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马发文称,腾讯营收和利润增速放缓,他也相信可以换挡创造更高质量的发展,逐步建立包括服务器、 *** 作系统、芯片、SaaS等完整的自研体系
腾讯的变动是好事,但作为 历史 上第三次大的组织调整,我感觉会比前两次变动更难。首先,变革的时间来的有点晚,整个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错失了先发优势。
其次,相比其他大厂,鹅厂的新能力模式还是需要更多的辅导班,想做的门槛也不低,需要公司耐心爬坡填坑。所以腾讯现在陷入困境,未来能否继续保持优势还是未知数。
腾讯换挡的挑战
腾讯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研发,在最近的财报中,腾讯的营收不仅停止了增长,净利润也出现了下滑。财报显示,腾讯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35471亿元,同比持平,环比下降6%;净利润23413亿元,同比下滑51%,环比下滑75%。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净利润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环比上升3%。事实上,腾讯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并不奇怪。此前,腾讯专注于ToC业务,包括手游《王者荣耀》和微信。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退去,想要延续原有的商业模式,就必须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以寻求市场份额和活水的快速增长,或者在创新产品上加大研发力度。数字经济时代,ToB业务成为互联网平台突破性增长的关键因素,腾讯需要调整原有的商业模式。
如果真的要完成芯片、 *** 作系统、服务器、SaaS的自研,腾讯的R&D费用无疑会高于华为。不过目前阿里加腾讯的R&D费用还赶不上华为。
过去十年,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72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华为在全球拥有10万+有效专利,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无论是5G网络还是半导体芯片,都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这种技术差距不是短时间能弥补的。
阿里做了自己的阿里云、数据库、risc-v芯片,腾讯基本是从零开始。
幸运的是,腾讯的R&D费用和团队正在不断改善。
据了解,2021年,腾讯R&D投资达到5188亿元,是2018年的两倍。R&D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R&D团队持续增长。新增R&D项目6000多个,较2020年增长51%。
腾讯如何换挡?
随着国内互联网流量的高峰,出海成为互联网大公司的关键词之一,腾讯也不例外。
就求变现状而言,必须走向海外,创造利润,反哺国内 科技 研发。越早完成海上业务,越能抢占行业话语权。
在腾讯的财报中,国际市场收入已经成为 游戏 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腾讯 游戏 国际市场收入占比26%。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收入同比增长4%,至106亿元。
除了加速出海,完善自研生态也是腾讯换挡的必经过程。
芯片方面,面向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三大场景,腾讯拥有自主研发的AI推理芯片紫晓、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凌轩,产品性能业内领先。
同时,腾讯与多家芯片公司深度合作,开发自己的星海服务器。结合云计算丰富的场景,整机性能业界最强,可靠性翻倍。过去一年,星海快速迭代,支持全平台、多场景,规模增长400倍,成为行业增长最快的服务器产品。
与此同时,腾讯SaaS的生态布局不断完善。在千帆的生态中,近百家SaaS厂商GMV超过百万。千帆的企业应用连接器产品不断迭代,帮助企业突破应用壁垒,服务于工业、教育、零售等领域的众多客户。
如果真的做了自研,腾讯就拿到了未来十年的船票。如果不做,腾讯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它没有十几亿用户也可以高枕无忧。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行。换挡速度更快的腾讯,基础还是很扎实的。至于能不能成功改变,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时间吧。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这些都是根据2005年世界500强排名(当然有些不是)选出的世界有代表性的IT企业,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不知道能不能加精?呵呵这是我做报社编辑的时候写的,还没发布)。其中有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像Intel,AMD,NOKIA等,也有很多大家所不熟悉的。了解一下当今世界顶级IT企业,找出我们国家的IT企业与他们的差距。希望我们国家的公司能迎头赶上并超过他们。
美国篇:
国际商用机器 (IBM)——创立于1911年,192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是被列为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托马斯•沃森(老沃森)。1956年老沃森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沃森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委员、公司最高***,成为IBM公司的第二代首脑人物。几十年来,IBM公司在小沃森称之为“信念的力量”的鼓舞下,力求尽善尽美的服务,终于使之成为当今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1995年6月,IBM以353亿美元成功地收购莲花计算机发展公司,写下了现代商业史上极其精彩的一笔,莲花公司是仅次于微软、NOVELL的世界第三大计算机软件制造厂商。
惠普 (HP)——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建于1939年,六十多年来,HP的发展极其迅速,她当年创业的车库也被美国政府确立为硅谷诞生地。总部目前位于加州硅谷Palo Alto市,2002年与康柏公司合并,是全球仅次于IBM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商。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技术合资企业。
弗莱森电讯 (verizon)——弗莱森电讯公司是由贝尔大西洋公司(Bell Atlantic)与美国通用电话电气公司(GTE)于2000年5月合并而成(兼并金额600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地方电话公司和第二大电信服务商。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话簿出版和在线话簿检索的公司。
戴尔(DELL)——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创造的直销模式使得戴尔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市场领导者。
美国电话电报(AT&T)——成立于1885年,公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事件。1995年,AT&T决定分离成为三个独立运作公司,包括AT&T朗讯公司以及NCR,到1996年年底,该公司经营长途业务,经营的业务包括声音、数字以及无线系统连接服务。
微软(Microsoft)——1975年4月4日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合伙成立, 并且于1981年6月25日重组为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雷特蒙德市。微软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在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一直是新技术变革的领导者。由它研发的Windows *** 作系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英特尔(Intel)——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4004。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摩托罗拉(Motorola)—— 摩托罗拉公司创立于1928年,是提供集成通信解决方案和嵌入式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目前她在全球共有11万名员工,业务范围涉及无线通信、半导体、汽车电子、宽带、网络和互联网接入产品等。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摩托罗拉公司是中国电子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美国在华最大的投资商和中国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思科系统公司是世界领先的Internet网络互联厂商,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1984年12月思科系统公司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Cisco在1999年已跻身世界十大电信公司的行列。市场研究公司 Dataquest 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它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信产品供应商,年增长率达87%。同时,思科系统公司也是建设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目前互联网上80%以上的骨干路由器是思科系统公司的产品。
德州仪器公司(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技术的设计商和供应商,是推动因特网时代的半导体引擎。世界上首块集成电路(IC)就由TI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公司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其业务包括半导体、工业电子材料、教育产品。公司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设有制造或销售机构。TI为全球众多的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TI占有全球DSP市场48%的份额,市场排名第一;
TI在混合信号/模拟产品市场排名第一;
1999年售出的数字蜂窝电话中,超过半数使用的是TI的DSP解决方案;
全球每年投入使用的调制解调器中,有三分之一使用TI的DSP。TI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组供应商;
全球十分之九的高性能硬盘驱动器采用TI的DSP ;
全球超过70%的DSP软件是为TI的DSP解决方案而编写的;
TI占有北美图形计算器市场80%的份额;
TI在世界范围内拥有6000项专利;
超微(AMD)——AMD 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专为电脑、通信及电子消费类市场供应各种芯片产品。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微处理器生产厂商,仅次于Intel。公司创办于 1969 年,总部设在美国硅谷,有超过 70% 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苹果(apple)——美国著名老牌计算机公司,是个人电脑最早的倡导者和著名生产商,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它所生产的苹果系列电脑,一直是个人电脑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并曾提出过很多新概念,其产品也掀起过多次流行潮,风行一时。目前,苹果电脑电脑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机构,其产品也行销全世界。
日本篇:
