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聊天室程序

如何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聊天室程序,第1张

聊天室的话涉及网络通信。流程大概是:

1.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登陆,上传相应的数据(起码有聊天室编号))

2.

客户端发生消息给服务器(消息+聊天室编号)

3.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上传的聊天室编号广播消息

4.

客户端接受服务器传来的消息

用到的技术就是socket编程(应该有其他的现成的框架,不过我用得比较多的是java,不清楚c的),如果还想做个界面的话,可以用qt做,或者MFC,应该还有其他可选方式,不过我不知道~~~。

上面只是简单的,你要做完备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比如说加密数据,优化使其能容纳较多的用户,服务器崩溃时的处理方案等等。

转自http://www.mamicode.com/info-detail-877996.html  

网络七层由下往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通常被称作媒体层,是网络工程师所研究的对象;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被称作主机层,是用户所面向和关心的内容。

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

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

ip协议对应于网络层

三者本质上没有可比性。  何况HTTP协议是基于TCP连接的。

TCP/IP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我 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但是那样的话,由于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应用层 协议,应用层协议很多,有HTTP、FTP、TELNET等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作传输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然 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送到网络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相信不少初学手机联网开发的朋友都想知道Http与Socket连接究竟有什么区别,希望通过自己的浅显理解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要想明白Socket连接,先要明白TCP连接。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

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

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

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著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连接。

2)在HTTP 1.1中则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并且多个请求可以重叠进行,不需要等待一个请求结束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

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通常的

做法是即时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保持连接”的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复,表明知道客

户端“在线”。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则认为客户端“下线”,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

套接字(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 *** 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 *** 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

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

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

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

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不仅可以

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这里我们使用Socket实现一个聊天室的功能,关于服务器这里的就不介绍了

懒加载这个消息数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define MAX_SIZE 200

void main(void)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 not find a usable */

/* WinSock DLL. */

return

}

/* Confirm that the WinSock DLL supports 2.2.*/

/* Note that if the DLL supports versions greater*/

/* than 2.2 in addition to 2.2, it will still return */

/* 2.2 in wVersion since that is the version we */

/* requested.*/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 not find a usable */

/* WinSock DLL.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Srv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

addrSrv.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rv.sin_port = htons(6000)

bind(sockSrv, (SOCKADDR *)&addrSrv, sizeof(SOCKADDR))

SOCKADDR addrClient

char recvBuffer[MAX_SIZE]

memset(recvBuffer, 0, sizeof(recvBuffer))

int len = sizeof(SOCKADDR)

recvfrom(sockSrv, recvBuffer, sizeof(recvBuffer), 0, (SOCKADDR *)&addrClient, &len)

printf("%s\n", recvBuffer)

closesocket(sockSrv)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void main(void)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 not find a usable */

/* WinSock DLL. */

return

}

/* Confirm that the WinSock DLL supports 2.2.*/

/* Note that if the DLL supports versions greater*/

/* than 2.2 in addition to 2.2, it will still return */

/* 2.2 in wVersion since that is the version we */

/* requested.*/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 not find a usable */

/* WinSock DLL. */

WSACleanup( )

return

}

/* The WinSock DLL is acceptable. Proceed. */

SOCKET 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SOCKADDR_IN addrClient

addrClient.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27.0.0.1")

addrClient.sin_family = AF_INET

addrClient.sin_port = htons(6000)

sendto(sockClient, "你若此生若只如一瞬", strlen("你若此生若只如一瞬"), 0, (SOCKADDR *)&addrClient, sizeof(SOCKADDR))

closesocket(sockClient)

WSACleanup()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693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