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园有何构园特色?

雁山园有何构园特色?,第1张

山园园主采取了很多阴阳平衡的策略,如采用《周易》方向定位的布局,遍布园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了“龙道”平衡之法。

重建后的雁山园占地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30多米,面积达15公顷。其园地结构是“真山真水型”的园林。

桂林一带地质属喀斯特熔岩,石山平地兀起,屹立奇秀,园中山形似鸿雁蹲伏,有头有尾,似假山而为真山者,墟因以为名,而园亦是称。相思江从园里流过,为溪为湖,两岸桂丛柏木荫盖,池荷香馆,山清水碧,景致天然。岩石余脉随地裸露,暗泉涌出。

雁山园突出地表现出桂林山水之山奇、洞奇和水奇的特征,规划设计结合田野山舍,融山林郊野和村庄园亭于一体。建筑物大都依山临湖,原布局除厅堂轩馆亭阁楼台外,遍设山廊、水廊及复廊、复道廊。

雁山园选址在后来市区20千米外的城郊,当时有驿道可通,紧靠集镇,生活交通都很方便。园内有方竹山、乳钟山、桃源洞,又名“相思洞”“雁山洞”、碧云湖、清罗溪等自然景观,建有涵通楼、澄砚阁、碧云湖舫等亭台楼阁,理水掇石,人工和自然浑然一体。

雁山园内地形起伏变化,湖塘星罗棋布,有利于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在造园上首先得了地利之宜;园内山石嶙峋,奇岩幽洞,甘泉清冽,湖溪兼备,得真山真水之妙。

“巧于因借”是该园的特点之一:一借“雁山春红”的植物景观,二借“雁落坪沙”的奇特山水。水源岭及周围石山上的各种野生杜鹃在三四月间盛开时,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蝶舞蜂鸣,借入园内,观之春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雁山春红”借景之妙。

利用雁山村水源岭一带之土岭石山的外形轮廓线,南北叠位,高低错落,精选在园内游览线的交叉点玄珠桥上可观山形的最佳综合轮廓线,形似大雁展翅东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加上园内稻香村的田野菜地烘托,遂成“雁落坪沙”之绝色景观,形成无限风光在雁园之势。

利用借景入园的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园内景色的层次和景观视域,使园内外景色互相渗透,他为我用,融为一体。但凡私家园林,均在满足园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功能前提下来进行布局。

“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精神已见”,“园以景胜,景因园异”,“三份匠意,七分主人”,这都是园林中的布局、构图、组景与园主的关系问题。

雁山园是按照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理论和美学观,结合利用自然的山、水、岩洞、石、花草、树木创造出了高于自然的园林境界。雁山别墅书大门楹联:

春秋多佳日;

林园无俗情。

雁山园利用天然的山水和植物景观写出了这副楹联的意境。

全园布局自由活泼,各景区各建筑之间以园路或桥廊贯通,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环形游览路线。园路多用青料石和天然卵石铺砌,随地形起伏变化,图案有异,曲径连幽。

因地制宜,天然成趣全园为自然山水,地形起伏变化。根据布局和构图的需要,利用乳钟山做屏障,其造型宏伟瑰丽又省人力外,还利用低湿洼地和小水塘,疏竣整理成湖成溪或稻田,地尽其利,各得其所。

使全园水体互相沟通,形成系统,或广池巨浸,或小溪曲涧,聚分自然,曲折成章,既有对比,又富变化。破碎地形合理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湖塘池岸或利用天然山石为岸,或保留自然土岸,在流水冲刷之处,巧妙地利用天然块石干垒成景。清罗溪南端是自然山石岸,北端以自然土岸为主,间夹天然生根石,曲折开合有变,效果极佳。

唯中段稍平直,欠变化,多用粗料石干垒,偶夹自然山石,尚留人工斧凿痕迹,但尚呈弧线变化,并以树木藤蔓覆盖,半掩半露,得以补拙。

廊榭桥柱,因地制宜,多用粗料石干垒,粗犷自然,与环境和谐统一。横跨清罗溪复廊下的桥墩,碧云湖中的曲廊、湖舫、水榭及绣花楼旁的水榭,其水中柱墩均系粗毛料石干砌而成,既美观粗犷,又经久实用。

涵通楼南小湖中八角形的钓鱼亭,利用天然散生石作基础和石墩,构亭架桥,自然清雅,意趣横生、韵味无穷,是不可多得的佳构。

丹桂台和钓鱼台均是利用天然山石,稍加人工整理而成,天然成趣。“既减人工,又省物力”,“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此为雁山园造园成功之处。

雁山园的园林建筑既具江南园林建筑的典雅,更以岭南园林建筑的敞朗见长。根据清代农代缙所绘制的雁山园图可以看到,全园建筑是根据功能、地形及景观的需要布置,与环境结合紧密,既无庭院感,也无中轴线,园林建筑占全园总面积比重较轻。园内楼阁厅榭,多为歇山大屋顶,也有少量硬山、卷棚和重檐的。

重点建筑的屋脊是太阳、浪式卷草、花鸟、金鲤鸱吻一类的雕饰。屋面多为青灰色筒瓦,建筑整体外形轮廓柔和稳定,通透开敞,朴素美观。个别主要建筑如澄研阁也有用琉璃瓦,其装修色彩鲜艳,十分丰富。

由于地处南国,气候炎热,吸收了地方民居跑马楼圈廊形式的布局,如大门、水榭、碧云湖舫等。涵通楼东西两边的二层复廊,造型各异,形式新颖,颇具地方特色。

全园的绿化配置,除保留石山上的天然植被和名木古树外,主要结合功能分区和造景组景需要,采用本地树种,有成片种植的,也有重点点缀的。

如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多为结合功能分区,组织园林空间而布置的,同时其本身也是该景区突出的植物景观和绿化配置的主要特点。

