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第1张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

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二)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实施高效优质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生产企业还只是停留在供应链理念的宣传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始运用和管理供应链。《财富》杂志早在2001年就已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

本世纪初华为、联想等大型企业提出供应链管理理念,经过10年的发展探索,供应链管理理念在生产企业中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管理,引入供应链管理咨询打造供应链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供应链管理特点

(1)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

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4)以最终客户为中心是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导向。

无论构成供应链的节点的'企业数量的多少,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生产企业供应链环节及其风险

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包括:产品开发、采购、运输、仓储及生产,其中也包含质量管理。供应链风险主要体现在诸多环节可能发生的意外而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其危害巨大。

(一)供应商产能风险

开发供应商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若其中任意指标评估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供应商产能风险主要是指供应商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交付风险,供应商交付能力代表着企业的产能和交货准时性。

(1)供应商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需求并具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如果供应商无法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或者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伴随生产企业的成长,供应商就会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那将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2)供应商能否准时交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面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供应商的运输、准时交货能力是生产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订货系统存在的风险

订单管理系统是物流管理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订单的管理和分配,使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信息化订单管理带给人们极大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故障,主要表现在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

(2)由于市场预测不足、多型号产品库存不均衡均可导致订单不足。

(三)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

运输环节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意外事故和异常天气及自然灾害。

(1)意外事故,交通拥堵、运输工具发生碰撞、火灾等,或因物料碰损、锈蚀等原因导致物料损失或无法按时到达。

(2)自然灾害,如:大雾、暴雨、冰雪、火灾、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等导致物料损失或无法按时到达。

(四)仓储及生产环节存在的风险

火灾、自然灾害、原材料短缺、工费及设备故障是仓储及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1) 火灾及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对仓储管理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受害轻则物损,重则造成停工停产。

(2) 库存管理的原则是库存最小化,目的是减少资金场地占用,节约成本,同时降低高库存带来的诸如过期、变质等存货风险损失。过低的库存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低库存易造成短缺风险,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中断会造成企业停工待料无法按期完成生产任务,或因此造成延迟向客户供货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五)制造质量风险

制造质量风险包括供应商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风险、运输仓储过程质量风险、生产制造质量风险。

(1)供应商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管理者的主观决策、个人素质、员工的质量意识和 *** 作水平。

(2)运输仓储过程质量风险主要有:磕碰、污染、变质、生锈。

(3)生产制造质量风险,最显著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工费,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装老化、 *** 作者技术水平限制而造成工费。再一个是设备故障或参数异常而造成停线或批量加工废品。

防范生产企业供应链风险的思路

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链状体系,其中涉及到数以万计的信息和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产生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人们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可以避免或降低风险的流程和预案。下面是对前述供应链风险进行防范的几点思考:

(一)供应商产能风险分析及对策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其中的交付能力代表着企业的产能和交货准时性。

通过供应商产能评估表对供应商的“交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需求并是否具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应对供应商产能风险较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风险高的原材料和零件采取“一品两点”或“一品多点”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潜在经济损失,提高企业话语权和竞争力。2011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受灾地区拥有众多的汽车和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停工停产众多。日系汽车企业受重创,而拥有较强开发和响应能力的美系、德系汽车企业(他们也用日本的零部件)受到的影响要比日系车企小得多。

(二)订货异常风险分析及对策

订货系统产生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系统故障、市场预测不足、多型号产品库存不均衡均导致订单不足。

应对信息系统问题,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有网络防火墙和信息数据定时备份,尤其是数据定时备份,可以在系统遭到攻击失效时快速恢复数据,这是目前很多主体企业采用的防范措施。

多型号产品订单不均衡的遏制方法主要是建立定期评审和校核流程,发现和掌握数据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订单。

(三)运输环节风险分析及对策

对于应对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交通拥堵、意外事故和异常天气及自然灾害等较好的方法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开发多条运输路线,海、路、空并举。

对于灾害天气建立预警机制,灾害可能之前,提高库存数量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四)仓储及生产风险分析及对策

(1)火灾对于仓储管理危害巨大,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火安全管理是防范火灾发生的有效方法,仓库火灾保险可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库存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既要降低高库存带来的场地资金成本又要确保维持生产的有效存储量,将存货管理风险降至最低,如何使二者达到一个合理均衡的状态控制存货管理风险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强存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运用ABC分析法,将存货分为重要存货、一般存货和不重要存货三类,进而对重要存货采用经济订货量模型进行管理和控制。

(五)质量风险分析及对策

无论是供应商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风险,还是核心企业生产质量风险都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建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质量风险,它可以被前瞻性以及回顾性地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其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二是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

(2)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3)风险控制,分析风险是否在控制之中,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4)在风险控制分析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风险控制的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观察系统是否有超出当时风险衡量所在状态的情况,是否有必要通过技术改进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风险。

