力十分庞大,其传感器业务营收稳定在人民币百亿附近。属于比较前沿的 科技 工业公司。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工业三大支柱。未来人工智能需求也不低。在这个方面,国内传感器发展如今依然处于瓶颈期。有量,但是技术积淀不够。很多人可能依然在盯国外的半导体技术,殊不知传感器,才是限制走向未来的关键法门。
我国技术凸起,主要来自于NCM技术,也就是三元锂电池里面的镍钴锰酸锂电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着生产镍钴铝酸锂的技术,这种技术制备难度较高。我国权衡后,决定弯道超车。当然,NCM技术可以说打破了垄断,不过两条技术路线的优劣,实际上还没有决出胜负。大概最后还是要看特斯拉的选择,他是否最后会选择NCM来替代他现在的电池呢?可以期待。日本很多技术也是有其本身的问题,其追求精益化,喜欢关门搞研发。所以经常会出现技术很好,但是商业化一般的产品。 历史 上典型的,就是等离子电视。
吉田拉链,能够卖到将近人民币400亿的全球营收,是不是很令人吃惊?不用吃惊,吉田拉链在中国有三个制造工厂,所以,其并不是什么拉链技术,其实资源整合者,老牌供应商,和德国沃斯集团卖螺丝钉,有点类似。
小厂子,全世界6成份额。超低温和强磁场的技术能力世界一流。
前段时间,日韩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场份额不是盖的。
生物制药领域日本企业普遍规模不如欧盟,比不过辉瑞,罗氏。但是研发创新能力很强。主流的生物单抗,主流的药物研发在各个种类上都和欧美有追赶和对抗。
以上,其实日本的企业呈现两极化。好企业要么是大财团,要么是小而美。主流工业小而美为主。但是日本工业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比较封闭,他们关上门自己搞一套,然后技术难度很高,他们认为有足够的壁垒。结果,全世界人民不喜欢。所以,日本工业适合单点突破。他们有创新,比如在芯片领域,工业上某个领域,做精可以,但是整合能力欠缺。
比如这几年明显下坡的日本家电和消费品。你会发现日本制造和我们中国制造没有太多的不同。因为当我们拿到一个手机,我们并没有觉得日本索尼手机和中国华为比有什么优势。同样的,佳能相机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但是日本人关上门来自己玩一套的能力有时候也是大有裨益。比如很多领域,其实向产业链上游找,你总能找到日本的企业。日本和德国的企业模式,很多人叫做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是366家,日本是220家,中国68家(个人认为这种数据并不是很公正,但是能说明一些小问题)。
三井集团
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统治的财阀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争期间,该财阀一直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是日本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井集团的东京芝浦和石川岛播磨两大支柱企业,二战后一度均奄奄一息、濒临倒闭。经土光敏夫的"让一切充满活力"的整顿治理,均重获新生,东芝成为日本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日本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
三菱财团
三菱财阀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经营的运输业务。岩崎弥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担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财团市西区堀江设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次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99家商会成为个人企业。于是岩崎弥太郎从土佐藩购买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设立三菱商会,开始经营海运(后发展为日本邮船)和商贸(后发展为三菱商事)等业务。
安田财团
安田财团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业组成。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 汽车 、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富士财团的经理会称"芙蓉会"。
住友财团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上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随着战后财团的解体,住友旗下的企业也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在不同的事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书》作为住友的企业精神被代代传承。现在住友集团已经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企业集团之一。旗下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朋友们好!
