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节教育 是集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于一体的全栈式教育机构,致力于高端IT技术教育,培养高端IT人才,让人人都享有高品质教育是乐字节的教学理念。
2017年初,我通过一整天的笔试及面试加入一家(某一线城市国资委全资控股)某集团的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任职软件工程师!
在这边工作了整整一年,目前 已经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回头看看这一整年,感受颇深,只好一吐为快,以便对想进入国企的程序员帮助及借鉴。
入职考试
国企面试与其他企业并没有太大区别。
首先是笔试,一般都是前面50道选择题,后面两道是开放性的大题,大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拿到满分。
选择题是关键,全部都是技术题,需要答对40题以上,才有可能进入下一轮面试。
面试分三轮, 首轮是程序员面你(你未来的同事) 。
他们会问你一些技术相关问题,例如:选举算法,redis的应用场景,如何处理高并发,如何保证高可用,是否关心Nodejs新发布的版本,deno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杂。
第二轮面试是由副院长来面(也就是你未来的直属上司) 。
他会问你项目相关的问题,例如:做过哪些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在项目中的角色,项目是如何管理的,又是如何进展的,使用了哪些技术栈,为什么挑选这样的技术栈,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这些问题。
第三轮面试是由HR来面 。
这个面试就很简单了,简单说一下你的情况,聊聊家常,然后他会向你说明组织结构,与一些待遇问题。
PS:进国企最重要的素质是文凭,我们研究院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比本科要多,而且大部分毕业于国内一流院校(交大生是整个研究院的主体)。
入职国企工作
1、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产品并不像私企由市场导向,而是政策导向;国家说人工智能热,那我们就去做人工智能的项目,说区块链热,我们就去搞区块链的项目,反正我在研究院一年以来,搞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
好处就是你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紧跟市场热度。坏处就是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精。
举个两个例子,我们也开发OCR AI识别系统,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完善的产品,而且很廉价,我们依然花钱去开发这种产品,市场价值基本没有,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产品的识别率依然不如市场上的几个主流产品(阿里,百度)。
第二个例子,便是私有云,这个我们做得真的还不错,但是市面上最强的是华为,他们是卖服务器送私有云,也就是传统的卖硬件送软件,与他们相比,我们的产品就不具竞争力了。
工作强度真的还好, 一般都不需要加班 ,至少我是不加班的。
这就意味着可以放羊了吗?当然不是!
我加入的项目组,大多都是以2个星期为周期进行开发的,每两个星期要举行一次组内讨论会,如果完不成任务或者bug太多是需要加班处理的,因为国企是不可以出错的,一次出错可能直接招致点名批评(包括这个项目的所有相关人员), 一次KPI黑记录,会直接影响你以后的升迁前途 。
组内都是协同工作,可能因为你的原因导致项目没法按时上线,发生一两次你就会被边缘化,最终要么离职,要么下放到子公司。 就算是副院长级别,如果完成不了集团的KPI,也是会被下放的。
但是相比互联网公司,国企的压力相对小一些,互联网公司实行的是不能胜任就走人的策略,所以每个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安全感,只有拼命的工作来争取自己有安全感。
国企,特别是大国企,公司的人事权一般都在公司总部手里。
国企办公环境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我们有自己的园区,自己的办公楼,空间很大,硬件配置都是很不错的,有健身器材,有空气净化器,有自己的食堂,有自动售货机。
有自己的产品展厅,有自己的公司纪念馆。
这部分只剩下吐槽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不走,也不会让出这个坑 。在国企表现是没有意义的,除了口头表扬,你获得不了任何实际好处。
好的人脉要比努力重要,如果上面没人认识你,就算你的领导大力推荐你,你也不会得到提拔,空降长官在国企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PS:组织人员要比群众晋升快(群众进不了总部)。
如果说国企15年前的待遇是一流的,那么 如今的国企待遇最多只能算是二流的,特别是对于IT行业来说。
以我所在公司为例,待遇采用工资+福利(洗漱产品,**票,接近1500元人民币的补助等)的方式,工资增长比较慢,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待遇至少是被腰斩的,鄙人也是迫于生活压力,为了生计而离开国企,跳槽去了互联网公司。
吐槽:国企没有奖金,国企没有奖金,国企没有奖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国企的稳定性应该是最被人人称道的,特别是中字头企业。
一方面是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几乎不太可能会裁员;另一方面公司的人事权几乎都是在公司总部手中,下面的分部门是没有权利做出裁员决定的。
以研发为例,如果有人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和其他人工作合不来,部门领导会想总部申请调岗,调到行政人力或其他部门,不会出现领导向总部申请把你开除的事,所以国企给了员工很大的安全感。
互联网公司则不同,裁员是家常便饭,领导一高兴或一生气甚至一拍脑袋就裁员,经常一年就会裁员几次,员工几乎是没有安全感的。
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是靠融资生存,一旦融资间隔比较大或融不到资就会裁员,生存的压力巨大,让它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职业道德感或无耻去考虑员工的感受。
国企则不同,国企的业务本来波动就很少,国企营收相对稳定,再说也不差钱,没有生存的压力。
实际大部分国企使用的技术一般都是商用的,比如Oracle,SQL server等,极少使用网上的开源框架。
一方面是因为商业软件系统稳定,有大公司做技术支持;另一方便开源软件稳定性有待加强,到了线上因为开源框架的bug导致的系统故障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毕竟对于国企来说不差这些钱。