日本电报电话(NTT Group)——日本电报电话株式会社(NTT)是日本最大的电信网络运营公司。在世界电信行业之中,其资产规模及业务收入均占首位。NTT的前身是“日本电报电话会社”,自1985年民营业化之后的12年来,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改善通信设施,提高了通信业务水平,并推出各种优质的服务,为用户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环境。
199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电信法,允许NTT集团在国际通信市场上开拓业务。现在,NTT集团正以“Arcstar”为品牌,不断推出多项国际增值业务。
日立(HITACHI) ——1910年日立制作于日本茨城县日立市成立。起步阶段以电气机械的制造为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电力、电机、信息、家电、电子、仪器、汽车配件等各个领域的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松下(Panasonic)——松下电器产业集团由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创建以来,已发展成为在日本国内拥有152万职工、在海外包括中国24万人在内,共计123万职工。松下电器集团是由11个主要关连公司为中心的联合结算企业,日本国内有300家企业、全世界44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中国的40家企业在内有220家企业从事企业经营活动。
索尼(SONY)——1946年5月,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自创建以来,Sony一直以“自由豁达、开拓创新”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众多充满创新的电子产品。目前,索尼已成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和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东芝(TOSHIBA)——公司业务涉及能源和电子这两大方面,包括半导体、液晶、家用电器以及电脑、医疗机器、发电用成套设备等。东芝全球市场除日本外分为四大区域:欧洲、美洲、亚洲、中国,中国是惟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场。
日本电气公司(NEC)——成立于1899年,当时是与美国的西部电气(WE公司)合资成立的,是日本最早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日本东京。业务领域涉及IT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半导体及电子器件。在日本个人电脑市场,NEC是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制造商之一。NEC在1976年建成中日海底电缆,1980年设立NEC北京办事处,1982年成立台湾分公司。
富士通(FUJITSU)——富士通是日本最大的IT厂商, 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和157万名员工。富士通在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截止到2004年5月止,在中国累计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有41家子公司,总营业额超过80亿人民币,在职员工15000余人。
佳能(Canon)——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3家,雇员约93,000人。
夏普(Sharp)——创立于1935年,总部设在日本大阪市。1953年,夏普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并销售了第一号日本国产电视机。1963年参加广州交易会为开端,夏普开始与中国进行商务往来。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共拥有5家生产、销售基地和1家销售公司(内设研发中心)。
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精工爱普生公司成立于1942年5月,总部位于日本长野县诹访市,是数码映像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目前在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和研发机构,在5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营业和服务网点。截止到2004年3月,精工爱普生集团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了110家公司,拥有员工84,899名。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是爱普生集团的核心企业,该公司已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
韩国篇:
三星电子(samsung)——成立于1969年,是三星集团的旗舰公司。作为半导体、通讯以及数字集成技术的全球领先厂商,三星电子是DRAM和SRAM半导体、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显示器、CDMA移动电话和录像机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厂商。三星电子业务遍及47个国家,全球雇员为75000人。
LG电子(LG Electronics)——LG电子是一家大型电子和通信业的全球性企业,以数码显示器与媒体、信息通信、数码家电等三大事业为中心,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76个当地生产法人、销售法人和研究所,员工达64,000余人。在全球著名的美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度IT业界百强企业”中,韩国LG电子荣登榜首,以最大增长幅度、最快增长速度和本年度最佳的收益率等综合优势,在评选中超过IBM、戴尔、三星电子,一跃成为世界最佳IT企业。
中国篇:
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3200亿元,员工1208万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内10个省(自治区)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munications)——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联想(lenovo)——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海尔(Haier)——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年稳定的发展现已成一个大型国际化集团。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华为(huawei)——华为是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供应商之一,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客户化的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的潜在增长,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截至2005年10月,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运营商中,已有22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包括无线产品(如 UMTS、CDMA2000、GSM/ GPRS/ EDGE 及 WiMAX)、网络产品(如 NGN、xDSL、光网络、数据通信)、增值服务(如智能网、CDN/ SAN、无线数据),以及移动和固定终端。
华硕(ASUS)——华硕自1989年成立后,迅速成长为久负盛名的国际大企业,在全球五大洲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并设立了近二十个国际性分支机构。总部设于中国台北市。目前,华硕已经有六大产品线位居全球前五位,其中主板全球第一,显卡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全球第五,光存储全球第五,无线网络产品全球第五,Cable Modem(缆线宽带数据机)全球第二。在2004年,华硕共出产了4200万片主板,这个数字意味着在那一年全球卖出的每3台台式机中,就有一台使用华硕主板!
其他国家篇:
德国:
西门子(SIEMENS)——西门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创立于1847年,现任CEO是柯菲德博士。西门子进入中国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西门子的中国业务是其亚太地区业务的主要支柱,并且在西门子全球业务中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西门子的全部业务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活跃在中国的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中,其核心业务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解决方案。
英国:
沃达丰(vodafone)——沃达丰的前身是英国拉考尔电子公司专营移动电话的一个部门,1985年才单独成立沃达丰电信公司。现为英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其移动电话业务遍及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和日本。沃达丰集团曾于2001年投资3000亿美元将自己的实力范围扩张到了全球28个国家,其中包括以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apanTelecomHoldingsInc。
法国:
阿尔卡特(Alcatel)——阿尔卡特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是最早扎根于中国,与中国通信业长期合作的强大合作伙伴。它率先在法国建立的光谷,闻名全球。阿尔卡特是唯一可以提供陆、海和空通信网络的企业,在中外电信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市场上,阿尔卡特也以多项骄人业绩,傲居领导地位。
芬兰:
诺基亚(Nokia)——诺基亚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技术,以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用户友好特性、可靠性和高质量,诺基亚不仅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的领导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与IP网络的领先提供商。公司由两大业务集团组成:诺基亚移动电话和诺基亚网络。另外,还包括一个独立的诺基亚风险投资机构和公司研发机构:诺基亚研发中心。
荷兰:
皇家飞利浦电子(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皇家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其2002年的销售额达318亿欧元,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世界领先。飞利浦拥有166,5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领域。
瑞典:
伊莱克斯(Electrolux)——源于瑞典的伊莱克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相关设备的制造商之一。,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市场均雄居第一、二位。每年有超过6000万件伊莱克斯集团生产的产品进入遍布全球的千家万户。
爱立信(LM Ericsson)——1876年成立,迄今已有128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的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已经挤身于世界前十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行列,40%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了爱立信系统。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向市场提供25代和3代终端设备。
参考资料:
全球十大医疗设备巨头有哪些?
