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MVC的工作原理

写出MVC的工作原理,第1张

1.当用户在浏览器中点击一个链接或者提交一个表单时,那么就会产生一个请求(request)。当请求离开浏览器时,它会携带用户请求的信息。

2.请求的第一站到达的是Spring的DispatcherServlet,它是一个前端控制器,工作是将用户的请求委托给其他的组件(这里是交给Spring MVC的控制器)去处理。

这里DispatcherServlet要决定将请求传给哪一个控制器(Controller)去处理,那么这时就需要处理器映射(Handler Mapping)了。

处理器映射会看请求的URL信息,然后决定将请求交给哪一个控制器去处理。比如说有两个控制器ControllerA和ControllerB,分别处理后缀名为.html和.jsp送来的请求,那么当请求者的后缀名为.html时,那么DispatcherServlet就将请求交给ControllerA进行处理。

C代表Controller,负责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层的通信控制,一方面解释来自用户界面的输入,识别用户动作(如点击按钮等),调用相应Model中的方法,另一方面处理来自Model的事件和返回的执行结果,调用适当的View显示给用户,Controller主要由Servlet完成。

M代表Model,负责整个解决方案的业务逻辑实现,底层的数据库也由Model访问和 *** 作;

V代表View,负责系统向用户的展示,主要由HTML及JSP等完成;

拓展资料:

MVC组件说明:

以下组件通常使用框架提供实现:

DispatcherServlet:作为前端控制器,整个流程控制的中心,控制其它组件执行,统一调度,降低组件之间的耦合性,提高每个组件的扩展性。

HandlerMapping:通过扩展处理器映射器实现不同的映射方式,例如:配置文件方式,实现接口方式,注解方式等。

HandlAdapter:通过扩展处理器适配器,支持更多类型的处理器。

ViewResolver:通过扩展视图解析器,支持更多类型的视图解析,例如:jsp、freemarker、pdf、excel等。

组件:

1、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不需要工程师开发),由框架提供

作用:接收请求,响应结果,相当于转发器,中央处理器。有了dispatcherServlet减少了其它组件之间的耦合度。

用户请求到达前端控制器,它就相当于mvc模式中的c,dispatcherServlet是整个流程控制的中心,由它调用其它组件处理用户的请求,dispatcherServlet的存在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性。

2、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不需要工程师开发),由框架提供

作用:根据请求的url查找Handler

HandlerMapping负责根据用户请求找到Handler即处理器,springmvc提供了不同的映射器实现不同的映射方式,例如:配置文件方式,实现接口方式,注解方式等。

3、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

作用:按照特定规则(HandlerAdapter要求的规则)去执行Handler

通过HandlerAdapter对处理器进行执行,这是适配器模式的应用,通过扩展适配器可以对更多类型的处理器进行执行。

4、处理器Handler(需要工程师开发)

注意:编写Handler时按照HandlerAdapter的要求去做,这样适配器才可以去正确执行Handler

Handler 是继DispatcherServlet前端控制器的后端控制器,在DispatcherServlet的控制下Handler对具体的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由于Handler涉及到具体的用户业务请求,所以一般情况需要工程师根据业务需求开发Handler。

5、视图解析器View resolver(不需要工程师开发),由框架提供

作用:进行视图解析,根据逻辑视图名解析成真正的视图(view)

View Resolver负责将处理结果生成View视图,View Resolver首先根据逻辑视图名解析成物理视图名即具体的页面地址,再生成View视图对象,最后对View进行渲染将处理结果通过页面展示给用户。

springmvc框架提供了很多的View视图类型,包括:jstlView、freemarkerView、pdfView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页面标签或页面模版技术将模型数据通过页面展示给用户,需要由工程师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具体的页面。

6、视图View(需要工程师开发jsp...)

View是一个接口,实现类支持不同的View类型(jsp、freemarker、pdf...)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VC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其中M层处理数据,业务逻辑等;V层处理界面的显示结果;C层起到桥梁的作用,来控制V层和M层通信以此来达到分离视图显示和业务逻辑层。

在Android开发中,比较流行的开发框架模式采用的是MVC框架模式,采用MVC模式的好处是便于UI界面部分的显示和业务逻辑,数据处理分开。那么Android项目中哪些代码来充当M,V,C角色呢?

M层:适合做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比如数据库存取 *** 作,网络 *** 作,复杂的算法,耗时的任务等都在model层处理。这个和JavaEE不太一样,javaee中model层一般只有模型,而复杂的 *** 作一般放在业务(service)层中。

V层:应用层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XML布局可以视为V层,显示Model层的数据结果。

C层:在Android中,Activity处理用户交互问题,因此可以认为Activity是控制器,Activity读取V视图层的数据(eg.读取当前EditText控件的数据),控制用户输入(eg.EditText控件数据的输入),并向Model发送数据请求(eg.发起网络请求等)。

首先,你要知道M,V,C分别是什么意思。

M是model,也就是模型,一般都是用javabean来表示,JavaBean有实体类,逻辑业务类两种,例如一个实体类对应数据库的一个表,我们对数据库的 *** 作可以用逻辑类来做。

V是view,是现实显示层,也就是用jsp来做,注意,在jsp中要尽量少用java脚本,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C是controller,也就是控制层,它负责接收由V层发过来的请求,然后根据请求调用JavaBean层的类,然后再将数据返回给页面或者选择跳转到哪个页面。

例如登陆系统,用户从V层看到登陆界面,然后用户填写ID和密码,发送请求,C层接收到请求,根据请求调用M层,查询数据库,如果存在该用户并且密码正确,责跳转到登陆成功页面或者其他的;如果用户名或者密码不存在或错误,就跳转到登陆失败提示页面。

呵呵,我已经尽量简洁的说出了MVC模式的开发,当然,如果去看书,肯定会比较详细的。

记得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是什么也不懂,用多了就明白了。

记住,概念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多敲代码才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加油!

如下图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698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