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毕竟是研究院,以研发为主,所以更多地使用开源技术。
PS:国企软件开发版本迭代比较慢,系统测试时间比较长,毕竟对于国企来说,不怕慢,就怕系统出现问题,系统出了问题比系统开发不出来更严重。
你才22,我和你一样大,今年上海一所986高校毕业
目前也有2份工作,都是央企,一家稳定(一汽),另外一家要经常出差去工地(国核工程),我还没决定好
工作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关乎你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和发展轨迹,所以,多和家里商量,多请教过来人吧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国企,毕竟现在就业太激烈,找份比较好工作实在很难,我们都在迷茫的路上……
关于就业,是选择国企好,还是私企好
国企规则多、制度严、反应慢、死板、相对稳定,个人待遇变化性相对小,私企灵活性大、与市场变化接轨、竞争性强、个人能力占主导、相对国企稳定性弱点,但个人能力强待遇也很丰厚。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考虑。
就业选择国企还是私企?呵呵,确实是很难的选择。
看你是求稳还是求发展,私企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学到东西,并且你还有一层关系在里面。对您将来的发展有益。
但是鉴于你是应届大学毕业,是不是应该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先找一个国企把户口落下,再图发展。
一点建议,祝楼主成功。
选择国企好,还是选择私企好选择的话肯定是国企,但是要是去的话,结合自己的情况!
国企稳定,待遇不见得低,未来空间也是有的,问题是体制僵化,人事制度繁琐,等级制度森严
私企波动,待遇跟你的个人能力有很大关系,上升空间没有天花板,问题是看能否跟对人,能否有展现机会了
博仁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咨询作答,希望能帮到你!
选择国企还是选择私企 好点?二线城市的私企好些吧。压力不大,关键是可以先在那里积累点工作经验,再找机会跳到更好的单位。如果是北京的国企,甭想出头,什么也练不出来。
选择国企还是私企?首先就管理目的来说,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国有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个人好的升迁空间,是为了一己私利去管理的;而私营企业的管理就不同了,他们是为了谋求企业在市场上有更多的发展前景,是为了打拼一番事业而去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目的各异,这是因企业性质的不同造成的,也是目前大多数国企都面临倒闭或破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管理上的不同,还表现在管理模式上。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是属于被动管理状态。无论是身处何职位的管理者,都具备“等、靠、要”的优良素质,做事从不会也不敢去创新,而是按部就班地遵照上级指示来做好本职工作,机械化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从不去考虑这样去做的目的和意义。对上级部门领导来说,下级管理者只是具体的办事人员。而在私营企业就不一样了。老板不会告诉下级怎么去做事情,更不会天天来指示你如何管理企业。如果是这样,那么老板高薪聘请你来干什么呢?是充门面吗?在这里,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管理职责或管理许可权,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并要保证每天的工作都能为老板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难题,你必须自己学会去解决,做到矛盾出现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处理掉,否则你就要考虑明天的工作是否还能依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私营企业的管理是属于主动管理模式。第三、就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来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也存在差别。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参加各级业务知识培训或学习,主要是从提升自己的位置来考虑的。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管理人员,如果想要获得技术管理的岗位或有级别的管理位置,那么你就需要依靠人情关系,甚至会利用贿赂的方式,来得到你想要的文凭或技术职称,从而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管理待遇。一旦你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你就不会再去学习或参加什么培训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不需要这类东西了,你已经有了塌实睡觉的本钱了,可以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享受荣华富贵了。在私营企业管理岗位上的人,则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或技术层次,否则你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甚至会失去工作的机会。因为在这里,任何管理者都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资本。
在私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有点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根本不会有第三条路供你选择的。“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就是为私营企业的管理者量身定做的准则。另外工作起来感到压力巨大,也是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里,任何岗位都不是为你个人设定的,除了老板,公司任何人的岗位都是随时可以调整的。
职位之间的竞争激烈,也是造成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是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追求的永恒目标。
怎么选择好国企还是私企?
