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IT行业和IT就业市场日新月异,其焦点正朝着三类工作在转变。
在近几年,许多IT专业人士普遍感到担忧。现今IT行业的形势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在20世纪90年代末,IT专业人士最是抢手,IT人手的短缺也总是倍受关注,所以IT专业人士在受了培训、得到证书、跳槽和许多其它情况之后,成为了唯一有资格在日益萎缩的就业市场中占重要位置的人,从而可以得到优厚的薪水。在那时,IT行业被认为是未来职业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最好工作都将会随着电脑自动化进程代替了人工而产生巨大的改变。
不幸的是,这个关于未来的想法已经消失了又或者至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在千禧危机过后再加上网络泡沫公司的崩溃,IT专业人士的辉煌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突然间,公司不再需要雇用那么多的程序员了。突然间,需要购买服务器并雇用系统管理员的创业公司少了很多。
同时,在美国公司也发生了针对IT行业的整体性反d事件。许多公司由于深信技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故而在IT项目上投入了大笔难以计算的金钱。因为IT在20世纪90年代是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动力,所以许多公司过度地对IT进行投资并且欲使其更有力地提高生产力。结果,许多巨大的、昂贵的IT项目都失败了。
当2001年的经济衰退到来时,这些被过度指望着的IT部门就成了削减预算的主要目标,并且有不少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随着经济衰退一直持续到2002和 2003年,IT专业人士通常会对彼此说,他们一定要在这场暴风雪中挺过去,而事情也会变回原来那样好的。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IT部门的预算年复一年没有变化,没有任何反d的迹象。
大多数的IT部门成了摆设。他们大量地减少了技术支持人员的人数或者将呼叫服务整个外包。那些为了管理网络和服务器而东奔西跑管理员少了很多,或者他们干脆将其外包给了大多数的数据中心。这些工作都是在1999年处于繁荣时期的IT专业人士的工作。今天,他们还没有完全消失,但现在绝对不会发生人工的短缺或者以优厚待遇聘请这类技术的人员的事情。
那是因为IT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软件已经被传到了网络上或者至少传到了国内的服务器上并且通过浏览器进行服务。许多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恐科技者都退休了,被千禧一代所取代。这些年轻人不需要拥有很多专业技能,但常常想要选择他们自己的设备,将IT部门视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也就是说,现在的用户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需要帮助了。愤世嫉俗的IT专业人士对此争论不休,直到他们满脸沮丧,但事实还是无法改变。许多工人们现在都已经应用电脑技术有十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与十年前相比,他们也运用得更加熟练了。此外,软件本身也在一直进步着。虽然它仍然存在着数不清的缺点,但它变得更好了。
那么,现今的IT行业者们还能往哪方面发展?未来有关于IT的工作又会是什么呢?
1 软件开发人员
到目前为止,由IT行业转为开发者、程序员和编码员的人数是最多的。IT过去曾经只是有关于管理和配置硬件与软件的,而现在它则越来越多地与网络的应用程序有关,这些程序需要被熟练地 *** 作,简明易懂,也不用训练或者技术支持的介入。还有一种程序就是手机程序 — 包括本地程序和移动网络程序。在现今的IT行业,更多的技术行业的力量正从对程序进行配置和支持的人转移至创建它们的人。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并且在未来的十年里它只会加速。
2 顾问
我们面对现实吧,几乎所有的大型的企业都不愿意雇佣IT专业人士,就算有,也会尽可能地减少人数。这不是为了要刻意针对天才,只是因为IT专家的雇用费用太高,而且当IT部门过于大而集权化时他们就会总是说"不"。他们拖后腿的次数比他们作出贡献的次数还要多。所以,我们要把目光投向大多的传统IT管理并且支持第三方外包的功能的顾问。这涵盖了从大型的跨国顾问公司到作为临时的IT部门为当地中小型企服务的单人顾问。一些像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惠普公司、 Amazon AWS和Rackspace等这样的公司都会将数据中心容量和IT专家租借出去以帮助完成部署,管理和问题的解决。许多IT管理员和技术支持专员目前都直接为公司工作,但在将来,他们会转变成为大型的供应商或顾问公司工作,因为公司会为了减少开支、得到更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和全年不间断的覆盖范围而转为按需购买IT服务。
3 项目经理
大多数能够在传统公司里生存下来并且没有离开的IT专业人士都会成为项目经理。他们不会成为集权化的IT部门的一员,但会涉足各个不同的业务单位和部门。他们会成为能够帮助公司领导和经理做出好的与技术有关的决定的商业分析员。他们会收集业务需求,然后与股东们沟通以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科学的解决方法;他们也会主动地去寻找可以改变这项业务的新技术。这些项目经理还充当了公司与技术供应商和顾问公司之间的桥梁。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现在有许多IT经理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转变。
