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专业硕士)。

求“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专业硕士)。,第1张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是一个横跨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材料物理及微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数学、外语、材料物理和半导体理论基础、电子线路及计算机等)和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熟练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元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掌握有关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向,能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研方向专题的研究工作, 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能用一种外文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并撰写论文, 并具有初步的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实事求是、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具有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可在有关研究所、工厂等单位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应用、半导体器件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技术工作或在高等院校任教。

二. 学习年限

本专业为全日制教学, 学制为三年。学生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 可提前毕业也可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 培养方式

全日制脱产学习。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硕士论文研究。其中课程学习1年,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独立讲授1门课程(40学时以上),生产实习不少于1个月,科研训练包括每学期参加学术活动2次以上,公开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本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活动。用于硕士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举行。硕士论文答辩时要求研究生至少提供1篇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或第二作者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或作为项目参与人员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的证明。硕士论文涉及国家机密不宜公开发表的除外。

四、研究方向

01 集成电路设计

02.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

03. 固体电子材料与器件

五. 课程设置

1. 政治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理论),按贵州大学研究生部统一的教学计划执行。

2. 外语课, 本专业要求英语为第一外语。课堂教学时数为周学时4共一年, 即144学时。课堂教学完成后, 采用自学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形式, 继续提高。最终达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用英语撰写本专业论文, 听、说能力基本达到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考试分为笔试(包括阅读)、口试、作文三部分。学生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时, 必须提交通过国家六级或相应水平的其它考试的成绩证明。第二外语为任选课。

3.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见课程设置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1. 选题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关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开发性研究课题要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 可望直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题目。论文研究要突出创新性。为保证论文选题正确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2. 文献阅读和科研过程管理

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不断从阅读中外当前学术期刊文献中吸取营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质量,适时调整研究路线和方法。开题报告后,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本硕士点同级全体学生的研讨报告会,交流科技文献阅读体会,报告课题进展状况。文献阅读量,每周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好的研讨报告,可在全系教师和全系研究生大会上进行,以便依靠全系教师的力量提高把握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方向,确保论文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本硕士点的主要阅读文献有:IEEE系列汇刊,物理评论B(Physical Review B),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传感器和执行器(Sensors and Actuators), 欧洲Elsevier系列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 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 中国科学,中国物理,中国物理快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半导体学报,以及其他本专业的二级杂志等。

七、答辩及学位授予

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必须在毕业当年4月30日前提交学位论文审阅稿, 供省内外同行专家三人以上评审。半数以上专家认为论文已达到硕士论文水平, 无原则性错误,并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对论文修改后,可提出答辩申请。论文答辩时, 应提交至少一篇已经发表或已经被录用的第一或第二作者的省级以上学术期刊论文。硕士论文涉及国家机密不宜公开发表的除外。论文答辩的程序按贵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教学方式

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

教师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英语

10657M101

60

3

讲课

考试

自然辩证法

10657M104

36

2

讲课

考试

专业课

数值分析

10657M202

54

3

讲课

考试

固体物理学II

080903M02

54

3

讲课

考试

光电子学II

080903M03

54

3

讲课

考试

非学位课

必修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657M201

36

1

讲课

考试

微电子器件物理II

080903M04

54

3

讲课

考试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080903M08

36

2

讲课

考试

工程实践教学

430110M30

600

6

实践

选修课

微电子系统导论

080903M17

36

2

讲课

考查

数字逻辑系统设计

080903M10

36

2

讲课

考查

微电子工艺

080903M15

36

1

实验

考查

半导体器件数值模型

080903M11

36

2

讲课

考查

电子工程系统技术实验

080902M10

36

2

实验

考查

量子力学II

080903M01

54

3

讲课

考查

功能材料

080903M07

36

2

讲课

考查

材料科学导论

080903M09

36

2

讲课

考查

微观分析基础

080903M12

36

2

讲课

考查

半导体材料

080903M13

36

2

讲课

考查

超导物理学

080903M14

36

2

讲课

考查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080903M16

36

2

讲课

考查

第二外语

10657M103

36

2

讲课

考查

培养环节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第二学年开始两周内完成) 1学分

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 1学分

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或有效案例、或技术报告、或产品设计等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每年招生人数63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于1960年成立,是中国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及其应用于一体的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

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有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工艺、电路及其集成应用研究等。[2]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4个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共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发(转移)中心、9个联合实验室;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包括5个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拥有5个二级学科硕士培养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共有职工690余名,在学研究生近600名。[2]2019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研究员团队创新设计金属光栅侧向耦合分布反馈(LC-DFB)结构,成功实现了2μm波段高性能单模激光器,综合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突破国外高端激光器进口限制性能的规定条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69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