(六)风险预警-五级报警流程

供应商产能、运输、交货及库存管理环节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生产企业需要有预警机制,并有相应的预案。下面是针对此过程分析的风险预警-五级报警流程。

(1)一级报警——产能报警

① 供应商评估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供应商因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核心企业生产计划报警。这有两种情况:a、供应商必须对企业发布的最新生产计划进行评估,如果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在发布之日起一段时间内(如两个工作日)向核心企业报警;b、当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短期或长期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布的当前生产计划时,供应商必须按约定时间(如四个星期)向企业报警。

② 供应商报警。a、供应商在发现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计划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生产企业物流部门报警;b、供应商需每天向生产企业通报热点物料和产能问题的最新动态。

③ 生产企业处理报警信息,a、登记报警信息;b、对报警零件或产能问题跟踪直至警报解除;c、向上级汇报最新动态;d、如报警零件有替代产品,则按照需要与供应商协调采购以弥补缺口;e、如供应商长时间不能解决产能问题,相关部门需推动企业解决问题。

(2)二级报警——交货报警

① 供应商评估交货状态。当供应商因短期生产计划或突发事件(如供应商生产设备故障、二级供应商供货延迟等)无法满足生产企业要求的交货时间和交货数量时,应充分评估交货节点预计完成情况。

② 供应商报警。供应商须在交货前规定的时间内(如两个工作日)向生产企业报警并加速自身生产和恢复供货。

③ 应急处理。生产企业接到报警信息,评估紧急运输能否满足生产需求,若能,则供应商安排紧急运输,若不能,则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3)三级报警——承运商报警

承运商报警需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之一:a、承运商在供应商处取货时,在发现装运差异;b、承运商可预见无法在规定窗口时间交货。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承运商需在第一时间向生产企业物料计划人员报警。

计划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核对库存和在途数量,确认短缺物料的短缺情况,据短缺情况确认该物料的处理方式:

① 评估库存和在途数量,确定可延时交货时间,要求供应商在此时间内补交货。

② 若补交货仍无法满足延时交货时间,考虑紧急运输,如空运。

③ 若仍无法满足生产则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4)四级报警——仓库报警

仓库报警需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a、仓库未在货物接收窗口时间接收到货物;b、仓库库存低于设定的最低库存标准;c、仓库存储零件发生生锈、磕碰或受潮等批量质量问题。

报警问题处理:

① 确定物料短缺情况;

② 确认承运商或供应商货物在途情况;

③ 评估到货风险,若满足生产,问题关闭。若不能保证正常生产,考虑紧急运输,若仍不能满足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5)五级报警——现场报警

当生产现场无法从仓库拉动到物料或现场物料低于最低存储标准时,现场需向物料计划人员报警。

报警问题处理:

① 评估现场库存维持生产持续时间;

② 核实物料在途状态及预计到货时间

③ 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拉动,若可以满足生产,问题关闭。若不能满足,需采取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结论

现代生产企业多数采取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以达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但庞大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及社会环境使得供应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多风险。

企业如能未雨绸缪,对风险早期评估,开发预案,对企业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会带来极大益处。

;