另外,在方竹山上种方竹,桃源洞前植桃花、丹桂亭旁栽丹桂,桂花厅旁种有各种桂花,红豆院内重点突出红豆树等。这里有的是以景点或建筑名称命题,加以重点渲染,使之名副其实而有意加强突出而配置的,有的则是以植物配置的实际艺术效果而命名的。

涵通楼前后是重点点缀的地区,集中配置了牡丹、墨兰、白玉兰、素心兰、金边兰、方竹、紫竹、金嵌玉竹等奇花异草。

适地种树也是该园植物配置的成功之处。如在园的东北部墙边地形低洼的地区成片种植竹子,在湖塘溪边配置柳树、乌桕,这都是符合植物生态习性的,并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的处理。

雁山园有各种奇花异卉和天然植被,种类丰富,林茂花繁,鸟语花香,把园内装点得分外妖娆。它不仅拥有石灰岩石山特有的植物群落,还有大量人工栽培的名贵花木品种。

尤其以方竹、红豆树、丹桂、绿萼梅最为珍贵突出,人们赞誉为“雁山四宝”,它与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合称的“五林”,是整个雁山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的重要特点和标志。

根据清代画家农代缙《雁山园图》的临摹本,最初,雁山园有大门、跑马楼、涵通楼、碧云湖舫、澄砚阁、琳琅仙馆、红豆院、玄珠桥、棋亭、花神祠、方竹山、钟乳山、碧云湖、青罗溪等景观。

刘名誉在《雁山园》(见《纪游闲草》,1909年刻本)中较详细地记载了20世纪初雁山园的景观:

距其园数里皆稻畦,嶂岫逶随,林木苍蔚,河流绕之,得略彴而渡焉。桥两隅各荫古桂,经一小村落,沟水泠泠,老树偃卧,围墙蜿蜒际山,凡数曲而抵园之门。浦溆重圩,灌输活泼,长椅数丈。跨波以涉,溪声潺潺,如琴如筑如竽笙,球琳相间而鸣戛,谷纹差差,净如绿玉不可唾,何其靓也?入园而好山迎人,逶而右沃田,弥望绿玉之水与堤为弯,环苍瑶之,石与水为拱揖,松栝柳桂之木,又与石为哨蒨也。田之右为庄厦数十间,再进得长桥矗水之左。迤而左为水之楼,对楼有山岩壑幽,窅内闭脩蛇。旧设危亭,荒邃非可穷也。转而南,皆坦途,几畴芋塍相积。右顾水外时见墙屋,既而值垣门,是为内园之门。门目内砖坪数十丈,有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钜丽,是为涵通楼,斯园之主楼也。楼之下轩楹闳豁,旁区洞房,楼之上飞阁峻檐,往者藏数万轴书于此,闳以外,楹以内,广除数丈方,罄布之,通明而爽垲,登斯目眺,北有高峰叠,东有风亭水榭,西有阡圳厦苑。紫青缭白,浮金散紫,毕效奇于斯楼之外,由是而南为花圃、为竹台,沿磴旋折为山亭。亭之下溪水深碧,神鱼之所出没也,亭之后巉岩屈转是为雁山峙洞,岈窍怪,不可思议而凉飚飒然,愈进愈阔,扪壁目下,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洵逭暑之一胜。洞外遍植芳木,侧有花神祠,向晚遂不遍涉。

自楼而西南地桥屋上度复道(由涵通楼至承雁阁),是为澄砚阁,乃京卿寝兴之室。回廊绮疏,背隈隩而面孤亭,挟乱洞而俯澄绿,于此读书,于此垂钓。自楼而东南得曲廊。沿廊数转为桥亭,明湖开镜,荇藻交横,桥亭者垒石于湖中,建之拗拮,类之字,以达远舫厅,厅凡七间,轩宏敞亮,周以画栏,去水仅尺许,随处可见,登舟湖光荡处,花竹倒影,好风吹袂,贵禽变声。湖右李林,湖左花屿,湖前之丛竹则青,琅玕馆故址也。

雁山园的建筑较多,若以老大门为北子点、澄砚阁为南午点的中轴来看,沿中轴线有大门、伞阁、绣楼、戏楼、涵通楼、澄砚阁六组建筑,建筑格局各异,层次分明,移步换景,自然舒展。从大门进入,山阻水隔,疑无去路,只见右侧临水边上立着一座孤零零的亭阁——伞阁。与伞阁隔红莲塘相望的就是绣楼。伞阁前有一水塘,塘内开满红色的莲花,故名为红莲塘。逆水而上是一沟渠,行至尽头,乳钟山脚下又见一水塘,满塘开放白色莲花,名为白莲塘。再上溯还有一小塘,因园主曾用于养白鹅,故名白鹅塘。白鹅塘北岸为乳钟山。这是一组结合自然地势布局设计的连环水系。红莲塘水面与北流的青罗溪连为一体,共水注入沉鱼塘,形成水面开阔的景象,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波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雁山园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开阔的长形空地,北接榕园,南连涵通楼,东临碧云湖和白莲塘,西抵青罗溪,可谓雁山园的中心广场,地势非常开阔。园主在靠榕园处建一戏楼(1936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已毁的戏楼地基上建了大礼堂,即今汇学堂)。

整个雁山园以中轴线建造的六组建筑,集住、藏、演、绣于一线,青罗溪自南向北穿园而过,溪的东岸建筑林立,西岸则是一派田园风光的稻香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8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