日本现在虽然在大众市场上面的产品逐步在减少,但是日本仍然在工业市场上面很多领域内占据了比较领先的地位,甚至是处于垄断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在那些领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
佳能精机公司就是 Canon TOKKI, 生产真空蒸镀机,工厂很小,只有343名员工,但是每年却能够创造几十亿美元产值。真空蒸镀机的能够将 OLED 发光材料附着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显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机一年只生产九台,订单往往要等两年以上,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
日本高精度机床产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日本拥有森精机、大隈、天田、捷太科特、牧野、小松等上百家超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这些机床可以用于军工产业,山崎马扎克(MAZAK)是美国军工厂的机床特供方,F22战斗机的发动机是用日本新日本工机的五轴机床加工出来的,还有一些超跑的十缸,十二缸的发动机是由日本松浦机械的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生产方面长期保持领先的优势,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19种左右的必须的材料,缺一不可,且大多数材料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现在日本企业在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等14种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50%以上的份额。
目前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东丽、帝人和三菱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目前仍跻身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行列,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说,全球范围内碳纤维生产工艺领域申请量进入全球排名前10位的都是日本申请人。
在CMOS摄像头领域,日本索尼占全球的50%份额,而这仅仅是日本的一个公司。现在我们的手机产业可以说对于CMOS的需求量非常大,不过本国的产量根本供不上需求。现在好多比较好的CMOS摄像头还是来自于日本。
日本在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 产业拥有很强的控制力, 例如日本村田、TDK公司、Taiyo公司、京瓷是全球SAW滤波器主要供应商,日本村田和Taiyo公司是电容电感主要供应商。被动元件的主要应用领域有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家电等,其中消费电子占据行业70%以上应用空间。
现在可以说日本在被动元件领域内,特别是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领域内拥有较强的控制力。
综上所述,日本现在虽然在消费者领域内竞争力有所下滑,但是在工业领域内可以说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包括高端机床产业,半导体高端材料,碳纤维,摄像头,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产业,已经显示产业等还是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感谢阅读!
1,传感器:基恩士,这家传感器供应商在互联网时代大展拳脚,其业务能力十分庞大,其传感器业务营收稳定在人民币百亿附近。在这个方面,国内传感器发展如今依然处于瓶颈期。有量,但是技术积淀不够。
2,超高真空扫描探针:unisoku,小厂子,全世界6成份额。超低温和强磁场的技术能力世界一流。
3,真空蒸镀机:Canon Tokki,前段时间,日韩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场份额不是盖的。
4,拉链:YKK,吉田拉链,能够卖到将近人民币400亿的全球营收,吉田拉链在中国有三个制造工厂,所以,其并不是什么拉链技术,其实资源整合者,老牌供应商,和德国沃斯集团卖螺丝钉,有点类似。
5,锂电池技术NCA:松下,我国技术凸起,主要来自于NCM技术,也就是三元锂电池里面的镍钴锰酸锂电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着生产镍钴铝酸锂的技术,这种技术制备难度较高。我国权衡后,决定弯道超车。
说实话,垄断性行业在哪个国家都不太存在,原本现在就是一个全球化的 社会 ,火箭都有很多人在造了,不再是一个国家主宰的世界格局了。但是话说回来,在某个行业,某个国家存在绝对优势也是正常,因为产业分工不同,造成了现在的这局面。 所以下文我要讲的是,日本有哪些几乎被垄断的行业或者产品。
在基础化学领域,日本MMA(生产透明有机玻璃的原材料),日本三菱レイヨン占据了全球38%的份额,可以说是半垄断的地位,在光学以及 汽车 领域,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平板玻璃上,旭硝子以及日本板硝子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15%的份额;信越化学,在聚氯乙烯树脂方面占据了10%的地位;
在高性能化学领域,日本的地位更加重要,有些材料可以占据到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
日本的TOSOH(东曹株式会社)占据了全球60%的份额,锆氧是用在耐火材料、燃气轮机以及陶瓷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是耐高温的主要材料之一。
晶圆的名称,由于最近国内芯片的话题十分流行,所以很多人也都听说过。现在我国还没有太大的能力生产12inch以上的晶圆。日本的信越化工和SUMCO占据了世界上60%以上的晶圆份额,之前的半导体涨价,也是和晶圆的生产能力有关;
EVOH树脂材料,日本的kuraray公司占据了65%,日本合成化学占据了25%的份额,合计占据了全球80%的份额。
在液晶显示领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厂家,这个领域很难发展。
上图是一架飞机上使用碳素纤维的地方,几乎覆盖了飞机的上下左右。日本公司占据碳素纤维的比例为70%,其中东丽占据了40%,东邦占据了20%,其余日本公司占据了10%。 用在防d衣上的聚芳酰胺纤维,日本帝人一家公司,就占据了全球的50%份额!
汽车 部材方面,日本企业更是了得。粘合性聚烯烃,英文叫做ADMER,因为其对金属、玻璃以及陶瓷材料有着很强的粘合力,所以多数用在 汽车 以及加油站需要粘合的地方。 这种材料是日本三井化学独自开发的,因此占据了全球100%的份额;
我们都知道福耀玻璃,是我国的民族企业,每年的生产量很大。但是殊不知,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日本企业的份额也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旭硝子可是占据了20%以上的份额的,日本板硝子虽然也有不少 汽车 玻璃的份额,但是这家公司并不是靠着 汽车 玻璃挣钱的;
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领域日本同样有着很大的优先地位。
比较容易列举和熟知的就是上述的一些领域了,其他的领域也欢迎各位读者在下方留言补充!