相关范文:
浅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措施。
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
纪作哲(2002)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范歆(2006)认为,供应链是指从最初供应商的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形成产品并送达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 。丁庭选、郭玲玲(2007)认为,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其功能在于获取材料、生产产品,并把产品送达最终顾客 。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将供应链的定义简要描述为:由一个核心企业以及许多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的,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链结构模式。
(二)供应链成本
纪作哲(2001)认为,供应链成本包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和其他变动成本 。刘刚(2004)认为,在供应链上生产和提供有关服务,开展各项活动等所占用和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就是供应链成本,也称供应链费用 。桂良军(2006)则认为,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网链中,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整个供应链上发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既包括有形的成本也包括无形的成本 。
由此可见,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管理。整个供应链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主要包括供应链设计和构建成本、运输和配送成本、库存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丁庭选、郭玲玲,2007)。供应链成本管理注重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将整个供应链视为一个协同合作的整体。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而且,多数员工都还存在着错误观念,认为成本仅仅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事,没有对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足够重视。同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已经成功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企业案例进行参考,所以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没有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文化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认识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导致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改进等。可见,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企业才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之路,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
为了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趋于下降,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资源配送是实行共享的,但是,企业间物流管理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自身因素导致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节点企业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完全整合,未达到资源共享,也没有专门的机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公平、公正的协调与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供应链成本管理有序的良性运行。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推动供应链有序运行的基础。然而,因为利益矛盾的存在,目前企业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不信任,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它们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利润分配不均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但是,利润分配不均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目前的供应链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
三、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
首先,要组织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向已经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企业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汲取失败的教训。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成本文化意识,要将成本控制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成本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做到自觉控制供应链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另外,企业在进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把这些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只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要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二)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竞争实力日益壮大,企业的纵向扩展能力不再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反而使企业分散有限的资源,不能形成企业的优势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横向集成,强调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在保证服务质量、保证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横向一体化要求企业:
1 资源整合
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对各节点企业实行资源共享,能使供应链总成本趋于下降。实现资源整合,需要从顾客反馈以及市场调研开始,一直到开发生产产品服务并接至顾客手中,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将自有资源与其他企业进行整合,从生产流通环节上降低成本。
2 组织构建必须匹配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前提是关系管理,只有处理好成员间的关系,对各节点企业及其生产环节进行整合,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各节点企业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的,只是各企业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核心企业要承担主要管理工作,并组织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管理,从属企业则是参与管理,承担其份内的成本管理活动。而要管理好核心企业与其从属企业如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或客户的关系,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在供应链中,专门设置一个与链上成员企业进行联系的组织机构已成为必要。这种与供应链匹配的机构必须履行以下职能:(1)维护成员间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2)获取信息,同时进行信息交换,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业务开支。
3 成本管理方法的集成运用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机制不但要求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各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还要求对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整合。不能只是单独在某个节点企业或者某个生产环节使用某种成本管理方法,而是将所有能运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成本管理方法的作用,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
(三)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的本质是将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所以,合作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换句话说,信任可以促进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减少供应链的交易成本,提高它快速反应的能力。但是,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供应链中参与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合作的难度超过了单个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所以,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法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另外,通过信息的获取,能使企业对已经获得的关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可见,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要想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五)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流程重组之后,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
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 。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1] 纪作哲.供应链成本管理:利润增长的新源泉[J] 商业研究, 2002, (1) P72
[2] 范歆 论供应链成本管理[J] 成人高等教育学刊, 2006,(1) P33-36
[3] 丁庭选, 郭玲玲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9) P14
[4] 纪作哲 浅议供应链成本管理[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4) P44
[5] 刘刚 供应链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 P262
[6] 桂良军 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 P15
[7] [美]罗伯特·B 罕菲尔德(Robert B Handfield), [美]小埃尔尼斯特·L 尼科斯(Ernest L Nichols, Jr)著,王小征译 供应链管理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2)P76
[8] 陈炜煜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营效率成本降低[J] 管理视角——经济论坛, 2005,(15) P82
其它相关: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ECR策略研究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补充:
该文章字数为5千多,只要你再把我给的第二篇文章的相关内容补充、穿插到里面即可达到标准。

供应链质量管理问题和策略

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把供应链的单个环节组织起来,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供应链质量的产生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供应链是企业间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等组成的经营网络。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产品质量客观上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因此,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能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快速响应,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供应链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一)KFC的“苏丹红”事件。当第二个“苏丹红”炮d炸来时,肯德基陷入新的危机公关之中。2005年3月15日肯德基被曝“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堡”含有“苏丹红”之后,3月16日一早,肯德基首先向所有门店发出通知,停止销售这两种产品,并宣布对所有污染的原料等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然而,不幸的是,它还没来得及算清楚“供应商责任”的账,自家又有三款产品北京“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劲爆鸡米花”所用的原料“辣腌泡粉”被发现含“苏丹红”。实际上,肯德基食品含有“苏丹红”最早是在英国发现的,2005年2月18日,英国对含有“苏丹红”食品全部进行撤柜,在英国食品标准署纷纷召回474种涉嫌产品之后不久,中国国家工商、质监、卫生部门等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涉嫌产品严格市场监督检查,并要求企业自查。

据业界专家分析,肯德基与麦当劳一样,其物流系统有GMP标准,“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 *** 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可实现“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无论是订单、发货,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配送的过程中送给了谁,谁接手的,生产质量部门是谁,都有基于批号的文件记录。一旦产品出现异常,理论上可通过记录对每一起货源进行跟踪。也就是说,肯德基应该能在文件记录下,将所有来自基快富食品有限公司的那批含苏丹红的原料进行回收。

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国际大型食品调味料生产企业,于1919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目前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或实验室。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有关‘苏丹红’问题的声明”称,在收到有关部门通知,怀疑其某一种产品可能混有“苏丹红”成分,该公司立即将其所有红色原材料和产品送官方机构检验,查明含有“苏丹红”成分的原料是昆山宏芳香料有限公司提供给基快富的红辣椒粉。宏芳公司也辩称属于冤枉,他们立即对此进行反击,表示“苏丹红”不是该公司添加的,被检出的产品中含有“苏丹红”,怀疑是因为使用了安徽义门苔干有限公司提供的含有“苏丹红”原料所致。“苏丹红事件”成了一起无人承担责任的“无头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可能出现在很多地方:“对原料的批号记录不完整、出错;未能秉循原料先进先出的原则,导致漏查;公开信后回收的工作滞后……”。

