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定运营规则。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运营,同时也包括社群营销的团体组织进行运营,都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才能进行人员管制,使团体组织顺利进行活动。只有员工群体根据规矩进行做事,确立社群工作的集体凝聚力,才会使网络运营继续进行,也会因此而成为一个优秀的营销团体。社群制度是管理社群的必要手段。
3、分清社群中人物角色。社群是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中集合着许多有共同追求的人们,在一个工作群体中,工作岗位与职责的分层化管理很重要。不同岗位,不同职层的人要做的事情有所不同。作为管理社群的优秀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工作上的明群分工,避免利益冲突有助于更好的经营社群。
掌握营销的相关手段与技巧,提高社群的集体营销凝聚力,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人们为了社群共同努力,才能有助于更好的管理社群营销,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群管理者!如何做好社群营销?社群营销的七个步骤
一、确定目标用户群体
确定目标用户,找到群员之间的共性,才能规划社群输出内容和社群运营方向。
二、社群结构设计
结构是决定着社群的存活。一般一个社群的组织架构由三部分组成:管理员、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管理员的存在代表着一种法则,管理群成员,规范群内内容发布的条例等,从源头上让社群井然有序的成长发展。核心用户一般是社群内的正向积极分子,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作为推动普通用户的转化催化剂。
三、拉群规则
社群需要通过基础的流量和裂变流量把相同的用户画像的人聚在一起。当然在具体的拉群过程中一定是遵守这某种规则的,比如地域规则、年龄段规则等。只有这样拉起来的社群才更容易管理。
四、社群促活
群活互动是社群维护的一个重要环节。社群不活跃就表示用户不看群,用户不看群就不会有转化,促活就是让群员活跃起来。解决群活跃可以通过社群管理工具来打造多样性的话题互动。如聊天狗社群管理工具就自带搜索、天气预报、故事笑话、新闻资讯、星座讲解等智能应用,只要群员在群里发送这些指令,聊天狗就能按需自动回复相对应的消息,让你的社群更有价值和趣味性。同时定时发送消息和自动回复功能可以有效营造社群互动的氛围。
五、社群价值
输出决定社群的价值所在。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社群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打造群价值才是重点。如果你提供的内容无关痛痒,那么,群内成员又何必在群里浪费时间呢?能够提供真正有价值有干货的内容才是用户所期待的。能让大家在群内有所成长,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才是根本。
六、社群造势
激发用户情绪,制造感性购买场景,为即将要做的社群促销做准备。例如:买车定是理性消费;而买衣服,往往需要情绪刺激。
七、社群促销
长久运营会造成成员的乏味,用户关注度变低,走向死亡。社群营销是非常看重口碑的,产品和服务好、社群成员愉悦感强,那么通过传播,易于扩散,形成巨大的社群能量。适当的举办一些活动,可以提高用户的愉悦感。一个社群让成员产生高度的愉悦感,才会长久生存,形成粘性,导致裂变,最终获取利商业价值。社群产品怎样吸引使用者发表内容?
这篇文章全无深刻,只讲社群培育的一些常识。虽说是大路货, *** 作的时候也可能遗漏一些东西,我最近就在自检时发现了漏洞。惭愧。 网际网路的一些事 先说说什么是“社群”,网际网路上尚无公认的定义。按我的看法,凡重视人际关系的内容产品,同时域内使用者对整个使用者群有较强的认同感,这就是社群。它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是使用者产出内容,第二是通过使用者关系来加强内容的互动与产出,第三是有着约定俗成的社群文化。 网际网路的一些事 比如豆瓣,就同时满足这三点。网易跟帖满足1/3点,新浪微博则满足1/2点。因此豆瓣的社群特质更加典型。 网际网路的一些事 言归正传。 做社群有三大问题,首先,怎样吸引使用者发表内容常见解法如下: 1、流量驱动,发表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关注,包括浏览数/转发数等等,对于低端使用者与商业使用者特别有效。 2、交流驱动,发表后可以得到有质量的评论,当然,对“质量”的定义也因人而异。 3、归属感驱动,把个人主页当作自己的小家,乐意在家里发表内容,装点个人空间。 4、认同感驱动,因为这里有我喜欢的,散发出特别气场的内容/使用者/资料,希望能加入他们,通常需要强大的公共展示区来支撑。 yixieshi 最好的解法当然是1/2/3/4并具,但这很难。四者得其三已经相当不错。如果只能实现其中的一项,则天花板相当有限。 其次,从建立社群关系出发,怎样帮助使用者互相认识,彼此关注常见解法如下: 1、建立内容公共展示区,经典如论坛,而豆瓣在书影音条目下的评论交流区也是另一种型别。 网际网路的一些事 2、推行内容分发机制,这需要两个要素,一是使用者对newsfeed的访问习惯,二是对内容的转发习惯,前者隶属于产品架构,后者是社群文化的组成部分。 3、嵌入个性化群组,帮助趣味相投的使用者互相发现,不幸运营成功率极低。 以上三者俱备,也就只有豆瓣社群能够做到,但并非手法最全效果就最好——新浪微博的强互动,强转发,整个体验顺畅无比。相比起来,豆瓣在newsfeed/公共展示区/个性化讨论区之间跳来跳去,绕来绕去,便落了下风。 最后,如果使用者已经发表了有质量的内容,并建立了起码的关注关系,是不是就马到功成了呢也未必。我最近的失蹄就发生在这里。 最近10个月,由于资源配置与磨合基本到位,摄影社群的产品进展很快,内容大有进步,但互动资料始终没提起来。我想了很长时间,找到原因之一。摄影本身是一个弱话题,促进交流往往依赖关系而非内容。我来评论你的作品往往是因为我认识你,你发新片,我来打个招呼——使用者关系会极大地增强互动意愿。而使用者关系的建立,除了基于作品的互相认可之外,也需要互相“混个脸熟”,说白了就是你多评我,我多评你,礼尚往来。 这些道理都非常浅显,只是社群生态决定化学反应。