部分文章介绍:
《守护东京的“地下神殿”:宛如科幻片》
《 日本“90后”精英:阶级已固定,只是你们看不见》
《一场台风,让日本人的歧视 社会 “原形毕露”》
日本一直是低调的国家,在工业方面有很多领先世界的产品。日本仍然在工业市场上面很多领域内占据了比较领先的地位,甚至是处于垄断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在哪些领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
显示产业
佳能精机公司就是 Canon TOKKI,生产真空蒸镀机,工厂很小,只有343名员工,但是每年却能够创造几十亿美元产值。真空蒸镀机的能够将 OLED 发光材料附着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显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机一年只生产九台,订单往往要等两年以上,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
硅片是生产芯片、分立器件、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的关键材料,目前90%以上的半导体产品均使用硅基材料制造,硅片占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比重约为37%,位居半导体三大核心材料之首,因此,半导体硅片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的“粮食”,虽然全球市场总规模不大,但至关重要。
近20年以来,半导体硅片长期被日本信越、日本胜高(SUMCO)、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韩国SK Siltron等少数寡头企业垄断。2019年,行业前五大企业合计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销售额比重高达92%,我国90%以上的硅片需求依赖进口,基本不在国内生产,目前,硅片垄断局面还在加剧。
11月30日,德国硅片制造商Siltronic AG表示,正与环球晶圆开展深入谈判,后者拟以37.5亿欧元(约合45亿美元)将其收购,双方预期在12月第二周,取得Siltronic监事会及环球晶圆董事会核准后,进行BCA签署。
环球晶董事长徐秀兰指出,双方都认为结合后的事业体会有很好的成效,将更能互补地有效投资,进而扩充产能。
并购前,德国Siltronic为全球第四大硅晶圆厂,市占率约为7%,环球晶则为全球第三大厂,市占率达18%,收购完成后,环球晶在全球硅晶圆市场占有率有望一举跃升至25%,逼近日本胜高的28%,同时意味着全球晶圆市场将呈现日本信越、胜高、环球晶圆、SK Siltron四强争霸的格局,进一步垄断市场。
根据IC Insights的报告,今年仅ADI收购Maxim、英伟达收购ARM、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存储业务、AMD收购赛灵思四起收购案的交易额就高达1050亿美元,外加Marvell100亿美元收购Inphi、环球晶45亿美元收购德国Siltronic,2020年半导体并购金额已经创下 历史 新高。
去年,韩国SK Siltron为防止日本出口限制,收购杜邦碳化硅晶圆事业部,在区域全球化抬头的当下,各巨头抱团取暖,通过并购来加强各自的优势,以应对快速变化和复杂的局面。
以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为例,在2018年之前的几十年内,应用材料长期稳坐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供应商的位置,凭借的就是全面且强大的产品线,特别是在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半导体制造前道设备,该公司具有相当深厚的技术功底。
但从 历史 来看,应用材料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来加强自己实力的,虽然从1967年-1996年的30年间,应用材料只有一次核心业务相关的并购,但在1997年-2007年十年间,先后发起了14起并购案,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构成。
截至目前,应用材料的产品线涵盖了半导体制造的数十种设备,包括原子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机、刻蚀机、化学抛光及晶圆检测设备等,预计2020年,应用材料半导体设备的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15.9%提高至18.8%。
查阅了近几年的国内半导体海外并购案例,主要有五起:
2013年紫光集团17.8亿美元收购展讯,2014年9.07亿美元收购锐迪科,后合并成为紫光展锐;2015年合肥瑞成18亿美元收购高性能射频功率放大器厂商AMPLEON;2016年中信资本、北京清芯华创投资与金石投资19亿美元收购CMOS传感器厂商豪威 科技 ;
2016年长电 科技 以7.8亿美元收购新加坡封测厂金科星朋;2017年建广资产27.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标准件业务,今年6月安世半导体正式注入闻泰 科技 。
其他的海外收购基本都在5亿美元以下,特别是国产替代加速的最近三年,鲜有海外并购的大案例,想着国内半导体厂不差钱,但为何还是买不来?