(记者倪洪章实习记者吴迪新)一些企业眼中的“雇主蒙难日”正在逼近,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尽管具体条款的实施细则尚未对外公布,但其强大的震慑力穿透了IT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企业“如临大敌”,积极“应战”。但无论是绕行、规避法律,还是顺应法律优化管理、扩展价值空间,都将对中国IT业产生重要影响。
自从11月份“华为辞职门”事件后,中关村、上地的一些IT企业的办公室中,弥漫着一种敏感而又特殊的气氛。
“每当和人力资源部的人擦肩而过时,我就会下意识地猜想,他们在忙什么呢?什么时候会过来和我说点什么?”在中关村某著名IT企业工作了快10年的史先生说。
与史先生同样关注着公司的人事动态的还有上地某IT企业的员工陈阳。“我挺担心自己会被炒的,毕竟在IT圈子里我算是个老人了,比不得那些新进公司的小伙子充满了创新精神与年轻的活力。” 陈阳感觉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们表情神秘,因为从年中就有传言,他们已经开始了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和研究。
一些企业眼中的“雇主蒙难日”正在逼近,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我们已经请了律师来研究《劳动合同法》对本企业的影响,在律师的建议之下,我们正在逐一对照即将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条款,对企业劳动人事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或者寻求‘变通之术’。”一位有线网络运营公司的高层坦承,他所知道的身边的企业都和他一样,聘请了律师,研究《劳动合同法》,同时调整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
《劳动合同法》未行,强烈的震慑力已穿透了IT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据记者了解,无论是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大、中、小型公司,甚至是成立时日不久的创业型公司,都处于忙碌“应战”状态。
缄默背后的退工潮
企业到底以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劳动合同法》?绝大多数IT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记者面前都选择了保持缄默。
“我很担心,《劳动合同法》与企业人事现实之间的矛盾会形成碰撞。企业在律师的帮助之下绕行法律在意料之中。”那位有线网络运营公司的高层说。
而更多的企业在知晓记者的意图之后直接拒绝了采访。一位在IT业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劳动合同法》还未正式实施,企业内部的应变还不好对外透露; 另外,企业的人事制度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言多必失。“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多IT企业都在对照条款,重新梳理人事 规章制度 ,发现抵牾就会上报进行调整。”
显然,企业在谨慎和缄默的背后,正在紧锣密鼓地、毫不懈怠地进行全方位准备,足见《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法律法规。比如,它试图强力扭转员工面对企业时的弱势地位,赋予员工更加灵活自由的流动性,约束企业变相削减人力成本和辞退员工,鼓励企业与员工形成长期劳资关系。
与之相反的是,记者所采访到的IT企业员工大都滔滔不绝。“熬到2008年1月1日,就是春天了。”不只一位被访对象表达对《劳动合同法》的热切期盼。尽管绝大多数IT企业并未像华为那样宣布什么新的人事政策,但“华为辞职门”事件还是让这些身在IT业的员工们感到一种类似于兔死狐悲的莫名压力。
更让人不安的是,在华为事件之后,一件又一件的裁员事件走进了包括陈阳在内的人群的视野中。譬如,某知名网站一个频道一个频道地裁老人、请新人; 北京某电视台“临时工”遭遇大规模的清退; 深圳许多任职多年的中小学代课教师被校方解除合同; LG、沃尔玛、奥林巴斯等外企的裁员计划紧随其后。这一切似乎在昭示着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面临着一次洗牌。
《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成员、华东政法学院董保华教授认为,目前出现的一些退工事件,其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规避新法。除了备受关注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外,新法对企业解聘员工行为的严格限制、经济赔偿规定等相关条款,成为企业采取大规模退工行动的“导火索”。
一位IT业老员工告诉记者,国内IT企业每年都会清退一部分内部员工,在新的《劳动合同法》未颁布实施之前,企业的做法比较“自由”和“随意”。但在《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之下,一些企业惧怕将近10年工龄的老员工会依法“赖”在企业里不走,使企业失去人事调整的主动权,增加企业的成本,便产生了裁员的冲动。
但是,《劳动合同法》似乎专门针对企业在辞退员工时的种种理由一一树起了围墙,企业再像原来一样没有确切合理证据就想裁员已经行不通了。
“因此,在新法生效之前,出现一波企业调整劳动关系的动作实属必然,而目前还只是第一波。当第一次的合同期到期和要转成固定期限劳动关系的时候,可能还会掀起这样的调整‘高潮’,这将成为企业和员工的伤痛。”董保华教授这样说道。
目前来看,面对“退工潮”,压力最大的其实是一部分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可替代性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相对较弱的劳动力群体,比如农民工、临时工、劳动派遣人员,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中的老员工等。而在IT企业中,价值空间不大的事务性岗位也最易遭受裁员,IT企业的裁员最先从他们开刀,今年发生的IT企业裁员风波也已经佐证了这种观点。
高手自由跳槽企业蒙难?
