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采取最多的则是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如果按照电子政务的建设来划分,基本可分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业务流程等几个层面。在政府部门的各类业务应用中,需要和各个层面的应用打交道。运维服务外包是否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哪些可以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哪些不能外包呢?
目前,大连的政府门户网站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的方式是局部外包方式,它们将服务项目分为11个大项,其中如计算环境、服务器升级、应用系统的备份和维护外包出去,由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和各个运营商(分包商)签署协议。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大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类似于总监理的角色,在这些外包协议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三天除尘,半个月彻底除尘的精细服务条款。
他说,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信息办和信息协会,在一些部委的支持下,联合业内专家、厂商和咨询机构,于去年底发布了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明确地提出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应用需求、技术需求和测试方法。
这其实是运维工具的标准化,通过这个标准反过来影响到服务标准。童腾飞介绍说,该规范定义了运维服务的范围、管理流程和支撑系统,希望从市场化的角度给各个运营商和电子政务部门提供一个参考。
北京信息办的这一举措,不妨看作是政府引导市场。在运维服务外包尚不明晰的情况下,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率先作出规范,这有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考验的是甲方和乙方的成熟度,假如甲方并不清楚建设了哪些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那么,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并不建议它去搞运维外包。童腾飞认为,运维外包也不是说能做就能做的事情,这是建立在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说现在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哪些可以外包,哪些不可以外包,但要求甲方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考虑,哪些是外包服务,哪些是自己核心的系统,哪些涉密不适合外包。他强调说,即便是涉密系统,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甲方和乙方各自掌握一半密匙,保障系统安全。
只有甲方成熟了,对IT系统熟悉了,有了对风险判断和度的把握,做到可控性,才可以做好运维外包,做好核心业务。童腾飞希望有更多成熟的电子政务可以采取运维外包服务。他认为,在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当中,99%的运维服务都可以外包出去。根据国家信息公开法的相关规定,政府部门当中非涉密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透明。运维外包作为整体性质的服务,再有了相关的系统标准为约束,必定促进外包走向规范化。
从外表看,所干的活都差不多,其实,采取总包之后,现在的服务性质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以前也许是被动的,哪里坏了修哪里,现在则是主动的。如果系统出了问题,甲方会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总服务商,会影响我们的绩效考核,和明年是否续约的问题。外包方式使技术支持变为管理上的支持,是服务商职能的转变。
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乙方负责北京高法的非涉密的IT系统,从设备维修、更换,到庭审的录像、现场直播和速录,乃至于后期资料整理和归档,都是由乙方的先关责任厂商负责。可以这么说,甲方每年支付运营商一定费用之外,具体的IT业务和流程不在插手。
在北京高法的这种外包模式带动下,接下来,北京部分法院也在尝试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这样即将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政府部门要做运营外包需要从范围上掌握好尺度,了解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
IT服务外包(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就是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是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
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快速,技术日新月异。做最擅长的(核心竞争力),其余的外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在内部专职IT运维人员不足或没有的情况下,将企业的IT外包服务流程,包括全部办公硬件、网络及外设的维护工作转交给专业从事IT运维的公司来进行全方位的维护。
研究表明,外包支持服务的公司,比什么都在自己公司里做的公司,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原因在于: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专业公司提供的外包服务,比公司自己成立服务部门的工作更为高效、专业,更高效的管理
2资源的节省,投入减少
单个公司对于服务的需求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必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外包服务公司的资源配备,完全按照业务的数量。