实际上,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特别是半导体海外并购还真不是钱多就能解决的问题,早在1996年,西方42国就签署了集团性限制出口控制机制——《瓦森纳协定》,简单来说,就是成员国内技术转让或出口无需上报,但向非成员国转让需要上报,以此达到技术转让监管和控制的目的。
并且这份协定很与时俱进,以大硅片为例,2019年底修订的《瓦森纳协定》,就新增了一条关于12英寸大硅片技术的出口管制内容,直指中国集成电路14纳米制程工艺,以及上游适用于14纳米工艺的大硅片。
封锁的还不止拉高纯度单晶硅锭的设备和材料,更是从切割抛光好的硅片具体参数上进行了限制,专门针对适用于14纳米制程工艺的各种硅片。所以说,小到具体产品参数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更别说直接并购先进企业,基本没有可能。
如果说美国单方面打压华为是凭借自身实力,那么通过《瓦森纳协定》限制技术出口,就相当于是在全球拉圈子,限制圈内技术出口,圈外想用,就只能用廉价劳动换取圈内输出的高附加值成品,《瓦森纳协定》相当于“金钟罩”。所以并购不来的公司,只有自己造。
实际上,光伏用硅片已经被国内的厂家玩出白菜价,半导体用的硅片之所以被国外垄断,难度在于单晶硅的纯度和内部缺陷的控制,我们做的不好。
在纯度上,光伏用的硅片6个9就够了,但半导体硅片需要11个9,也就是99.999999999%,问题就在这个纯度上面,拉出来的单晶硅锭纯度不够,内部缺陷、应力、翘曲度也跟国外有差距,做出来的芯片良品率就比较低。
所以为了良品率,晶圆厂都愿意愿意花高价买更高质量的硅片,而不愿意花低价买低质量的硅圆片,因为会导致最终芯片的良率,我国生产的硅圆片打不开国际市场就是凭证。
对于单晶硅的提纯和晶体缺陷控制,需要基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现场错误的总结,这是各个厂商的高度保密的技术,因为这方面的因素,国外硅片厂都没有在国内设厂。
目前,沪硅产业打破了我国12英寸(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推进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自主可控的进程;中环股份现也已具备3-12英寸全尺寸半导体硅片产品的量产能力。
总的来说,当下全球市场主流的产品是12英寸,使用比例超过70%,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计算机、人工智能、固态硬盘等高端芯片上。目前4-6英寸的硅片已可以满足国内需求,8英寸也日渐成熟,进入大规模国产替代阶段,但12英寸才刚刚进入初级阶段,还面临EPI、位错等诸多难题待解决,替代之路仍任重道远。
日本自己就能生产,当然不担心了。
高端光刻机被称为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零部件数量达数万甚至十几万个,供应商几百家,最贵报价数亿美元一台,堪称现代光学工业之花,制造难度非常大。
现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制造,主要以荷兰ASML、日本Nikon和日本Canon三大品牌为主。从市场占有率来讲,ASML占据80%以上,在EUV极紫外光领域,ASML是独家生产者。
另一方面,美国现在占到零部件供应链的25%,就拥有了非常大的话语权;日本不仅在零部件供应链之中,而且还是欧美同盟中的一员,没有面临制裁的风险。
即使如此,日本企业从早期一统芯片和光刻机天下,到现在逐步没落,要看美国和ASML脸色行事,也是另一番苦恼。
日本并不会面临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逼急了,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和日本有能力建设芯片自主技术和自主产业链,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光刻机。但是,因为美国可以轻松控制日本,所以并不存在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能够挑战美国地位的只有中国、俄罗斯,而从经济上挑战美国地位的只有中国,因此美国才会选择在各个方面掣肘中国。
从光刻度这一领域来看,它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国际上很多大 科技 公司并未染指这个产品。一是它需求比较小,市场规模也不大,二是它需要大量超级技术,整个零部件产业链比较复杂。所以包括美国著名 科技 公司、日本著名 科技 公司以及中国 科技 公司此前并未染指这一领域。要不是中国早已意识到光刻机可能会面临卡脖子,中国也不会有光刻机产品。其实,世界上有一家ASML光刻机企业完全就够了。
假设日后有一天,美国想要打压日本、韩国或欧洲国家的芯片市场,也不一定会通过光刻机来打压,完全有其他不同的手段。原因就是美国高 科技 体量几乎是欧洲、日韩各国的总和。当然,本身光刻机技术本身就是欧洲公司,有一定的美国技术。
从目前世界格局来看,欧美再怎么打,他们始终是一家人,无论文化背景还是经济联系,中国只能寻求与欧美世界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永远不要期待着欧美世界能够跟中国实现文化理念上的认同。而中日韩东南亚又是另外一个文化背景,虽然近100年来,出现很多关系困境,但终究是文化的根源和人种根源是一致的,未来能够团结在一起,就是非常好的情况。
