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交叉
编译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嵌入式
目标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供编译过程使用,因而只好将编译工程转移到高性能的主机中进行。linux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重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目标系统的编译器gcc2.对目标系统的二进制工具binutils3.目标系统的标准c库glibc4.目标系统的linux
内核头文件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步骤一、下载源代码 下载包括binutils、gcc、glibc及linux内核的源代码(需要注意的是,glibc和内核源代码的版本必须与目标机上实际使用的版本保持一致),并设定shell变量PREFIX指定可执行程序的安装路径。二、编译binutils 首先运行configure文件,并使用--prefix=$PREFIX参数指定安装路径,使用--target=arm-linux参数指定目标机类型,然后执行make install。三、配置linux内核头文件首先执行make mrproper进行清理工作,然后执行make config ARCH=arm(或make menuconfig/xconfig ARCH=arm)进行配置(注意,一定要在命令行中使用ARCH=arm指定cpu架构,因为缺省架构为主机的cpu架构),这一步需要根据目标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配置,笔者进行的实验中目标机为HP的ipaq-hp3630 PDA,因而设置system type为SA11X0,SA11X0 Implementations中选择Compaq iPAQ H3600/H3700。配置完成之后,需要将内核头文件拷贝到安装目录: cp -dR include/asm-arm $PREFIX/arm-linux/include/asm cp -dR include/linux $PREFIX/arm-linux/include/linux四、第一次编译gcc首先运行configure文件,使用--prefix=$PREFIX参数指定安装路径,使用--target=arm-linux参数指定目标机类型,并使用--disable-threads、--disable-shared、--enable-languages=c参数,然后执行make install。这一步将生成一个最简的gcc。由于编译整个gcc是需要目标机的glibc库的,它现在还不存在,因此需要首先生成一个最简的gcc,它只需要具备编译目标机glibc库的能力即可。五、交叉编译glibc这一步骤生成的代码是针对目标机cpu的,因此它属于一个交叉编译过程。该过程要用到linux内核头文件,默认路径为$PREFIX/arm-linux/sys-linux,因而需要在$PREFIX/arm-linux中建立一个名为sys-linux的软连接,使其内核头文件所在的include目录;或者,也可以在接下来要执行的configure命令中使用--with-headers参数指定linux内核头文件的实际路径。configure的运行参数设置如下(因为是交叉编译,所以要将编译器变量CC设为arm-linux-gcc):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PREFIX/arm-linux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最后,按以上配置执行configure和make install,glibc的交叉编译过程就算完成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glibc的安装路径设置为$PREFIXARCH=arm/arm-linux,如果此处设置不当,第二次编译gcc时可能找不到glibc的头文件和库。六、第二次编译gcc运行configure,参数设置为--prefix=$PREFIX --target=arm-linux --enable-languages=c,c++。运行make install。到此为止整个交叉编译环境就完全生成了。几点注意事项第一点、在第一次编译gcc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找不到stdio.h的错误,解决办法是修改gcc/config/arm/t-linux文件,在TARGET_LIBGCC2_CFLAGS变量的设定中增加-Dinhibit_libc和-D__gthr_posix_h。最近有很多朋友在探讨关于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的问题,下面就一些问题作一个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基于Linux *** 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 *** 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 *** 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 *** 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 *** 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 *** 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 *** 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和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 *** 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 *** 作系统内核的编译:Linux *** 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按固定的步骤编译内核完成以后,会在相应目录生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通过FTP将该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传回工作站PC,然会再通过ADS或SDT下的烧写工具写入开发板的Flash即可。
(T004)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