医疗器械行业,是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并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此,是全球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介入门槛较高。某些角度来看,医疗器械代表了一个国家医疗行业的科技水平及实力。
国外权威的医疗器械第三方网站Medical Design and Outsourcing之前在2020下半年发布了《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以及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公司名单。
综合来看,全球100强医疗器械公司最近一个财政年度的销售额为420486亿美元。值得一提的,全球排名前20的医疗器械企业,相比2019年的排名基本未发生变化或略有上调。
第一名 美敦力医疗(美国)
美国的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的治疗方案。美敦力主要产品覆盖了: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心脏支持、微创心脏手术、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糖尿病、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五官科手术治疗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美敦力曾经于1957年制造出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并于1960年制造出第一台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脏起搏系统。由此奠定了美敦力世界起搏技术领导者地位。美敦力已成为世界上占领导地位的医疗技术公司,且为各种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的解决方案,1971-1980 60年代,美敦力曾经与法国阿尔卡特合作,设计一个原子能驱动的起搏器。1970年,第一个人体心脏起搏器在巴黎植入。由此开创了全球起搏器技术数十年的长足进步。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十分庞大,并且种类庞杂,个性化程度要求高,市场高度细分。比如美国FDA曾经将1700多种类型的医疗器械分成了17个医疗领域。按照收入规模来看,其中最主要的类别包括骨科器械、手术器械、诊断仪器、支架和导管(心血管介入器械)、注射器及耗材、输血及静脉注射设备、牙科设备等。
据美国GAO早在2014年的统计,美国医疗器械工业总销售额达到136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市场45%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美敦力首席执行官杰夫玛莎一直在推进一种“新美敦力”(new Medtronic)的计划,因为该计划更灵活、更具竞争力。
特别是这家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重大的重组计划,预计到2023年,公司每年将节省45亿至475亿美元。其目标是将公司现有的团队重组为授权运营单位(OU),每个部门都专注于特定的治疗领域。
美敦力计划在未来申请CE-Mark和美国IDE批准其新的Hugo系统,该系统旨在与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相抗衡。公司已经开始从FDA批准的Micra-AV中获益,无疑这大大增加了可能受益于无铅起搏器技术的人数。
二、强生医疗(美国)
美国强生(英文名称Johnson & Johnson),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据《财富》和《商业周刊》97年公布的结果,强生公司市场价值指标评比名列全球第20位,并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羡慕的公司之列。
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强生作为一家国际性大型企业,在全球57个国家建立了230多家分公司,旗下拥有: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等众多知名品牌。
十九世纪末,美国内战期间,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发现了手术室内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并且率先创立了"看不见的细菌"这一学说。在当时,担任过战地医疗工作的罗伯特·伍德·强生将军,成为最早慧眼认同李斯特这一理论学说的人。
到了1886年,强生和他的两个兄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布鲁斯威克,共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事业--生产无菌外科敷料,并正式创建了强生公司。他们雇佣了14名员工,并在全球同行业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强生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与澳大利亚等地区相继成立新国际性公司,生产高品质的健康产品,推动着全球的健康发展。
美国强生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和相关服务提供商,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消费品及个人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
美国强生取得的突出的成就,比如:
强生的医药设备创新、市场销售与发展速度皆在世界同行业领域中遥遥领先。
强生视力健商贸有限公司是世界隐形眼镜生产的领导者。
强生曾经荣获《财富》2006年度评选最受赞誉公司,并且在医药品领域获得全球排名第一。
由哈维斯商业杂志在《华尔街之旅》2005年度评选中发表文章,称强生公司连续七年被评为最具声誉合作伙伴企业。
强生被西班牙女性、职业女性、残疾人、制药业工作者视为最佳雇主之一。
2011年《福布斯》网站评出最受美国消费者欢迎的企业品牌100强,强生排名首位。
三、飞利浦医疗(荷兰)
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飞利浦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享誉世界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飞利浦在全球拥有8万项专利,实力超群。飞利浦在是球第一大液晶电视生产商(2008),飞利浦位居医疗病人监护系统全球第一,影像诊断系统全球第三。在业务涉及的市场中,位居全球消费电子公司前三位。
飞利浦在男士剃须、美姿产品、口腔护理、食品加工系列和衣物护理领域位居世界前2位。飞利浦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行业领导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最顶级的50家医院中,70%选择了飞利浦心脏病学解决方案。另外,飞利浦的地位及成就还包括:
全球第一大医疗系统公司(2010)
全球第二大申请国际专利公司(2009)
全球第一大电动剃须刀品牌(2010)
全球第一大照明公司(2010)
蓝光DVD的主要支持者
全球第三大电话公司
全球第一大小家电公司
全球十大IT公司
荷兰飞利浦是个综合性大集团,旗下部门有:飞利浦优质生活,飞利浦照明,飞利浦医疗系统。其中飞利浦公司以生产家用电器、军用和民用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电脑、仪表和显示系统等著称于世。它是西欧最大的军火企业之一,从人造卫星、“阿波罗”登月飞船到最新的航天飞机,都有飞利浦的产品。美国军舰也曾经使用飞利浦的雷达。
飞利浦是欧洲最大的电子跨国公司,历史上,飞利浦曾对世界家电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比如50多年前飞利浦公司就发明了电动刮胡刀,60年代初期发明了盒式磁带录音机,而且飞利浦盒式磁带标准成为了世界标准,以后,飞利浦又发明了录像机,80年代初与日本SONY公司共同研制出CD机,后又联合SONY推出DVD和蓝光DVD。
飞利浦公司也推出了数字盒带和激光音像盘两种新产品,公司还计划在欧洲推广超宽屏幕高清晰彩电系统。飞利浦公司在这些数字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飞利浦公司有很多投资项目,飞利浦的照明设备点亮了全球65%的机场、30%的办公室和医院,其中包括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等众多世界标志性建筑。根据统计,世界上1/3的汽车使用飞利浦汽车照明。
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致力于提供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的解决方案,在全球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飞利浦的主要产品:256-排 Brilliance iCT 机、综合性介入手术室、Avaion FM 20 & FM 30 重症监护仪、周边环境体验核磁共振和CT系统、飞利浦Lifeline个人急救警报服务。
随着COVID-19流感大流行,飞利浦对其联网医疗业务中的病人监护仪、呼吸机和数字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飞利浦的战略在2020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在2020年前9个月,飞利浦的收入增长了五分之一以上。
飞利浦不仅仅是利用并购来进行创新;该公司去年的研发支出占其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致力于有机研发方面,飞利浦的高级副总裁兼图像引导治疗设备业务主管克里斯·兰登(Chris Landon)曾经说:“公司在致力于有机研发方面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四、GE医疗(美国)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全球最大的跨行业经营的科技,制造和服务型企业,简称GE,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历史上,自从托马斯·爱迪生创建了通用电气公司以来,GE在公司多元化发展当中逐步成长为出色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的塑料,GE公司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fairfield, CT)。其公司的电工产品技术比较成熟,产品品种繁多。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d头d道导d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比如闻名于世的可载原子d和氢d头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号火箭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通用电气旗下公司包括: GE资本、GE航空金融服务、GE商业金融、GE能源金融服务、GE金融、GE基金、GE技术设施、GE航空、GE企业解决方案、GE医疗、GE交通、GE能源设施、GE水处理、GE油气、GE能源、GE消费者与工业、GE器材、GE照明、GE电力配送
在美国之前科技股中, 通用电气历史市值曾经是除微软之外的第二大市值股票, 通用电气市值一度超越5800亿美元以上, 盘中交易最高峰突破过6000亿美元, 是历史上与微软及苹果仅有的三家突破6000亿美元的公司,
通用的成就十分突出:比如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在财富美国500强中,GE排名第6位。在财富全球500强中,GE排名第12位。
在财富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中,GE排名第2位。在财富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中,GE排名第3位。
