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是EICAD的交点设计文件EICAD,全称为EICAD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软件。主要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互通立交工程的各阶段设计。自从2002年10月份推出以来,拥有数百家用户,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EICAD包括:路线版、立交版两个版本,适应用户的不同设计需求。路线版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等设计、计算和图表输出等功能。在立交版中,包含了用于互通立交设计的命令,包括:积木法、基本模式法、扩展模式法和其他辅助设计命令等。EICAD系统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三个部分。该系统输出成果可以直接供“道路、桥梁三维建模程序--3Droad”使用,建立道路桥梁的三维模型。
附闭合导线计算
1、 源程序
F1 A1
L1 Defm 4N-2
L2 N:A:B:Pol(C-A,D-B):W<0=>W=W+360T=W
L3 K=0=>M=T+180:E=C:F=D:GOTO 0: ≠>E:F:Pol(G-E,H-F):W<0=>W=W+360M=W
L4 Lbl 0:L=0:U=0:I=0:R=2:Z[1]=T
L5 Lbl 1:{J}:Z[R]+360: R=N+1=>GOTO 2: ≠>R=R+1:GOTO 1
L6 Lbl 2:P”JB”=(Z[N+1]-M) Q”JL”=40√NR=2
L7 Lb1 3:{S}:Z[N+R]=S:L=L+S
L8 Z[2N-1+R]=Rec(S,(Z[R]-P(R-1)/N)):U=U+V
L9 Z[3N-2+R]=W:I=I+W:N=R=>GOT 4: ≠>R=R+1:GOTO 3
L10 Lbl 4:P=U+C-EQ=I+D-F
L11 G”1:M”=L/Pol(P,Q) R=2
L12 Lbl 5:X”XI”=C+Z[2N-1+R]-PZ[N+R]/LY”YI”=D+Z[3N-2+R]-QZ[N+R]/L
L13 R=N=>GOTO 6: ≠>R=R+1:C=X:D=Y:GOTO 5
L14 Lbl 6:”END”
2、 说明
(1)、本程序可计算附和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的坐标系经过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后的结果,能显示角度闭合差、增量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的相对精度;
(2)、输入的观测角为导线的左角。
3、程序代号注释
N导线观测角的折角数;
A、B导线起始点所后视的已知点的坐标x,y;
C、D导线起始点(即设站点)的坐标x,y;
E、F导线终点(已知点)的坐标x,y;
G、H在导线终点设站观测前视已知点的坐标x,y;
T起始站后视至起始点的方位角;
M终点站至前视已知点的方位角;
J观测的左角值;
JB角度闭合差;
JL允许的角度闭合差,程序中是以40√n计算的,如和要求的不一致,可改一下L6语句中的有关部分。
S所测导线的边长;
L边长的累计数;
U△x的累计数;
I△y的累计数;
Px坐标的闭合差;
Qy坐标的闭合差;
K转换符,当K=0时为计算闭合导线,当K≠0(任意数)时为计算附和导线。
铁路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 for CASIO fx-4500P )
一、主程序:M(M是文件名,下同)