我们的摄影社群以“组图”为内容粒度,把发表门槛设定得比较高,提升可看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使用者的发表频度。如果newsfeed里以发表行为为主,必定空空荡荡,压根支撑不起来新鲜事的页面。因此充斥着newsfeed的实际上是“喜欢这张”“推送这张”的转发行为,固然丰富又好看,但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发表行为惨被淹没。 以我作为例子,我在摄影社群关注了146个人,经常得翻两三页新鲜事才能看到一条发表动态,别的全是喜欢、推送什么的。这意味着低频度的原创被高频度的转发给稀释掉了。我可能关注了拉拉樱,是她的忠实粉丝,但我基本上没机会看到她的新作,半天不登入新鲜事,就被转发动态刷到了第二页。而去关注列表里找拉拉樱又颇麻烦,我懒得去找,找到了也不知道她最近有没有发片…… 所以,新鲜事的繁荣也可能是一种误导。摄影组图的特性导致发表与转发的比例可能是1∶20,优质内容发现还算强大,但关注使用者之间从“脸熟”变成了“面生”,关注之后很少在新鲜事看见对方的作品,更别提互评互踩。结果使用者关系无从加强,关注只是一个数字,缺乏数字背后的交情。使用者看图固然爽,评论的数量和质量却大大降低了,作者得不到足够的鼓励,社群的天花板自然抬不上去。 相应的产品分析点零零碎碎还有很多,不必赘述。怎样增强关注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是我之前疏忽的一个环节,也是做社群的第三个大问题。这顺道还解释了轻部落格的评论为什么又少又差——既然的话题性弱,使用者的交情又少,何须多言,Like与reblog就消化掉了全部的互动热情。 yixieshi 从三季度开始,我从摄影社群的一线正式退下来,当上了离休老干部,场外找找茬提提建议。社群产品框架在年初就定下来了,不断填充即可,现在的产品经理也比我做得更好。国内的整个摄影社群正处于萧条期,找不到拐点,毕竟强互动是市场大势,相对弱互动(又缺乏实用性)的产品都会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也没大招,只能和对手比谁日拱一卒,谁出错更少,一边坚持一边嗅探突破口。四季度会在iPad应用上找找灵感,手头上有结构化的几百万张原创作品,不妨做点新颖的小文章。 又及,因为退居二线的缘故,对于社群,估计很长时间我就没什么经验之谈了。最近几个月的心思都放在APP上面,刚下水不久,公司的专案尚在探索期,私家的“方言君”又开发搁浅,写博计划青黄不接。何况“站队”技能高于一切,这些那些奇技巧有何意义呢无趣,抽时间补完柬埔寨游记才是正道。
网际网路社群产品 天涯,猫扑,19楼等;
人人网,开心网等;
各地方,各行业的论坛等
当然,要想让使用者在站内留下资讯,就要有吸引使用者的资讯。对于企业站而言,一个留言本板块是必备的。这个板块可以让新使用者发表一些对产品的疑问,由企业销售人员及时回复,快速将新使用者转化成准客户;也可以让老使用者发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他们解答,解决他们的问题,让这些使用者成为忠诚客户。如果网站优化推广到位,企业产品销售良好,这个板块的内容就会成为网站自动更新的一部分,可以提升企业的信任度,也可以持续的增加产品的销售。 以上主要从站内和站外两方面分析了内容建设的优化策略,不一定适合所有型别的网站,只是把个人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共同切磋,帮助企业网站优化效果最大化。
网际网路社群产品里,使用者发内容的时候,打标签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就是做社群产品运营,估计有以下几个好处:
内容的分类和检索,方便使用者查阅
提高内容与使用者之间的连结,提高活跃
把使用者根据标签进行分层分类,可以进行精细化运营
方便于进行后台稽核
方便于资料统计,可以通过资料来获取使用者的画像
方便于后期进行频道分类,对后期产品的延展性有优势
谁知道FuShow社群产品为什么比其它社群产品的价格要高呢
富秀网多年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其技术水平目前看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如果希望自己的社群能够有更大流量,能够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那自然相对高一点的投入也是必须的。富秀网拥有多家企业的支援,已经筹集大批资金,立志将FuShow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网路生活生态圈,您的投入必定物超所值。
FuShow社群产品真的可以免费试用吗?包括流媒体内容在内呢 可以的
FuShow系列产品会为首次接触的使用者提供不少于1个月试用期,期间除了手机app外,一切正式版功能都可以使用,只需下载安装包在伺服器或本地虚拟伺服器上安装即可,无需自己准备流媒体伺服器,会向试用使用者提供相应频宽以实现流媒体内容的最佳体验。真是不错呀
你好,水都南岸包括联排别墅、叠加别墅以及复式公寓,社群规划确实还是比较清晰明朗的。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社群产品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什么功能最能促进使用者互动? 自媒体普遍面临这样的挑战:创新难、增粉难、流失快、变现难。于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运营起社群,期望社群运营能帮助自媒体运营主们解决这些难题。
因此,一个优秀的社群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是可以帮助自媒体运营主解决涨粉难、粉丝互动难、变现难这些痛点的。
社群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包括:点赞、评论、释出微帖这些基础功能,还应该有投票活动、签到打卡、积分、红包、打赏、讯息通知、私信等等。
其中,最能促进使用者互动的功能,莫过于红苞功能和积分商城了。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社群运营人员离不开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也是针对于社群管理方面来讲
一、社群的价值
在创建社群时,我们并不着急拉人,搞互动,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我创建的这个社群能够给我的用户,我的群友带来什么价值,有了这个价值观,才方便我们去做目标创建,有动力可依。
