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考试考什么科目
警察考试的科目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安专业科目。其报考条件是: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坚定可靠;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3、热爱公安工作,志愿献身公安事业;4、五官端正,身体条件符
-
报考警察公务员的条件具备
报考警察公务员的条件是: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坚定可靠;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3、热爱公安工作,志愿献身公安事业;4、五官端正,身体条件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体检标准,特殊岗位可适当放宽;
-
警察公务员考试条件要求
公务员警察报考条件是: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18至35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7、具有大专以上文
-
怎么考警察公务员
考公警的流程:1、网上报名2、笔试3、体能测试,四选三4、资格复审5、面试6、体检警察:是指国家及其统治者,根据国家和统治者阶级的意志,按照确定标准设置的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一般指按照具有武装性质的
-
公务员公安报考条件
公务员警察报考条件是: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18至35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7、具有大专以上文
-
警察和辅警的区别
警察和辅警的区别是定义不同:警察是国家及其统治者,根据国家和统治者阶级的意志,按照确定标准设置的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辅警是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
-
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会怎样
秦始皇,一代天骄,真正统一了中华民族。夏商周只能控制近畿地区,只要走出来一点,那就是分封诸侯,只能听诸侯的号令,甚至有“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说法。天下的共主真的就只是一个称呼,根本没有相应
-
泊秦淮主旨
《泊秦淮》主要是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阿房宫赋的主旨句
《阿房宫赋》的主旨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再让后
-
阿房宫赋主旨句
《阿房宫赋》的主旨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再让
-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比较
《阿房宫赋》和《过秦论》的写作手法不同,前者是文赋,以华丽的文辞地描绘阿房宫之富丽豪华以讽刺统治者的奢靡;后者是政论文,重在说理;两者的立论方式也不同,前者通过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灭亡的原因,而后者
-
马说采用了什么写法
《马说》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马说》原文 世
-
阿房宫赋主旨
《阿房宫赋》的主旨:全文通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统治者荒淫无道就会自取灭亡,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下场。作者借秦王朝灭亡的教训,讽谏当时的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期盼,希望统治者能够
-
阿房宫赋的文体
《阿房宫赋》的文体是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文采、韵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阿房宫赋》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全文语言富丽,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阿房宫赋》的简介 《阿
-
阿房宫赋的文体
《阿房宫赋》的文体是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文采、韵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阿房宫赋》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全文语言富丽,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阿房宫赋》的简介 《阿
-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哪首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现代文学家鲁迅的《自嘲》。这首诗用反问的语气,反衬当时国民统治者的残暴,概括了作者和国民党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的国民党统治者不带任何幻想。自嘲近代: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
-
马说的主旨句
《马说》的主旨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意思: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
清朝到2020年是多少年
清朝到2020年共计14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
-
京杭大运河是谁修建的
京杭大运河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直至1293年全线通行,历时1779年。起初是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吴王夫差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现称淮扬运河),在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