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送人往长洲原文:
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 诗词作品:润州送人往长洲 诗词作者:【唐代】陆龟蒙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作者:刘长卿 (唐)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翻译: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刘长卿 - 唐德宗时期随州刺史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原文: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翻译及注释翻译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注释 1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2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3琵琶语:指歌妓所d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4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5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6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创作背景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一路上,不断与朋友聚会,饮酒赋诗,非常痛快。行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洙(字:巨源)相遇,据《东坡词》引《本事集》云,这次他们又约上王存(字: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d曲助酒。孙洙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赏析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事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
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孙洙巨源、王存正仲 *** 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间,京师官妓甚多,而一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篇《采桑子》。东坡另有《润州甘露寺d筝》一诗,亦为同时所作,可参读。
「万事开头难」,吟诗填词也不例外。但东坡填这篇《采桑子》却能毫不费力地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从杜甫《水宿遣兴兴奉呈群公》的首句「鲁钝仍多病」借来句型和后三字,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它像「劈地抽森秀」的太华,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读者的力量。多景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甘露寺后部,下临长江,三面滨水,登楼四望,整个城市可尽收眼底,曾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是个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的人,在这样的多景楼上眺望壮丽的江山,他能不触景生情吗?想到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地,六朝的宋武帝刘裕曾居住于此地、起兵讨伐桓玄于此地,东晋谢安、梁武帝萧衍曾流连于此山等等历史事实,他能不感慨系之吗?想到他先因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离京而今奔走于道路,他能不满怀愁绪,病已病时吗?东坡不把自已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近人陈洵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深沉浑厚,皆由此得。」(《海绡说词》)东坡可以说是深得「留」的三味了。关于这起句有善「留」之妙,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就是他所以那样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着的「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 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 *** 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唯其如此,所以既不浮乏,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领起下片。「停杯」承上,与「樽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事」的补充。「琵琶语」,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所d奏的乐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就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以振奋的精神来欣赏音乐,东坡所以特地挑选了这个虚字「且」来着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无聊赖、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d奏琵琶的技艺。他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的手法。「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的手法。赞美之情除了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外,还借助于这四个从《琵琶行》诗句中化出的字来引起读者对《琵琶行》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d,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之联想来实现。赞罢d奏琵琶的美妙,顺势描写d奏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其神态。这四字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结局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尽在言外而已。它的色彩尽管明快,但其基调仍是感伤的,与上片完全一致。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东坡这篇《采桑子》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精品,但却非常符合沈祥龙所总结的对小令的要求,当可为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意境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直接点出当下环境。多景楼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 元朝 宋武帝萧刘裕曾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轼思古想今,感慨万千,满怀愁绪,涌上心头,喷吐于笔端,即为「三多」——情多,感多,病多,凝练而又传神。东坡贵可以那样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溢。
「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 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d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d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d奏者,但 苏东坡 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赏析二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撒密安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政治色彩,深含著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 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d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d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d奏者,但 苏东坡 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诗词作品: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写景】、【饮酒】、【抒情】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杨蟠
试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注释
杨蟠(约1017—1106)宋代诗人。字公济,别号浩然居士,临海县章安(今属台州椒江区)人。
①裴如晦:作者友人,与王安石有交往。
②牙旗:旗杆上饰以象牙的旌旗,这里指代裴如晦的官船。
赏析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为北宋杨蟠所作,诗中抒发了游金山,被金山的美景所感动的激动之情。诗文优美,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首联总写金山胜景。诗人用“烟波微茫信难求”的海上仙山蓬莱岛为喻写金山夜景,十分恰切,夜色朦胧,长云漠漠,连飞鸟也为难以前往而发愁。可是“蓬莱有路教人到”,诗人的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颔联让人想起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式上虽有点模仿的痕迹,但不乏创新。李白以气势胜,杨蟠以炼句胜,各有千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出句中的动词用得很妙,尤其是“乱点”和“出”,把山给写活了,不但有生气,而且有灵气。比王安石《桂枝香》中“翠峰如簇”要生动得多,就连李白的“半落”,也怕是“稍逊风骚”。
颔联写的是白天,颈联写的是晚上。这一联要比王安石的“天末海门横北固”和“远有楼台只见灯”那几句“尤胜”(方回《瀛奎律髓》),苍茫的'天宇下,多景楼、北固山“横空出世”,屹立天际,千百年来“阅尽人间春色”与沧桑;灯火辉煌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城依然非常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景象是十分令人神往的。这一切,在朦胧的夜幕轻纱的笼罩下,和蓬莱仙山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尾联若理解为取李商隐《重有感》中“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的诗意,似乎是吹捧裴如晦也能“安危须共主君忧”。若以纯写景解,却别有一番风味。金陵上空的一轮明月,正挂在牙旗上,船在江中破浪前行,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这样写江中明月确实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比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有趣得多。
扩展:诗词问答
问:《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的作者是谁?答:杨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