用户加入社群后,我们能提供什么,能够解决用户什么痛点。社群的价值可以决定用户选择群的一个标杆,同样也可以筛选出部分符合价值观的用户来。
二、社群的门槛
一个优质的社群是一定要有门槛的,门槛的意义不光在于提升进群的难度,从而筛选出第一波准用户,更重要的是门槛可以提高用户的重视程度,起到约束作用,这在日后管理社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我花了钱进社群,那我一定会格外珍惜这个社群,一定严格遵守群规定,积极的和群产生任何互动,那这就是门槛的作用。
目前门槛分为两种:付费和免费。付费形式的可以是年费或者永久的,另外也可以是报名某项课程了才可以入群的形式;而免费的包括转发海报或者需要填写问卷调查等等。不论付费还是免费,也不论是何种形式,归根结底就是要利用门槛有效的约束用户的部分行为,使其和当初建群时的价值观一致
三、社群的规则
在不断拉人的过程中,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进行管理,这就是社群规则。社群门槛是在入群之前进行区分和约束,而社群门槛是在成功入群之后才进行生效的。
社群规则包括很多,行业不一样,规则也大不相同,但主要几点还是互通的。社群告知、群简介、福利、昵称、进群的自我介绍等等。这些通常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
四、社群的kol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会有这个岗位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同时管理N个群,这时候就需要帮手了,而这个帮手就是社群中的kol资源。如果用机器代替,必然没有kol效果好,毕竟机器没有温度,没法进行感情的维护。另外,如果出现舆情危机了,机器是无法替代处理的。
Kol资源在社群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信任基础,能够辅助群主、代替群主进行管理工作,可以从已有的好友中选出,也可以额外培养,同样,这部分人也要有激励和淘汰制度来约束,防止僭越行为。
总结梳理:社群运营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社群价值观树立
2、社群门槛的设置
3、社群规则的建立
4、社群kol的培养
如果你正在做一个To C的创业项目,那么 社群 可能就是你的服务;如果你正在策划一场高能的商业活动,那么社群可能就是你的预热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热潮,社群已经成为客户关系维护,商业价值变现和价值延续的重要载体,你可以通过多样的玩法把它打造成你发展客户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可以通过情感的传递,让它成为你维护新老客户关系,保持他们活跃复购的一个必要手段。
社群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或社群情感。社群的组成基于一个社交关系链的中心点,这个点可以是兴趣爱好,亦可以是需求合作,没有中心点的社群叫乌合之众;无论什么社群,最终离不开商业价值的变现,变现的前提是让社群成员保持活跃的互动关系,通过价值传递和情感维系来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让他们拥有一致的行为规范,具备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群的价值=基数一致行动力,一个活跃的社群才有商业变现的可能,然而每个社群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活动,互动,重组等激活手段,想方设法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如何激活自己的用户社群,保持它的质量和行动力?这是爱合伙上80%的创业者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最头疼的问题,而工科出身现在却运营着创业者社群的爱合伙创始人YC每天也同样面对着这些问题,在“分解剖析”其他社群的成功后,YC总结了一套递进式的社群运营方法。
希望通过这套系统的运营方法论,给到创始人一套模板工具,用于评估当前用户社群的行动力,并灵活运用策划一个事件,让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去提升行动力。
高能社群
互联网上热门的帖子和评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前方高能”的网络用语出现,那么你真的知道什么是“高能”吗?高能常用来形容在某一方面具备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者的能力,用在社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社群建设和维护方面拥有卓越贡献的能力。通俗的说,一个高能社群或多或少拥有一群“积极分子”,并通过他们的一致行动力来感染更多的“潜水党”加入他们的“高能阵营”,从苹果发布会到罗胖的跨年演讲,这些高能的商业活动背后,都离不开“积极分子”的高调助力。
那么,高能从哪里来?
WHAT-外在功能
HOW-方法路径
WHY-核心诉求
要了解用户的核心诉求,首先要和用户建立情感链接—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感受,理解客户心理上的痛点,生活中的困难,精神上压抑的地方。
为什么是焦虑的大多数呢?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渠道来解决他们目前的问题,当有人提供了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或许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他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对新事物感到怀疑和好奇,另一方面又希望它确实有效,因此大多数人徘徊在这样一种焦虑的状态中。
积极的小群体,他们是一群与生俱来的“传道者”。无论在什么样的社群和圈子里,他们总是能够成为积极发言的活跃分子,他们渴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新事物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互动交流来与别人进行价值互换,充分展示自己,帮助他人。
