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最大能支持多少并发量

mysql数据库最大能支持多少并发量,第1张

MySQL服务器的最大并发连接数是16384。

受服务器配置,及网络环境等制约,实际服务器支持的并发连接数会小一些。主要决定因素有:

1、服务器CPU及内存的配置。

2、网络的带宽。互联网连接中上行带宽的影响尤为明显。

扩展资料:

优化数据库结构:

组织数据库的schema、表和字段以降低I/O的开销,将相关项保存在一起,并提前规划,以便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性能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

设计数据表应尽量使其占用的空间最小化,表的主键应尽可能短。·对于InnoDB表,主键所在的列在每个辅助索引条目中都是可复制的,因此如果有很多辅助索引,那么一个短的主键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仅创建需要改进查询性能的索引。索引有助于检索,但是会增加插入和更新 *** 作的执行时间。

InnoDB的ChangeBuffering特性:

InnoDB提供了changebuffering的配置,可减少维护辅助索引所需的磁盘I/O。大规模的数据库可能会遇到大量的表 *** 作和大量的I/O,以保证辅助索引保持最新。当相关页面不在缓冲池里面时,InnoDB的changebuffer将会更改缓存到辅助索引条目。

从而避免因不能立即从磁盘读取页面而导致耗时的I/O *** 作。当页面被加载到缓冲池时,缓冲的更改将被合并,更新的页面之后会刷新到磁盘。这样做可提高性能,适用于MySQL5.5及更高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ySQL数据库

场景很重要,比如一万并发的qps还是tps,这完全不同的概念。

服务器做做优化,现在通过epoll支撑百万连接十万并发没什么瓶颈。但是,这只是网络层,如果落到具体业务,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redis可以十万并发,因为只需要网络io和访问内存。但是如果有业务处理,挂上了数据库,走了kafka,并且再走redis,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数据库单存qps,我们原来基准测试结果是可以支撑六万到八万左右,但是有事务的增删改绝对不是这个量级。

其实你需要的是一个基准测试的结果,例如tcp,http基准测试;tomcat基准测试;应用框架基准测试;redis基准测试;mysql基准测试等。

我们做过应用框架基准测试,基于springboot,测试接口没什么逻辑,就是直接查询sql并返回结果。基准测试结果是八核16G内存,跑两个实例,可以撑到8万并发左右,应该还有优化空间吧。

你这问题就和一天跑一百公里要个什么车一样,也不说什么路,也不说拉什么货

撇开场景扯性能,扯吞吐量,扯并发都是耍流氓

几台服务器加F5,一台不牢靠

看你什么样的场景,业务复杂度,就个静态页面,给你两台ng就搞定了

允许配置全站加速吗?另外需求不明确

32核128G内存

不可以,如果是短期高并发,建议考虑挂载负载均衡服务器。

C10kp……这是很经典的问题啊,一般nio就做到了。

要看性能要求了,如果只讨论并发数量,用异步网络模型,并发一万个链接没啥问题吧,只是数据处理不过来,大多数链接都是在等待结果而已。服务器配置1核8g差不多够了吧

消除瓶颈是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并发能力的唯一途径,所以可以通过该方法来提高高性能服务器并发量。【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了解一下】

采用多线程多核编程,使用事件驱动或异步消息机制,尽量减少阻塞和等待 *** 作(如I/O阻塞、同步等待或计时/超时等)。它的原理如下:

1,多线程多核编程,消除cpu瓶颈。

2,采用IOCP或epoll,利用状态监测和通知方式,消除网络I/O阻塞瓶颈。

3,采用事件驱动或异步消息机制,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等待 *** 作。

4,如果是Linux,可以采用AIO来消除磁盘I/O阻塞瓶颈。

5,在事件驱动框架或异步消息中统一处理timer事件,变同步为异步,而且可以在一个线程处理无数timer事件。

6,深入分析外部的阻塞来源,消除它。 比如数据库查询较慢,导致服务器处理较慢,并发数上不去,这时就要优化数据库性能。

7,如果与某个其他server通信量很大,导致性能下降较多。 可以考虑把这两个server放在一个主机上,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来做IPC通信,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亿万克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品牌,拥有行业前沿技术,致力于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构筑云端安全数字底座,为客户提供集产品研发、生产、部署、运维于一体的服务器及IT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产品和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安全自主可控技术服务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81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