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晨股份是全球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的领导者,为多种开放平台提供各种多媒体电子产品,包括OTT、IP机顶盒、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产品。晶晨半导体拥有高度优化的高清多媒体处理引擎、系统IP和业界领先的CPU和GPU技术,为付费电视运营商、OEM和ODM厂商提供产品解决方案。
晶晨股份的股东有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Amlogic (Hong Kong) Limited、华域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People Better Limited、文洋有限公司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基金也持有这只股票。
晶晨股份全称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11日,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碧波路518号207室,2019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A股上市。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有晶晨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晶晨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晶晨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晶晨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晶晨半导体(西安)有限公司、上海晶旻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晶毅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在投资这只股票时必须开通相应的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日均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最后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它条件。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 *** 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舰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龙855升级到了骁龙865。
骁龙8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官网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第一q。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频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视频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频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频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国家中组部的第八批“千人计划”,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资深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频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频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频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唯一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计划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频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频A53内核、4颗1.4GHz主频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第一q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计划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采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计划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国产芯片一站式展销平台,让国芯网和您一起来了解一下国产芯片吧!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泰和特电子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北京芯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京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普乐锐思(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凹凸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墨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麦格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
美芯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华大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宏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汉微联合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伊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电华瑞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天一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南瑞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和芯星通
东方联星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创北方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庄天林石无二电子有限公司
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同方国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飞腾
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伊丰电子封装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先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
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武汉昊昱微电子有限公司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融和微电子有限公司
大连连顺电子有限公司
丹东华奥电子有限公司
丹东安顺微电子有限公司
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山东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晶恒集团
高云半导体
山西国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深亚电子有限公司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亚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西安展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景程微电子有限公司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航天华讯科技有限公司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方舟微电子有限公司
强茂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智多晶微电子
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验证)
南京拓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无锡市日晟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锡市星球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全波微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聚元微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纳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锡迈尔斯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
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君旺微电子有限公司
宜兴市东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禾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南通康比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银河电器有限公司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星海电子有限公司
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锡创立达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芯朋微电子有限公司
张家港凯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亚瑟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通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异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龙众创芯
苏州美思迪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无锡迈尔斯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无锡禾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锡市日晟微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通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泰科源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上海芯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宇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新茂半导体有限公司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光宇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芯敏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裕芯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春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锐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芯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谱瑞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新相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南麟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向日亚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山景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矽诺微电子有限公司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卓胜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麦歌恩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巨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上海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京西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上海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华力创通半导体有限公司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
富士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钰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芯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得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云间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智浦欣微电子有限公司
启攀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广芯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7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晶晨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爱信诺航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凌阳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安陆信息
上海思立微电子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大恒科技
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
威睿电通(杭州)有限公司
绍兴芯谷技术有限公司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光大芯业微电子有限公司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美卡乐光电有限公司
湖州明芯微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达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士兰微电子
宁波达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深圳市宇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市矽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七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和兴健电子有限公司
晶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深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矽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赛威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尚阳通科技有限公司
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泉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安森美半导体公司
深圳纳芯威科技有限公司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广东健特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中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汕头华汕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
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半导体有限公司
深圳市桦沣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蓝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辉芒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万源创宝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佰维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泰斗微电子
桂格半导体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之美半导体有限公司
深圳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