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12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展锐通过一场发布会正式宣布,展锐第二代5G芯片平台唐古拉T770、唐古拉T760已经实现客户产品量产。
展锐CEO楚庆在开场说道,第二代5G芯片平台实现客户产品量产,体现了展锐在半导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上的升级,展锐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先进技术第一梯队。
展锐CEO楚庆
作为全球首个成功回片的6nm芯片平台,该平台相比第一代,性能最高提升100%以上,集成度提升超100%。同时,第二代5G平台支持5G R16、5G切片等前沿通信技术。
展锐6nm 5G平台实现客户量产,标志着展锐已具备先进制程芯片的研发与商用能力,这表明展锐在研发流程规范、设计能力、产品质量等维度能力均有提升。
楚庆提到,6nm是展锐在先进制程上的开端,展锐已具备足够的技术积累,为下一代产品切入5nm等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展锐第二代5G平台支持5G R16、5G网络切片等前沿技术,他们率先布局5G R16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近200项,并已与合作伙伴完成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标准的端到端业务验证、IMT-2020(5G)推进组uRLLC关键技术测试等。
展锐5G网络切片方案已完成与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IMT-2020(5G)推进组的技术验证,实现to B和to C两个应用方向的技术验证,证明了展锐5G网络切片方案的优势和5G芯片的互 *** 作性。
展锐第二代5G芯片平台拥有完整5G主平台套片+可选配的5G射频前端套片等十多颗芯片,每颗芯片均已达到量产标准。
其中5G主平台套片包含主芯片、Transceiver、电源管理芯片以及connectivity芯片等7颗芯片;5G射频前端套片包含PA等多颗芯片。
在量产成熟度方面,相比芯片本身的量产,芯片平台实现客户产品量产,具有更高的要求。
客户产品量产意味着芯片平台的产品成熟度和质量都已达到了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等最终用户的状态。只有实现客户产品量产,才真正代表芯片平台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
在量产质量方面,展锐第二代5G芯片平台已达到500ppm的行业最高标准。
目前,展锐第二代5G平台已应用在5G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其性能、续航、影像、AI等能力的提升,将带给用户带来更好的5G体验和更丰富的智能生活乐趣。
展锐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周晨说:“随着新一代5G芯片平台客户产品量产,展锐5G产品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消费电子领域的唐古拉6、7、8、9等多个系列将会齐头并进,接下来每年都会至少有一颗新产品面世。”
同时得益于软件架构升级,展锐在这一系列的产品上都能实现软件方案归一,这将极大的帮助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软件投入成本。”
在垂直行业领域,展锐第二代5G平台将在工业物联网、移动互联、固定无线接入、车联网、联网PC等场景,赋能工业体系和 社会 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展锐工业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黄宇宁说,展锐第二代5G芯片平台,在提供全场景的连接能力之外,还提供较强的智能计算能力。基于该平台非常适合打造一个集连接和计算于一体的AIoT平台。
在叠加多样的 *** 作系统和服务组件等一系列软件栈之后,它可以承载多种行业智慧化应用,也可以作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形态智能终端的核心组成部件。
随着第二代5G平台在客户侧的量产,展锐在消费电子、垂直行业等领域都在加速布局5G芯片产品,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五大5G芯片厂商。
正如楚庆自己所说,展锐当下取得的成绩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存在,但重点还是研发、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整体提升所致。后续展锐的重点将是在维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突破。
毫无疑问,随着国内5G市场进一步扩展、智能 汽车 等新兴品类加速发展,整体芯片需求还会进一步提升,展锐能否赢得更多5G芯片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科幻巨作《三体》中,三体人为侵略地球,向地球发送了高维智子。智子通过逼迫人类科学家自杀、干扰粒子加速的对撞结果,来封锁人类 科技 的发展。结果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在基础物理学上没有质的突破,最终在与三体人的“末日战役”中惨败下阵。
那么?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出现“智子封锁”这样的情况吗?人类还能向前奔跑多久?
前者的答案是有的,并且它就像是人类航行路上迷雾后的一座大山。随着时间流逝,它狰狞的面目逐渐显露出来。
人类受制于基础理论的桎梏。自从20世纪人类发现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之后,近百年现代物理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从二战时期德国原始的V2火箭首次发射,到1971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时间仅仅过去了30年。但直到现在,人类发射的各种太空探测器依旧是使用化学燃料,并无本质上的创新。夸张点说,将人送上太空的仍是千年前爆竹里的旧物什。
1970年·,第一台波音747用8小时从纽约飞往伦敦。半个世纪过去,这段旅程仍需8个小时。飞机的运动机制,流体构型与以往别无二致。
著名的摩尔定律:每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每12个月将会增加一倍。50年来,这个神话从未被打破。但在最近,全球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上写道,下个月即将出版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不再以摩尔定律为目标了。终于,芯片性能的发展跟不上人们对它的预期。
2013年,仍是《Nature》,它发表了一篇文章:《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天才的灭绝》。
文中悲观地感慨道,当下的科学家,就像是奥林匹克运动员一样,只能为零点几秒的进步而努力,而那些让人惊叹的科学新突破,那些以一人之力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大科学家,再未出现。
人类文明的发展好似一艘行驶的航船,船上敏感的舵手似乎窥见了前方海域迷雾后巨大的冰山。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座冰山屹立在我们的前方?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曾探讨过一个叫“记忆过载”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个问题向本文的方向进行衍生与结合。
书中说,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储存设备。原因有三:
第一,大脑的容量有限。
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科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搞数学研究,最基础的四则加减运算至少得烂熟于心吧。那么,不妨夸张来想。如果当基础知识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究其一生也无法熟练掌握的地步,那么人类对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是否就会完全停止了呢?
