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张榜项目分为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重大基础前沿与民生公益两类。
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类 含项目22个,需求由山西省内相关企业(以下简称“需求方”)提出。
(1)大尺寸4H-SiC单晶衬底材料制备产业化技术研发
(2)8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设备研发
(3)柔性OLED照明核心材料及其面板制备关键技术
(4)国产超高强高韧T1100碳纤维及预浸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开发
(5)通用级沥青碳纤维长丝制备技术开发
(6)面向大功率电子设备高通量石墨烯散热膜批量化制备技术开发
(7)低(不含)重稀土高性能钕(铈、镧)铁硼磁体开发与产业化
(8)基于多学科/多目标协同的四/五座多用途飞机总体设计与气动优化技术
(9)航空用轻质高强碳纤维/金属层合板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
(10)基于高可靠性服役条件的大直径复杂结构机车轮关键技术研究
(11)抗新型冠状病毒双特异性中和抗体药物研发
(12)深部煤层气多煤层水平井共采技术研究
(13)面向大气污染治理和碳中和的天空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14)焦化行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15)低温冷启动氢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与示范
(16)突破新一代效率25%以上低成本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
(17)太阳能+空气能一体化热泵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18)智能矿山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19)工控系统可信安全环境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20)E级超算互联异构融合自适应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广域数联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2)基于矿山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重大基础前沿与民生公益类 含项目7个,需求由省 科技 厅结合当前 科技 前沿和山西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凝练提出。
(23)集成电路用高纯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24)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车车体密封/降噪/磁屏蔽一体化智能化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25)深层裂缝型储层EGS地热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26)大规模离子阱量子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
(27)基于量子光源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原型机关键技术研究
(28)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应用
(29)山西省特色杂粮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及育种应用
由于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出现混乱的现象,导致华为等一些国产半导体企业发展受阻。然而,技术封锁不但没有压倒这些中企,反而让我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许多企业纷纷走向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即便从最基础的工艺做起,虽然速度不快,功能不多,却为国产芯片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产半导体行业迎来好消息
随着各大厂家对半导体技术的不断攻坚,国内芯片行业又传来了一条喜讯!一家名为“摩尔线程”的半导体企业突然宣布,公司在半导体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颗国产全功能GPU研制成功,芯片内部嵌入了3D图形计算核心、AI训练与推理计算核心,高性能计算核心,超高清视频解码计算核心等 。也许不少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就是GPU吗,又不是CPU,有什么可自豪的呢?
众所周知,GPU是计算机与显示设备连接的重要纽带,随着显示设备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 游戏 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视觉体验要求越来越高,CPU已经很难处理我们所用到的4K信号、3D图形渲染任务,这就要用到GPU了,因为GPU在图形处理方面有着CPU无法比拟的性能。而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万物互联的元宇宙时代即将来临,消费市场对图形处理的需求也将呈爆发式增长,这也意味着GPU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将日益凸显。
然而可惜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AMD、英特尔以绝对优势占领着全球GPU市场,甚至垄断着整个显卡行业。我国虽然也有GPU芯片企业,但此前所研制的GPU并非全功能,只有AI训练、高性能计算等部分功能, 而此次摩尔线程研制成功的全功能GPU,不但打破了长期以来外国巨头所垄断的局面,实现了突围,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在全功能GPU芯片领域的空白。
让人关注的是,摩尔线程这家企业成立的时间为2020年10月份,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国产首颗全功能CPU,而此次摩尔线程在公布GPU的同时,也宣布已经完成了A轮20亿的融资,旨在用于GPU芯片的批量生产、GPU SOC的关联性研发、生态系统的拓展,不得不为摩尔线程和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速度点赞!
研发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在国内半导体市场,我们能看到一些企业,曾经致力于芯片的研发,但由于碰到了巨大困难被迫将研发任务放到了wifi、图像、信号处理器等周边产品。但近年来国产芯片的发展速度却如此之快,300多天就能实现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人才回归。 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人才看到国内企业面临着技术封锁,外加上我国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针对一些新企业推出了许多免税等优惠政策,也针对许多重点项目设立了不限年龄、不限学历的“揭榜挂帅榜单任务”,这让许多尖端人才放弃了海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国,助力祖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就比如说美国加州大学的顶尖芯片人才常林,以研究“石墨烯”技术闻名的曹原等,这些人才是国产 科技 实现突破的希望。
2019年是5G元年,中国走在了世界最前沿,2020年是“芯崛起”元年,相信不远的将来,国产半导体必然会脱胎换骨!曾经你对我的爱答不理,相信未来的我会让你高攀不起!
关于国产半导体,大家怎么看?