在财富全球最有责任的公司上,GE名列第13位。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企业2000强排名全榜单中,GE名列第3位。
通用电气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排名第四。
2016年10月,通用电气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十名。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通用电气公司位列41位。
GE公司的四个业务集团已经全部进入中国,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GE医疗集团是通用电气公司四个业务集团之一,全球年销售总额达160亿美元,是医疗影像、信息技术、医疗诊断、患者检测监护、疾病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GE医疗是GE集团旗下(NYSE: GE)的医疗健康业务部门,年营收超170亿美元。公司致力于成为引领精准医疗的创新者,GE医疗提供智能设备、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和服务,实现从疾病诊断、治疗到监护的全方位精准医疗生态体系。GE医疗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GE拥有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随后成立的华伦公司 –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己的伦琴,与海鹰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无锡工厂。
GE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曾经表示:“随着我们的发展,GE保留了世界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之一,利用我们的全球规模和技术领先地位,为一个追求精准健康的世界提供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产能。”
GE曾经宣布FDA批准了其关于生动心血管超声系统的超版本软件包,其中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功能,使临床医生能够持续获得更快、更可重复的检查。GE还努力使健康专业人士能够方便地从病人扫描的CT和MRI上打印模型,这些模型显示在公司的Advantage工作站上。该公司还是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所需呼吸机的主要生产商。
五、EssilorLuxottica(法国+意大利)
依视路(Essilor)源自法国,作为全球领先的视光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70年前。依视路专注于设计、制造并销售品类丰富的镜片产品,帮助人们矫正和保护视力。依视路秉承"改善视力,改善生活"的企业使命,每年投入2亿欧元用于研发,不断推出提升消费者戴镜体验的新产品。依视路集团的旗舰品牌包括:万里路、钻晶、全视线、 爱赞、X-动力和暴龙等。依视路集团还开发并销售设备、仪器,并提供相应服务。
依视路集团专注于镜片技术的发展,产品与服务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9,000多名员工,为约35万个客户提供镜片和镜片制造机器等。依视路在全球范围内设有五大研发中心、超过500名科研人员, 迄今为止已拥有超过9500多项专利(含申请中专利)。2011年至2018年,依视路连续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创新始终是依视路的核心基因,1959年依视路创造了树脂镜片,并在同年发明了全球第一片渐进镜片,将其命名为"万里路"。依视路集团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产品研发。全球设有4个研发中心,拥有超过5600多项专利。
陆逊梯卡(Luxottica)是一家意大利眼镜公司,也是全球眼镜行业最大的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
作为一家垂直整合的公司,陆逊梯卡设计,制造,分销和零售其眼镜品牌,包括LensCrafters,Sunglass Hut,Supelass Hut的Apex,Pearle Vision,Sears Optical,Target Optical,Eyemed视力保健计划和Glassescom。最著名品牌是Ray-Ban,Persol和Oakley。陆逊梯卡为Chanel,Prada,Giorgio Armani,Burberry,Versace,Dolce和Gabbana,Miu Miu,DKNY和Tory Burch等设计师品牌生产太阳镜和处方镜架。
依视路获评《金融时报》 "2020年多元化领导者"
依视路陆逊梯卡入选《财富》2019"改变世界的企业"名单
EssilorLuxottica这家法国-意大利眼镜巨头曾经宣布与Facebook合作生产下一代智能眼镜。第一款产品将于2021年推出雷朋品牌。
EssilorLuxottica首席可穿戴设备官Rocco Basilico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正在为新一代产品铺平道路,新一代产品注定要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最近发布的其他消息还包括Stellest在中国的上市。EssilorLuxottica将Stellest描述为治疗儿童近视的革命性新镜片。“将一个深受全球数百万消费者喜爱和佩戴的品牌与让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技术相结合,我们可以重新设定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期望值。
六、西门子医疗(德国)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140余年来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西门子曾经在1848年,公司建造了欧洲第一条远距离电报线,从柏林到法兰克福跨度为500公里。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S西门子开始生产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西门子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
1967年,西门子股份公司和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色家电的合资企业博西家用电器公司(BSH),后成为德国和西欧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数字电话交换机下线。
1872年,西门子在中国的第一笔订单:提供指针式电报机,标志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
1879年,西门子在上海的第一笔订单:为上海港提供一台10马力蒸汽发电机。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中国安装了第一台X光机。
1904年,西门子在华业务迅速拓展,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永久办事处。
1910年,西门子为中国首座水电站石龙坝提供两套发电机组。
1921年,西门子在山东枣庄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电气化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将电力从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
1989年,西门子参与建设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号线。
1990年,西门子在中国建立第一家生产型企业--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公共电话交换系统。
1992年,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这是西门子在德国以外开办的第一家生产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的公司。
1995年,西门子为三峡工程提供变压器、发电机和涡轮机。
1996年,西门子接到在山西阳城、福建福州和河北邯峰建立电厂的合同,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力设备供应商。
1998年,西门子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和西门子美国研究院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以外的两个最大和最重要的研发基地。
1999年,西门子为广州地铁提供了关键的电机设备和全面的项目管理,子为福建省南平市提供中国最快的报纸印刷机。
2001年,西门子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广州邮政中心提供邮件分拣设备。
2002年,西门子为中国提供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安装中国第一台16断层CT扫描仪SOMATOM Sensation 16,以及在中国科学院安装的第一台西门子Magnetom Trio 3T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
2004年,西门子参与建设世界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上海磁悬浮高速列车。
2005年,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成立了西门子磁共振园。该磁共振园是西门子全球磁共振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北京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提供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行李处理系统之一。
2006年,西门子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京津高铁提供了信号和通信设备以及供电系统。
2009年,用西门子技术的超大规模及容量的云南-广东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单极运营,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2010年,西门子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用先进的节能环保科技助力打造绿色低碳世博,并获得了"特别贡献金奖"和"最佳世博营销明星奖"。
2011年,公司华东地区总部西门子上海中心投入运营,该绿色楼宇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 和上海市节能建筑办公室颁发的"新建高标准节能建筑示范项目"。
2012年,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及研发基地在四川成都开工建设。这是西门子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现代化数字工厂,西门子员工志愿者协会(SEVA)正式成立。
西门子医疗集团正在以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以创建两家公司所称的业内最全面的癌症护理投资组合。
七、Cardinal Health(美国)
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是全球百强企业,专业从事健康营养品、保健食品科研、生产及医疗健康的全球性销售的跨国集团。卡地纳国际集团是美国90%医院药品及营养食品为供应商。现在全球健康营养食品、生物学领域顶尖科学院和世界著名的国际生物学家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开发出了享誉全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健康营养品系列。
