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f]
[-p]
[-4|-6]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f
清除所有网关项的路由表。如果与某个
命令结合使用,在运行该命令前,
应清除路由表。
-p
与
ADD
命令结合使用时,将路由设置为
在系统引导期间保持不变。默认情况下,重新启动系统时,
不保存路由。忽略所有其他命令,
这始终会影响相应的永久路由。Windows
95
不支持此选项。
-4
强制使用
IPv4。
-6
强制使用
IPv6。
command
其中之一:
打印路由
ADD
添加路由
DELETE
删除路由
CHANGE
修改现有路由
destination
指定主机。
MASK
指定下一个参数为“网络掩码”值。
netmask
指定此路由项的子网掩码值。
如果未指定,其默认设置为
255.255.255.255。
gateway
指定网关。
interface
指定路由的接口号码。
METRIC
指定跃点数,例如目标的成本。
用于目标的所有符号名都可以在网络数据库
文件
NETWORKS
中进行查找。用于网关的符号名称都可以在主机名称
数据库文件
HOSTS
中进行查找。
如果命令为
或
DELETE。目标或网关可以为通配符,
(通配符指定为星号“*”),否则可能会忽略网关参数。
如果
Dest
包含一个
*
或
?,则会将其视为
Shell
模式,并且只
打印匹配目标路由。“*”匹配任意字符串,
而“?”匹配任意一个字符。示例:
157.*.1、157.*、127.*、*224*。
只有在
命令中才允许模式匹配。
诊断信息注释:
无效的
MASK
产生错误,即当
(DEST
&
MASK)
!=
DEST
时。
示例:
>
route
ADD
157.0.0.0
MASK
155.0.0.0
157.55.80.1
IF
1
路由添加失败:
指定的掩码参数无效。
(Destination
&
Mask)
!=
Destination。
示例:
>
route
>
route
-4
>
route
-6
>
route
157*
....
只打印那些匹配
157*
的项
>
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METRIC
3
IF
2
destination^
^mask
^gateway
metric^
^
Interface^
如果未给出
IF,它将尝试查找给定网关的最佳
接口。
>
route
ADD
3ffe::/32
3ffe::1
>
route
CHANGE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5
METRIC
2
IF
2
CHANGE
只用于修改网关和/或跃点数。
>
route
DELETE
157.0.0.0
>
route
DELETE
3ffe::/32
计算机建立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和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是一样的。如何建立和维护路由表是由路由协议规定的。这个和是计算机还是路由器无关,它取决于计算机使用的路由器协议。比如OSPF协议,OSPF
通过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形式发布路由,依靠在OSPF
区域内的各路由器之间交互OSPF
报文来达到路由信息的统一。
说白了,OSPF靠一堆报文实现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
Hello报文:周期性发送,用来发现和维持OSPF
邻居关系。
DD
报文Database
Description
packet):描述本地LSDB
的摘要信息,用于两台交换机进行数据库同步。
LSR
报文(Link
State
Request
packet):用于向对方请求所需的LSA。路由器只有在OSPF
邻居双方成功交换DD
报文后才会向对方发出LSR
报文。
LSU
报文(Link
State
Update
packet):用于向对方发送其所需要的LSA。
LSAck
报文(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
packet):用来对收到的LSA
进行确认。
要想了解细节的话,上网搜下OSPF协议的学习资料,或者看相关RFC,比如RFC2328。
IS-IS、BGP等路由协议也是类似的工作过程。
ARP表建立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比如,路由器A收到一个报文,然后查路由表,得知要把这个报文转发到IP为1.1.1.1的路由器B上,接着再去ARP表里查找1.1.1.1对应的MAC地址,用于封装二层报文。路由器A发现自己的ARP表里没有1.1.1.1这个IP对应的MAC地址,于是路由器A就广播一个ARP
请求报文(IP
Address
of
destination字段填写1.1.1.1),当路由器B收到这个ARP
request报文后,检查后发现是发给自己的(如果不是发给自己的则丢弃报文),于是此路由器B回复一个arp
reply报文给路由器A,arp
reply报文里有路由器B的MAC地址。于是路由器A上就学到了一条新的ARP表项。然后就是不断地学习新ARP,不断地老化ARP表项的过程了。
要想了解细节就去看RFC826,网上也有很多关于ARP协议工作过程的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