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比较【Celeron M 900MHz】、【Atom N270】和【AtomZ520】并PK,谢谢

请比较【Celeron M 900MHz】、【Atom N270】和【AtomZ520】并PK,谢谢,第1张

应用环境不同,比分不同.以下也只是部分应用的对比.通常Atom比同频的赛扬弱至一半,比同频台机双核弱3-4倍.

单线程下

CM900=100%

N270=60%

Z520=48%

多线程下

CM900=100%

N270=145%

Z520=116%

==============

参见外国一份测试,基本都是Pi,但是根据编写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里大概的可以做个参考,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的对比.

http://it.enorth.com.cn/system/2009/04/28/003989531.shtml

CPU内部设计差异很大,节能设计也不同,多媒体指令集支持也不同.很难做全面的比较.绝大多数软件以Intel的东西做参考做设计,因此可以认为大多数软件对它默认优化了,呵呵.这里打个比方,如果你用C7-M内置的Padlock配合专用软件做加密,那么可能比I的快上百倍,反过来看,你用i的视频压缩配合最新编码器或许比V的快四五倍.

这里无法把C7的加入比较,因为对他不算公平.本身出身就早,能耗要求又低,又有特殊的安全相关的内置运算器.这都是要考虑的.按摩尔时间算,它比atom早了一代半,(想想新酷睿和P4最末产品的性能区别吧),想想计算器的性能/功耗和CPU的对比.....

看对比评测,C7的数学运算器应该不是很强(Amd的强项),整数运算按频率与Atom平分秋色,浮点运算能力比Atom差大概40%,多任务差25%.游戏性能浮点很敏感,多任务敏感,整体比Atom低了接近50%.

个人感觉C7的用来泡网正合适,低耗长时,标准效率.做科学运算/数据库/游戏/多任务/多媒体,要差些,(建议用台式).如果能直接用上搭配的安全软件,在数据安全要求上是好过I的很多的,所以,用来做网购平台也是挺适合的,提高一点点的安全度. (硬件安全支持+安全软件,可以充分利用,但不能迷信,安全最终还是掌握在用户自己手里的)

-----------------

是的,多进程+多线程,进程一般说的就是单个的程序(不绝对),线程就是某个进程内部的"多个小程序分支",一般都是具有相似性的功能重复调用.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选择列--全部勾选],然后查看[句柄/线程数/GDI],这基本上就是系统的"可用资源"了.Atom单核心只是利用了[超线程],算模拟双核心,部分应用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效率.

这里,你可以观察每个程序占用的线程数,越是多的,Atom相对支持更好些,也是不绝对,呵呵.

【爱咖原创】预算20+万,想买主流智能轿车,可能大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Model 3,Model 3自从国产化了以后,销量真的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一方面是由于它前期用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另一方面曾经百万级的特斯拉先树立豪华形象,然后再出价格亲民的产品,这样大家就会很难抵挡住诱惑。

不过除了特斯拉Model 3,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国产车型,比如和Model 3价格差不多的小鹏P7,还有老牌车企林肯的“智能新生代座驾”——ZEPHYR。

第一款:

车型名称:特斯拉Model 3

车型价格区间:27.674-33.99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后轮驱动版

推荐配置价格:27.674万元

由于没有发动机,所以Model 3取消了进气格栅,“伏地魔”造型的前脸设计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样。Model 3车身长度虽然不到4米7,不过它较短的车尾和溜背造型并没有让他看起来很臃肿,反倒是搭配上各种熏黑外观组件和米其林运动轮胎,给人一种运动且扎实的感觉。

数字座舱硬件:

Model 3座舱内部采用了非常经典的单屏幕设计,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仪表屏,在刚亮相时饱受争议,屏幕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1920x1200。Model 3的座舱芯片采用的是Atom A3950,不过就在上月,有Model Y Performance车主在提车后发现车辆信息娱乐系统处理器搭载的是AMD Ryzen,据外媒报道,海外版的Model S/X Plaid版本也同样搭载的是AMD Ryzen,AMD Ryzen相比于Atom A3950处理器有着更强的性能,不过后期这款处理器会不会铺展至特斯拉的所有车款中还不得知。

数字座舱软件:

车内绝大部分的功能控制都要通过这块大屏,就连最基本的后视镜调节都需要通过屏幕+方向盘滚键才能完成,虽然座舱的极致简约能够营造出很强的科技感,不过诸如此类的反人类设计还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好在这块大屏的触控体验还算令人欣慰,屏内信息模块分区合理,靠近驾驶员的左侧部分展示基本的驾驶信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微微侧倾头部查看。界面UI设计简约素雅,显示效果清晰, *** 作逻辑简单,常用的功能入口也都能在主页找到,屏幕反应速度和流畅度也都不错。在本土化上,Model 3做得很成功,例如QQ音乐、喜马拉雅、B站、爱奇艺、优酷等热门软件都被收录了。

自动驾驶:

特斯拉Model 3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套件包括:8颗摄像头(能在250米半径内为车辆提供360度可视性),1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2颗特斯拉自研的FSD自动驾驶芯片,单颗算力为72TOPS。不过想要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套件带来的智能体验,需要另外花钱解锁。

第二款:

车型名称:小鹏P7

车型价格区间:22.42-40.99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670E+

推荐配置价格:28.58万元

P7的颜值可以说是小鹏汽车的天花板了,光看车身外观就毫不犹豫买单的人估计不在少数。外观设计简洁流畅,前脸除了贯穿式灯带和分体式大灯,没有其它多余的设计元素,车身轮廓圆润能够有效降低风阻,P7底盘离地间隙被设计得非常低,散发出很强的运动气息,尾灯造型与前大灯形成了呼应。

数字座舱硬件:

小鹏P7中控台采用的是双联屏结构,其中仪表屏尺寸为10.25英寸(1920x720),处理器单独使用Freescale MX6;中控屏尺寸为14.96寸(2400x1200),处理器使用的是骁龙820A,搭配了8+128G的存储容量,其中DDR容量芯片采用的是LPDDR4,闪存芯片采用UFS 2.0。P7的屏幕素质非常高,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感,显示效果非常细腻,因为采用了全贴合屏幕,所以即使在强光环境下反光现象也不会很严重。

数字座舱软件:

P7这套Xmart OS *** 作系统基于Android 9.0开发,UI交互逻辑很简单,很容易上手,界面 *** 作也很流畅,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中控屏最左侧为应用导航栏,从上至下分别是菜单界面、车辆设置、泊车辅助、空调控制、音乐以及电话。点开菜单图标,会看到小鹏自带的一些应用功能,比如小鹏音乐、蓝牙电话、能量中心和车辆控制等等,此外还有已下载完成的第三方应用,当然用户也可进入自带的应用商店内下载应用,包括腾讯视频、B站和爱奇艺等常用的娱乐软件,这套系统还打通了支付宝小程序,饿了么、飞猪旅行、淘票票等生活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在软件生态扩展性上,理想和蔚来还真不是小鹏对手。

自动驾驶:

2022款670E+的自动驾驶芯片采用的是NVIDIA DRIVE Xavier,在性能强大的芯片和多种感知元件的作用下,这台车在高级驾驶辅助地图所覆盖的多数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快速路,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可以实现从A点到B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第三款:

车型名称:林肯ZEPHYR

车型价格区间:25.5-34.2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i酷尊悦版

推荐配置价格:25.5万元

林肯Z拥有辨识度极高的前脸设计,标志性的贯穿式灯带首次融入到车头设计中,整个前脸部分看上去更为舒展。独特的“Lincoln Star”星耀前格栅如同银河光芒四射点缀车辆中网;车身侧面线条很流畅,没有太多错综复杂的线条点缀,较为常见的平直腰线直接连接了前后大灯;与前脸相呼应的“贯穿式尾灯”采用全新3D悬浮式设计,拥有同级独有的“Super Red”超红光效果以及首次推出的三种自定义闪耀模式,视觉效果震撼。

数字座舱硬件:

座舱内部,全系标配12.3英寸+27英寸组成的贯穿式联屏,分辨率能够达到4K水准,让人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台林肯的车,不过在追求科技的同时,林肯不忘继承传统美系车的豪华,做工精细的皮质和饰板在车内随处可见。关于这台车具体搭载的是哪款车机芯片,官方并没有公开表示,不过据各路网友散布的信息来看,大概率使用820A或是8155芯片。

数字座舱软件:

命名为“林肯星云”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利用了贯穿式全景屏幕的超大尺寸以及高清晰度特性,能够带给用户最具美感的交互体验。中控UI采用卡片式交互模式,用户可自定义添加最多十张卡片,向左滑动屏幕,卡片会在最左侧折叠,另外还支持全屏、协作、分屏、多点触控等多种 *** 作模式。当车内只有驾驶员时,系统将会自动识别进入全屏模式,此时大部分功能控制都会集中在最方便驾驶员控制的区域;当副驾有乘客时,可以选用协作模式,也就是将主驾一侧的 *** 作界面镜像到副驾一侧。