虽然现阶段顶尖的光刻机生产制造企业在荷兰,可是我觉得这不意味着荷兰把握着全部重要零部件,实际上日本在芯片和光刻机行业依然占据十足的份量, 尤其是在原料层面,在全部半导体材料行业的19种重要原材料中,有14种日本的生产能力是占了全世界50%之上的,换句话说假如缺乏日本生产制造的重要原料,荷兰的顶尖光刻机也难以造出 ,例如去年的光刻机事件,日本即便芯片半导体技术再牛,一旦被日本卡死重要原材料就麻烦了。
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在多年前也是很厉害的,可是之后由于美国的施压,也有韩国三星的兴起,因此日本的半导体技术落在了后边,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依然有着一定的芯片制造能力,并且归功于贴近垄断性的重要原料,因此日本分毫不担忧缺少芯片和光刻机生产制造的难题,掏钱买便是了,终究三星和其他半导体企业也十分担心日本断供。
包含中国的中芯,虽然尽量避免了对美国技术的依靠,可是在半导体器件层面,依然十分依靠日本,许多原料都从日本进口的,一旦日本不出口了,也是会遭遇十分多的不便。但是依照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我国的芯片制造能力跨越日本并不是问题,对于原料供货,这实际上便是一个现代化职责分工的难题,终究一个国家不太可能彻底把握全部的供应链管理。
【日本怎么从来不担心光刻机的问题,要知道荷兰ASML几乎是垄断式的】
世界有数的光刻机企业中,我们除了知道ASML之外,还有尼康,佳能,欧泰克,上海微电子装备等等,这里尼康和佳能就是日本企业。
确实尼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光刻机的霸主,但是因为ASML和台积电合作浸润式DUV的光刻机,将尼康佳能给超越。
尼康,在“干式微影技术”在“浸入式光刻技术”已经成为光刻机主流的时候,它却依然固守自己的技术,拥抱“干式微影技术”。
可以说,它还放弃了和台积电合作,这给ASML带来了机会,尼康光刻机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对于光刻机的需求,台积电英特尔在一批企业转投到ASML的怀抱,在尼康的固步自封中,ASML迅速发展,一举夺得了光刻机霸主地位。
ASML的成功之路——
1.一方面积极的收购一些重要企业,比如美国Cymer等,另外一方面不断的使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德国,荷兰等等全世界最新进的技术都会被ASML使用。
2.非常聪明的将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等企业作为自己的股东。这一种政策,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3.从来不固步自封,开放创新式的发展,让ASML能够立即获得各大企业的认同,成功的开启自己的霸主之业。
当然,我们也知道,虽然说你看尼康,佳能没有了当年的雄风。但是对于日本半导体来说,光刻机已经能够满足它们需求,因此它们并不需要去进口ASML,甚至于如果进口的话,这不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吗?
日本肯定不用担心,一方面美,日同(lang)盟(bei),另一方面,第一次电子产业转移是送美国到日本,日本尼康,佳能其实是DUV(453nm—193nm光源)时代的霸主。
在芯片28nm制程之前的时代,尼康,佳能的光刻机才是行业内最大的玩家。
目前来说,日本在28nm,22nm光刻机领域仍然非常强横。在2010年之后,才真正是荷兰的ASML的霸主地位。
大部分人可能觉得,这又不是7nm,5nm,没有多少先进的技术。
但是在一些逻辑芯片,存储器,14nm以上的制程工艺,还是大量的应用工艺。
例如日本东芝仍然是全球存储的主要供应商。
佳能1970年制造的第一台光刻机
在芯片领域,日本通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CIS芯片,各类传感器应用的芯片,MEMS芯片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我们常说的晶圆的应用,并不单单的应用在CPU方面,还有逻辑芯片,存储器,闪存这价格领域。
日本的传感器,其实就是属于CIS集成电路的一种高端应用。
大部分熟悉手机摄像头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全球高端摄像头的芯片多数来自于日本的索尼。同时日本还有不少做各类传感器的企业,也都是依托于这一类芯片的应用。
美国对日本发动的“芯片战争”,让日本彻底沦为美国的小弟
日本其实是经受过一次美国发起的芯片战争的。
1963年,日本电气公司(NEC)自美国仙童半导体获得planar technology的授权,开始了日本半导体技术研究。
1976年,在日本产经省的主导下,日本的多个大企业参与其中,NEC、三菱、京都电气,东芝共同成立了——“VLSI 技术研究所”。主力向DRAM攻坚,那个时候半导体,还主要是存储器应用天下。在日本的冲击下,DRAM市场价格下降了一倍。英特尔不得不转型,向微处理(CPU)市场冒进的拓展。
1978年,英特尔就是在日本的打压,真的是无可奈何了,好不容易开发出了i8086,第一款微处理器原型。
本身日本的芯片工艺,确实要超过美国,欧洲。美国怎么可能放任这么发展下去,然后就开始针对日本的针对性打击!