3节约时间
通过外包服务,不必组织公司资源来完成目标项目,而可以直接通过外包的方式,马上获得
在一个公司内,IT部门一般是为公司其他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通常是成本中心,非盈利中心。作为成本中心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一方面,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IT部门一般技术力量也不强。从这两个方面考虑,IT部门有充分的理由考虑将部分或者全部的IT工作外包给更专业的公司去处理,让专业的人处理专业的事。
哪些可以外包
上面根据业务的核心程度和技术力量来进行区分哪些IT工作可以外包,对于部分外包的情况可以根据开发的主要流程进一步来确定:
上图中对于运营维护都建议IT部门直接处理,而不是外包,这不是说不能进行外包,而是强调IT部门对运维工作要有绝对的把控,因为这是IT服务好坏的一个底线,可以采用外包代维,但是关键部分,包括流程管控,安全管理等等必须抓紧抓牢。
外包模式
根据外包方多少来区分,外包又有单方外包和多方外包:
单方外包: 将IT业务整体打包外包给一家公司,包括开发、测试、运维整个流程,实行大包干。这种情况优点是可以全面利用承包方的资源,如果选择的是优秀的承包商可以短时间提升IT部门的服务水平。缺点是缺少竞争,长期看可能被承包商“绑架”,另外,让承包方大包干会导致管理、技术方面过多依赖承包方,IT部门内部人员能力下降。
多方外包: 将IT业务根据一定的业务逻辑进行分割,譬如区分CRM、计费、物流、客服等模块,不同模块外包给不同的承包方。这种情况优点是多家参与,服务能力有比较,并且有一定的竞争。缺点是有问题时会出现多家扯皮,另外各个系统之间很多接口需要多方确定,开发和维护需要协调的工作比较多。
一般不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可以采用单方外包,重要的系统最好还是采用多方外包,不要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外包的风险和应对
1、信息安全风险高
IT系统处理公司业务信息,其中包括一些公司敏感信息,包括公司的生产经营数据、客户敏感信息、系统核心资源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内部人员掌握一般信息安全比较可控,毕竟是内部自己人,如果外包人员全面接触到,信息安全风险会非常高,譬如倒卖用户敏感信息。这种情况下管理上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流程管控、技术上通过单点登录、4A安全审计等方式方法来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2、人员能力下降
在外包情况下自有人员是甲方,外包人员是乙方,很多事情由乙方外包处理,并且外包具体职责有时也并不十分清晰,人都是有惰性的,长期可能导致甲方人员将本该自己处理的事情都委托乙方处理,就像家里请了个保姆,时间长了主人扫地、做饭都不会了。
3、服务质量下降
一般外包商刚合作时会很积极配合工作,服务质量很高,但是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内部人员对开发、运维等把控不够专业和深入,特别是外包合同对外包服务质量的规定如果不是很科学的情况下,外包的服务质量会下降。为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外包合同的服务质量(SLA),并且明确奖惩方式,另外内部必须有一支对外包出去的业务(包括开发、运维等流程)非常熟悉的骨干队伍,防止被外包商”忽悠“。
外包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提升自己功力,用的不好也可能会伤到自己,自己必须有相应的能力来驾驭这把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IT运维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IT主管部门不再插手诸如为各部门电脑系统安装软件、更换硬件这样的琐事,自己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控IT运维的健康发展。这种全外包是否成为IT建设下一个热点?
目前为止,在很多行业中,基本上没有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简称北京高法)这样,将IT运维完全外包出去的单位。
北京高法这种IT运维外包方式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一大趋势?各大IT运营商是否支持?这其中的利益分成又该如何解决?信息化部门又是如何看待这种IT运维方式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个单位的信息化主管以及运营商,发现IT运维外包已经初见端倪。
为什么要外包?
为什么要将IT运维服务完全外包出去?北京高法技术处副处长王岚生说: “北京高法从2005年开始探讨运维服务,当时北京高法的业务系统建设进入成熟期,系统遍及整个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要让IT部门12个人的队伍负责复杂的系统简直不可能。”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高法采用完全外包的方式,“甩手”运维,它们将运维外包交给一家总外包商――紫光华宇运营,后者再和5个分运营商签署了分包协议。“将IT运维服务完全交给第三方之后,首先解决了北京高法IT人员占用编制的问题,又充足了IT力量,达到了运维效果; 其次搞清楚了IT总资产、运维的重点、运维的满意度; 最后促进了IT系统与业务的深度融合,IT外包商将各种需求提炼出来之后,再告诉我们的业务人员,促进了业务发展。”王岚生说。
2002年,大连市政府正式推出了自己城市门户网站――“中国大连”,公众通过这个单一的网站入口,就可以联系到市政府各办事机构: 社保、税务、工商、公安、交通车辆管理等。从2003年开始,大连市政府网站尝试运维服务外包的方式。大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副主任耿昭介绍说:“网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只有12个人,不可能维护600百多台终端,有必要将一些工作外包出去,交给擅长的IT公司做。”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向记者介绍,目前,北京市卫生局在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中也采用了部分外包。其中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运维外包、数据库运维外包、UPS运维外包、空调运维外包、PC、网络基础运维外包几个部分。