外企的特点是管理严格,工资高,水平提升快,得到锻炼的机会多,属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很少有人能在外企干到老年……
私企的特点是容易锻炼出综合管理水平或综合技能,工作劳累时间长,工资浮动比较大,去来自由跳巢容易,但私企只是年轻时干,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老板就会辞掉你。
好的国企每年都会招工(补充人才,承担社会责任),一般只有应届生才有机会进,工资不高但稳定,年轻时清贫老来享福,只要你为企业作出了贡献,企业不会忘记你,身体不行了,劳动力差了,企业还会想办法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企业还是你的家,即使退休了,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
就业选择私企还是外企呢?肯定是外企好啊,私企除非是那种非常大的公司,有很高知名度,不然小公司的那种基本上又苦又累,又得不到保障,外企的话相对好点,也会很辛苦,但是应该比私企正规,而且比较人性化,交流能力相对弱化但是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关于职场,国企还是私企好关于职场,是国企好,还是私企好。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简单下判断。
1、一般性国企 – 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的一个国家事业单位就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一般性国企,在这种企业里,特点是工作比较轻松,压力也不大,同事之间也是一团和气。当然,那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一旦涉及到利益冲突,那就热闹了。涨工资和分房子,这是国企里面最容易导致激烈冲突的两件大事。其实,国企里涨工资幅度是很羞涩的,调一次级别也就几十、上百元的,比不得现在很多民企和外企,一涨工资,单位至少是以百元计的,幅度通常会上千。
我离开国企后第二年加入的一家国内著名民营企业,一年之内老板给我涨了三次工资,从4000元到5500元再到6300元,最后再到7400元,当然业绩突出是关键原因,但是这在国企,却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国企,其情况比较符合老子的论断:不患贫,患不均!大家工资都不高,或者都只涨一点点,那没有关系,但要是有个别人工资比大家高很多,或者工资涨幅比大家高很多,那就要暴动了,领导是很聪明的,是不会将屎盆子泼在自己头上的。
另外一件大事是分房子,这也是会打破头的事情。在国企,最让人笑不起来的搞笑事情就是分房政策,往往政策一公布出来,有头脑的人就会明白:有些条款是为了照顾某个领导而设定的,看来这位领导这次要换房了。而且,每次的分房政策都是不一样的,主要就体现在计算积分的方法不一样,而方法是由领导来制定的,所以巧妙地体现领导的意图也就难免了。每次分房政策一公布,有门路的赶紧托人、送礼、 找关系,没有门路但有力气的就开始找领导闹,吵架甚至动粗的事情经常发生,面对这样的环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做领导 – 规则受益者?