被炒掉的不仅仅是员工,一些优秀的员工也会及时把企业炒掉。《劳动合同法》的某些重要条款赋予了员工炒掉企业的“特权”,这些规定对人员流动率极高的IT企业的杀伤力非常强大。北京高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其函告诉记者说,在《劳动合同法》第37条中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在第25条中还规定除涉及保密义务和员工接受企业专项培训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后者承担违约金。
在《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的规定下,员工辞职的自由性将大大加强。
一位从事广电业务的企业高层对记者坦言说,《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他担心好的员工留不住,次的员工赖着不走,这样他的企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开始担心,没有了违约金的约束,就算与员工签了长期合同,员工也能说走就走,只需要提前一个月打招呼。一方面是企业难以辞退不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是有能力的员工随时可以走人,这让企业感到为难。
《劳动合同法》在加大员工流动自由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辞退员工的难度。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雇员工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定理由,并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给予员工法定补偿。举例来说,企业要想解雇一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连过6关: 第一,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第二,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第三,找出该名员工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证据; 第四,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第五,还需要通知工会; 第六,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这6关,企业都负有举证责任,在进行法律诉讼时,企业如果拿不出证据证明,那么企业将极有可能败诉。
张其函甚至对记者说: “许多媒体解读《劳动合同法》的时候,认为新法能够稳定劳动关系,但我不这么认为。” “《劳动合同法》表面看稳定了劳动关系,实际上会使企业难以留住需要的人才。”
一难一易的两种规定,对于知识密集型特点明显,并讲求创新和知识产权的IT企业来讲,是一个莫大的冲击。IT产业的员工跳槽率之高非其他产业可比。人才的重要性对IT企业不言而喻,没有骨干人才,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在某个项目上完全瘫痪。但是,中国IT企业员工流动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绝大多数国内IT企业时时都要面临人才随时都可能流走的局面。一位曾在IT企业工作过的员工告诉记者说,2001年他和其他90多名毕业生加入国内一家赫赫有名的IT企业,但是3年时间过去了,包括他在内的超过80%的员工都选择了离开,很多员工都加入了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
“目前,《在劳动合同法》体系下想留住IT公司需要的优秀人才真的有点难。”一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 “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为员工创造出更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学习成长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这对于许多中小IT企业而言,的确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但,他告诉记者,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而言,这在客观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动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红海到蓝海的革命
《劳动合同法》的诸多规定,都会加大企业的人力成本,而这也得到了业界的共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522位HR(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近1/3的HR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员工辞退成本增加,选人压力加大”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到期后如果企业提出不再续约,那么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这在新法出现之前是不可想像的,诸如此类的赔偿条款在《劳动合同法》中多处出现。另外,“实施新法之后,企业再想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取证、调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劳动合同法》还对违法的企业加大了经济惩罚力度。
“实施新法之后,人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将给每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以创新为导向的IT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向记者坦言。
“从IT企业的上游来看,”一位IT人士向记者分析说,“国内IT硬件企业中很大一块业务都是OEM产品,而这些产品多数都在南方制造业发达的地方进行,《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加大,必然会传导到这些IT企业身上。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企业就会处于成本加大和市场价格难以提升的夹击之中。
由于《劳动合同法》给予劳工以极大的选择权并且让企业增加了大量的劳动成本,中国制造业原先所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消弭。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将逼迫企业在研发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通过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提供高附加值和增值服务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张其函在对国内一些企业老板进行培训时一再讲到: 在中国制造的那个年代里,物美价廉的劳动力是制造业最傲人的资本。而中国也凭借这一点被人冠以世界工厂的美誉。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彻底地改变中国在人力上处于价格优势的状态,这也将逼得许多IT企业走出“贴牌销售”的OEM传统经营模式,转向ODM的自主创新模式。这就是所谓的企业不得不从红海到蓝海进行转变的原因。