第二,人类的大脑经过演化,只习惯储存和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
人类仍保留着采集时代远古人类的特性。为了生存,远古的狩猎者必须能够记住数千种动植物的形状、特性和行为模式。演化的压力让人类的大脑善于储存大量关于动植物、地形和 社会 的信息。而数字,从前的采集者从不需要处理大量的数字。例如,采集者不用记得森林里每棵树上有几个果子。因此,人类的大脑不习惯储存和处理数字。
做个测试,下列哪张图让你感到轻松惬意。
是五颜六色的花草?
还是“有趣”的相对论推导出来的公式?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人总难免一死,而大脑也会随之死亡。死亡会带走一个人一生中储备的经验与知识。
任何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多半在一个世纪内就会消失。当然,我们可以把记忆从一个大脑传达到另一个大脑里,师傅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就是这种关系。可是,多次传递后,信息总是会开始乱成一团或是遭到遗忘。
按照古书记载,“麻沸散”的功效、服用方式比现在的麻药更先进。可惜,在知识的多次复制与出错中,偏方早已释然在 历史 的长河某处。
现在科学研究也是这种情况,学科发展停滞,甚至有些冷门学科因为后继无人而倒退。
这么看来,好像基因组中就已经谱写下了人类最终的结局。
接着咱们再往大点的方向看。费米悖论:宇宙这么大。外星人它们在哪呢?
是啊。宇宙无边无际,光是银河系里就有100亿颗类地行星。在这样的背景下,怎叫人相信没有地外生命。宇宙本就该是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人们看着在星星上向自己招手的亲人。这真是一件浪漫到骨子里的事情。
可是沿着这个问题纵向想下去,就会得到一个很恐怖的结论。
或许,每个星星上真的有同我们一样的生命的存在。它们积极向上,热爱 探索 一切未知的事物。可是“他们”因为技术的停滞发展而被永远地困在了母星上。
寿命,大脑机制限制了一个文明的发展。 科技 得不到进步,无法获得高效清洁的能源,无法获得澎湃的动力,也无法长距离地出游于母星外,去接触其他的生命。
可以说,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无法长大的儿童,孤立在自己的母星等待着其它文明的救援。这个情况,矛盾至极。
以上的内容都是个人猜想,但类似的“大过滤器”假说是当今学界认可的对“费米悖论”的一个有效的解释。
简单来说,生命形成到发展成星际物种这个过程中,有多个阶段是非常难以跨越的,这些难以跨越的阶段就是“大过滤器”。
就好比文明的进化是一个个闯关 游戏 ,只有通过了第一关才能面对第二关。如果在哪一关被卡住了,那就只能呆在原地,等待时间死神来收割。
按照罗宾·汉森的理论,文明演化过程中最初级但也必不可少的一系列阶段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变化。接着是有机物演化的复制能力,出现最早的单细胞生物。然后单细胞生物继续演化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达到难以置信的多样化和复杂程度。
人类为什么如此孤单?或许人类是一个极其幸运的物种,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一系列门槛。
有的星球有水有光有适宜的温度,堪称生命的最佳温床。可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单细胞层次,更抑或亿万年时间下无机物彼此的碰撞融合,可就是生成不出有机物。
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一朵乌云就会逐渐笼罩在我们的心头。
会不会,现在正有一个“大过滤器”横立在了我们奔跑的前方。
它或许就是前面提到的人类自身大脑构造的限制,和人类有限寿命的这两条枷锁。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散播消极思想。回到最初始还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人类还能向前奔跑多久?
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命题宏大到谁也答不上来的地步。
但我更愿意相信,人类就是宇宙中特殊的一个存在。
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智人的进化方向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在条件艰难的远古时期,脑容量的增大,在当时就是一个不利的变异。
脑的增大,在身体构造上来看,是不合理的。它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且使人体更加脆弱。脑的增大还会导致生产困难,新生儿的死亡率上升。按理来说,脑大的远古人在与猛兽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死亡概率更大,人类理应往脑小的方向发展。
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人类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类或许就是一个很会投机取巧的精明的商人,这里的路走不通,我们会去走另一条道路。
比如说,人类自身寿命限制我们发展。但随着生物 科技 的发展,说不定在以后的将来,电子脑的出现可以让一个20出头,大脑正激情活跃、充满想象力的小伙子瞬间掌握人类以往的所有知识。
所以我个人认为,人类的未来还是阳光灿烂的,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力(以色列)
2、刊物《飞碟 探索 》 2012年11期 《应对“费米悖论”的五种著名假说》 程凯、张文娟
3、刊物《世界科学》 2017年9期 《人类起源新发现》 张文韬
4、公众号 “ 科技 公元” 《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发展的缓慢程度远超我们相象》
5、公众号 “黑瞳 娱乐 新视野” 《人类是否已经进入了 科技 停滞时代?》
6、《三体》三部曲 刘慈欣(中国大陆)
7、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