那么,这种IT运维服务外包方式能否成为潮流?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简称信息办)发展计划规划处处长兼主任助理童腾飞认为,这种外包方式必然是大势所趋。他说: “外包在IT行业不算新鲜,无论以前是BPO(业务流程外包) 、KPO(知识流程外包)还是ITO(信息技术外包)等等,都是外包的一种方式,不过北京高法的这种外包更彻底,走得更前一步。”
神州数码信息系统公司咨询与服务总监李继刚长期从事IT咨询、建设和运维服务,他表示,在非IT行业中,外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走在了IT行业前面。IT运维外包也将走上类似的方向。从IT技术发展来看,现在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运营商也越来越多,远远不是一个IT部门、几个人就能一切搞定的事情。从管理角度看,系统的复杂多变、和运营商的沟通协调、与业务人员的沟通,也存在复杂性,IT运营外包已经上升为复杂的管理,而非技术那么简单。外包方式也有利于管理者从技术中解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指挥IT运营。
李继刚认为,正是这些因素造成IT运维服务外包成为趋势,不但有利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可以让甲方乙方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耿昭也向记者表示,运维外包是一种趋势,但目前还要做更多标准化工作。他认为现在可参考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标准来做。在这种理念之下,政府要把责任之内的事情做好,运维外包可找总包和分包商来做,在规范之内提高服务质量。
王岚生说: “采用外包是运维服务中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是IT运营发展的必然阶段。IT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运维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远远大于建设阶段。IT主管的任务重点是如何管理好IT系统,所以他必须重视运维工作,这样才能促进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
什么可以外包?
如果按照IT的建设来划分,基本可分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业务流程等几个层面。行业中的各类业务应用,需要和上述各个层面打交道。运维服务外包是否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哪些可以外包,哪些不能外包呢?
在王晖看来,运维服务外包是将非核心、技术复杂和繁琐,且与业务职能相对独立的运行维护工作外包。
童腾飞认为,行业单位必需首先分清楚哪些内容需要外包,那些内容不能外包?所以,在甲方和乙方签署协议的时候,必须将外包协议签署清楚,外包的内容是什么,服务的项目是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必须明确,否则会影响服务质量。
王晖认为,明确外包范围的主要目的是清楚界定哪些内容可以外包,哪些内容不能外包。尤其是针对信息安全的外包,要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界定外包范围。“要做到责任明确受控,信息化部门必须准确定义外包服务需求边界和考核指标,明确各种衍生设备、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产权,减少争议条款。外保范围定义不清,内部管理部门也难以有效管理外包公司,运维质量和资金投入就存在较大风险,外包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难以顺畅,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就会失控,更谈不上外包管理的规范。”
耿昭对于哪些IT工作中的内容可以外包出去,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耿昭曾经考察过一些地区IT运维服务全部外包的“交钥匙”工程,他认为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连市政府网站。“所谓‘交钥匙’就是运营商接管运维服务的所有事项,至少在目前阶段,‘中国大连’的运维工作不适合完全外包,一是考虑安全问题,二是考虑业务本身的连续性。”
目前,大连的政府门户网站采取局部外包方式,他们将服务项目分为11个大项,其中如计算环境、服务器升级、应用系统的备份和维护外包出去,由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和各个运营商(分包商)签署协议,在这些外包协议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三天除尘,半个月彻底除尘”的“精细”服务条款。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大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担负着类似于总监理的角色。
“IT运维外包是一个新鲜事物,刚刚开始发展,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部分,要达成什么效果,标准是否要统一规范,这些都正在摸索中。”童腾飞认为,对待这个新事物,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必要从政策法规上加以引导。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信息办和信息协会,在一些部委的支持下,联合业内专家、厂商和咨询机构,于去年底发布了“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明确地提出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应用需求、技术需求和测试方法。
“这其实是运维工具的标准化,通过这个标准来影响服务标准。”童腾飞介绍说,该规范定义了运维服务的范围、管理流程和支撑系统,希望从市场化的角度给各个运营商和电子政务部门提供一个参考。