肯德基作为一家全球化的餐饮连锁企业,其供应链构成异常复杂且脆弱,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一直到回收各个环节,如果平时不注重对供应链的管理,一旦其中的任何一环出现了信息缺失或管理上的问题,供应链的其他环节都会将问题进行几何级别的放大,从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失控。

(二)丰田的“召回门”事件。2009年8月24号,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号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次召回。

丰田车的制造是采用如下梯级结构:一级零配件厂商作为功能零部件专业厂商努力生产,二级以下厂商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小批量生产或次零部件的生产,或者是承担加工外包任务。一般情况下,二级厂商都是员工数在100人以下的小企业,三级、四级厂商更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这样的基本结构体系直到现在仍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丰田的配套结构体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已显得不合时宜。从丰田的表现可以看出,日系整车厂的紧密配套体系正在受到如下三方面的挑战:(1)与供应商的配套过于紧密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2)随着供应商资源趋于多样化、全球化,建立一个透明、公正、全面的供应体系将有利于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过分密切的关系可能会妨碍采购过程的最优化;(3)这种配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错失了供应商平等贡献的机会,而且打击了外部供应商改进的积极性。

然而,这种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协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让丰田能够专注整车研发生产的同时,也让丰田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为,一旦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出错,丰田的供应链体系就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轰然倒下。早在几年前,丰田的通用平台模式就开始受到广泛质疑。一次是一家日本的轮胎供应商工厂发生大火,直接导致丰田为此停产两周;还有一次则是丰田的一个附属钢厂发生爆炸,产品供应不及时导致丰田不得不再次遭遇停产。事后,丰田从中吸取到了教训,但是对这种模式改变的效果甚微。

而此次召回门事件,让人得以抛开虚妄的光环,仔细研究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脆弱链条。丰田方面表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CTS公司生产的加速脚踏板出现质量问题。而问题可能出在日本企业为了技术保密,国内工厂和海外工厂乃至协作厂采用的技术不同代,即在国内工厂采用的技术版本较高。这样,麻烦就来了,供应链管理得以正常进行讲究的是标准及管理的统一。在全球化同一个链条上采用不同的尺度,人为调整因素过多,出现问题的概率自然加大。

(三)三鹿的“毒奶粉”事件。2008年6月,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与患儿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调查,主动、及时、准确公布事实真相,立即采取停产、召回等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严肃处理责任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于9月12日凌晨到石家庄,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事件开展深入调查。经查明,导致多名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国家规定,严禁用作食品添加物。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调查组认为,这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集团原奶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牧场模式,即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二是奶牛养殖小区模式,就是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三是挤奶厅模式,即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四是以上三种方式交叉。其中,养殖小区和挤奶厅模式都是较难控制质量标准的,它们既没有统一的标准,又在法律监管上存在漏洞。因此,三鹿奶源供应采用散户养殖、奶站收购等方式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企业本身的质量监管制度存在问题。

三、供应链质量管理策略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在餐饮行业、制造行业,还是乳制品行业、农产品行业,都存在着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对于研究解决或者是改善供应量这种质量安全问题的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精益供应链。精益供应链就是将从产品设计到顾客得到产品整个过程所必需的步骤和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其核心是减少、消除企业中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精益供应链的采用,成为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 *** 作周期、提供强化的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伟大的方法”。

(二)敏捷供应链。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更为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有必要将敏捷化思想运用于整条供应链管理,其实质是在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思想上,更多地强调了供应链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通过对资金流、物料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动态战略联盟。

(三)专注对供应链顾客需求的研究。在供应链管理中,对顾客需求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顾客需求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输入,是新一轮质量改进的起点。为了使顾客满意,必须不间断地广泛收集、获取顾客的需求信息,缩小与顾客之间的“质量差距”。

(四)共同参与研发、创新。共同参与研发即邀请供应商参加研发过程。这将大大加快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使产品质量更优。另外,制造商也可以协助供应商改进原材料和包装。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是供应链管理广泛采用的方法,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而且越来越强调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

(五)优化供应商选择与有效的管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早期企业普遍追求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借助外部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以获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此时,由于产品质量的形成经过了许多上下游企业和组织,供应商和外协厂家提供的零部件、半成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根据先进制造模式的特征,加强对供应商和外协厂家的选择和质量协同管理。

(六)创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化供应链。对于那些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分销型中小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监控分公司、办事处、销售代表、代理商乃至门店、专柜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要想真正实现电子化供应链管理,首先要分析业务流程,剔除和整合无效率环节,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供应链合作的需要;其次是精心选择适配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与优秀的实施顾问团队,分阶段实现电子化供应链管理。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16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