L1 A”CX”B”CY”C”HX”D”HY”E”ZHX”F”ZHY”Q”HZX”L”HZY”G”ZHDK”H”ZHJD°”
I”A°”J”L0”K”L1”R
L2 Pol(C-A,D-B):M=W
L3 Lbl 2:W=90:{NOWZ}:Z”DK”N”Z/!/Y(1/2/3)”:N=2=>Goto 1⊿O”M”W”A°”
L4 Lbl 1:P=Z-G:S=E:T=F:U=H:V=H:Fixm
L5 P≤0=>Prog 3:≠=>P≤J=>Prog 1:≠=>P≤J+K=>Prog 2:V=90J/π/R+180π-
1R-1
(P-J)⊿⊿P≤J+K=>Prog 4:V=H+V⊿⊿
L6 P>J+K=>P=2J+K-P:S=Q:T=L:P>0=>Prog 1:X=-X:U=H+I:Prog 4: V=U-V:
≠=>
U=H+I:V=U:P=-P:Prog 3⊿⊿
L7 N≠2=>P=O:U=V-W:N=3=>P=-P⊿S=X:T=Y:Prog 3⊿
L8 Pol(X-A,Y-B):W=W-M:W<0=>W=W+360⊿
L9 W:”°°°=”◢V:”S=”◢X:”X=”◢Y:”Y=”◢Goto 2
二、子程序:1
L1 V=90P2(πRJ)-1
L2 X=P-Pxy5(40R2J2)-1
L3 Y=PVπ/540
三、子程序:2
L1 Y=180π-1R-1(P-05J)
L2 X=RsinY+J/2- Jxy3/240/R2
L3 Y=J/24/R+R-RcosY
四、子程序:3
L1 X=S+PcosU
L2 Y=T+PsinU
五、子程序:4
L1 I<0=>Y=-Y:V=-V⊿
L2 S=S+XcosU-YsinU
L3 Y=T+XsinU+YcosU
L4 X=S
说明:1、该程序适用于计算器 CASIO fx-4500PA。
2、程序符号定义说明:测站点坐标CX,CY;后视点坐标HX,HY;直缓点坐标
ZHX,ZHY;缓直
点坐标HZX,HZY;直缓点里程ZHDK;经过直缓点和交点的直线的方位角ZHJD°;
曲线偏
角(曲线左偏为负,右偏为正)A°;缓和曲线长L0;圆曲线长L1;圆曲线半径R;
计算
点里程DK;计算曲线的左边点或者右边点)Z/!/Y(1/2/3),曲线的右边输入1,左
边输
入3,线路上输入2;左边的点与当前里程点的连线的距离和当前里程点切线的逆
时针
方向的角度A°(如果上一项不选择2的话)。
3、计算结果显示的数据是:极角、极距和坐标。
4、该程序适用于极坐标法测量曲线时的数据(极角和极距)计算,以及曲线坐标
计算。
面积计算(多边形法)
1、源程序
F1 A2
L1 N:P=A:Q=B:S=0:I=2
L2 Lbl 0:{C,D}:F=(A+C)(B-D):S=S+F
L3 A=C:B=D:I=I+1
L4 I≤N=>GOTO 0⊿
L5 F=(C+P)(D-Q):S=S+F:S”W”=S/2◢
3、 说明:
(1)、本程序适用于所测断面为多边形闭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折点坐标按顺时针方向输入,得出的面积为正,否则为负,绝对值是一样
的。
4、 程序代号注释
A、B—计算面积起始点纵横坐标;
C、D—各转折点的纵横坐标;
S—代表计算过程中的有关面积;
S“W”—为图形最后需要的计算面积。
N—多边形的折点个数。
体积计算
1、源程序
F1 A3
L1 J=0:H=0:WG
L2 Lbl 0:{NAB}:NAB:P=A:Q=B:S=0:I=1
L3 Lbl 1:{CD}:S=S+(A+C)(B-D)/2:A=C:B=D:I=I+1
L4 I<N=>GOTO 1⊿S=S+(C+P)(D+Q)/2◢
L5 J≠1=>GOTO 2: ≠>L=G-H:V=(R+S+√(RS))L/3◢⊿W=W+V◢
L6 Lbl 2:R=S:H=G:J=1:{G}:G:GOTO 0
2、说明
(1)、程序可自动计算每一断面面积,当进行到第二个断面时就会显示出1~2断
面间的体积,而后再进行第三断面面积计算,并累计出1~3断面之间的体