张其函说,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战略带来的后果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严重忽略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也带来了劳资双方的互不信任。而低成本不能作为国家和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新法的出台在增加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使得企业被迫转型。可以预见新法将会把企业引向一片蓝海。甚至可以这么说,《劳动合同法》是从红海到蓝海的一次革命,是逼着企业从红海走出来到蓝海中去冒险。”
面临“法律无效的困局”
在记者的采访中,诸多受访对象都表示: 正在寻求不同的手段“对付”《劳动合同法》,而且他们也聘请了专业律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师也对记者明确表示,他在给企业讲解《劳动合同法》的同时,也在积极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以便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
例如,针对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该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但是一位知情人士却告诉记者说,他们聘请的律师正在提议企业高层,选用心腹出任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这样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就不会提出与企业高层相左的意见。
另外,在裁人时,企业仍然拥有众多的变通之术,“只不过是多拐了一个弯,但是同样能达到裁人的目的。”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比如,建立要求更高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员工永远都感觉到达不到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而企业此时也可以出具书面或者电子记录,来证明裁掉员工有据可依。”一位IT企业员工告诉记者说: “对付员工,企业有的是办法。”
一方面,企业在做着充分而专业的准备,另一方面,员工法律意识却极其淡漠甚至缺失,记者在对IT企业的若干员工进行电话调查时发现,很少有员工对《劳动合同法》有过多的了解,甚至还有员工从未听说过《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任何消息。
另外,在《劳动合同法》第31条中还规定,用人单位应该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IT企业内部员工告诉记者说,加班与正常工作之间的界限太模糊了,对于我们来讲,加班已经习以为常,企业不给加班费,我们通常也不会有什么对抗性的想法。他告诉记者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每个岗位上都充斥着大量的琐碎事情,沟通效率极其低下,而需要拍板决策的事情,通常会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扯来扯去,直到扯到老板那里才能得到解决,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夜里。”“企业会给你加班费吗?不可能,当然我们也不会主动提出,公司的制度我们不敢碰,小心企业给你穿小鞋。”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虽然《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员工面对企业时的权利保障,但是,员工在面对企业时长期形成的弱势和退避心态,一时半会儿并不能改变。张其函代理过几个中关村IT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诉讼的案子,根据他的观察,多数员工能忍则忍,不会对企业采取法律手段,一些不堪忍受企业不良管理压力,或者在企业找不到职业方向的员工,都是在对企业付出违约金后才离开。“在面对企业时,员工往往不通晓法律,更缺乏法律意识,弱势心态使他们对企业百依百顺。”在这方面,一家著名IT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说,由于员工辞职数量的加大,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按照合同收取了大量的违约金,已经成为该公司利润最大的产出部门之一。
按照新的劳动法,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加平等,但是,有多少员工具有法律意识,愿意拿出时间跟企业进行法律对峙呢?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太过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规定,这使得企业有空子可钻,使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董保华分析说,《劳动合同法》即将面临一场“法律无效的困局”。
重大意义不可抹杀
《劳动合同法》虽然面临着诸多现实的问题 ,但具有划时代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在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 比如劳动合同的短期化,造成了企业的技工荒、企业员工心态浮躁和盲目跳槽; 试用期的滥用,加大了劳资关系的紧张; 劳动派遣的滥用,加重了同工不同酬以及逃避社会保险责任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我们综合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我们社会的长远发展。“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德衡律师事务所的战飞扬律师说。
“实际上这种长期雇佣制对IT企业是有好处的,企业可以放手培养员工,员工也有一种归属感,且能提高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有好处的。”战飞扬律师说。
对于IT创新型企业而言,企业要重点留住技术核心人员。一个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让员工放心,对于公司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一方面公司可以放心地培养他,提高其业务技能以及工作素养。另一方面,他也会以高度的忠诚感、企业归属感回馈企业。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双赢的法律。”战飞扬律师说,“通过稳定职业使得企业拥有一批爱岗敬业的员工,是企业在这部法律中最大的收获。”
战飞扬律师认为,总体来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积极意义很大。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核心人才的竞争上。而任何单位的核心人才的形成、吸纳和留用都离不开和谐的氛围、稳定的员工关系以及对员工长期稳定的投入。正如劳动保障部吴道槐司长指出的: “合同一年一签,劳动者心里不踏实,不会对企业全力奉献; 企业人员不稳定也不利于自身发展。‘无固定期限’为劳资双方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劳动环境。”