卡地纳健康集团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基因提纯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提取营养物的活性。该系列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点,主要有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卡地纳产品荣获最高国际品质评监:全球最大的营养保健品制造商、销售商;全球销量冠军,早在2004年营业额达569亿美元;全球营养保健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曾给予AAAAA+1最高国际信货评级。它拥有全球最大的营养产品研发中心和1000位以上专责产品研究及开发的科学家,其中过半数拥有博士学位。
美国卡地纳保健食品系列产品获全美著名营养食品专业评监杂志Nutritiona1 0utlook评选为2004年度全美唯一营养食品最佳制造商年奖、销售商年奖;获全美著名保健食品独立评监机构Shuster Laboratories Inc,依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优良产品制造标准,评监为有史以来最高等级;连续五年(2000-2004年)被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评为全球100强公司之一;是集团资产市值达1000亿美元美国的上市集团公司。
Cardinal Health在中国正式启用全新品牌中文名称 ——嘉德诺。“嘉”代表美、善,“德”即品德,“诺”则是承诺,意在表达嘉德诺充分考虑客户意愿、遵守商业道德,以及对全力满足中国医生和患者需求的坚定承诺。
嘉德诺(Cardinal Health),总部位于俄亥俄州都柏林市的嘉德诺健康集团(纽交所股票代码:CAH)是一家全球性综合医疗服务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为世界各地的医院、医疗系统、药房、门诊手术中心、临床实验室和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嘉德诺健康集团通过提供经临床验证的医疗产品、药品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提高从医院到家庭的供应链效率。
八、史赛克(美国)
史赛克(Stryker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医疗科技公司之一,总部设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在全球有14个生产研发及销售分部,员工超过一万六千多人。史赛克产品涉及关节置换、创伤、颅面、脊柱、手术设备、神经外科、耳鼻喉、介入性疼痛管理、微创手术、导航手术、智能化手术室及网络通讯、生物科技、医用床、急救推床等。
由于业绩出色,史赛克公司曾经分别被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及《Business Week》 评为财富500强公司及全美50大医疗公司之一。在2005年更被评为在医疗业界中最受景仰的公司。美国史赛克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从史赛克医生1941年开始出售自己发明的产品起,他一直以服务病患、减轻病患的痛苦为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医疗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护理的能力。
史赛克多次荣获盖洛普公司评定的“工作场所奖”
史赛克曾于2005-2008年连续4年获得医疗产品和医疗器械行业“最受尊敬企业”荣誉;
史赛克曾于2007-2009年连续3年被授予盖洛普“雇主奖”
史赛克被《中国医疗设备》评选为“2010年优秀售后服务商第2名”
史赛克于2011年被《福布斯》杂志授予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
史赛克于2010-2013连续4年被《财富》杂志授予美国“工作场所奖”。
史赛克在其广受欢迎的Mako ortho手术机器人系统方面尤其享有重要的成功,它仅仅在之前的一个季度就安装了第1000个机器人系统。
九、Medline Industries(美国)
美国Medline Industries曾经自诩为最大的私营医疗用品制造商和分销商。事实上,这家家族企业提供超过55万种医疗产品和临床解决方案,从外科手套到轮椅,从面罩到温度计。
随着COVID-19流感大流行的加剧,Medline同意在其设施内每天重新处理数万个N95口罩和其他口罩,并开始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感染预防产品工厂生产洗手液。即使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Medline Industries也没有回避并购交易,曾经斥资1675亿美元从AngioDynamics收购Namic流体管理业务,并斥资2900万美元从ConvaTec收购SensiCare和Aloe Vesta系列护肤品系列。
十、丹纳赫(美国)
丹纳赫公司Danaher Corporation(NYSE:DHR),创立于1969年,前身是Diversified Mortgage Investors, Inc,于1984年改为现用名,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全职雇员71,000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早在2016年,丹纳赫公司营收约为170亿美元。在过去二十年,即1996-2016年,丹纳赫股票价格涨幅比标准普尔高14倍,市场表现十分亮眼。
美国丹纳赫集团以工业仪器及设备为主要业务的跨国公司,2011年销售额达到161亿美元,增长28%,在全球仪器公司排名中位列榜首。丹纳赫发展迅猛,自2003年以来,投资者累计回报率高达229%,在工业领域中位列第一(第二为霍尼韦尔215%,第三为联合技术210%)。
丹纳赫主要有四个平台,包括生命科学、诊断、齿科、环境及解决方案。生命科学及诊断是丹纳赫最大的两个业务部门,去年收入都在50亿美元以上。从丹纳赫的视角,其旗下子公司运营非常独立,在共同领域可以共同行动。从公司大的方向上,市场增值较快的方式会从丹纳赫的角度去推广。丹纳赫公司从上游研发到下游生产都有解决方案的,会在公司水平产生协同效应。
丹纳赫销售业务主要分为由生命科学、诊断、环境与应用解决方案、牙科四大板块构成,其中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占比较高。
丹纳赫是全球最成功的实业型并购整合公司,被认为是“赋能式”并购之王。从1986年上市至今,丹纳赫累计收购600多家实业公司,从一家不起眼的信托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百强的综合性制造业集团。通过兼并、收购,丹纳赫的总市值已高达926亿美金,在过去的30年中,丹纳赫的股价表现超过标准普尔指数将近2000%。
丹纳赫公司并购后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并发展出独特的DBS并购管理体系。本文将解析丹纳赫并购之路的成功经验,分析DBS在并购管理和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即使没有COVID-19大流行,这一年丹纳赫也发生了变化。去年年底,该公司完成了牙科业务的分拆,成立了一家名为Envista的新公司;3月份完成了200亿美元收购GE生物制药业务。9月1日,Thomas PJoyce Jr退休后,执行副总裁Rainer MBlair被任命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附全球医疗器械100强,如图:
中国50强IT企业
极其流行,同样也是竞争力极其大的一种商业模式。虽然国内软件开发公司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各地软件开发公司的实力及资质仍然参差不齐。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近期国内软件开发公司的排名汇总。
1: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华盛恒辉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和高端建设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开发制作方案。在开发、建设到运营推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我们通过建立对目标客户和用户行为的
分析,整合高质量设计和极其新技术,为您打造创意十足、有价值的企业品牌。
在军工领域,合作客户包括:中央军委联合参谋(原总参)、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原总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原总装)、装备研究所、战略支援、军事科学院、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一研究所、训练器材所、装备技术研究所等单位。
在民用领域,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场,目前合作的客户包括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济南机务段、东莞轨道交通公司、京港地铁、中国国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中信银行、华为公司等大型客户。
2:五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五木恒润拥有员工300多人,技术人员占90%以上,是一家专业的军工信息化建设服务单位,为军工单位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等上层机构,同时设置总经理职位,由总经理管理公司的具体事务。公司下设有研发部、质量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等机构。公司下辖成都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沈阳办事处、天津办事处等分支机构。
3、浪潮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分行业ERP及服务供应商,在咨询服务、IT规划、软件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形成了以浪潮ERP系列产品PS、GS、GSP三大主要产品。是目前中国高端企业管理软件领跑者、中国企业管理软件技术领先者、中国最大的行业ERP与集团管理软件供应商、国内服务满意度最高的管理软件企业。
4、德格Dagle
德格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自德国工业40,并且结合国内工厂行业现状而打造的一款工厂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软件,具备工厂ERP管理、SCRM客户关系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
OMS订单管理等四大企业业务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企业对生产进行简易管理的需求,并突破局域网应用的局限性,同时使数据管理延伸到互联网与移动商务,不论是内部的管理应用还是外部的移动应用,都可以在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的管控。
5、Manage
高亚的产品 (8Manage) 是美国经验中国研发的企业管理软件,整个系统架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一体化管理设计而成,其源代码编写采用的是最为广泛应用的
Java / J2EE 开发语言,这样的技术优势使 8Manage
可灵活地按需进行客制化,并且非常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直通式处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s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易。
