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元宽度(Character Width)指从字元的最左黑网点到最右黑网点的值,一般只用于位映象字型档,它指定了按网点计算的物理页面坐标系中字元的宽度。
字元宽度的有效范围是从1到16384个网点。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字元宽度 外文名 :character duration 套用领域 :计算机,印刷等 描述对象 :字元 涉及软体 :CAD、Word等 作用 :排版等 简介,字元宽度,字间距,等宽字型,设定字元宽度,Turboc,Word,计算字元宽度, 简介 字元宽度 一个字元的宽度被称做它的“设定宽度”,是用像素表示的。单个字元的宽度是随着字型的不同而不同的,有些字型中每个字元的宽度互不相同,例如:Times字型和Windows中大多数的字型。也可能每个字元的宽度都是相同的,例如:Courier字型。在它自己的度量单位制中,一种字型的设定宽度等于它的像素尺寸,但是单个字元有各自的宽度。在一个Truetype字型中,字元的宽度在建立字型时被包含在一宽度表中。 字间距 字元也有一个固定的间隔,叫做字间距,用来加到字元宽度上以及提供字元间的宽度。一个字元所占的位置,实际上也许会超过包含自己的字元单元,许多斜体的字元在被设定的时候,就伸展到下一个字元单元中去了。调整字间距能够提供更合适的字元间距离,它经常针对某些字元进行调整,以得到更好看的字型。例如:一个大写字母T和一个小写字母例如:a或o,通过字间距调整可以被安排得更近,把小写字母安放在T的翅膀之下。 如果使用现代排版设备,可以调整字型的设定宽度是,尤其是使用TrueType字型时。例如:可以为一个12像素的字型指定10像素的设定距离,这样字元将会被轻微的压缩。直到计算机化的排版出现后,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当一个字元被列印到矩阵上时,字元的宽度和字间距才被决定,而且每一个从矩阵上输出的字元是大小相等的。 LOGFONT结构的lfWidth成员用来指定一个逻辑单元中的字型的平均字元宽度。在大多数的实践套用中平均字元距离是一条无用的信息,当创建一个字型的时候应该把这个成员设定成0。 等宽字型 等宽字型是指字元宽度相同的电脑字型。与此相对,字元宽度不尽相同的电脑字型称为比例字型。 在传统西文印刷中,比例字型可以提高单词的可读性。但因早期的电脑显示器、打字机,由于技术的局限,无法进行字母宽度的比例调整,因此将每个字元都制作成一样的宽度,从而形成了等宽字型。在等宽字型中,字母i,j显得两侧余白较多,而字母w,m等的笔画显得相当拥挤。 但是随着图形用户界面主流的更新和电脑技术的提高,处理比例字型的局限性得到了突破,因此现在排版上显得比较自然的比例字型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 东亚语言中,方块字基本上都作为等宽字型处理,如各个地区的汉字、日语假名的全形字元、韩语谚文音节等字元都是等宽的。 但是一些中文、日文字型中,由于同时涵盖西文的半形文字字元,因此也含有比例字型,造成一个字型中两种类型混杂的局面。 Windows简体中文作业系统中,老版本的默认字型中易宋体全部是等宽字型(因此用中易宋体进行西文排版看起来很不自然),而Windows Vista的默认字型微软雅黑中,半角的西文部分是比例字型,全形字元是等宽字型。 由于等宽字型的特点,当今的平面设计上也有特意使用等宽字型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进行创作的风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ASCII艺术。ASCII艺术所使用的字元都是等宽字型,如果改用比例字型,往往变形而无法表达创作者本意。在网页设计中,<tt> </tt>或<pre> </pre>HTML标记通常都是使用等宽字型。在LaTeX中也是使用等宽字型。 另外,代码也经常使用等宽字型。 设定字元宽度 不同软体的设定字元宽度方法有很大不同,在此举例进行说明。 Turboc Turboc提供了一个函式Setusercharsize(),该函式设定图形字元的放大系数:滞用该函式以后。每个显示在萤幕上的字元都以其预设值大小乘以mulx/divx为字元宽,乘以muly/divy为字元高,例如若想使字元宽度2倍于预设值,高度比预设值高50%,可设定muItx=2,divx=l;multy=3,divy=2。只有当先前调用Bettextstyle函式设定char size=0。该函式设定的值才有效。 例: #include<graphics.h> main() { int drivermode; driver=EGA;/设定EGA图形适配器/ mode=EGAHI;/ 设定EGA图形模式/ initgraph(&driver,&mode,"");/图形系统初始化/ seitextstyle(TRIPLEX_FONT,HORIZ_DIR,4); SEIUSERCHARSIZE(1,3,1,1);/确定字元宽度和高度/ outtextxy(150,100,"ABCDEF");/输出字元串/ getch(); closegraph();/关闭图形系统/ } Word 首先在对多个不满行的文字进行两端对齐时,我们可以使用Word的“调整文字宽度”功能。