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一些IT名人的传记

求中国一些IT名人的传记,第1张

1.张效祥——中国IT见证人

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始人之一

2.谭浩强——计算机科普作家 ,原因你知道~

3.王选——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4.柳传志——中国IT产业乐队首席指挥

5.倪光南——站柜台的研究员和被解聘的院士

7.杨芙清——中国软件“青鸟”

在中国计算机产业,杨芙清以大力倡导、积极实践软件工程研究著称,并以解决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研制闻名软件业

8.李国杰——“产学研”探索者

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带头人

9.施振荣——微笑创时势

10.刘积仁——促进软件产业化的排头兵

谢希仁老师

 谢希仁,1931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张家口),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兵工程学院(重庆)和通信工程学院(南京)任教。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总参通信部科技创新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报》编委,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多次以 谢教授在北京市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讲学

及全军通信系统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员奖和总参谋部人梯奖。研究领域是网管系统和卫星通信网控系统,领导和参加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商用和军用的VSAT卫星通信网控中心。近年来负责主持翻译出版了多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世界名著,如Comer的《TCP/IP》(三卷),Stevens的《TCP/IP》(三卷),Forouzan的《TCP/IP》,Stallings的《数据与计算机通信》、《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及《高速网络》等。 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是中国国内影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入门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学采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

编辑本段经历

1931年2月27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47-1952年 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2-1958年 任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助教。 1958-1963年 任解放军西安军事工程学院助教、讲师。 谢希仁

1963-1977年 任解放军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讲师。 1977-1999年 任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 任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99-2000年8月 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 2000年8月 退休。 2000年11月 任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科技创新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3年12月 至今任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兼职教授。

编辑本段生平

背景

谢希仁,1931年2月2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晋江。父谢玉铭(又名谢子瑜)曾任多所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母张舜英长期在中学任教,因此谢希仁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随父母亲南下逃难,先后在汉口、长沙、贵州惠水和花溪,以及福建长汀的多所学校就读。1947年毕业于鼓浪屿英华中学。

大学

1947年秋,年仅16岁半的谢希仁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1952年毕业后,自愿参军到待遇较低的部队,被分配到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生涯。1954年因教学工作成绩优异立三等功1次。

任教西军电

1958年夏,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迁到西安,改名为西安军事电信工 谢希仁

程学院(西军电)。1962年,谢希仁被评为讲师,并再立三等功1次。1963年夏到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任教。1977年2月到重新组建的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通信教研室任教。

筹建通信网络

1978年负责筹建通信网络专业。1979年任副教授,1980年被派往日本进修计算机软件,回国后负责全军的计算机培训工作。1981年任教授。1982年开始招收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硕士生。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博士生导师。1983年加入中国***。1989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解放军总参通信部优秀***员。1993年立二等功1次。1994年被评为通信工程学院模范***员。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获解放军总参谋部人梯奖,被评为全军通信系统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员。

编写教材

1983年,任总参通信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5~1993 年,任江苏省微电脑应用协会副理事长。1987年4月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4站点分组话音数据综合通信实验网,在《电子学报》发表分组话音通信的综述论文。1990年出版专著《分组话音通信》。1988年被推荐编写《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1997年被推荐编写“九五”高校国家级重点教材《计算机网络》。该教材先后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8个版本,曾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成为高校最受读者欢迎的本国计算机网络教材。

承担国家项目

1989年对中国首次引进的云岗VSAT卫星通信中心站网管软件进行分析与改进(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此项目获1994 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的“八五”国家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稀路由VSAT卫星通信系统”,被评为1995年国家电子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获1996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世纪90年代初,负责研制国内第一个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网控中心,此项目获2003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金桥网综合网管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鉴定,是国内第一个实用的综合网管系统。 从事军队高等院校的教育近50年,直接教过的学生超过3000人,为军队和国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通信贡献

1984年,谢希仁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计算机局部区域网络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局部地区网络中的话音业务处理》的学术论文,在中国首次提出应当开展分组话音通信的研究。他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带领一批研究生进行了分组话音通信的深入研究。他们的目标不是仅仅发表几篇学术论 谢希仁作品