易才集团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继满先生表示,长期工作于一线的老员工队伍,对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IT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伟大的企业其伟大和成功不可能依靠一两位外来的、时间较短的空降兵就行。老员工的价值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经验的积累上,都是难以被替代的。当然,对于IT企业而言,老员工群体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过早地躺在功劳簿上原地踏步、不思进取、知识老化、缺乏创新等,但是,那些完全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开发和职业规划等予以更好地解决,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他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于企业内部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翟继满先生说: “企业要使员工绩效提高,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员工与IT企业二者的价值统一起来,将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
评论
《劳动合同法》不会让雇主蒙难
《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让很多员工感到兴奋,是因为它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公司与员工的正当权益都在保护范畴之内,因此,这部法规的实施绝对不会带来什么“雇主蒙难日”,IT企业也不会增加不正当的成本压力,相反,它在客观上却有助于企业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为有理想的企业做百年老店打下基础。
但是,对一向不太关注法律、法规的IT员工们来说,这部法律的许多内容都不能忽视,它与每个员工的人事变动都密切相关,而且许多有利条款都会使合同法出台前后相同案例的结果完全不同。
比如说,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个条款的意思是说,只要事实上存在劳动关系,就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只要有证据,不管企业有没有与员工订立合同都将生效。
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越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这个条款的意思是说,符合上述条件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企业每个月要付给员工两倍的工资。
如果超过一年,企业未与劳动者签定书面合同,就被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只要员工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款,员工就可以“捧上铁饭碗”。
还比如,员工在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或者与单位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那么员工就可以提出与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不得拒绝。
IT行业动荡不安、竞争残酷,企业与员工常常感受到各自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在强势地位之下,企业常常把自身的压力转移到员工身上,而员工则会无奈地接受。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大批IT人员成群结队地像候鸟一样迁徙于公司之间,以至于形成一种产业现象。这对于员工、单位,甚至产业与国家利益都没有益处。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实属高瞻远瞩,在规范企业用工的同时,客观上借助法律效力强力扳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高兴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充满焦虑,中国某些一向“精明过头”的IT企业们能否理解立法者的良苦用心,而自觉奉公守法呢?
有的企业称,IT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成本加大,《劳动合同法》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压力,让企业不堪承受,但是也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多数企业的经营情况都不错,尤其是在股市走红的时候,靠资本运作或者对外投资都收获颇丰。另外,企业内部贫富差距悬殊,企业高层明暗收入数字惊人。让企业回吐以弥补员工损失,实在是天经地义。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
但惯于运用各种手段保守自身利益的IT企业们,会想出各种出人意料的手段来对付这部目前还不完善的《劳动合同法》。我们只能盼望《劳动合同法》强大的法力不被打折扣,同时我们期盼不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文/倪洪章)
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根据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仅火力发电厂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而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每增加1倍,人类死亡率将增加1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死亡率增加4%!
从2007年开始,中国许多发电厂已经上马各种“脱硫”、“脱硝”技术和设备,希望从源头上解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IT技术发挥出了越来越出色的作用。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中国,目前火力发电仍然是电力发展的主力军,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发电设备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三。但是,火力发电在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国家电力紧缺问题的同时,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最为人诟病之处。
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所含能量发电的方式统称为火力发电。按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分为燃煤汽轮机发电、燃油汽轮机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内燃机发电。中国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储备,因此目前中国火力发电主要采用燃煤发电技术。
燃煤发电污染环境三宗罪
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燃煤发电究竟会产生哪些污染?