1985年,日本DRAM坐拥全球80%市场。(那个时候,晶圆并不是主要是用来做DRAM,不是用来做CPU)。
1985年,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开始向美国商务部投诉日本半导体产业不正当竞争,启用了WTO里面的301反倾销条款。(美国惯用的伎俩)
1985年,美国和日本在经济上签订了《广场协议》,广场协定是一个美元,对日元的战争。直接让日元大幅度贬值。
大量的日本优质资产,被美国资本收购!
同时美国要求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防止出现倾销的情况。在明争暗斗了几年之后,美国强硬的要求日本签订,《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专利。1991年,日本的统计口径美国已经占到22%,但是美国仍旧认为是20%以下,美国再次强迫日本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引自:35年前美国对日本发动芯片战争,日本坐拥全球80%市场却惨败,半导体设备资讯站)
所有在美国对日本芯片战争奏效之后,日本彻底服软了。
日本商业市场,还在想网高端走:软银收购ARM如今手机市场,以及各类移动电子设备,基本都是基于ARM的架构开发的芯片。ARM原本是英国的芯片企业,软银出资310亿美金收购了ARM。
这应该算是日本仍然把持着芯片领域的一个高峰吧。
综合来说:在芯片市场,真正玩家,只有美国,日本,未来一定会有中国。
为什么日本不担心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因为日本自己可以制造,其次,没有对美国构成威胁。
事实上,目前全球可以制造光刻机的国家只有三个:荷兰、中国和日本。
荷兰ASML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厂商,在EUV光刻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ASML一台EUV光刻机售价1.2亿美元,有10万个零配件,大部分零配件需要从美国、日本、德国进口。
中国也可以制造光刻机,上海微电子是中国唯一的光刻机厂商,目前可以制造90nm光刻机,24nm也在路上,与ASML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可以制造光刻机。事实上,在2007年以前,尼康和佳能才是全球光刻机市场的霸主,但是后来被ASML击败。目前,日本光刻机把持着中端市场,高端市场只有ASML一家。
此外,日本半导体对美国不构成威胁。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日本“下手”了,曾经一度独霸全球的日本半导体被美国一举击败,最后只剩下半导体上游产业把持在日本手中。
当然了,美国和日本是同盟关系,日本没有制裁美国的实力,只有美国制裁日本的份儿,在日本半导体产业一举溃败之后,已经对美国没有什么威胁。
再者,日本如果需要高端光刻机只需要从荷兰进口即可,这方面对日本并没有限制。日本也不用自己去研发,毕竟市场就那么大,而且ASML已经垄断市场,日本不会傻到这时候再去研发高端光刻机。
总之,日本不需要担心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首先,中低端光刻机,日本自己可以制造,高端光刻机只需要从荷兰进口就行,这方面没有限制。
为什么日本不担心芯片和光刻机问题?
因为,我们现在正在遭遇的事情,当年在日本早就发生过了!