在运维服务外包尚不明晰的情况下,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率先提出规范,这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运维服务外包考验的是甲方和乙方的成熟度,如果甲方并不清楚建设了哪些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那么,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并不建议它去搞运维外包。”童腾飞认为,运维外包也不是说说就能做的事情。
“只有甲方成熟了,对IT系统熟悉了,有了对风险判断和度的把握,做到政务可控,才可以做好运维外包,做好核心业务。”童腾飞希望有更多成熟的IT可以采取运维外包服务。他认为,在现阶段的IT当中,99%的运维服务都可以外包出去。“根据国家信息公开法的相关规定,政府部门当中非涉密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透明。运维外包作为整体性质的服务,再有了相关的系统标准做约束,必定会促进外包走向规范化。即便是涉密系统,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甲方和乙方各自掌握一半密钥,保障系统安全。”
王晖介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对外包公司在运维服务合同中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制,签订保密协议。保证外包公司不会违反规定而外泄一些政府内部敏感数据。“此外,还要防止外包公司对核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私自设置处置权和开发利用权。政府部门必须加强运维状态的监控,全面掌握网络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定期组织进行系统运行状况及风险评估,对外包运营商建立事故问责制和重大问题质询制。”
李继刚说: “现在还无法判断这个市场什么时候会成规模,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趋势,主要还要看政府部门的意识和观念。不能以安全作为电子政务不采取运维外包的一个借口。毕竟在建设中,政府部门是强势的,它们可指导乙方如何遵从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技术上解决安全问题。”
北京高法办公大楼7层设立有呼叫大厅,相隔不远是紫光华宇的两间大办公室,里面堆放着各类设备。作为紫光华宇的派出机构,这个运维部门租用了北京高法的办公地点,常年在这里服务。
紫光华宇运维部经理米坤说: “我们从2003年开始为北京高法提供IT服务。2006年之前所建设的系统出了问题,我们也会维修,当做是技术支持来做,甲方(北京高法)也会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两年和甲方一起磨合,搞清楚了资产需求,签署了详细的服务协议,我们作为外包的总服务商,统领其余几个分包商为甲方提供运维服务。”
他透露说,在这个办公楼区域内,紫光华宇常驻的工作人员有14个人,公司总部还有近10人的支持小组。如果加上其余分包商的人员,为甲方提供运维服务的人员有60多人。按照协议,分包商分别和甲方签署,其中还存在第三方的监理公司负责考核乙方的业务。
“从外表看,大家所干的活都差不多,其实,采取总包之后,现在的服务性质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以前也许是被动的,哪里坏了修哪里,现在则是主动的。如果系统出了问题,甲方会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总服务商,会影响我们的绩效考核,和明年是否续约的问题。”米坤认为,外包方式使技术支持变为管理上的支持,是服务商职能的转变。
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乙方负责北京高法的非涉密的IT系统,从设备维修、更换,到庭审的录像、现场直播和速录,乃至后期资料整理和归档,都是由乙方负责。北京高法每年支付运营商一定费用之外,具体的IT业务和流程不再插手。
米坤透露说,在北京高法的这种外包模式带动下,接下来,北京部分法院也在尝试运营外包服务,这样即将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神州数码在2004年底,与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一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服务外包合同,长达5年。神州数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具体的应用和业务流程则不负责。李继刚说: “现在看来,运维外包是‘一揽子’的服务计划,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的运作,还包括流程,这对运营商的要求比较高。”
他认为,IT部门要做运营外包,需要从范围上掌握好尺度,了解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1年,主要负责北京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整合工作等,集中管理全市重要的信息资源。该中心也做了一部分运维外包。中心计划部部长高顺尉说: “我们最近在考虑外包的下一步,究竟是采用大包方式还是分包方式?”他说,从现在的外包方式看,第一种方式是前期建设不管,运维由总包商来做,可分解到分包商; 第二种方式是前期建设开发由一家公司做,而运维交给另外一家总服务商来做; 第三种则是谁开发谁运营的方式。
高顺尉认为,每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将软硬件维护、系统升级等事情交给一家总包商来做,不过,由于总包商实力有限,他们又引入了分包商。除此之外,中心还将资源建设、网站栏目建设等事情交给了分包商做,可以认为中心正在迈向流程大包的方式。
“中心的技术实力比较强,日常维护交给运营商,可是在关键节点上都有我们的工程师提出要求,负责考核,这样确保了服务质量。”高顺尉说,每年有千万元的外包费用。由于系统复杂,必须要引入总包服务商,要在合同上写清楚运营维护的需求。而总包商又不是什么都能做的,所以它们又指定了分包商承担一定的分包业务。
“什么能包,什么不能包?流程的东西必须外包,如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外包有利于提高效率。政府能做的事情不能外包出去,这是属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之内的。安全的范围也也不能外包出去。”高顺尉分析说。
高顺尉表示,其实还有一种外包方式,就是找一家类似于监理公司的角色,再由这个公司去找外包商。他说,大包肯定是一种趋势,政府部门在外包时必须考虑自己的掌控能力,并且对外包商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但政府部门要对外包商可掌控,不能被外包服务商牵着鼻子走。
如何做好外包?