文字会根据设定扩大间距或自动紧缩,以达到所需要求。使用步骤如下: 1选中要调整宽度的文字。 2执行“格式”→“调整文字宽度”,打开“调整宽度”对话框。 3在“新文字宽度”框中设定所需的宽度值。 注意:首次对表格中的文字 *** 作时,只能选中单元格中文字(可按住Ctrl键选择不连续文本),不能选中整个单元格,否则会出现“所选区域包含对‘适应文字’范围无效的字元或对象”的提示。但一经设定,需再次调整时,就可以直接选中单元格进行 *** 作了。 4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 1需要删除所设定的宽度时,可在设定的文本上单击(其下方将出现一青绿色下划线),然后打开“调整宽度”对话框,再单击“删除”按钮。 2仅选中单元格内文字,单击“格式”工具列的“分散对齐”按钮,可以打开“调整宽度”对话框;选中或单击进行过调整宽度的文字,再单击“分散对齐”按钮(对于本例中的“名单”二字,则需单击两次,第一次为取消居中对齐),同样能打开“调整宽度”对话框,另外,“调整宽度”命令也会出现在快捷选单中。 计算字元宽度 不同软体的计算字元宽度方法不尽相同,在以Python为例进行说明。 urwid是一个成熟的python终端UI库,它在curses的基础之上包装了类似HTML的控制项用以显示文本内容,比直接使用curses库方便很多,它对unicode的文本宽度截取非常准确,文本宽度计算方面其核心代码如下: widths = [ (126, 1), (159, 0), (687, 1), (710, 0), (711, 1), (727, 0), (733, 1), (879, 0), (1154, 1), (1161, 0), (4347, 1), (4447, 2), (7467, 1), (7521, 0), (8369, 1), (8426, 0), (9000, 1), (9002, 2), (11021, 1), (12350, 2), (12351, 1), (12438, 2), (12442, 0), (19893, 2), (19967, 1), (55203, 2), (63743, 1), (64106, 2), (65039, 1), (65059, 0), (65131, 2), (65279, 1), (65376, 2), (65500, 1), (65510, 2), (120831, 1), (262141, 2), (1114109, 1), ] def get_width( o ): """Return the screen column width for unicode ordinal o""" global widths if o == 0xe or o == 0xf: return 0 for num, wid in widths: if o <= num: return wid return 1 如代码所示,首先根据unicode的官方EastAsianWidth文档整理出字元宽度的范围表,然后使用unicode代码查表即可。
响应式网站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的理念是: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应当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具体的实践方式由多方面组成,包括d性网格和布局、、CSS media query的使用等。无论用户正在使用笔记本还是iPad,我们的页面都应该能够自动切换分辨率、尺寸及相关脚本功能等,以适应不同设备;换句话说,页面应该有能力去自动响应用户的设备环境。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必为不断到来的新设备做专门的版本设计和开发了。
表单控件(Form Control):下拉框(select)
下拉框(Select)既可以用做单选,也可以用做复选。单选例句如下:
<select name="fruit" >
<option value="apple">苹果
<option value="orange">桔子
<option value="mango">芒果
</select>
演示示例
如果要变成复选,加muiltiple即可。用户用Ctrl来实现多选。例句:
<select name="fruit" multiple>
演示示例
用户还可以用size属性来改变下拉框(Select)的大小。
以上就是关于字元宽度详细资料大全全部的内容,包括:字元宽度详细资料大全、mui如何做响应式布局、HTML中实现Select宽度随<td>宽度变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