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讨论:国产内存或将突破,中企有望跻身全球第四,明年量产17nm芯片
对中国 科技 领域有一定了解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在DRAM内存芯片领域占据了垄断性地位的企业便是来自韩国的企业。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这仅仅三家企业就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内存芯片领域超过9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的则是中国台湾的南亚 科技 。虽说是排名第四的企业,但是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只有仅仅的3.2%。通过这几个数字,我们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我国国产内存与外国企业所存在的巨大差距。不过即便如此,即便我国在国产内存领域远远落后于他人,我国国内的内存厂商也永不言弃,依旧锲而不舍地加强进行自主研发。其中,中国合肥的长鑫企业就终于成功实现了DDR内存的量产。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个后起之秀——合肥长鑫。长鑫企业在2016年的时候成立,长鑫储存是一家一 体化的储存器制造商,其拥有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DRAM的能力。长鑫存储的DRAM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电脑、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等领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如今的长鑫存储企业依旧在不断地进行扩产,将有希望超过台湾的南亚 科技 ,成功进入全球内存芯片市场排行榜的第四位。长鑫存储在默默的积蓄力量,以待成效之日。
在今年的上半年,长鑫存储就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长鑫存储所自主研发的19nm DRAM工艺终于成功上市了,并且其量产也从两万片跨越到了四万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长鑫存储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其知名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合肥长鑫的存在。不仅如此根据Digtime公布的消息来看,在今年的年末,长鑫存储的芯片量产有望增长三倍,也就是12万片。而12万片的量产片就足以让超越产量不足7万片的南亚 科技 。因此在今年年末,中国企业长鑫 科技 有望进入全球第四。相信短时间内,长鑫存储在业界的知名度将会又有一个大的提升。
但是就算是有着不错的成绩,但是长鑫存储在DRAM芯片内存领域与国际市场的三大巨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三家企业还是有着很悬殊的实力差距。无论在市场份额的占有上,还是在芯片的制造工艺上都与这三大业界巨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们都知道长鑫存储目前生产的内存芯片主要是19nm,和国际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芯片内存制造的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外企业足足有大约两三年的时间。不过,有差距也就有了追赶的动力。据相关人士透露,长鑫存储在2021年的时候,将实现17nm的内存芯片的量产,我国国产的内存芯片存储密度又有了一个提升,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意味着我国在内存芯片的生产技术上,将会再一次缩小与其他外国企业的距离。
长鑫企业的扩产一直在进行当中。合肥总投资高达2200 亿元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终于在2019年成功启动。这个项目的占地面积非常广,足足达到了15.2平方公里。这个基地一共设立了三大片区,分别是空港国际小镇、空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园以及长兴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如今,合肥已经集结了多达200多家的上下游企业,看来合肥专注于创造一座IC城市。
在这么多家企业当中,长鑫存储就是其中的黑马。这个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2200 亿元,其中长鑫的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就占了1500亿元了。这是安徽合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可以说创造合肥的 历史 记录。正是因为国家对长鑫存储寄予了厚望,所以才会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到长鑫存储的量产当中, 如今的长鑫存储已经成为了国内芯片内存的领军企业,大家都对其满怀期待,相信它也不会让大家失望。长鑫企业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
国产内存因为长鑫存储等内存制造企业的崛起而拥有了希望。根据相关的报导,安徽的半导体行业也将在短时间内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新的低耗能高速率内存产品将在这几年的推出,各大企业将专注于产品的产业化。各大企业并没有因为落后于外国企业而气馁,反正更加充满干劲。来日方长,我国国产芯片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写在最后
没有什么企业产品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在高新 科技 领域,尤其需要时间去发展生长。在我国芯片内存领域空白的那几年里,拉开了我国芯片内存生产技术与其他外国企业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一直致力于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我国在 科技 领域的成果大家也有目共睹。 任何事情都不能 *** 之过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虽然目前我国在内存芯片领域依旧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相信在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之下,总有一天我国在这一个领域也会取得耀眼的成绩。
安徽长兴科技有限公司挺好的。亳州市谯城区长兴科技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标准化、流程化、现代化的可复制可持续的高速发展;先进的经营策略和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使其避开了充满恶性竞争的红海,创新开辟出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公司从2015年05月11日成立伊始,凭借自身优势并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司主要成员2人,得到了迅速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
2月25日,飞凯材料发布其2018年年报。在过去一年里,飞凯材料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年报显示,2018年飞凯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76.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239.37%。从数据上看,2018年飞凯材料整体业绩无疑是喜人的。
电子化学材料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
飞凯材料原为光纤涂料企业,近年来则持续拓展完善电子化学材料领域的布局。
据介绍,飞凯材料的电子化学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及显示材料,如湿制程电子化学品、光刻胶、锡球、环氧塑封料、TN/STN型混合液晶等,应用于半导体封装及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和制造领域。
2017年,飞凯材料通过子公司安庆飞凯收购长兴昆电60%股权,长兴昆电是中高端器件及IC 封装所需的材料领域主要供货商之一,飞凯材料借此进入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随后,飞凯材料收购了大瑞 科技 100%股权,大瑞 科技 系全球BGA、CSP等高端IC封装用锡球的主要厂商,飞凯材料进一步拓展半导体材料产品线。
目前电子化学材料已成为飞凯材料两大业务板块之一。这次2018年年报中,飞凯材料指出,2018年业绩增长有5大驱动因素,包括实现了对长兴昆电、大瑞 科技 、和成显示的业绩并表;紫外固化材料量价齐升,销售保持稳定增长达33.23%;电子化学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102.88%,占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的64.90%,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等。
飞凯材料表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封装材料主要增长点,且国内封装材料市场大部分为外商占有,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公司安庆集成电路电子封装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已通过立项并开始动工,内部资源的协同效应将不断增强和释放。
获装备基金入股,积极切入半导体制造材料
目前,飞凯材料的半导体材料主要以封装材料为主,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布局。
飞凯材料在其发展战略上指出,将进一步加大对于集成电路行业配套电子化学品的资源投入,扩大产品应用、丰富产品线等。此外,飞凯材料亦计划将积极通过与外部合作的方式进入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力争尽快落实相关工作,将尽快切入半导体前端制造用材料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飞凯材料控股股东飞凯控股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其持有的飞凯材料7.00%股权,该股份转让协议事项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
上海装备材料基金是国家大基金重点参投的“聚焦型”产业基金,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领域。飞凯材料获上海装备材料基金入股后,可借助装备基金的资源优势,加快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拓展步伐,同时还可寻求共同对外投资收购的机会。
Source:全球半导体观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