美国强迫日本签署协议限制半导体产业日美两国签署的广场协议大家都知道,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还强迫日本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份协议直接限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对美国出口,并增加100%关税,同时还规定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份额得超过20%。
这一协议直接将当期发展得如期中天的日本半导体产业打残了,当时全球TOP10的半导体公司前三都是日本公司,分布是NEC、东芝、日立,而整个TOP10中日企达到了6家。
但是,我们现在看看日企中,那还有谁是比较强的半导体公司?没了!唯独就剩个东芝还苟延残喘。也就是说美国在上世纪80年通过强力手段彻底肢解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使得对应的日企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只能偏安一隅的生存,日本芯片基本处于崩盘状态。
从此之后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彻底崛起,诞生了一大波现在大家如雷贯耳的美企,他们的成功很大部分的归功于当年的《美日半导体协议》。此外,韩国部分企业乘势崛起。
日本另辟蹊径偏安一隅成功也许有人疑惑,既然美国肢解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何现在的日本半导体看上去还是很强的,这里面的原因也是挺简单的,被美国限制之后日企也是要生存下去的,一些核心领域败下阵来,那就只能转向转型,在美国半导体不参与的地方以及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进行猛攻。
也就是日本现在比较强的半导体材料和部分半导体设备,目前日企在上述占的市场份额较大,10大半导体设备日企占了近一半的份额,等于是从另一层面捏住了很多下游芯片企业的命脉。你看前阶段日韩两国半导体的相互制裁,就是因为日本能在原材料这块掌握有优势地位。
此外,部分日企也在利用自己的一些优势来进行突破,比如索尼,他们将CMOS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业务,地位远高于 游戏 、电影等业务,当其他业务不行时更是不断加大这块的研发投入,为了提高技术壁垒还收购晶圆厂自行设计传感器的制造。
日本光刻机暂处于中端地位最后这里再提提日企的光刻机,日本是有自己的光刻机制造企业,也就是尼康和佳能两家,这两家为人所熟知是因为相机。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相机领域涉及的光学技术正好是光刻机所需要的。
也因为如此,这两家企业都曾经拥有自己的光刻机技术,但是在和荷兰ASML的竞争中已经落败下来,目前他们量产的机型只能算是中端光刻机。对这两家企业来说,光刻机领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未来或许他们还将落后下去,会被我们超过。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说了那么多,总结下!日本的芯片产业早在30年前就已经被美国摧毁,所以美国人自然是不担心的,而无法威胁到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日本自然也不担心买不到,美国会顺畅的给他供货。同时,由于芯片产业被扼杀,日本只能另辟蹊径走另外的一条路,最终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日本自己就可以生产光刻机,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以前造光刻机也非常厉害,只不过后来被荷兰阿斯麦尔公司给超越了,徒弟超越了师傅,现在占到了市场的80% 以上,几乎快把师傅给逼上绝路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日本的光刻机技术基础是有的,技术是有的,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我们中国一定要争气啊,早日早出来属于自己的光刻机和芯片,全球高端产业,也就是芯片技术是最后未被我们攻克的阵地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很快芯片就会变成白菜价。
虽说目前顶级的光刻机制造公司在荷兰,但是这不代表荷兰掌握着所有关键零部件,其实日本在芯片和光刻领域仍然占有十足的份量,尤其是在原材料方面,在整个半导体领域的19种关键材料中,有14种日本的产能是占了全球50%以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缺少日本生产的关键原材料,荷兰的顶级光刻机也很难造出来,比如去年的光刻胶事件,韩国即使芯片半导体技术再牛,一旦被日本卡住关键材料就麻烦了。
日本的芯片技术在多年前也是很厉害的,但是后来因为美国的打压,还有韩国三星的崛起,所以日本的半导体技术落在了后面,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仍然拥有一定的芯片制造能力,而且得益于接近垄断的关键原材料,所以日本丝毫不担心缺失芯片和光刻机制造的问题,花钱买就是了,毕竟三星和其它半导体企业也十分害怕日本断供。
包括国内的中芯国际,虽说尽量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但是在半导体材料方面,仍然非常依赖日本,很多原材料都从日本进口的,一旦日本不出口了,也是会面临非常多的麻烦。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超越日本不是问题,至于原材料供应,这其实就是一个国际化分工的问题,毕竟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供应链。
因为日本不用担心了,日本半导体产业基本全军覆没了。高端光刻机用不上,日本担心什么?
日本自己有28纳米的光刻机,有极紫外光源。但是这些都用不上,没有像intel,三星,台积电那样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也没有像海思,高通,联发科,展锐,AMD,NVIDIA那样的芯片设计企业。
做做液晶面板,滤波器件,图像传感器,28纳米光刻机足够了。28纳米最低能做7纳米芯片,日本有28纳米光刻机,还担心什么?
我们今年能够突破28纳米光刻机,如果我们不做手机SOC芯片,我们也不必担心了。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手机芯片,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极紫外光刻机,在突破之前,我们自然是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