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全表扫描和索引扫描的区别是

数据库中全表扫描和索引扫描的区别是,第1张

全表扫描的意思就是要把表中所有数据过一遍才能显示数据结果,索引扫描就是索引,只需要扫描一部分数据就可以得到结果,打个比方吧,在新华字典中,如果没有拼音或笔画索引,当我们查找“做”这个字就要从字典第一页一次往后查,一直插到Z开头的部分才能找到,即使找到也不确定后面是不是还有(假定字典是无序状态的),因此还得往后找,知道正本字典翻完,才确定“哦,原来刚才找到的那个记录就是想要的结果了”。索引扫描的意思就是我们预先知道“做”这个字在拼音的Z区域,然后根据前面目录查看"zuo"这个拼音在那一页,然后直接翻到那一页就能找到我们要的结果了,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查询的时间。

可以把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把网址生成静态码,优点是扫码可以直接跳转,缺点是如果网址越长,生成的二维码越密集,另外如果网址没有备案过,那就可能在某些app中无法直接跳转,还有一种方式是把网址生成活码,优点是二维码一旦生成,内容是可以随时修改,如果网站地址失效可以随时替换,缺点是扫码后会显示一个链接,需要点击链接后再跳转到对应网站。

这里比较推荐的是用活码形式,虽然需要二次跳转,但是稳定性有保障,并且可以随时修改网址地址原二维码是不变的。

制作活码的步骤也很简单:

进入网站登录到 *** 作后台。

点击制作二维码。

添加网址。

添加网址后在二维码内容里会出现一个链接按钮,扫码后点击链接按钮就可以跳转到对应的网址。你还可以在二维码里放入一些介绍文字,,甚至是音视频,扫码就直接能查看。

我们一直希望建立一个安全的Web系统,但是完全安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相对的安全是可以达到的。其中进行Web漏洞扫描就是建立Web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四种Web漏洞扫描技术 Web漏洞扫描通常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是被动式策略,第二种是主动式策略。所谓被动式策略就是基于主机之上,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其他与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而主动式策略是基于网络的,它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并记录系统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利用被动式策略的扫描称为系统安全扫描,利用主动式的策略扫描称为网络安全扫描。 Web漏洞扫描有以下四种检测技术: 1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应用软件包的设置,发现安全漏洞。 2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对系统进行检测。通常,它涉及到系统的内核、文件的属性、 *** 作系统的补丁等。这种技术还包括口令解密、把一些简单的口令剔除。因此,这种技术可以非常准确地定位系统的问题,发现系统的漏洞。它的缺点是与平台相关,升级复杂。 3基于目标的漏洞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系统属性和文件属性,如数据库、注册号等。通过消息文摘算法,对文件的加密数进行检验。这种技术的实现是运行在一个闭环上,不断地处理文件、系统目标、系统目标属性,然后产生检验数,把这些检验数同原来的检验数相比较。一旦发现改变就通知管理员。 4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它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有可能被攻击崩溃。它利用了一系列的脚本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它还针对已知的网络漏洞进行检验。网络检测技术常被用来进行穿透实验和安全审记。这种技术可以发现一系列平台的漏洞,也容易安装。但是,它可能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一 高级扫描使用举例

通常情况下在数据查询的时候 数据库会利用索引或者通过全表扫描来查找数据 但是如果需要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不连续或者需要查找的记录比较多时 此时索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 数据库查询优化器可能会采用全表扫描来代替索引 但是众所周知 全表扫描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 为此在SQL Server数据库的企业版中 提出了一个高级扫描的处理方式 简单的说 高级扫描可以让多项查询任务共享完全表扫描 笔者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然后再跟大家谈谈隐藏在其背后的秘密

如在上图中 一个表中的记录比较多有 页 用户甲需要查询这个表中的记录 假设其采用了全表扫描 当数据库查询到 页的时候 用户乙也需要这个表中的数据 那么又触发了一个全表扫描 此时如果没有采用高级扫描技术的话 则用户乙的SQL语句必须要等到用户甲的执行完毕后才会执行 而如果采用了高级扫描技术的话 则数据库在从 页开始的全表扫描中 会把扫描的结果分成两个副本 分别给用户甲与乙 然后当第 页的时候 用户丙也参与进来了 同理数据库引擎会把从 页开始的扫描结果分为三个副本 分别给三个用户 当整个表扫描完成之后 数据库引擎就会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甲 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 当扫描到 页的时候 就会把上次扫描的 页到 页的结果合并起来然后返回给用户乙 扫描到 页的时候就会把与上次扫描到的结果合并起来返回给用户丙

可见如果在不同高级扫描功能的话 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刻的查询请求 可能需要对某个表进行全表扫描三次 而在上面这个案例中 则知需要对这个表扫描 次都不到 为此当多个对同一个表进行全表扫描时 高级扫描工具可以明显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性能