电脑排行榜
第一名:苹果
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于美国,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全球高端电脑与音视频便携媒体制造商,世界十大笔记本电脑品牌,苹果股份有限公司。
pc机之外的“世外高人”,可以这么理解,苹果公司=精简的IBM加上精简的微软。因为原来只有白色,俗称“小白”。
第二名:联想
联想(HKSE:992,ADR:LNVGY)是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厂商之一,也是PC产品领域新晋领导厂商。
第三名:华硕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3C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最具创新价值的产品及应用方案。全球员工十万余名,拥有世界顶级研发设计团队。
2007-2009连续三年跻身《财富》500强,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1998-2009年连续十二年被美国《商业周刊》列为全球IT百强企业,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台湾品质与服务第一名。
第四名:thinkpad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ThinkPad,笔记本电脑十大品牌,原IBM旗下便携式电脑品牌由联想收购,全球商用笔记本市场销量领先品牌,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著名电脑厂商。
ThinkPad,中文名为“思考本”,在2005年以前是IBMPC事业部旗下的便携式计算机品牌,凭借坚固和可靠的特性在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Lenovo收购IBMPC事业部之后,ThinkPad商标为Lenovo所有。
第五名:索尼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VAIO,索尼公司旗下个人电脑著名品牌,笔记本电脑行业领先品牌,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企业之一。
VAIO全称为“VisualAudioIntelligenceOrganizer(影音智合)”,商标上的VA-代表模拟信号的弦波,IO-代表数字信号的1和0,象征着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跨越,意味深远。
一线品牌:
主要特点就是研发能力强,推出新品速度快,产品线齐全,端产品非常过硬,目前认可度比较的是以下三个品牌:
华硕(ASUS):全球第一大主板制造商,也是公认的主板第一品牌,做工追求实而不华,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频能力很强;同时他的价格也是最的,另外中低端的某些型号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
微星(MSI):出货量位居世界前五,一年一度的校园行令微星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其主要特点是附件齐全而且豪华,但超频能力不算出色,另外中低端某些型号缩水比较严重,使得造假者经常找到可乘之机。
技嘉(GIGABYTE):出货量与微星不相上下,一贯以华丽的做工而闻名,但绝非华而不实,超频方面同样不甚出众,中低端型号与微星一样缩水,因此也经常受到假货的困扰。
准一线品牌:
三大厂商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Intel方面,而对于销量相对较少的AMD平台多少都有些漫不经心,于是专心做DIY市场的几个主板品牌就崭露头角。在名气上他们虽然比不上三巨头,但是主板品质丝毫不逊色,因此我们暂且把他们列为准一线品牌:
升技(ABIT):历来都是把超频作为第一要务,做工用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所以受到诸多DIYER的青睐。在国外知名媒体的调查中,升技都是位列华硕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市场,主板出货量不算大,在国内名气还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暂居准一线这个位置了。
磐正(EPOX):原名磐英,因为在国内被抢注而更名磐正。与升技的风格类似,超频能力同样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齐全,价格相对也更为低廉,因此同样拥有众多的fans。
二线品牌:
某些方面略逊于一线品牌,但都具备相当的实力,也有各自的特色:
富士康(FOXCONN):隶属于我国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目前主板出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直追华硕——当然大多数是OEM和代工的。前两年曾经以“富本”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但无疾而终,真正的自有品牌进入DIY市场才一年有余,目前接受度还不,产品线也不太齐全,但相信凭借鸿海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精英(ECS):出货量曾经一度超过华硕而坐上了头把交椅,但是近两年不幸被赶超,现在位列世界第三。与其它大厂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价路线,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频能力几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过仅两年精英也力图改变,推出了端的“EXTREME”系列主板,我们期待着精英更好的表现。
英特尔(INTEL):单凭这个名字,他的影响力绝对在华硕之上,但是完完全全是代工的,目前都是富士康制造,做工用料没的说,但是根本不能超频,附件也很少,为DIYER所不齿,比较适合家庭和企业使用。
青云(ALBATRON):由技嘉的一位层另立门户而创建,自称“一线品质、二线价格”,也确实做到了,各方面都不亚于一线大厂,价格也更低廉,超频能力出众,目前名气还不太大。但我个人比较看好这个品牌,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进入一线厂商的行列。
映泰(BIOSTAR):也是世界级的主板大厂,不过近两年才进入DIY市场,虽然拥有“九大奇技”等特色技术,因此超频能力一般,同样比较适合家用和商用。
承启(CHAINTECH):同样是名门之秀,而且在DIY市场也很用心,产品线涵盖了、中、低档,做工精良,超频方面也不错,但是市场渠道做的不太出色,近两年来在天津市场比较少见了。
建基(AOPEN):隶属于中国台湾宏基集团,非常有创意的一个厂商,曾经把真空管做到主板上,做工用料都很出色,超频能力也不错,但价格偏,渠道不佳,在国内接受度不甚理想。
佰钰(ACROP):在OEM市场的出货量比较大,因此也能跻身世界前十,在DIY市场则很不如意,商标被抢注,销量受到很大影响。主板做工还不错,“主板大夫”值得称道,但超频能力平庸。
二线品牌之隐士一族:
之所以单独列出这几个品牌,是因为他们的实力都很强,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太容易在市场上见到:
艾威(IWILL):知名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生产厂商,也推出了一些DIY主板,品质出众,但由于在DIY市场的经验不足,所以销量一直很小。
大众(FIC):主板业的老牌劲旅,在99年之前,一直是中国台湾三大的主板生产商之一,仅次于华硕和精英,但近几年逐渐走下坡路,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大众的铁牌产品了。
丽台(LEADTEK):著名显卡生产厂商,是nVidia的最级合作伙伴,近年来进军主板业,推出的主板也以nForce系列芯片组为主,做工豪华,不惜工本,但市场接受度不。04年丽台被鸿海收购,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以后他的主板恐怕就要姓“富士康”了。
钻石(DFI):资深的主板制造商,LANPARTY系列堪称豪华,但由于渠道不善,目前我们只能见到由钻石代工的主板了,不过据报道钻石将在今年重回大陆市场,这对于广大DIYER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梅捷(SOYO):是中国台湾第一家自有品牌的主板,在奔二时代,梅捷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华硕等一线品牌。但后来梅捷的大陆分公司不幸出现亏损,不得已在2001年底退出大陆市场,虽然在03年底又重回大陆,但整个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梅捷能否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
新泰(SYNTAX):一个来自美国加州的主板品牌,据称在欧美有很的口碑,主板做工看起来还可以,不过能否在我国中国台湾的主板列强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威胜(VIA):威胜本来只是芯片设计厂商,推出自有品牌的主板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最初威胜设计的P4芯片组并未得到INTEL的授权,各大主板厂商迫于INTEL的*威都不敢生产基于VIA芯片组的P4主板,在这种情况下威胜不得不自己做主板,实际上由其他厂商代工,做工用料都不错,价格也很有优势,随着后来威胜与INTEL达成和解,这个品牌随之淡出了市场。
三线品牌:
有制造能力,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压低价格,这就是这三线厂商的主要特征,日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品牌已消失了,比如鑫明、麒麟、皇朝、则灵、联训等等,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下还能见到的:
华擎(ASROCK):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端形象,华硕推出了这个新品牌,主要目的就是打压包括精英在内的低价主板,由华硕的技术人员设计,但在深圳生产。技术方面颇有创意,但是主板品质一般,返修率也不低。
隽星(MBI):看到华擎在低端市场风风火火,微星也坐不住了,于是在04年夏天推出了这个品牌,但低端市场已经被华擎占据了大部分,隽星不知能否顶得住。
倍嘉(AXPER):技嘉的低端品牌,目的与隽星一样,而且基本在同一时间推出,三大厂商在低端市场也将展开火拼。
硕泰克(SOLTEK):原本可以列为二线品牌,主板性价比颇,而且曾经给威盛主板代工,但近两年来受价格战影响,主板品质每况愈下,现在也只能沦为三线品牌了。
硕菁(SOKING):名字跟硕泰克很像,也来自中国台湾,但实际上是另一家厂商,具备研发制造能力,但目前市场影响还不太大。
捷波(JETWAY):还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主板品牌,拥有一系列以“精灵”命名的特色技术,主板品质一般,曾经把P4X266A芯片组的主板命名为“848P”,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科迪亚(QDI):就是以前的联想主板,隶属于联想集团的QDI事业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主板供应商。04年初联想集团把QDI事业部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子公司,科迪亚这个品牌便应运而生。但是QDI的实力、名气都不及中国台湾厂商,眼下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拼价格了。
浩鑫(SHUTTLE):一家颇具实力的中国台湾厂商,在主板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转型生产准系统,目前市场上很难见到他的主板了。
博登(XFX):制造商是中国台湾松景科技,这是一个以造显卡为主的厂商,主板做得也不错,不过同样比较少见。