那需要太漫长的等待,因为个人能力只是升迁的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因素;做拉关系者?违背做人的原则,倒不是故作清高,实在是拉不下脸;做闹事者?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并不伟岸的身材,拍拍脑袋,想想自己并不火爆的脾气,还是算了吧。于是明白自己在这样的圈子里是难以脱离受气的普通群众的阶层了。
传统的“五子登科”,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儿子,前三个是跟工作单位紧密相关的,票子和房子讨论之后,再看看位子。在国企,职业发展机会非常有限,基本上是跟工作年头紧密相关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另或你有李刚那样的爸,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窃以为跟我一样的普通人还是更多一些,所有大家都还是要排著队慢慢熬的。当然,这些年国企也有改变,工资提高了,福利分房没有了,干部的提拔比以前也要快一些,但是比起大多数外企、和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民企,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这里比较的主要是收入福利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涉及到很多因素,人生的幸福、快乐就包括更多要素了,所以我们无法就此认定一般性国企就不好, 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看重哪些方面。
2 垄断型国企 – 别问我是谁好吗
最近几年,随着垄断型国企员工的收益逐步为世人所知,其隐藏在低工资背后的高福利也慢慢浮出水面。如果单从工资收入来看,垄断性国企跟一般性国企相差似乎并不大,可是他们有超高的奖金和很好的福利。据一位在石油垄断企业工作的朋友说,他们以前会发各种各样的过节费、2000-3000元的购物卡,应接不暇,单位找个理由就发钱。但是据说后来国家要规范这样随意发钱的行为,就改成发奖金,主要是年终奖。通常来说,奖金占年收入的比例接近一半。
除此以外,垄断性国企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公司经常给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有给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技术人员的专项技能培训、还有软性技能方面的培训,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 “时间管理”,“发挥你的优势”等等。
另外一个隐形福利就是旅游(官方说法叫出差,但其实质跟公费旅游差不多),垄断性国企会有比较多的出国考察或者培训的机会,尤其是IT管理部门或者涉及到采购的业务部门。为什么垄断性国企这种现象会更加普遍呢?因为他们比较有钱嘛!除了国外的培训以外,在国内旅游胜地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就更加数不胜数了。由于参加得太多,很多垄断性国企的同志们对国内的会议都不大爱去了。
奖金发得高、培训比较好、旅游机会多,这些都是垄断性国企让人羡慕的地方,除此以外,就连很多北京人视为畏途的房子,他们也都有办法照顾员工。尽管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是他们可以集体集资买房,然后员工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来,这算是变相的福利分房。除了在名义上的工资收入低于外企以外,别的很多方面都不差,而工作稳定性、工作压力就小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梦想能进入垄断性国企工作的原因。
可是,国企是你想进都能进的吗?
既然很多人都想去垄断性国企,其竞争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哪些人能有幸进入垄断性国企呢?答案是有行业纽带的人!包含两层意思:公开的和私下的,尤其是私下的比例更高。比如石油行业,这些垄断性国企在招聘时,往往会在国内的几家石油大学开招聘会,所以行业内的大学机会就会大一些,但是如果就此认为石油大学的学生机会都很大,那显然就不够了解中国的国情了。据一位在某石油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公开招聘的那些名额中,60%以上都已经有人了,所以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只能在另外的不到40%的机会中去竞争;而这不到40%的名额中,还会有小部分是开放给系统外的应聘者,毕竟是大企业,不能只招系统内的,人才构成还是需要多元化,尽管只是象征性的。那么象征性开放给系统外的这小部分机会,谁能有幸获得呢?基本上来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机会更大一些。
因此,对于那些想进垄断性国企的朋友们来说,如果你是出身名门(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属于系统内大学),那么机会还是有一些的,如果是普通大学,那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了:尽管不是毫无机会,但毕竟是属于被录用概率偏小的群体,即使你很有才华,可是由于筛选机制的问题,没有伯乐来识别你这匹千里马啊。所以,在申请垄断性国企的职位时,多么希望他们别问我是谁?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毕业于何处?英雄莫问出处!
3 商业银行 – 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
在国企这个大圈子里面,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是最强的。先看薪酬,从网站上公开可查的资料来看: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3家员工平均工资都达到30多万元,深发展284万,华夏银行2706万,浦发银行25万, 招商银行25万,中行1527万,交行1237万,工行11万。朋友们,那是相当滴诱人啊!尤其是几家小银行。
当然,真的去了这几家银行,也别很傻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就可以拿到平均工资那样高的薪酬,因为你的职位也许还并没有达到可以拿平均工资的水准。那么我们来看几个例项,从几位进入商业银行时间不算太长的朋友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资讯。我有个朋友是清华的研究生毕业,2001年进入北京某大商业银行,起薪才1700!够低的哈,你会去吗?如果你不了解情况,看到这样低的工资就把这样的offer给拒了,那只能怪你目光有一点点短浅!在工作8年以后,他现在的工资大概13000,有季度奖金和年终奖、过节费,有时候还发购物卡等,但主要是年终奖很高,加在一起,年收入差不多30万元!这样的增幅,还是相当惊人的。当然,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国内旅游机会还是很多的,一点不比垄断性国企少。
除此以外,银行还有最大的好处是贷款方便,毕竟人家是管钱的。听朋友说,在2005、2006年股市火爆的时候,他们单位比较激进的同事,有的贷款200w,两年下来就成了千万富翁!羡慕吧?这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钱吃钱啊。
商业银行的待遇那么好,工作也不那么累,压力也不那么大,自然地,商业银行的工作就会成为众人追逐的物件。可是,大家能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用脊髓思考一下,也能明白:竞争是空前的激烈!除了名校背景以外,还得加上运气才行。