二 高级扫描实现的秘密

可见高级扫描其主要就是通过共享全表扫描技术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 当SQL语句的执行计划需要扫描表中的数据页(即全表扫描) 并且数据库引擎检测到其他查询执行计划正在扫描这个表中的时候(如上例中用户乙 丙参与进来) 则数据库引擎就会在第二个扫描的当前位置将第二个扫描插入到第一个扫描中(此时数据库引擎会会把扫描的结果产生一个副本) 数据库引起会一次读取一页 并加每一页的行传递给多个执行计划 一直到当前扫描结束

此时 第一个扫描(用户甲)已经完全结束 数据库引擎就会把扫描的结果传递给用户甲的进程 但是此时数据库乙还不能够把结果返回给用户乙 因为在用户甲开始查询到用户乙递交SQL语句中间 可能会有用户对前面几页的数据进行修改 为此数据库引擎需要对先前的页进行重新扫描 以防止数据的误读 为此第二个查询计划必须发起第二个全表扫描 检索第二个执行计划加入第一次扫描正在进行的扫描之前读取的数据页 即第二个执行计划的扫描将绕回到第一个数据页 并从这里开始扫描 直到其加入到第一个扫描时的位置 然后数据库引擎会把扫描到的结果返回给第二个查询计划 依次类推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按这种方式组合任意数量的扫描 其实这种扫描很想走马灯 为此我们又把高级扫描戏称为全表扫描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多个用户在一次全表扫描的过程中查询同一个表 则可以减少全表扫描的次数 如果在没有高级扫描的情况下 像上面的用户甲 乙 丙都必须要争用缓冲区空间并因此导致硬盘或者内存的争用等等 然后数据库引擎会分别为每一个用户读取依次相同的页 而不是每次读取的结果有多个用户共享 显然跟高级扫描比起来 这种处理方式其效率会低很多

三 高级扫描的弊端与解决方式

虽然高级扫描会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但是这种处理机制也会有一个弊端 即会导致查询结果记录顺序的混乱 如上面这个例子中 如果三个用户采用的都是同一个查询语句的话 则其最后返回的结果虽然记录的内容是相同的 但是显示的记录顺序是不同的(假设没有采用排序语句) 这可能会给用户一种误解 以为各自查到的是不同的内容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为了说们这个问题的原因 笔者就对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化 假设某一张表中有三条记录 序号分别为

现在用户甲需要查询这个表中的内容 进行了一次全表扫描 当第一条记录查询完毕之后 用户乙也需要查询这个表 从这次开始的后续查询中 数据库引擎会把结果同时发送给用户甲与乙两个查询计划 也就是说 用户乙此时扫描的第一个结果是序号为 的记录 然后用户丙又插了进来 那么这个时候数据库引擎返回给用户丙执行计划的第一条记录就是序号为 的记录了 第一次扫描完毕后 再重新进行第二次扫描 然后把序号为 的记录返回给用户乙 最后用户甲显示的记录顺序为 ;而用户乙显示的记录顺序为 ;用户丙显示的记录顺序为 当记录比较少的时候 用户还可以一目了然的指导查询结果是相同的 只是顺序颠倒了而已 但是如果记录比较多的情况下 则用户丙很可能会误认为其找到的记录跟甲是不同的 因为顺序混乱 所以不能够清楚的判断所查找的记录是否相同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克服这个弊端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采用order by语句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扫描 但是众所周知 对记录进行排序会增加数据库额外的开销 会抵消高级扫描所带来的性能提升的效果 故通常情况下对于可能需要用到高级扫描的SQL语句 不会采用order by等排序语句 除非用户非常明确的有这方面的需要 才会把这个语句加入进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汇总语句 如Group By等也会对记录进行自动排序 这也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但是一般来说 即使是需要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 那么排序过程中的开销相比多次全表扫描的开销来说 还是要小的多 也就是说 在高级扫描后进行排序来解决这个记录显示顺序不一致的情况 仍然是可行的

四 影响高级扫描效果的因素

如上的分析中 在一个查询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如果越多的查询计划插入到其中来 那么这个高级扫描技术的效果就越佳 相反 如果一个查询计划完成后 仍然没有用户加入到这个查询计划中 那么这个高级扫描的功能就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此时查询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全表扫描 为此对这个高级扫描的效果 直接跟用户的参与度相关 如果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间隔内 比较多的用户发起了对一个表的查询 那么高级扫描的效果才能够体现出来 为此数据库管理员需要知道 并不是在任何时候数据库系统上实现高级扫描就可以实现比较高的数据库性能 而是需要跟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以及员工的作业有关

为此企业如果比较多的用户需要对某张表进行查询的时候 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能够采用高级扫描 如在一个ERP系统中 其产品信息有几百万条 有多个用户需要查询这个产品信息表中的内容 需要把查票信息导出来以作他用 此时各个部门的用户如果在前后时间间隔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对这个表发起查询作业 那么此时就可以利用高级扫描工具来共享扫描对结果 减少全表扫描此时 提高扫描结果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SQL/201311/16355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d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中全表扫描和索引扫描的区别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中全表扫描和索引扫描的区别是、如何实现扫描二维码,实现网址自动跳转、如何进行Web漏洞扫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158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