北京高法每年运维外包费用向市财政要1000多万元。王岚生说: “我必须说清楚每一分钱花在哪里,起到什么作用,否则怎么能获得批准呢?”
北京高法在运维外包之前,让乙方摸清楚了所有的IT资产总和以及资产分布图,系统物理位置和所有的应用系统。随后还制订了6个分类,1700多项的服务类别,细致到响应时间、服务标准,服务工种等细节。
王岚生说,如果不把服务做到标准化和细致化,谁也说不清楚该花多少钱,也不能保障外包服务的质量。
童腾飞认同北京高法的这种做法,“甲方必须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才能梳理出清晰的运维服务范围,做到产品化和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他提醒说,在外包中,需要注意“影子政府”的存在,即外包商一家独大之后,可从IT业务中架空甲方,或者是由于运营商本身的原因而影响到甲方的业务。
北京高法也采取了让外包运营商相互制衡的做法。原本是3家分包商,后来又增加了两家分包商,负责庭审光盘刻录服务以及安全保障服务。第三方监理公司则会考核这些外包商的工作质量。
童腾飞认为,服务外包的产品化和标准是外包服务的趋势,事先定义好运维外包的范围,可以核算出成本是多少,需要哪些服务,基础设施和系统的比重关系,让甲方用好每一分钱。他重点强调,IT运维可以外包出去,可政府职能不能外包出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IT外包的市场化之后,要真正发挥出来电子政务的作用。
米坤向记者表示: 他也能理解甲方再次引入的两家分外包商。“其实,这些分包商做的服务我们也能做,分解服务到多少外包商合适,这都需要一个度的把握。”
他们按照服务目录的要求,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分解了服务任务,又落实到具体实施人,从人员、设备、流程以及目标等做出了考核要求,确保了服务质量。“每天早8点之前,有工作人员对一些关键性系统做巡回检查,排除潜在的故障,确保甲方的业务运转正常。我们将服务流程固化之后,服务也从被动转为主动的监控。”米坤认为,采用运维大包机制,可以给甲方一个清晰的责任接口,让甲方只关注最后的绩效,这是运维外包提高效率的体现。
神州数码的李继刚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运营商之间有相互制约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建设初期有各种标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市场逐步成熟和规范起来,形成业内公认的标准化。运维服务也是如此,在初期可能存在各类标准,价格也不透明,等完全发展起来之后,必然会走向正轨。
李继刚认为,IT运维服务外包可上升战略层面,确保IT系统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确保IT系统的发展。从运营商角度看,这样也避免了每次更换服务外包商的资源浪费。
王晖向记者透露,“未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运维工作中心将从自运维模式转变为混合运维模式,信息中心的运维工作重点转向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对运维管理流程的梳理、对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的开发等工作。针对下一步运维管理工作,我们将结合市信息办运维管理相关规范从运维体系、服务流程和支撑工具几方面进一步深化; 探索运维绩效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研究系统运维与运维成本之间的关联程度,为IT运维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基础; 进一步加强信息资产的管理,信息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只有对信息资产从硬件,软件和资料等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做好运维工作。”
评 论
运维服务外包考验管理能力
在本次采访中,绝大多数被访问者都表示,赞同IT的运维外包。有一些的信息化主管不同意外包仅是因为安全问题。
究竟要不要运维外包?如何做好运维外包,这些是讨论的热门话题。
可以断定,电子政务运维外包是下一个阶段的建设重点。可以几个维度可看,一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是该用好的阶段到了; 二是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看法,究竟要拿电子政务做什么,是工具还是职能管辖范围之内。
电子政务IT运维外包可不是在厂商的忽悠下产生的,而是政府部门自己需要的。以大连市网站为例,他们能够做成运维外包是在人员压力、运营压力下产生的。厂商说,他们的利润还不足20%,远远低于项目建设的利润,并且运维服务比项目建设还要复杂,有一些柔性管理在里面。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早在1989年就说过: “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
政府部门的职能是什么?是为了提供更高效、透明的服务,如果把精力过多地放在IT系统的管理方面,必然是“抓小放大”。在这一点上,运维服务外包将有利于政府专心做服务,从琐碎IT业务中解脱出来。
期待电子政务IT运维外包服务越来越多。(文/吴玉征)
基本上以电话推销为主。然后约见上门拜访!
拜访这家的同时,你可以把整栋办公楼都扫一遍,挨家进去推销!