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方面,全新林肯Z搭载了林肯Co-Pilot 360TM 2.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增的Lincoln ActiveGlideTM主动驾驶辅助功能可在特定路段使用,实现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

当然了,全新林肯Z可实现FOTA整车固件在线升级,支持硬件控制系统在线更新,保障车辆各项性能持续优化。

总结

如今汽车智能化不只体现在新能源车型上,传统燃油车型同样也可以做到。在20-30万这个价格区间内,可供选择的智能车型有很多,如果想要随大流,P7和Model 3一定是首选,一点毛病也没有,如果依然坚持燃油车,林肯Z也绝对能满足你的智能化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咖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为前端工程师,从前端的视角,为大家分析下微信小程序和HTML5与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一条是运行环境的不同。

传统的HTML5的运行环境是浏览器,包括webview,而微信小程序的运行环境并非完整的浏览器,大家注意,我这里写的是“非完整的浏览器”,有以下几个原因

小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会用到HTML5相关的技术(并非全部)

小程序最后的发布上线需要微信审核,微信在不更新自身软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小程序更新到自身软件内,这就联想到了React Native框架,并且已经有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具源码中发现使用了React和NodeWebkit库

官方文档中着重强调了脚本内是无法使用浏览器中常用的window对象和document对象(基于这一点,像zepto/jquery这种 *** 作dom的库就被完全抛弃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程序的运行环境很有可能是微信开发团队基于浏览器内核完全重构的一个内置解析器,针对小程序专门做了优化,配合自己定义的开发语言标准,提升了小程序的性能。

不过由于微信给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而开发工具中也内置了编程、调试、开发环境、发布于一身,我们也不用再探讨它的最终运行环境了,只要按照官方文档进行开发就可以了。并且从微信团队给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这一举动,让我联想到了苹果给开发者提供的X-CODE开发工具,可以想象微信的“野心”可见一斑

第二条是开发成本的不同。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个HTML5 web开发需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呢?抛去开发工具(vscode、sublimtext、Atom等)不谈,大到前端框架(Angular、react、vue、backbone等)、模块管理工具(Webpack 、Browserify 等)、任务管理工具(Grunt、Gulp等),小到UI库选择、接口调用工具(ajax、Fetch Api等)、浏览器兼容性等都要我们一一考略,再不济用jqery插件写H5,也要在开发过程中去寻找合适的jquery插件来配合项目。尽管这些工具可定制化非常高,并且提高了开发者的开发效率,但我相信项目开发的配置工作已经消耗了不少精力,尽管大部分开发者都有自己的配置模板,但长久以来对于项目中使用的各种外部库的版本迭代、版本升级所产生的成本应该也不低。

而当我们面对一个微信小程序的开发需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呢?微信团队提供了开发者工具,并且规范了开发标准,前端常见的HTML、CSS变成了微信自定义的WXML、WXSS,WXML中尽管全部是自定义标签,但官方文档中都有明确的使用介绍,相信上手应该是非常容易的;WXSS、JSON和JS文件中的写法稍有限制,但整体相差不多。在统一了这些标准之后,作为一个开发者,你会发现,自己只要专注写程序就可以了:

当需要调用后端接口时,调用发起请求API

当需要上传下载时,调用上传下载API

当需要数据缓存时,调用本地存储API

引入地图、使用罗盘、调用支付、调用扫码等等功能都可以直接使用

UI库方面,框架自然带有自家weui库加成

并且在使用这些API时,你不用再去顾虑浏览器兼容性,不用担心生产环境中出现不可预料的奇妙BUG,可见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成本确实相比以往的web开发低很多。

第三条是获取系统级权限的不同。

微信小程序相对于HTML5 web应用能获得更多的系统权限,比如网络通信状态、数据缓存能力等,这些系统级权限都可以和微信小程序无缝衔接,也就是官方宣称的拥有Native App的流畅性能,而这一点恰巧是HTML5 web应用经常被诟病的地方,这也是HTML5的大多应用场景被定位在业务逻辑简单、功能单一的原因。

第四条便是应用在生产环境的运行流畅度。

这条无论对于用户还是开发者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感受。长久以来,当HTML5应用面对复杂的业务逻辑或者丰富的页面交互时,它的体验总是不尽人意,需要不断的对项目优化来提升用户体验。但是由于微信小程序运行环境独立,尽管同样用html+css+js去开发,但配合微信的解析器最终渲染出来的是原生组件的效果,自然体验上将会更进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291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