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其暂不能用做芯片,如此投入是为何呢?

中国优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其暂不能用做芯片,如此投入是为何呢?,第1张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第三代半导体被列为国家面向2030年重大项目之一。厦门市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列入着力培育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十大未来产业。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伴随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5G通信等现代产业兴起所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纷纷展开大规模投资,以期赢得发展先机。目前国内厂商在第三代半导体有全产业链的布局,产业已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夯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础

虽然第三代半导体有着诸多优异的性能,但它也不是“万用神丹”。例如,智能手机中的处理器、电脑中的CPU等,从目前看不太有可能换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第三代半导体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前两代。

第三代半导体是以宽禁带为标志,决定了它的制造难度不可能比前两代低,暂且不说它能否制成各种功能的替代芯片,就是生产同样功能的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对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要求也不可能更低,成本也难以更低。

第三代半导体无论是单晶生长、外延层生长还是器件制造,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仍是美国、欧洲、日本。况且许多基础的半导体工艺技术是相通的,无论哪一代半导体都需要,而在这些基础方面人家比我们强,想跳过或绕过这些薄弱点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是不太现实且有风险的。

产业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政策、资金等推动加快发展,而不应是光想着跳过、绕过或其他取巧的方式。要改变我们在半导体芯片方面的被动局面,光靠第三代半导体是不够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下游的应用等全产业链较长时期的共同努力,补上我们在半导体基础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夯实基础,才有可能实现在第三代半导体突破性发展。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材料先行

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是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晶圆厂必须购买设备和材料并获取相应的制程工艺才能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三者相互制约,材料的改进常常需要设备和工艺的同步更新,才能有效避免木桶效应。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半导体材料位于制造环节上游,和半导体设备一起构成了制造环节的核心上游供应链。

不同于其他行业材料,半导体材料是电子级材料,对精度纯度等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芯片能否成功流片,对工艺制备过程中半导体材料的选取及合理使用尤为关键。今天呢,飞鲸投研就来分析一下半导体材料行业。

一、半导体材料市场概况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大,近两年市场空间增长迅速。

2015-2019年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受半导体产业整体大环境影响,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约5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但是2020与2021年受到全球半导体产品的强烈需求的影响,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快速上升。2021年达到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6%,超过了在2020年创下的555亿美元市场高点。分产品来看,晶圆制造材料占比较封装材料更高,2018-2020年占比均超过60%。

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材料市场。2021年占比达到18.6%,市场规模约为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我国的半导体材料仍然集中在后端封装材料上,前端晶圆制造材料核心优势仍然不足。

2019年我国半导体封装材料占比约66.82%,晶圆制造材料占比约33.18%。我国芯片制造主要存在三大短板: 核心原材料不能自给自足、芯片制造工艺尚弱、关键制造装备依赖进口。随着中国晶圆制造产能的提升,晶圆制造材料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二、半导体材料

1.分类

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按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

晶圆制造材料:主要包括硅片、特种气体、掩膜版、光刻胶、光刻胶配套材料、(通用)湿电子化学品、靶材、CMP抛光材料等。

封装材料:主要有封装基板、引线框架、键合丝、包封材料、陶瓷基板、芯片粘接材料等。

2.用途

晶圆制造材料中,硅片为晶圆制造基底材料;光刻胶用于图形转移;电子特气用于氧化、还原、除杂;抛光材料用于实现平坦化。

封装材料中,封装基板与引线框架起到保护芯片、支撑芯片、连接芯片与PCB的作用,封装基板还具有散热功能;键合丝则用于连接芯片和引线框架。

3.各成本占比

半导体硅片又称硅晶圆片,在半导体材料中市场占比达到35%,是半导体第一大材料。

通过对硅片进行光刻、离子注入等手段,可以制成集成电路和各种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硅片是半导体材料中成本占比最高,在产业链中最关键的半导体材料。

三、材料细分领域公司

从全球角度看,硅片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光罩、特气的规模则约为40亿美元。这些细分行业中,海外龙头均占据着主要地位,国产公司的市场份额则相对较少。

国内企业虽然处于相对落后位置,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生态圈已经开始壮大发展。在当前国产替代需求下,国内产业链重塑,为国内半导体打造更加安全、可靠、先进的发展环境,相关的各个子行业涌现出多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1.沪硅产业

沪硅产业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

沪硅产业自设立以来,坚持面向国家半导体行业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全球化布局,坚持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突破了多项半导体硅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我国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

2.立昂微

重组延伸半导体硅片,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前身为立立电子,2011年更名为浙江金瑞泓科,后于2015年与杭州立昂微签订增资认购协议,换股立昂微电股份。

立昂微电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浙江金瑞泓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研磨片、硅抛光片、硅外延片的制造和销售。资产重组后,公司通过向半导体硅片产业链上游延伸,扩展了自身的业务领域,增强了自身市场竞争力。

3.TCL中环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半导体和新能源光伏两大产业,主营业务围绕硅材料研发与制造展开。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材料,光伏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电网传输、风能发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领域。

四、总结

国产替代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主要诉求,下游厂商有更强的意愿为半导体材料厂商提供市场,以实现“获取市场→改善产品→进一步获取市场”的良性循环。

中国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核心设备光刻机方面被荷兰阿斯麦垄断,在光刻胶等芯片材料方面则被一众日企垄断。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基础性材料,其重要性不亚于光刻机。但在全球光刻胶领域,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的企业长期掌控着核心技术以及半数以上的市场。

公开数据表明, 日本ISP、东京应化、信越化学以及住友化学这四家巨头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

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实现了低端光刻胶的进口替代,但在中高端光刻胶上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光刻胶。

不过,日本企业对光刻胶的垄断,却意外盘活国产高端光刻胶,日前已经有中国企业拿下了第一个高端产品订单。

集微网6月30日消息,国产光刻胶龙头企业上海新阳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KrF厚膜光刻胶产品已经通过客户认证,并取得第一笔订单。

要知道,KrF厚膜光刻胶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是上海新阳的第三大核心技术。如今第一笔订单到手,意味着上海新阳已经进入了KrF厚膜光刻胶产品的产业化阶段。

同时,这也意味着,国产KrF厚膜光刻胶将实现更高的国产化率。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上海新阳, 晶瑞股份的KrF厚膜光刻胶也已经完成中试,并进入客户测试阶段,测试通过后即可进入量产环节。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高端光刻胶制造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实力。那么,国产光刻胶到底能不能雄起呢?笔者认为可以。

首先,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正在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材料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已经提升至16.2%,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中国光刻胶企业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同时,在我国对新冠疫情有效防控、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国内配套产业的建设进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国产替代的空间很大。

其次,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是中国光刻胶企业坚实的后盾。

为了加快实现国产替代和高端技术突破,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光刻胶企业也积极投入研发,为实现国产光刻胶打破海外垄断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5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