然而最重要的是让积极的小群体相信这个社群的价值,因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他们才愿意自发去帮社群做分享,我们的目标是给小群体赋能,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赋能的手段可以是金钱,影响力,价值传递,你可以尝试策划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一场50人的线下活动、一篇1500字的微信文章或者是搭建一个7天的临时微信群,同时为这个场景的参与者、读者制定1-3个行动,通过这些行动来赋能积极的小群体并为之制定目标,也就是你希望这群积极的小群体在参加完本次活动后要做的事,可以是购买你的产品,推荐朋友了解亦或是分享这个活动等等。
8大工具
案例剖析下面我将以罗胖的2019年跨年演讲为场景,分解剖析他是如何策划一场4小时的跨年演讲,并实现社群用户的召唤和行动力激发的。
前面提到过社群的商业价值=基数一致行动力,一致行动力也就是罗胖给积极的小群体制定的目标,即分享和购买,具体到跨年演讲的场景就是:1分享罗胖的得到app和他想传达给公众的一些信息,进一步扩散影响力;2购买现场首发的新书。而行动力的触发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通过情绪+信任的感性触发,外部通过罗胖号召,用户激励的理性触发。
在近四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他成功的把现场7884名观众带过了4个相互递进的情绪阶段,分别是:焦虑, 积极, 笃定, 和最后我们说的最有行动力的情绪,高涨,然后每个情绪阶段给予用户足够的信任,通过一系列的举例,互动,号召达到一个信任微循环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在递进下一个情绪之前,让用户反复经历三个阶段:迷思,领悟,兴奋。
这里面要提到的一点是走位心理,罗胖在演讲的过程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走位”,从上帝视角的“梳理者”到感同身受的“境遇相同者”再到讲情怀谈使命的“低调的英雄”,用户信任感呈现一个螺旋式的递进趋势。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罗胖是如何运用8大工具,激发社群成员的参与感的。
工具1—强化焦虑和危机感
演讲伊始,罗胖就站在宏观的视角阐述大环境,已经发生的事件,然后从宏观切换到微观,重点描述个体的情况,这些事件与个体的联系,建立起一个“痛”的共鸣,强化焦虑大多数的危机感。
工具2—贴标签,强化共同体
从场外到场内,罗胖给现场观众贴标签,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场景,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成功的人会怎么做,真正做事的人会怎么做,同时还举出反例来增加观众对这个标签的接受程度。
工具3—分段发布新概念
在不同的阶段,罗胖会提出一些我们听过或者没听过的新概念,这些概念看似杂乱无章,但其中是存在联系的,比如小趋势,变化,红利,用这些新概念来强化用户的认知,为后面做铺垫。
工具4—分段式挑战+指引
刚刚讲到了各种新概念,那么针对这些新概念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呢?向不同阶段的场景提出挑战,比如某某技术如果用在某某领域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能用某某模型来衡量某某领域的价值?提出这些“挑战”,塑造用户的多元思维模型,每次只化解50%,指引用户发散思考。
工具5—强化目标感
经过宏观的,微观的事件分析,提出各种新概念,新思维模型后,用户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时候需要重回全局视野,不断强化所有人的统一目标,也就是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做什么。
工具6—大声讲出情怀
谈到情怀,罗胖开始讲述做“得到”的初衷,我为什么要做“得到”,做得到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如何将这作为一份“愚公移山”的事业,长期坚持下去。
工具7—“低调”英雄主义
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烘托一个美好的前景,解释自己的英雄使命,什么是低调, 不是说他不伸张,而是伸张得让人不抵触。在甩情怀的同时也是请求别人的帮助,请求别人的支持,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用户一致行动的门槛,将现场的情绪推升到高潮。
工具8—备好一碗顶级“鸡汤”
在演讲的最后,送上一碗顶级的“鸡汤”,让用户享受这个过程。
源于PPT,不止PPT,大家好,我是老秦。
想要做好社群运营,最重要的是理解社群的组成结构。
按照我在《社群营销》一书中的观点,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社群必须包含同好(Interest)、结构(Structure)、输出(Output)、运营(Operate)、复制(Copy)五个要素,简称“ISOOC”。
1、什么是同好?
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同好(Interest),它决定了社群的成立。
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
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比如苹果手机、锤子手机、小米手机。
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比如爱旅游的驴友群、爱阅读的读书交流会。
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比如星座、某明星的粉丝、PPTer。
可以基于某一种空间,比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
可以基于某一种情感,比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