福建厦门嵩屿电厂总经理助理张文平介绍:“在燃煤发电系统生产电能的全过程中,如果不加控制,会产生烟气、粉尘、灰渣、废水、废液以及设备噪声等各种污染源,容易引起烟气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
据了解,燃煤发电机组排出的烟气中主要污染成分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由于中国燃煤电厂数量众多,目前中国的酸雨带呈急剧蔓延之势,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罪魁祸首。氮氧化物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和动植物的损害非常大。1952年美国洛杉矶因为氮氧化物引发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致使大批居民发生眼睛红肿、喉痛咳嗽、皮肤潮红等症状,严重者心肺功能衰竭,有4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因此死亡。
燃煤电厂排放出的粉尘主要包括输煤系统中的煤尘、锅炉及灰渣系统中的煤尘和灰尘、湿法及干法脱硫系统中的粉尘等。这些游离在空气中的粉尘的分散度越高(即粉尘粒直径越小),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越高,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长,人们吸入的机会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燃煤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是另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其排放的废水主要有冲灰(渣)水、化学废水、油污水、煤场排水、地面冲洗水等,如果不进行回收或处理直接进行排放,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会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这些工业废水可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转化,对人、畜危害巨大。
因此,治理烟气、粉尘和水污染,已成为燃煤发电企业必须跨越的三道“环保”坎!如何治理这些污染,是摆在所有燃煤发电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
治理污染IT担纲
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将治理燃煤发电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摆在了议事日程上,出台了各种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投入巨资用于治理。
针对燃煤发电企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指标限制在100mg/Nm3以下; 对粉尘的最高容许排放质量浓度为10 mg/Nm3。
面对国家标准,各燃煤发电企业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从2007年开始,纷纷投入巨资用于设备的改造,并不断引进和开发各种新的技术与设备,以求达到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要求。
张文平向记者介绍,粉尘污染和水污染属于发电企业中的老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燃煤发电厂都已经具备处理粉尘污染和水污染的能力。而烟气排放导致的二氧化硫污染和氮氧化物污染,则属于目前环境治理中的新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工作。根据国家要求,目前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安装脱硫设施。扩建工程必须“以老带新”,即在新建机组安装脱硫设施的同时,对原有机组实施脱硫改造。而其他老电厂则必须限期进行脱硫改造。
福建厦门嵩屿电厂投产于1995年,2004年开始进行二期工程扩建,目前有4台30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电厂投入了76亿元巨资进行脱硫、脱硝、电除尘改造、全封闭煤罐建设等环保治理,实现了“增产减污”,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国家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比国家标准控制值还降低50%以上。
“嵩屿电厂所采用的脱硝技术,采用了今年国家新提出来的技术要求。虽然这项技术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但嵩屿电厂认为这是为环保做的一个新贡献,因此毫不犹豫地上马了‘脱硝’项目。”张文平说: “下一步,燃煤电厂还必须面对二氧化碳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问题,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二氧化碳捕获和填埋技术将在应对这一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各国政府也正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
天津北疆发电厂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工建设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达260亿元。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临界发电技术”,这也是该项技术在中国的首次使用。
据北疆电厂环保工程师杨锁印介绍,北疆发电厂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采用了“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4×100万千瓦燃煤发电超临界机组和4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电厂所有的水源均取自海水。除了采用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对烟气进行治理外,对于电厂及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进行综合利用,就近排入电厂附近的汉沽盐场进行制盐,在提高盐产量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并且实现了电厂废水的零排放。对电厂产生的废渣及脱硫石膏,则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及加工,用于生产天津滨海新区紧缺的建筑材料。
据了解,多项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在北疆电厂大范围使用,如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控制系统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DCS分散控制技术,制盐在国内开创了采用电厂及海水淡化排放浓盐水进行制盐的先河,让企业直接达到了国际环保要求。
张文平和杨锁印都认为,在电厂的节能减排工作中,IT技术发挥了出色的控制和监测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力的生产流程,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可节能减排的效率。同时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为环境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特别是电力企业中普遍采用的离散控制系统DCS,所谓DCS就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融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CRT屏幕显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对电力的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过程控制站,分别对各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数据通信系统与中央控制室的各监控 *** 作站联网,因此也被称为集散控制系统(TDCS)。 *** 作人员只要通过监控站CRT终端,可以对全部生产过程的工况进行监视和 *** 作,网络中的专业计算机适时地给各过程站发出控制信息,调整运行工况。