只要数目够多,成功率是很高的!
很多公司都对目前的IT不满!你可以先和前台聊聊,找到他们的缺失,以此为进攻点再和负责人谈。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
很大的业务,有成功希望了,可能需要给回扣!一般的小业务就算了,能成就成。
主要是电话量要巨大,一定要多打! 扫楼不怕拒绝和尴尬,一定要多扫,成绩一定会很好!
参考量:每天200个以上有效电话(找到负责人)或者每天走7——15家客户!
IT外包,通常指一个企业(准确地说,应该叫组织)聘用外部的专业服务供应商,利用它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资源,为本企业提供IT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支持服务。
我们国内有时也把它称之为IT资源外包。从利用方式来说,可以是部分业务的外包(比如说使用外部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等),也可以是整体外包。从外包内容分类来说,按照国际上统一的IT服务分类方法——CSC(Competitive Services Categories)来分,一般有IS(信息系统)外包、应用外包和IT硬件系统服务外包等。
外包的基本意思是,你负责联系IT工程。然后再包给别人。
简单点就是,某单位招标采购电脑和监控。
你只有电脑,不会监控,你就把监控工程,外包给别人,对外你还宣称是自己公司做的工程。
我 加 工 单 为 I T运维管 理 有 专 门设 计 工 单 模版 , 可 以先 下载 注 册管 理 员 账号,然 后添 加 服 务 成员,官 网后 台复 制 工单 “ 微 信 接 口”,让 用 户 通过 微 信 填报工单,A pp端接 收 工单 请 求 , 然后 派单 服务。
主要是本人是全栈架构师,做的了业务,写的了前后端代码,自个运维也没问题。做过某些企业高管。受够替老板背锅,当工具人被企业用完就扔的日子了。其他人引以为戒啊。
其实出来单干,我觉得如果你技术过关了,差的是销售和产品,具体是指销售思路和方向,产品是指产品解决方案,怎样才能更好的对接好客户。如果才开始,你面对的困难是,技术方面,自己全做,精力会跟不上,有段时间没收入;其次销售思路和方式一定要想好;再就是产品设计,如果用技术员的思维去设计产品,我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个产品趁早放弃。所以你现在面对的是,前期没收入,全是花钱。然后你的了解销售,产品经理,技术员。几乎所有的工作你都得包揽,非常心累。如果你有很多资金,当我没说。
再就是找合伙人,这个非常难,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方向,对除了技术外的不了解,剩下给你的除了一地鸡毛,什么都剩不下。当你有了明确的方向,具体事物都有计划后,才能找合伙人,人品最重要。总之把希望寄托于合伙人时,你就已经失败了一半了。
我当时出来创业,是靠以前积累的老关系网,找了5个第一批客户,然后做出了口碑,后来老客户帮忙介绍新客户,慢慢转了起来
如果是接单,要单干,最基本的必须是全栈。前后端能搞定,然后是服务器的维护,这些具备了然后就是找客户并拿下订单,应付客户的各种刁难。
如果自己做,还要学会运营,了解国家政策(这里不注意,一不留神服务器就被停了)。
总之,很多事是要学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匍匐前进,会耗费很多精力时间,还有可能吃力不讨好,总结:转行吧!
你是前辈,我才31,我觉得在单干之前你得综合考虑清楚成本,起码你现在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副业收入,这样创业初期即使一直没客户也能靠副业过渡,你的企业才可以慢慢的逐步扎根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找个合伙人
,他负责销售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大家都认为会编程就能创业,那是把问题看简单了。创业的前题需要知道是市场的需求,同时看你如何能够满足需求。再就是你只是掌握了技术,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与年龄也不是关系很大。找客户那是做传统软件的思路,需要的不是看编程技能的。
18年生病以后在一个小公司,今年接了一个教学系统的项目,客户要的内容很充实,自己一个人干后端SpringBoot,前端Vue,App用Flutter,自己测试,自己部署。客户还挺满意。我也快40的人了。自己干的多,工资不多。
百度上买关键词
找到多家开发公司,谈业务合作,要多家,东窗不亮西窗亮嘛。有些公司他们也乐意将业务一部分外包,这样他们又不需要养人。是双赢。但是前提是你要懂得忘记知识产权这个词。当拥有优势时再帮忙售后,也可以赚钱。
以上就是关于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需要注意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应用IT运维外包服务需要注意什么、it服务外包是什么、闲话IT运维-- IT外包模式和风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