文,而是要自己设计和实现一个能够进行分组话音通信的实验网。1987年,谢希仁在《电子学报》上发表《分组话音通信的进展》的综述论文,提出应当在中国开展对分组话音通信的研究。同年4月,在参加这一课题研究的一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成功地演示了自己设计的4站点分组话音数据综合通信试验网NICENET。试验网NICENET使用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8024令牌总线协议,采用16kb/s的CVSD话音编码方式。由于受到当时器件的限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仅为05Mb/s。但这个试验网络毕竟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话音数据综合通信的局域网。在NICENET上,他们演示了:每个站在保证优先发送话音的条件下,实现同时进行话音与数据的通信;能够进行局域网上的电话会议,并且设计实现了有效的发言权控制机制;用一个站充当网关,实现了NICENET局域网与公用电话网的互联,网关提供二次拨号音,并进行模数和数模转换。 这个研究成果使谢希仁先后两次成功地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他带领研究生们继续在试验网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对网络上的分组丢失规律进行统计,从而找出了逼近的数学表达式(负指数规律)。他们还对分组丢失率对汉语通话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试,并得出了话音清晰度与分组丢失率的统计关系曲线。1991年,谢希仁出版了23万字的专著《分组话音通信》。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如汉语话音统计特性及其通断模型、分组丢失率对汉语话音清晰度的影响等,为IP电话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有十几位外单位博士生或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世纪90年代,谢希仁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网控中心的研制任务。这个卫星通信系统是中国第一个全部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大型移动VSAT卫星通信系统,解决了国内大范围、远距离移动通信的技术难题手段。该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从开始研制到正式移交给用户使用,历时近10年。谢希仁领导的课题组的任务是要研制这个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构件——网控中心软件。这个网控中心是由多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实施全面有效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以保证全网正常可靠地工作。 在他们的研制过程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增加了网控中心的多级热备份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特别是异地备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存性。针对该系统对可用性的特殊要求,他们设计了先进的多重备份体系。网控中心既有内部核心部件的热备份(中央站内网控中心处理机的双机动态热备份,网控中心控制信道单元热备份,以及密钥处理机的双机热备份),能保证单个网控中心内部的可靠性;也有异地的多梯队备份(中央站异地热备份)。所谓异地多梯队备份就是在全网设置多个配置备份网控中心的地球站,形成“一主多备”的关系,在多个网控中心之间组成备份梯队,这样就能充分满足移动卫星通信对恶劣环境下的可用性要求。主备网控中心之间的切换完全自动实现,且切换时间短,在切换过程中能够保持主备网控中心之间管理控制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异地备份的动态数据同步无需主网控中心的参与。 在研制过程中,实现主备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同步,以及实现在异地备份中的数据同步,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完成故障部件的检测,主备角色的无缝切换,以及解决主备份部件之间的动态与静态信息的一致性问题等。谢希仁领导的课题组设计了主备处理机间动态与静态信息的一致性同步协议,以及控制信道单元自动切换算法等。在异地备份方案中设计了可靠的动态数据同步方案,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编辑本段教育奉献

综述

或许是由于父母亲都是教育工作者,谢希仁从小就非常崇敬教师职业。他大学毕业后自愿参军到部队,在解放军的大学当上了一名教员,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退休。他从事军队高校教育近50年,直接教过的学生超过3000人,为军队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军队中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带出来的并留在解放军理工大学任教的学生们现都已成为我军的重要技术骨干。

热爱教师工作

谢希仁从担任教员工作开始,一直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更换过好几个工作单位,但不管到哪一个学校,他总是学校中公认的最优秀的教师之一。诚然,谢希仁的确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许多基本条件,如口齿清晰、表达准确以及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等等,但其实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热爱教师工作,并且对自己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严以律己

他从小就从父母亲那里得知,教师不认真根据学生的情况备课就没有资格上讲台。因此谢希仁从来都是很认真地备课。他总是要求自己的讲课是“尽善尽美的”、“挑不出毛病的”。其实,这样的要求对任何教师都是实现不了的,因为不管怎样认真备课,事后总是能够找出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也有的教师曾劝他不必这样苛求,劝他备课适可而止,因为他们认为,在基本上已经备好课的基础上,若要想再提高一步,可能就需要成倍地增加备课时间,未必值得。但谢希仁认为,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或不提这样的要求,其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因此他在每次讲完课后,一定还要认真总结,力求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一些微小的细节。许多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有的甚至已经退休了,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年聆听谢希仁讲课的情景。

不断的学习

永远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谢希仁能够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一贯注意学习新的知识。在他所教过的课程中,除了电磁场和低频放大是在当学生时老师教过的外,其余的课程都是通过自学而掌握的。人们常说,信息技术(IT)是年轻人的行业。但就是在信息行业中,年过七旬的谢希仁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却很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就是谢希仁总是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更新,充实新的内容。他总是以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编写教材。例如,书中的每一个插图他都亲手在电脑上绘制,而不是请别人代劳或干脆从其他书上复制过来。他经常说:“教材中每一个插图都体现了教学法”。插图上构件的位置和大小,他都要再三推敲。从他编写的教材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即使是说明同样原理的图也是不断地在改进。他在教材中留下了电子邮件的地址,为的是及时收到读者的反馈意见。此外,他根据许多外校教师的要求,花费了很多时间,把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电子教案(即课件)制作出来,并刻录在随书的光盘中无偿赠送给读者。