海洋(OCTEK):是香港第一大主板厂商,在486时代红极一时,后来由于市场调整而淡出零售市场,虽然曾经在02年重返大陆,但是未能打开局面,不知以后还能否见到。
顶星(TOPSTAR):来自深圳的品牌,有独立的研发制造能力,自称要做中国第一品牌,不过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金鹰(EAGLE):由深圳镭之光电子有限公司制造,多年来一直专供低端市场,除了价格低廉之外没什么太多优势。
翔升(ASZ):同样产自深圳,制造商是东方恒健电子有限公司,拥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还给其他一些品牌做代工,但仅仅是便宜而已,质量并不出众。
信步(SEAVO):做工还算不错,但厂商比较低调,没见到什么市场宣传,想打开局面恐怕也只能以价格取胜了。
无能品牌:
这一级别的主板大都是渠道商,没有制造能力,完全其他厂商代工,所以我把它们叫做无能品牌。做工方面基本上也就是三线的水准,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品,比如七彩虹的龙战士实际上是大众的AU13、昂达的NK7U由钻石代工,双敏的部分型号由青云代工,选购的时候要擦亮眼睛。这里只把这些品牌的名称列举出来,就不一一赘述了:
七彩虹、昂达、双敏、美达、奥美嘉、盈通、斯巴达克、祺祥、建达兰德、蓝科、同维、钛腾、双捷、三帝、建邦、红船……
杂牌:
不用多说了,价格低,质量差,返修率,最好别买:
众成、致达、智盟、联冠、杰灵、科脑、冠盟、科盟、万邦龙、维斯达、捷嘉、华基、华美、天虹、丰威、红狐、银狐、翼驰、联胜、杰微、双硕、中凌、福扬、思普、博达、松立、辉煌、天域、赛风、致铭……
垃圾主板:
本来跟那些杂牌主板同属一丘之貉,但能做到这么大的名气也实属不易,堪称杂牌主板中的“领袖”品牌:
磐英:来自深圳的新天下公司抢注了“磐英”商标,不但做工垃圾,而且混淆视听,称自己的才是正品,大言不惭!
奔驰:也是新天下抢注的,和磐英狼狈为,可以说是对奔驰汽车的严重侮辱!
佰钰:为了中国台湾佰钰相区分,一般把它叫做大陆佰钰,同样抢注起家,做工低劣,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神六:一个比较搞笑的名字,害怕叫“神五”吃官司,所以他叫神六^_^
五粮液:在中国,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INTEL恐怕也只能望其项背。可他自己不珍惜,找深圳的某个杂牌主板代工,然后低价卖出,赔本赚吆喝,随即宣布企业进军IT业,以此来拉动他的股票,实在是中国企业的悲哀!
转的
it企业都派500强了,世界有没有都不好说
排到最后估计三鹿都进入了
网上给你找了这些,这些企业就可以了,别的就不用看了
北京用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何经华
有些人对信息化持有怀疑态度,造成这种思想的很大原因是前几年热起来又冷下去的COM。我的看法是任何一个科技产品或理念在寻找自身商业定位的时候,一定会创造泡沫。今天COM跑到哪儿去了呢?已经被内化到传统企业内部去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B2B和B2C等外在的东西都已经深深渗透到企业内部去了。
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 周伟
中国的IT产业在今后的发展,必须抓住五个重要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首先是进行商业价值和技术的结合;其次是IT基础设施的大集中:集中、统一、高水平的IT基础设施是应用和服务的基础;第三是开放标准的推行:开放标准是全球趋势,可以使技术应用达到最大的经济规模;第四,外包服务,通过为中国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可以帮助其专注于核心业务;最后,就是CIO角色的改变,CIO将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之一,并成为企业转型的主要驱动者。
实达电脑设备公司总经理 胡建容
企业信息化,问题不在技术,关键在于企业***对信息化的决心和态度。这个才是核心的问题和矛盾所在。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并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是否能够配合改变。未来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和网络化程度都将有很大的提升。出于成本、效率最大化和与支出之间比例关系的考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将对产品的集成性和网络化有较高的要求。
三星数据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裴弘圭
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变化或创新的过程,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短期阵痛。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自身需求的紧迫程度来规划好,要量身定做。企业实施信息化不仅要求IT系统供应商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产品,而且需要企业管理者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否则管理思想就不能与IT技术相结合,从而功亏一篑。
趋势科技中国区总经理 吕理臣
中国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大批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企业正在感受着信息化所带来的澎湃动力。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投入资金的力度不够。其次,企业的基础结构还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成为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因素。
EMC中国内陆及香港地区总裁 张亚萍
中国正处于信息基础架构领域建设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的持续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存储市场。客户需要完善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够应对信息不断增长,以及在以后业务增长的同时能够更好的管理信息。
友讯网络(D-Link)业务总部总经理 陈醒初
关于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D-Link认为主要呈现这样的特征:首先,用户在软、硬件的选择上更加趋向理性,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未来的扩展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其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会逐步增大,并且随着网络设备成本的逐步降低,其信息建设水平会逐步接近大型企业;再次,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企业对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重视在显著提高。
方正集团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长兼总裁 魏新
500强企业在企业规模、业绩、管理水准、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信息化设施建设到位,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外发达企业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和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化同步上。中国的企业信息化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的程度加深而有快速的发展,未来的企业信息化的主力主要将转向广大的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
曙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历军
企业信息化将国内的企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进一步缩短了与国外同级别厂商之间的差距。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总体效果却差强人意,尤其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坦白的讲,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应深度的归结于正确的思维起点,因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依赖于企业与IT厂商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各IT厂商必深入了解各种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企业群体用户提供更加合适的信息化工具产品,从而促进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利盟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侯武明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企业信息化热点正在向实现集成的信息化运营、筹建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方面迈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基础应用的大面积普及上。现在,企业注重的是分层、分块、分时规划的信息化计划。目前企业遇到的常见问题有如何发现并评估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如何设定IT采购策略,如何做好投资保护和增值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市场产业链成员之间创造更为密切的价值交互体系。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 杨元庆
联想认为任何的技术创新都来自于客户和应用的需求。在关联企业信息应用方面,联想以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高可靠、易管理的基础架构设施;使基础架构、应用和数据从过去的垂直集成向水平关联过渡;对基础架构平台中的计算、存储、网络等所有资源能够进行集中管理和动态优化;并使各种系统应用能有机整合,实现协同,企业/组织内部和上下游的各种系统数据相互关联。
朝华科技总裁 祝剑秋
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事实表明,今天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由服务商给企业盲目地定一个流程,而要依赖于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来支撑,使企业可以更多地进行战略决策和思考。这不仅需要非常强的技术和系统,也需要非常强的管理支持,而且这种管理支持不能游离在技术之外,而是两者的紧密结合。
微软公司效率与商业服务集团副总裁 杰夫·雷克斯
今天的信息技术仍然必须革新,从而才能跟上移动办公大军的需要,才能满足协作性要求越来越强的信息工作者的需求。总之,创新是无止境的。创新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个人和公司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们只有一个目标:他们要利用技术来帮助他们理解、分享、应用和交流信息。
