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的拼音:sòng xìn。
送信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òng xìn,意思是递送信件。引申为传递消息。
详细释义:
1、递送信件。引申为传递消息。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到了住宅,早有部里长班送信,告知老爷中在第几房,并房师的官衔、姓名、科分、住处。”
《孽海花》第四九回:“他不提就完了,再提我送信给你。”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八路军一来 刘锡元 父子们就跑到一个荒山上躲起来,有什么风声 小旦管给人家送信。”
2、方言。专指人逝世后,家属安排专人给亲戚朋友家去送达人已经死亡消息的人。 随着电话和手机的普及,送达逝者死亡的送信将逐渐消失,成为历史了。
例句:人都老了,送信都安排好了吗?
例句:
1、邮递员踏着泥泞的道路为农民送信。
2、他可以从一旁帮帮忙,跑跑腿,送送信。
3、某人亲自送信,专人手递一封信。
4、邮递员的职责是送信送包裹。
5、这个年代的绿衣使者,不论辞风下雨,挨门挨户给人家送信,从来不耽误一天。
6、送信人坐下来休息,气喘吁吁地说出了令人伤心的消息。
古代世界无论哪个国家也没有建立起成熟的邮政系统,所以关于送信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就中国古代来说,如果是朝廷发出的诏令和各地官府的各种公文,可以利用驿站中专门的驿传人员进行传递,而官吏士大夫们也经常利用这一系统传送自己的私人信函。至于民间一般信件,要么是托熟人代转,要么是委托远游的商人、僧侣等人转交,是非常不方便和的。古代送信方式最直接的就是飞鸽传书,但是飞鸽传书可不是任何人都用得了的。因为鸽子需要特种训练,并且鸽子一般都单纯的往家飞,别的地方想要寄信就不太现实了。这个送信方式也费事,成功率也不高。
还有一种驿站的方式。古代的驿站还是非常发达的,在我国古代,把骑马送信称为邮驿。根据甲骨文相关记载商朝就出现了邮驿,周朝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那时候每隔34里就设有一个驿站,驿站当中有马匹,在送信的过程中可以换人换马,这样能够使政府的公文和信件能够一站一站的不停的传递下去。中国的驿站制度经历了春秋,汉,唐,宋,元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期才被现代邮政所取代,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政信息的国家之一。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熟人捎带,古代送信有钱人家有的是奴才,就靠他们骑马送过去。普通人家没有钱,只能靠熟人顺路带过去,古代最常见的熟人带信就是进京赶考的书生。这种方法其实极其不方便,也没有实效性,毕竟古代人速度非常慢,所以家书真的是抵万金。
如果在古代有一个做官的朋友,那就非常好的。因为官员经常有出差的机会,带上一两封信更是举手之劳。古代除了官员出差,经常走动的就是商人了,也可以托商人送信,商人自然是无利不起早。如果需要他们帮忙送信是需要收费的,一般古时候的几十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块钱,这个价在古代也算是良心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