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息设计发展史和信息设计的功能

简述信息设计发展史和信息设计的功能,第1张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 机器语言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 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 D D”代表加法,“M O 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 高级语言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 9 5 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 O RT R A N问世了,4 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 O RT R A N、A L G O L、C O B O L、B A S I C、L I S P、S N O B O L、P L / 1、P a s c a l、C、P R O L O G、A d a、C + +、V C、V B、D e l p h i、J AVA 等。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人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 9 6 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 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此之前的高级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块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序的执行方向。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对象(o b j e c t)。其方法就是软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密的功能模块,称之为软件集成块,它与具体应用无关,但能相互组合,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同时又能重复使用。对使用者来说,只关心它的接口(输入量、输出量)及能实现的功能,至于如何实现的,那是它内部的事,使用者完全不用关心,C + +、V B、D e l p h i就是典型代表。 高级语言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面向应用,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程序你要干什么,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算法,自动进行处理,这就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语言。

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学设计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

“越努力,越幸运。机会从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把考研比作是一场考验人持久耐力与坚毅恒心的马拉松比赛,这再合适不过。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决心要去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是在我大二的时候,我通过网上查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考研信息和积极寻找考上了的学长与老师等途径,渐渐清楚了考研究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时的我不但基本上消除了彷徨与迷茫,反而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去实现我的梦想。现在回想自己考研的整个过程,我想说它应该是一个庞大,系统,持久的学习过程,你需要从一开始制定宏观的大计划,然后与细化后的小计划相调和,此外更需要你的努力和坚持去实现它。

现在介绍一下我的经历吧。

我准备较早,寒假就开始了,直到8月,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

政治、每天做1小时的题目,整理知识点,同时也在看往年的思维导图,充分了解这门科目的特点,积累基础知识。

英语一的难度比较大,在这个期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单词跟阅读,注意整理错题集及生词,至于英语一的其他题型在这阶段没有下多少功夫。

专一专二,这两门科目的复习策略是一致的,通读参考,扫盲知识点,这个阶段我没有强行去记忆,只是扫盲了解,时间比较充足,至少可以把参考书翻个两三遍。

9-10月是强化阶段,以练习答题为主。

政治9月份新大纲一公布,才思考研就出了新的思维导图,翻阅了解新大纲,同时依靠做题来熟悉考点。

英语这个适合阅读不能放下,单词也要继续记,可以开始写作文,做翻译。作文自己多写写模板,可以买点作文资料,但最好不要照抄原文,一定要自己写。

专业一专业二,这个时候是练习题目的时候,最好是一周可以完成一张真题卷,研究院的真题中常常有往年出现的题目,多做真题,学习答题技巧,在10月可以买写模拟题来做,效果也很不错。

11-12月,这个阶段的就是冲刺了,在前面的复习中,我并没有认真去记忆知识点,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开始背了。

政治的肖四肖八,才思·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英语的常见词,生词,作文模板。

专业一专业二的思维导图,目录框架,都需要背诵记忆。真题一定不能丢,可以研究命题规律。还有就是下半年的热点事件一定要关注,包括导师的论文,研究院又开了什么讲座会议,这些都有可能在题目里出现。

专业一:艺术概论,看的书的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跟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艺术概论主要考的是你对一个艺术学知识的解读跟看法,答题需要你答得很仔细又要有个人看法,这个是很考个人能力的。所以在复习艺术概论的时候,我先是在9月之前就将艺术概论跟艺术学概论都看了2遍左右,边看边总结,整理出自己的知识框架。而后在练习真题,答出属于自己观点,还有要注意的是答题的速度。这些都是在才思考研的帮助下完成的,也助我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专业二:设计史论,史论的学习可以说枯燥的,但是你要学会从乏味的学习中寻找趣味和方法,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我从3月份开始史论的第一轮学习,整个史论的复习计划是在暑期之前看两遍,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精读。然后到暑假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带着我们画重点,整理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三个版块,在这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轮的复习,进行记忆和背诵了。到国庆之后基本把三本书的重点背了一遍,之后就是第四轮精细化记忆和知识点串联起来识记,有时候名词解释实在不是很理解干脆就画下来,这样很奇妙的就能记住了。到考前一个月冲刺阶段就可以开始第五轮复习,再回到以重点背诵,考点背诵为主,之后迎接考试。

外语:在英语方面,一般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我准备算是比较早的了,从三月开始,每天下午两篇阅读。做阅读顺序是:先做完两篇,再查生词,接着翻译完全文,再去看答案解析,看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因为没看懂文章,还是因为思路和逻辑的问题,最后看全文翻译,与自己的做对比。今年英语一的新题型,完形填空,和翻译都降低了难度,阅读难度中等,但是我也没考好。。。英语的学习经验就看其他的大神吧,我就是说出来给大家做个比较。

政治:政治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肖秀荣。我6月开始做他的1000题。用的去年的红宝书。1000题用铅笔做或者拿张纸写答案,以为这个最少要做2遍,每天难1章不难2章的顺序.把错的不会的用红笔勾起来。到9月吧,新的红宝书出来了这个时候1000题第一遍应该也结束了.然后买风中劲草。我是用风中劲草对着1000.又做了一遍,然后没有的翻红宝书。红宝书网上应该能找到PDF的,我去年没买实体书.时间是6-9月每天1.5小时上午。9-12是每天2小时。在专业课之后。我中午吃饭都是端着饭一边看书一边吃的,所以我政治时间是持续到12:30的。

最后,我想说,当你真的把这一路走下来并且如愿录取之后,你会发现考研只是一个过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的过程,所以不要太过于关注结果,担忧成败,一旦下定决定,就奋力前行!

705设计史论(考:现代设计史) (研究方向:工设、视传、公共)

1、工业设计史(修订版),何人可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世界工业设计史潮》,李亮之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二版)》,卞宗舜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705设计史论(考:中外建筑史)(研究方向:环艺)

1、《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东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建筑概论》,吴尧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939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