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谢希仁还翻译和组织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翻译了大量国外的经典网络书籍,如:DEComer的《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WRStevens的《TCP/IP详解》,BAForouzan的《TCP/IP协议族》,WStallings的《数据与计算机通信》、《高速网络与互联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SHarnedy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教程》,以及JDecember的《World Wide Web百科全书》等,总计超过1800万字。这些翻译图书的出版,对中国的网络教育事业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实事求是

在学术上,谢希仁严格要求学生,在学风和原则问题上向来实事求是。他的学生们也都感到受益匪浅。即使在他退休后,一位尚未毕业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因为创造性甚少,两次被谢希仁退回。有的教师曾建议谢希仁“高抬贵手”放他毕业算了,但谢希仁仍然坚持博士生的论文标准,严格把关,不做无原则的“好人”。谢希仁在评阅外校博士生论文时也同样是坚持标准。几年前他在评阅某名校的一篇博士生论文时,发现有抄袭现象。于是他花费了整整1周的时间在因特网上反复检索,终于查清了大量剽窃之处。尽管谢希仁和该博士生导师的私交甚好,但在这方面则丝毫不讲人情。他在论文评阅书上详细地列举出剽窃的出处,并明确表示这样的学生没有资格进行论文答辩。 谢希仁在退休后并没有停止他的教育事业。他在退休后还修订出版了3个版本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2004年中国教育电视一台(CETV-1)多次在全国范围播放了由他录制的《走进因特网》的两集电视教学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

百度总裁李彦宏、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

博客网董事长兼CEO方兴东、

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

金山公司总裁兼CEO雷军、

腾迅公司总裁兼CEO马化腾、

网易CEO丁磊、

千橡科技董事长陈一舟

丁磊

1993年,22岁的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宁波,成为一名电信局的职员。对计算机痴迷的他忘不了在1995年第一次上网的情形。当时他为了找一个产品的资料,翻遍了国内的报纸、杂志也没有找到。失望之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由中科院的一台电脑联到了美国的Internet,虽然联过去的速度非常慢,但却轻松找到了资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简直太神奇了。虽然今天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但在当时,真是不得了,不必花国际长途电话费,就可以拿到最新的资料,想都没有想过。”丁磊对此深有感触。

在被问到1995年为何要执意辞职南下广州时,丁磊说:“当年考虑到的是广州的商业气氛更浓厚一些,从个人的角度看,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技术以及企业方面的知识。另外,自己是南方人,在广州生活从饮食到气候更容易适应,于是就决定去广州。”

丁磊曾形容初到广州的感觉是,举目无亲,前途渺茫。在广州的头几年,丁磊一直在幕后做技术工作。但在这块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上,丁磊开始感受到万维网的热力,并意识到了互联网潜在的商机。在杨致远创办雅虎大概3年后,1997年6月,丁磊在广州注册,成立了网易公司。同期投身到这一热潮中的人,还有张朝阳、王志东等,他们也许看到了一种潜在的可能,在成熟的商业规则和市场环境下,把互联网作为一项事业,这种可能是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中国提供的。丁磊说:“1997年,当我看到中国互联网刚刚有一点点机会的时候,这个市场开始成熟的时候,我自己掏钱出来创办了网易,从50万元起家,当时我的朋友、父母没有一个看好互联网,他们也不相信这个公司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我热爱这个行业,我想尝试一下,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尤其是我觉得当年中国的经济要高速成长的时候,这是我的想法。”

今天,在寻找赢利点的过程中,丁磊不断成熟着,他对网易的意义也不只是创始人那么简单。丁磊对于互联网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他预言,互联网今后在国内的发展将呈现出这样几个趋势:首先,中文的互联网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语言的网站,中国有最大的人口群,因此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其次,互联网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宽带,另一个是无线;最后,互联网会进入千家万户,就像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样。

网易的成功,不仅激励了中国互联网的后继者,也使世界不得不惊叹中国互联网的实力。丁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网易打造成既有本土特色,未来又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百年老店。

马云,浙江杭州人: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的阿里巴巴曾被评为综合类B2B网站的第一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

陈天桥,浙江新昌人:盛大网络(传奇)创始人,大陆首富。

张忠谋,浙江宁波人:“半导体教父”、“IC教父”,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创办台湾最牛的IT企业——“台积电”,2002年以首位亚洲成员的身份进入美国高盛董事会。

丁磊,浙江宁波人:163网易的创办人,32岁时个人财富就达百亿,个人财富进入大陆前三名,而且163的股票一路飚升,有望成为中国的盖茨。

鲍岳桥,浙江余姚人:UCDOS之父,现年35岁。现任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联众游戏就是他办的。