世界首支戊肝疫苗、全国首支宫颈癌疫苗、国产首个长效干扰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厦门市 科技创新事业发生了系统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接下来,厦门将以全面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为抓手,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引擎,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战略引领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2019年,厦门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全国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在厦门诞生。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宫颈癌疫苗自主供应能力的国家。目前,宫颈癌疫苗已惠及成千上万适龄妇女。
这是十年来厦门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的缩影。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厦门市委则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全局发展“核心战略”,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确立“高素质创新名城”新定位新目标,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方向、汇聚资源、培育产业、增添动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十年来,厦门凝心聚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先后出台“科技创新25条”“成果转化19条”“创新驱动9条”“成果转化新25条”等系列重磅政策,编制“双自联动”1.0版和2.0版行动方案,推出五批152项创新事项,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一批特区法规,探索形成“互联网+技术转移”“‘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创基金’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等2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改革创新案例,全方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十年来,厦门城市综合创新实力显著提升。目前,厦门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2位,处于“第一方阵”。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估中,厦门进入全国前八,火炬高新区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14位,福厦泉自创区考核评估中厦门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此外,厦门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火炬高新区构建“双创”生态等方面工作多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2022》显示,厦门入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
十年来,厦门探索出了科技经费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惠企政策,探索科技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研发自主权;试行“揭榜挂帅”等新型科技项目生成形式,精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建厦门市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以“子基金+直投”相结合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技术攻关
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十年来,厦门不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十年来,全市发明专利大幅提升,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2年的7.16件增长到2021年的37.87件,增长4.29倍。同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由2012年的23项增加到2021年的471项,增长19.48倍。全市年登记技术交易合同由2012年的3109项增长到2021年的7050项,合同金额由59.27亿元增长到127.11亿元,数量和金额均实现翻番。
十年来,厦门全社会创新积极性显著提升。“研发费用补助政策”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2021年度4983家企业申报研发费用进行税前加计扣除,加计扣除额达到223.92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14.82倍、14.13倍,带动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2%。全社会R&D经费支出由2012年度的79.01亿元增长到2021年度的221.34亿元,占GDP比重由2.81%增长到3.15%,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1和1.17个百分点。
十年来,厦门科技创新迸发出澎湃力量,一大批原创成果喷薄而出。特宝生物承担了9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福建首个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力品药业6个高端制剂国际化品种项目获“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高端制剂进军国际市场;厦门三安光电研发的面向5G通信的氮化镓器件,成为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的引领者……
在今年年初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厦门科技力量可谓“星光闪耀”:厦门大学肖望强教授团队为连接北京、延庆、张家口3大赛区、时速350公里的京张线冬奥专列打造出无形的“隔声护盾”;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为冬奥张家口赛区6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氢能供给,助力冬奥车辆“氢装”上阵;厦门视诚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北京冬奥会8K赛况直播及CCTV-8K超高清专网入户直播与转播,提供8K超高清技术保障,将冰雪运动之美通过“百城千屏”传递给千家万户……据统计,厦门有10余家企业的科技成果,应用服务于北京冬奥会。
不仅如此,在航天领域,福建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天卫科技壹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厦门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厦门在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先进行列。
平台支撑
产业培育体系更加完备
金秋时节,蓝天碧海,横跨岛外集美、同安、翔安三个区的厦门科学城正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年年初,厦门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聚焦更高水平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科、产、城、人、用”高度融合的一流科学城,打造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新)区。各种优惠的政策、措施,正给厦门科学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厦门科学城里已结出一颗颗硕果:厦门市科技局携手厦门轻工集团,建设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创业服务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示范”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落户;引进“厦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院士领衔的新型研究院;东南预制菜产业研发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计划双双落地厦门科学城……此外,美图秀秀、美亚柏科、腾讯云、网易等行业龙头,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等研发机构汇聚于厦门科学城。厦门科学城已初步构建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创新飞地+专业园区”产业孵化培育体系。
实验室和研发机构是厦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主要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活动。目前,厦门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1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0家。
近年来,厦门在补足重大创新资源短板方面实现系统性突破,启动建设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筹建海洋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实施“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引进落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华为等20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研究院项目,培育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等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等5家国家级分中心,初步实现区域创新力量结构性调整,大大提升科技成果、技术源头供给能力。
厦门还深化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改革,遴选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医药研究所等四所市属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
厚植沃土
哺育优秀企业吸引人才
厦门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全面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775家增加到2021年的2801家,净增超过2000家。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06%。
近年来,厦门实施103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转化1196项高新技术成果,培育176家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初步构建未来产业创新体集群。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相关企业取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国外注册认证191项,2021年出口新冠病毒快速诊断产品超200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987.68亿元,同比增长27.2%,即将突破千亿大关。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厦门深入实施“双百计划”,评选“双百人才”1200多人,全市高层次人才总数超过13000人。十年来,海外留学人员由近千人增加到约3.4万人,增加30多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4387人/年增长到2021年的60346人/年,增长75.5%。
相关链接
加快打造高素质创新名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厦门将充分发挥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的高位推动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统筹推进厦门自创区、创新型城市、厦门科学城等建设,加快打造高素质创新名城。
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健全产业育成功能,加快建设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等载体,策划科学城Ⅱ号孵化器、“创新飞地”等。
加快建设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等省级创新实验室,面向未来产业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推动知名高校院所来厦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厦门大学实施“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化与中科院城市环境所、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合作。
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力度,加强项目主动设计和策划,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厦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等支撑性研究院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厦门还将大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力度,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扶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大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高精尖特”企业。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政策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试点,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