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比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秦友团。
共好是我们找到同质的人的原点,但“同好”仅仅是一个社群的成立的发端,要想真正存活、发展、壮大,还需要后面的几个要素。
2、什么是结构?
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结构(Structure),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很多社群为什么很快走向沉寂,是因为最初就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的越好,社群活的越长。
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
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见的有QQ、微信、YY等;
加入原则:有了元老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那么就得设有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来保证质量,二来会让加入者由于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
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就必须有管理,不然大量的广告与灌水让很多人选择了屏蔽。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不断完善群规。
3、什么是输出?
社群构成的第三要素——输出(Output),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群慢慢的活跃度下降,大多沦为广告群。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成为“鸡肋”, 群主和群员就会选择退群或者解散群。也有一些人会再去加入一个新的“好”群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群。还有一种情况是群员也不退群,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群完全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在这个里面捣乱(发一通广告信息),因为他已经不在乎会不会被踢出这个群,发一些广告也许还能拿回一点沉淀的时间成本。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比如罗胖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大熊坚持定期干货分享、秋叶有课程&动手实践、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
另外,“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一枝独秀,那还是走的粉丝经济路线。
4、什么是运营?
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运营(Operate),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不经过运营管理的社群很难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要建立“四感”:
仪式感。比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参与感。比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组织感。比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归属感。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
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怎么可能短命?
5、什么是复制?
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复制(Copy),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过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够做到规模巨大还能情感趋同,好像只有宗教了。
所以这两者的最佳边界就很重要。
一个社群想能够复制多个平行社群会形成巨大的规模,在真正做出此举之前,请先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1:是否已经构建好自组织?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展开,但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问题2: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要有自己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他们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加入,引导社群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问题3:是否已经形成了亚文化?要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比如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是否风格一致?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以上是我们归纳的社群特征与结构,如果想知道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五个环节的社群建设过程,可以参考我与秋叶、陈慧敏一起写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