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阻抗失配”,它强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与数据库的无缝连接。什么叫无缝连接,假设你 不用数据库,用C语言编了一个程序,你可以不需要(或基本不需要)任何改动就将它作用于数据库,即你可以用C语言透明访问数据库,就好象数据库根本不存在一样,所以也有人把面向对象数据库理解为语言的持久化。怎么样,听起来挺玄的吧,可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系统——OSCAR早就做到了这一点。 由于实现了无缝连接,使得面向对象数据库能够支持非常复杂的数据模型,从而特别适用于工程设计领域。打个比方,想象CAD中的一个复杂部件,它可能由成千上万个不同的零件组成,要是用关系模型中的表来表达,得用多少张表啊?而描述这种复杂的部件,正好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强项。
此外,面向对象数据库还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思想,如支持类、方法、继承等概念。 面向对象数据库很好地解决了阻抗失配的问题,但它也有缺点。它的缺点正好是关系数据库的强项,由于模型较为复杂(而且缺乏数学基础),使得很多系统管理功能难以实现(如权限管理),也不具备SQL处理集合数据的强大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数据的大量出现和应用的日益复杂,关系数据库也在不断吸收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出现了现在所谓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象ORACLE8i、DB2-5以上都是这种系统)。其主要改进包括支持自定义类型(UDT),方法,继承(目前仅DB2-6支持),和引用(使得对象间可以直接引用,想想原来的关系数据库需要靠连接来实现引用,性能真是惨不忍睹)。 总之,数据库系统发展的趋势是,面向对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将不断融合。而对象关系数据库由于继承了上述两者的优点,已经成为目前数据库发展的主流。
是一条但是可以向后移动
while(!Rst.IsEOF())
{
取数据
Rst.MoveNext()
}
跨进程数据共享原则上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数据共享:
通过共享内存
进程间通讯(管道、TCP、WinMessage)
存储共享(将数据存储成文件)
通过数据库共享(关系型数据库、nosql、redis、memcache等等)
推荐使用4来实现数据共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