“采用DCS系统进行发电生产流程控制,在电力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电厂对环境数据实时采集的需求不断增加,DCS系统更是新增添了许多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和上传功能。”张文平说。
过去许多电厂采取的是每个月向上级环保局或当地市政府提交相关的环保数据报表,以表明自己达到了环保要求。随着各地环保部门自身信息系统和政府网络的逐渐完善,这些管理部门要求必须让电厂的DCS系统与环保系统网络连接,以便每天实时采集环保数据,并实时进行监控。因此,DCS系统中必须增加相关的数据采集功能,为环保数据监测及采集服务。“目前,嵩屿电厂的DCS系统就与福建省、厦门市环保部门的信息系统连接,每天实时传递采集到的数据,环保部门可实时检查,看是否达到了环保要求,这是IT系统为环境监测做出的新贡献。”张文平说。
“脱硫是治理燃煤电厂污染的最关键环节!”杨锁印对记者说:“北疆发电厂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标准,并在该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家标准中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指标限制在100mg/Nm3以下,北疆电厂的排放浓度为93mg/ Nm3,这其中IT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杨锁印介绍,北疆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会对烟气系统、浆液系统、工艺水系统的流程参数进行监控保护,同时设有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上位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测量模件检测生产过程热工参数,在控制器中进行修正、补偿、开环、闭环运算,同时在 *** 作员监控终端上进行监控,系统运算结果输出到控制现场让设备执行。自动控制系统还需要与磨粉机、旋转分离器、增压风机、GGH、烟气挡板、循环泵、皮带机、储液罐、上下料机、料仓等设备自带的电气设备和电气控制柜进行连接,使工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对控制系统屏幕的观察和 *** 作,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报警、保护,并实现对历史运行状况的纪录,整个发电厂的脱硫能力可以达到了95%以上。
国家政策的扶持,燃煤电厂的积极配合,使得全国治理燃煤电厂污染问题进展顺利且效果明显。新疆天业自备电厂四期4×135万千瓦热电机组的脱硫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该集团公司副总安志明说,此项目投资12亿元人民币,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电石渣烟气脱硫设施,采用以废治废的环保循环新型技术,脱硫效率运行成本以及废渣综合利用率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据了解,该项目进行了一年的技术准备,于2008年年3月份开始建设,预计8月将建成。
资金保障是关键
有效治理电力污染,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我们每发一度电,国家给予人民币一分五的补贴用于开展除硫等环保项目。这对于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起到了关键作用。”张文平介绍说。
杨锁印介绍说,北疆发电厂用于环保治理的总投资达7亿元,约占电厂工程静态总投资的8%,主要的项目为脱硫、除尘、废水治理、水土保持等。 “我们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为272克/千瓦时,而2006年,全国发电煤耗平均为366克/千瓦时,未采用脱硫设施时约排放6克的二氧化硫,采用高效脱硫设施后约排放022克二氧化硫。其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电厂用于IT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了4000万元。”
燃煤发电企业在执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同时,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张文平说,发电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所需要投入的设备和技术费用通常在数亿元以上,初始购置成本巨大。除此之外,影响火电公司使用减排设施的障碍还有其昂贵的日常营运费用,这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杨锁印感慨道:“执行国家的政策自然义不容辞,但成本问题也确实制约着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烟气的高效低成本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是个世界性难题和全球性课题。要想更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还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IT行业应当担当起推动技术发展的责任。”
采访手记
电力减排任重道远
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目前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无论从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发电企业极大的支持。随着各种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设备以及IT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整个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虽然才开始,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各个电力企业对于治理污染的意义比以往认识得更为深刻,从停留在达到国家标准的水平上升到了更高层面。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都被用于进行环保创新。在这其中,IT技术在生产、管理以及监控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污染治理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电力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新兴建的带有先进环保设备的火力电厂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节能减排效果还没有明显的效果和准确的数据可进行估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量的污染治理问题目前还是一项新课题。
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到,发电企业也是非常渴望能有更为出色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更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的推出。IT技术应当站在解决问题的最前端,从原料、生产、管理、监控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其功用,为提高火力电厂工作效率、节能减排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今年的疫情确实对很多行业冲击挺大的,比如餐饮行业,线下服装行业等
对IT行业的影响还是不算大的,这从几大招聘网站就可以看出来
疫情之后,IT岗位的需求还是蛮多的,但是对应聘者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有了提升
如果你技术水平不够的话,找工作还是挺难的
如果想要顺利找到不错的工作,建议学好技术,多做项目
这样就算疫情也能找到高工资的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IT行业的发展趋势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IT行业的发展趋势、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劳动合同法》威慑IT业】、IT为煤电污染“消毒”:皖北煤电离岗工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