我们来看看一家大银行的招聘要求(招商银行):
北京分行2009年校园招聘(未定岗)
工作地点: 北京
岗位职责:
职位要求:
1、相貌端正、性格开朗、诚实守信,无不良历史记录;
2、善于学习、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具有较强责任心;
3、具备较强的说服能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工作压力;
4、英语四级考试分数在430分以上;
5、身体健康、无重大病史;
6、 党员、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大家发现问题了吗?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好像自己满足了招聘所有要求啊?那我们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答案是没准!这是个很让人抓狂的答案,也是商业银行招聘结果的真实写照。大家回忆一下我刚才举的两个朋友的例子,都是名校的研究生毕业!这一点跟垄断性国企很像,因为从本质上讲,大家都属于国企的大范畴。但是银行的待遇比垄断性国企还好,竞争肯定也会激烈很多,甚至是惨烈。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在招聘的要求上写明: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生优先考虑呢?因为这不符合国家要求企业平等对待大学毕业生的规则。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如果把条件提得太高,很多需要照顾的关系户就进不去了!一位在天津某商业银行做人事工作的朋友解密了银行招聘的“潜”规则:他们最近每年招聘的20个人中间,真正通过公开招聘、完全凭实力进去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而绝大多数人是凭关系进去的,尽管也是通过公开招聘!因为银行的职位实在是太诱了,大家都想进,于是各方牛人,尽显神通:拉关系、托人情、送大礼、批条子(当然是找高阶领导了)等等,很多人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尽管明知道 招聘进来也是不认真干活的,但是却没有办法,而他们自己还要背骂名:人事干部不干人事。为了让需要照顾的关系户都满足招聘要求,于是招聘的裤子自然就脱得很低,基本上是个人都能符合招聘条件进去。这种情况,越是小地方,上演得就越火爆。
所以,商业银行的工作,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看起来很美,但是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社会关系,又没有显赫的名校背景,那就永远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比较适合用来描述这种状况:我想成为栋梁,不幸的是植根在深深的峡谷中,我拼命地长,却高不过山顶的一株小草!想起一首歌:最心爱的情人,却伤害我最深,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众多求职者都喜欢的商业银行,为什么却在背着我们爱别人?
4 民营企业 – 雾里看花
提到民营企业,很多朋友也许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场景:乱糟糟的办公环境,人数不多的小公司,管理不规范,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工作,比较差的福利待遇……诚然,很多小公司似乎都是这样的状况。可是,我们是否能看到这些公司的未来?看到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巨大机会呢?
让我们看看这几年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吧。阿里巴巴,2007年11月6日上午10:00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涨了122%。上午收盘报3575港元,较招股价上升了165倍,成交38亿股。下午开市后,阿里巴巴股价继续上升,首日收市报395港元,较发行价涨了19259%,较开盘价上涨317%,成交536亿股,成交额174亿元,公司市值达1996亿港元。阿里巴巴从1998年12月开始运营,到 2007年上市,只用了9年时间!那些一起跟随马云创业的战友们都成了千万富翁!试问:有多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在9年之内成为千万富翁?答案是:在民营企业打工就能!这样的例子还有新东方、华为……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你有多大能耐,都有机会让你施展出来,而且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值得你充分发挥。个人在民营企业的职业发展,华为前高阶副总裁李一男,算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了:1985年,李一男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1992年,就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李一男在华为实习。1993年6 月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正式加入华为。加入华为后,两天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四年后(27岁)被任命为华为公司副总裁。这样火箭式的发展速度,在国营企业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民营企业优势,尤其是那些本身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民营企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民营企业非常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还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缓慢,少数甚至只是在艰难地活着。因此,在选 营企业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了,“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关于私企和国企的选择如果你喜欢你的那份工作,觉得快乐就继续在那里工作,首先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做起来肯定也有动力对吧!自然而然你肯定就有上升的机会。国企的却很复杂,但也就只是个“国企”名字好听,无论怎样,每个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实力与发展前途,工作也得是自己喜欢的才对,而且也不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还矛盾么?
年轻时是选择国企好还是私企好年轻是闯的时候,多积累经验,多闯闯,对你年纪大了,不喜欢这样了就可以国企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在国企当程序员是什么体验全部的内容,包括:在国企当程序员是什么体验、国企单位和IT的选择、关于就业,是选择国企好,还是私企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