杨元庆,浙江舟山人:大名鼎鼎的联想集团的总裁。

张兆东,浙江台州人:方正集团总裁。

求伯军,浙江新昌人:金山的创办人,开发成功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被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金山开发的产品比如:金山词霸、金山快译、金山影霸以及“西山居”游戏等等。

宋如华,浙江绍兴人:四川托普的CEO兼创办人,托普堪称国内软件业巨头。

任正非,浙江浦江人:华为公司的创办人,深圳华为的总裁,华为为中国通讯制造业的巨头。

方兴东,浙江义乌人:IT届著名理论家,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总裁。

王阳元,浙江人:中芯国际董事长,北大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是世界微电子领域的权威。

入选“2007年度中国IT风云榜十大风云人物”的还有,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金山软件执行董事雷军,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宏碁中国区总经理赖泰岳,TOM集团执行董事王雷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联想大中国区兼俄罗斯区总裁陈绍鹏,

,“IT风云榜”还颁布了“年度十大IT新闻”和“年度十大IT企业”。“2007年年度十大IT企业”分别为华为、国美、联想、宏碁、英特尔、阿里巴巴、巨人网络、大唐电信、分众传媒、展讯。

霍英东(一生爱国的慈善家)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面对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之际,霍英东先生率先回内地投资,多年来资助内地及香港医疗、福利及教育、体育等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内地数百个项目,近百亿港元的支出无时无刻不表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李嘉诚(华人商界的梦想旗帜)

李嘉诚白手起家以超的人智慧创造了财富帝国,成为了中国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他还创立基金以个人财富兼济天下,在华人商界树起梦想的旗帜。作为香港企业家,李嘉诚多年来与大陆经济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宪梓(爱国实业家)

曾宪梓靠一把剪刀起家,成功创立了“金利来”王国,而“金利来”成就了曾宪梓创建世界名牌的梦想。他更具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投资百万美元于祖国,使“银利来”成中国名牌,却分文不取利润,全部捐于家乡建设。十几年来,二百多项、高达四亿多元的教育、体育捐款更彰显对家乡、对祖国的倾情之爱。

王石(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

在王石的领导下,万科集团成长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和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典范,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中惟一一家连续16年保持盈利增长的企业。王石具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魅力,锐意创新房地产发展模式,率领万科领跑中国房地产业,被誉为“中国地产教父”、“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楷模”、“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

柳传志(中国IT企业“教父”)

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他40岁下海,引领联想经过20多年探索,成功实现了股份改造,培养出数位优秀****。联想从一个院办企业成长为横跨PC、IT服务、风投、地产等几大领域,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旗舰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PC业第一品牌。

张瑞敏(中国本土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大师)

20多年时间,张瑞敏披坚执锐,将一家频临倒闭的冰箱厂塑造成了国际著名家电企业。在管理能力尚显欠缺的中国企业界,张瑞敏归纳出“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休克鱼”、“斜坡理论”……已经成为本土企业的经典管理理论。他被誉为“企业家中的企业家”,是本土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大师。

刘永好(传统农牧业的颠覆者)

刘永好从1000元起家,成为中国饲料大王和地产大亨,之后又组建中国第一家现在也是唯一的一家民营投资银行,以农业发展赢得自身发展。他创办的新希望集团是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如今依然扎根在农业,发展大农业,立志做世界顶级的农牧业企业,以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果敢为中国农业立言。

鲁冠球(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

鲁冠球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从一个穷极思变、带着几个农民搞铁匠铺的大胆青年,到今天家大业大、谨慎行事的乡镇企业家典范,鲁冠球历经了沉浮坎坷,也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他创造了一个在细分领域里的民族品牌——万向集团,其本人也成为中国商界屹立不倒的“常青树”。

任正非(中国企业家之“狐”)

任正非励精图治十多年,把华为建成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缔造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IT帝国”。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营运流程、内在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国成功落地的课题,实现国外先进管理体系的中国化。

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锐意开拓电子商务应用,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他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

第十位:马云―――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主席,首席执行官(CEO)。

第九位:王雷雷―――TOM互联网事业集团总裁

第八位:汪延-――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新浪公司前任CEO,现任副董事长

第七位:张朝阳―――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

第六位: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

第五位:丁磊―――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

第四位: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

第三位:雷军―――金山公司总裁

第二位: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

第一位: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兼CEO

>

>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20世界最有影响力的IT人物分别都是哪几位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20世界最有影响力的IT人物分别都是哪几位、国内,计算机网络专业名人有谁 详细情况、求中国一些IT名人的传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9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