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rnold变换(又称猫脸变换)可以对图像进行置乱,使得原本有意义的图像变成一张无意义的图像。该变换可以在其它图像处理前对图像做预处理,例如在数字盲水印嵌入前对水印进行置乱。也可以用于普通的图像加密。
通常一次Arnold变换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对图像进行连续多次的变换。Arnold变换具有周期性,即对图像连续进行Arnold变换,最终又能得到原图像。变换的周期和图像的尺寸有关。
当图像是一张方形的图像时,Arnold变换存在逆变换。经过N次Arnold变换后的数据可以通过N次逆变换恢复数据。
Arnold变换不仅可以用于图像置乱,也可以用于其它数据的置乱和加密。
狭义的猫脸变换即最简单的一种变换。网络上绝大部分关于Arnold变换的博客都是狭义Arnold变换。
其矩阵运算公式为:
置乱的实质是新位置与旧位置的映射,且该映射是一一对应的 。下图是一次猫脸变换的示意图:
此处宽高需要相等是方便后续的逆变换。
如图所示,一次变换后,原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置乱,但还能分辨出原始图像的信息,6次变换后图像已看不出原始图像的信息。
当一张图片的宽度和高度相同时,Arnold变换具有逆变换。虽然Arnold变换具有周期性,可以通过一直变换下去得到原图,但是周期越长,恢复原图也越长。通过逆变换可以较为方便地把变换后的图像恢复。
转换为多项式为:
逆变换的效果当然就是把图像复原了。此处就不在贴效果图了。
如前文所述,只要错切的单位满足取模回填后,原图与变换后的图能够一一对应,那么该变换就是有效的。满足这个条件的公式是:
其逆变换公式为:
这里只列出了用于Android的一维数组形式:
对于广义Arnold变换,当a、b、count任何一个值不同时,变换后图像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可以把(a、b、count)作为加密参数对图像进行加密。此外,还可以对图像的不同部分进行不同的加密,使得更难破解。例如,可以把图像分为四份(甚至可以有交集),分别对每一份子图进行加密,这样又增大了破解的难度。
Arnold加密后,如果图像被破坏了,例如压缩、涂改等。解密后的图像依然能恢复一部分数据。
下图是以参数(7,11,4)加密的图像,以及对加密后的图像进行涂抹后再解密的结果。
可以看出Arnold变换有较高的鲁棒性,即使添加了多个较大的圆也能恢复出原图的大致信息。
根据Arnold变换的原理,我们还可以用来加密其它数据,而不仅仅是图像。
Arnold变换是一种常用的图像置乱技术,Arnold变换的定义如下:对任意N*N矩阵(所有元素都相同的矩阵除外),设i,j为矩阵元素原始下标,经过Arnold变换后新下标为i',j',且满足下式:
i'=(i+j)mod N
j'=(i+2j)mod N
i,j:0,1,.........N-1
Arnold变换具有周期性,即经过若干次变换后,矩阵回到最初状态,且周期T与N的大小有关。理论基础没找到,但可以用程序来进行计算,可以设i,j从一个点出发,不断使用以上变换,再次回到这个起点时,经历的变换次数就是周期。
Matlab程序:
x=1y=1
T=1m=90 %T为要计算的周期
t=xx=x+yy=t+2*y
while x~=1&y~=1
T=T+1
if x>m
x=mod(x,m)
end
if y>m
y=mod(y,m)
end
t=xx=x+yy=t+2*y
end
图像的置乱算法(来源于网落共享资源):
clc
clear all
iTimes=10%置乱次数
% 读入水印图像
file_name='d:\\mark.bmp'
message=double(imread(file_name))
%水印图像矩阵的行数与列数
Mm=size(message,1)
Nm=size(message,2)
%对水印图像进行arnold置乱
if Mm~=Nm
error('水印矩阵必须为方阵')
end
if Mm~=256
error('必须为90*90大小,或者修改置乱次数')
end
tempImg=message%图像矩阵赋给tempImg
for n=1:iTimes %置乱次数
for u=1:Mm
for v=1:Nm
temp=tempImg(u,v)
ax=mod((u-1)+(v-1),Mm)+1 %新像素行位置
ay=mod((u-1)+2*(v-1),Nm)+1 %新像素列位置
outImg(ax,ay)=temp
end
end
tempImg=outImg
end
% 显示水印,嵌入水印图像与原始图像
figure(1)
subplot(1,3,1)
imshow(message,[])
title('原始水印')
subplot(1,3,2)
imshow(outImg,[])
title('置乱水印')
% arnold反置乱
message_arnold=tempImg
iTimes1=192-iTimes
%置乱后水印图像矩阵的行数与列数
Mo=size(outImg,1)
No=size(outImg,2)
for n=1:iTimes1 % 次数
for u=1:Mo
for v=1:No
temp1=tempImg(u,v)
bx=mod((u-1)+(v-1),Mo)+1
by=mod((u-1)+2*(v-1),No)+1
outImg1(bx,by)=temp1
end
end
tempImg=outImg1
end
message=outImg1
% 显示反置乱后水印
%figure(3)
%subplot(1,3,1)
%imshow(message_arnold,[])
%title('提取的置乱水印')
subplot(1,3,3)
imshow(message,[])
title('反置乱(恢复)水印')
%subplot(1,3,3)
%imshow(orig_watermark,[])
%title('原始水印')
希望以上程序能给大家对Arnold算法有一定的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