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Java-基础,第1张

Java-基础

目录

1、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2、反射机制

3、Java参数传递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

4、抽象类(abstract class)和接口(interface)有什么区别?


1、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和多态。

继承:Java中的继承是指在一个现有类(父类)的基础上在构建一个新类(子类),子类可以拥有父类的成员变量以及成员方法(但是不一定能访问或调用,例如父类中private私有的成员变量以及方法不能访问和调用)。继承的作用就是能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子类拥有父类中的一切(拥有不一定能使用),它可以访问和使用父类中的非私有成员变量,以及重写父类中的非私有成员方法。继承的好处是实现代码的复用以及扩展,子类通过对父类代码的复用,可以不用再定义父类中已经定义的成员变量,方法上直接对父类的方法进行重写实现了扩展。

封装:Java中的封装是指一个类把自己内部的实现细节进行隐藏,只暴露对外的接口(setter和getter方法)。封装又分为属性的封装和方法的封装。把属性定义为私有的,它们通过setter和getter方法来对属性的值进行设定和获取。封装的意义就是增强类的信息隐藏与模块化,提高安全性。封装的主要作用也是对外部隐藏具体的实现细节,增加程序的安全性。

多态:多态就是指多种状态,就是说当一个 *** 作在不同的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Java中,实现多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编译时的多态,另外一种是运行时多态,编译时的多态是通过方法的重载实现的,而运行时多态是通过方法的重写实现的。方法的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有多个方法名相同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有着不同的参数列表,在编译期我们就可以确定到底调用哪个方法。方法的重写,子类重写父类中的方法(包括接口的实现),父类的引用不仅可以指向父类的对象,而且还可以指向子类的对象。当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引用时,只有在运行时才能确定调用哪个方法。其实在运行时的多态的实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继承(包括接口的实现)2.方法的重写 3.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2、反射机制

Java 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获得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属性和方法。这种在运行时动态的获取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 的反射机制。

3、Java参数传递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

当一个对象被当作参数传递到一个方法后,在此方法内可以改变这个对象的属性,那么这里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答:是值传递。Java 语言的参数传递只有值传递。当一个实例对象作为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该对象的引用的一个副本。指向同一个对象,对象的内容可以在被调用的方法内改变,但对象的引用(不是引用的副本) 是永远不会改变的。Java的参数传递,不管是基本数据类型还是引用类型的参数,都是按值传递,没有按引用传递!

4、抽象类(abstract class)和接口(interface)有什么区别?

1.抽象类只能单继承,接口可以多实现。

2.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接口中不能有构造方法。

3.抽象类中可以有成员变量,接口中没有成员变量,只能有常量(默认就是 public static final)

4.抽象类中可以包含非抽象的方法,在 Java 7 之前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在 Java 8 之后,接口支持非抽象方法:default 方法、静态方法等。Java 9 支持私有方法、私有静态方法。

5.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类型可以是任意修饰符,Java 8 之前接口中的方法只能是 public 类型,Java 9 支持 private 类型。

设计思想的区别:

接口是自上而下的抽象过程,接口规范了某些行为,是对某一行为的抽象。我需要这个行为,我就去实现某个接口,但是具体这个行为怎么实现,完全由自己决定。

抽象类是自下而上的抽象过程,抽象类提供了通用实现,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抽象。我们在写实现类的时候,发现某些实现类具有几乎相同的实现,因此我们将这些相同的实现抽取出来成为抽象类,然后如果有一些差异点,则可以提供抽象方法来支持自定义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87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