BEA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 沈惠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IT基础结构将日趋标准化。由于IT建设已经开始从单个项目的建设方法转变为全局着眼、总体规划的方法,统一的企业IT基础结构开始得到重视。因此企业需要开放的标准和统一的平台。同时,标准化的IT基础结构将使企业成为IT技术的真正主人。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思华
随着信息化及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较之以往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注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化本身已经具有了经济学的内涵。伴随着信息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由网络所承载的经济实体也越来越受到传统企业的认可。
马耳他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小岛国可能成为欧洲IT实力最强的国家吗? 这要看根据什么标准来衡量。科技产品出口量,创新、研发支出数额或者宽带普及率;衡量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挪威、瑞典、冰岛、丹麦等,编者注)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领先;德国获得的专利数最多,还有一些国家则在科技产品出口额上占优势。
马耳他奇迹
根据欧洲委员会统计机构Eurostat的数字,2004年5月加入欧盟的马耳他,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收入在其总出口收入中所占比例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占559%。Eurostat的高科技定义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制药、医疗器械和飞机制造。而它定义的高科技服务几乎都是与IT有关的,包括电信、计算机及其相关活动和研发。
爱尔兰政府在吸引Apple、Dell、Intel等大厂的投资上下了很大力气。目前,这些厂商在爱尔兰建立了面向全欧洲的工厂和分销服务机构。但是,爱尔兰的高科技出口收入仅占其总出口收入的291%。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7%,日本为228%,英国为227%,法国为20%,德国仅为148%。(见图1)
马耳他的高科技业在另一层意义上也让人感到惊讶,那就是其产值的惊人。根据Eurostat的数字(现有统计数字的最近年份是2002年),2002年,马耳他制造商的年平均产值为2100万欧元(合2500万美元)。这一平均数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抬高的,如汽车开关与传感器制造商Methode Electronics公司马耳他分公司(年销售收入大约为4400万美元),以及号称马耳他最大出口商的ST Microelectronics马耳他分公司。
但是,这个岛国只有不到290家高科技制造商(在马耳他,Eurostat将高科技制造商、散装化学品、机械和机动车制造商放在一起考虑)。而意大利拥有34651万余高科技制造商,是欧洲拥有高科技制造公司最多的国家,几乎是德国的两倍。意大利的高科技制造商占其全部制造商的63%。不过意大利高科技制造公司的数量尽管比德国多,但其规模却比德国公司小很多,平均产值仅为德国公司的1/3或更少。
高科技公司德国最多
德国突出的地方是高科技制造企业在全部制造企业中所占比例最高。2002年,德国共有1967万家制造公司,其中98%,即193万家为高科技公司,而欧盟25个成员国的平均比例为63%(收集这些统计数据时,仅有15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但有些奇怪的是,德国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略低于低科技制造商,这两类制造商的平均产值均在600万至700万欧元之间。
英国共有118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在其制造商总数中占72%。英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较高,平均产值接近1000万欧元;相比之下,该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平均产值为400万欧元。与英国相比,德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英国传统重型制造业正在消失,而且英国又在发展服务业。英国的高科技企业的雄心更多地显现在服务领域而不是制造业。尽管英国和德国人均服务业公司数量大约相同(德国为4995万,英国为4258万),但是英国服务业有19%涉及高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而德国这一比例仅为44%。
法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也较高,其161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占制造商总数的65%)的平均产值接近900万欧元,而其余制造公司的平均产值仅为400万欧元(见图2)。
大量投入研发
研发投入是帮助公司以及国家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的一种方式。根据Eurostat的统计,2004年欧盟的平均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59%,日本则为315%。在欧洲,54%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其余则来自政府。而在美国,来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63%,日本则为75%。欧洲委员会希望到2010年,欧洲的研发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且其中2/3来自企业。
那么各个欧洲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离这个目标最近。芬兰2004年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实际年增长率为4%。此外,超过2/3的资金来自企业。瑞典的比例更高一些,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4%,但是其支出实际每年降低21%。不过瑞典达到了2/3支出来自企业的目标。丹麦的研发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63%,年增长43%,其中61%是私营企业资金。德国的研发支出为551亿欧元,略低于丹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其中2/3来自企业。但是其研发支出年增长率仅为08%,到2010年无法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
法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同样缓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企业。法国想通过向国有实验室提供资金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该项激励措施将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中心命名为Carnot实验室(根据法国一位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并仿效德国的Fraunhofer研究所网络(由国家和私营公司共同出资)的运作模式。这项激励措施将于2007年开始启用,法国研究部(French Ministry of Research)将向赢得企业研究合同的实验室提供政府资金,资金额度跟实验室与多少私营公司合作有关,起步额度是4000万欧元。
英国尚未公布2004年的有关数字,但是过去几年内它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低于欧盟19%的平均值,而且在总研发投入中,私营企业资金不到一半。而创造出口奇迹的马耳他的研发投入很低,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29%,而且大多数由政府提供。
企业和国家的研发投入产生的效果比较难以量度。欧洲委员会刚刚公布了“2005年欧盟企业研发投资状况(2005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报告,该报告对欧盟研发投入排名前700的公司和其他地方研发投入排名前700的公司进行了比较,按照研发支出与净销售收入的比值以及净利润与净销售收入的比值对参与调查的大约200家IT和电信公司进行了排名。初步分析表明,在研发投入和赢利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赢利排名前10位的公司没有一家进入研发投入前10名;研发投入低的公司也不是赢利最差的公司。当然,在开始投入研发和开始获得收效之间有很长时间的延迟。这种过分简单化的排名方法只能适合一种情况:某个行业中的公司10年或更长时间以来一直以相同的进度向他们现在正在销售的产品进行投资。
专利数衡量创新程度
如果今天的利润无法表明今天研发项目的实效,那么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来衡量创新?一种方式是衡量所获得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专利数,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但是,要用这种方式衡量欧洲的IT业,还有一些欠缺,因为欧洲的大量创新在软件领域。而由于去年7月欧洲议会拒绝通过“用计算机实施发明(Computer-Implemented Inventions)”的建议法令,软件的专利问题在欧洲仍然处于灰色地带。
不过,在计算和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研究人员正在为大量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根据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的统计,2000年至2004年,欧洲在这些领域获得的专利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819项上升到5615项。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德国获得的专利最多,有741项IT专利。排在第二的是法国,IT专利为466项。芬兰有288项,英国和瑞典分别有238项和221项(见图4)。
但放眼全球,在欧洲专利赛场中,欧洲国家还只是小玩家。2004年,欧洲专利局批准了美国申请的1749项IT专利,以及日本申请的1192项专利。2000年,这两个国家合起来的IT专利数几乎占欧洲的2/3,当然2004年这一比例有所降低。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在一份有关德国2005年科技业绩的报告中提到,瑞典、英国、美国和日本获取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利的年增长率在下降,但是芬兰似乎没有下降的趋势。该报告说,传统上,德国的专利申请还未进入这类尖端领域,不过德国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这里蕴含着最大的增长机会。该报告还说,要挖掘出这样的增长潜力,必须在宽带通信基础设施上有更大的投资。根据IDC在2005年6月发表的报告,丹麦在2004年末时宽带普及率达到了18%左右,芬兰、瑞典和挪威在15%左右。而法国和英国接近10%,德国则更低。法国2005年已经增加了大量宽带连接,其排名有可能改变。这也表明,试图确定欧洲IT实力最强的国家,就像试图击中一个正在移动的目标一样不容易。
以上就是关于腾讯迈出一大步!投入重金大搞研发,一季度研发支出高达154亿全部的内容,包括:腾讯迈出一大步!投入重金大搞研发,一季度研发支出高达154亿、中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IT品牌、叫什么医疗设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