积。。。。。。,直到最后得出需算断面间的总体积。
(2)、坐标输入时,应按顺时针方向逐个输入折点坐标,这样得出的面积为正
值,一个桩号折点输入完后,程序自动进入下一桩号的输入状态。
3、程序代号注释
G—断面桩号;
A、B—断面起算折点的坐标;
C、D—断面上其他折点坐标;
S—断面面积;
L—断面间距;
V—本断面与前一断面之间计算出的体积。
N—G桩号断面上的折点个数;
W—本断面之前所有体积之和。
在任意控制点上测定直线上的任意位置与高程数据计算
1、源程序
F1 A4
L1 A”X”:B”Y”:E”Z0”:C”X1”:D”Y1”:F”Z1”:G”H0”:I
L2 Lbl 0:{LJV}:LJV
L3 K= tanF:T=tan(E+L)
L4 X”XP”=(B-D-AT+KC)/(K-T) ◢Y”YP”=B+TX-AT◢
L5 S=√((X-A)2+(Y-B)2)
L6 H=G+StanJ+I-V◢GOTO 0
2、说明
(1)、本程序功能:在已知断面上某一点的坐标及断面方向的方位角后,可直接
将仪器架设在邻近控制点上,为测设各个断面上的点提供数据,不需要一定要将
仪器架设在断面桩上测设断面,而所测的断面点均有坐标和高程。
(2)、基本原理:如图所示,A、B为已知控制点,其方位角为Z0,断1-断2为断
面线控制桩,其方位角Z1可以算出,仪器架设在A点,后视B点,转角L1、L2、
L3。。。。。。,这时A~1、A~2,。。。。。。的方位角也为已知,根据解析
几何,两方位直线相交,可解出1#,2#。。。。。。的坐标及其与A的距离。
3、程序代号注释
A、B—测站点坐标
C、D—断面桩点坐标
L—观测断面点的水平角
J—观测断面点的竖直角
V—觇标高
S—测站至断面测点的距离
H—断面测点的高程
I—仪器高
Z0—测站至后视点的方位角
Z1—断面线的方位角
竖曲线计算
1、源程序
F1 A5
L1 BADTRZ
L2 Lbl 0:{C}:C
L3 Z≥1=>H=A+(B-A)/T(C-D)-(C-D)2/(2R) ◢≠>H=A+(B-A)/T(C-D)+ (C-D)
2/(2R) ◢
L4 GOTO 0
2、说明
(1)、本程序的功能是根据道路施工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数据,算出竖曲线上各加
桩点的高程;
(2)、本程序适用于由小桩号向大桩号端方向计算,在键入全部已知数据后,当
C出现时,只要键入该点的桩号,高程立即会显示出来。
3、程序代号注释
A—起点(或终点)高程
C—需计算点的桩号
T—竖曲线切线长
D—起点(或终点)高程
R—竖曲线半径
H—C桩号处的高程
B—切线交点的高程
Z—曲线凹凸判断符Z≥1时为凸曲线,z<0时为凹曲线。
两点测角前方交会坐标计算
1、源程序
F1 A6
L1 ABCDEF
L2 X“XP”=(A/tanF+C/tanE-B+D)/(1/tanE+1/tanF) ◢
L3 Y“YP”=(B/tanF+D/tanE-C+A)/(1/tanE+1/tanF) ◢
说明:
E—1#点的观测角
F—2#点的观测角
1#、2#点的编号时应注意:面向交会点P的左侧定为1#点,右侧定为2#点。
竖曲线计算
1、源程序
F1 A5
L1 BADTRZ
L2 Lbl 0:{C}:C
L3 Z≥1=>H=A+(B-A)/T(C-D)-(C-D)2/(2R) ◢≠>H=A+(B-A)/T(C-D)+ (C-D)
2/(2R) ◢
L4 GOTO 0
2、说明
(1)、本程序的功能是根据道路施工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数据,算出竖曲线上各加
桩点的高程;
(2)、本程序适用于由小桩号向大桩号端方向计算,在键入全部已知数据后,当
C出现时,只要键入该点的桩号,高程立即会显示出来。
3、程序代号注释
A—起点(或终点)高程
C—需计算点的桩号
T—竖曲线切线长
D—起点(或终点)高程
R—竖曲线半径
H—C桩号处的高程
B—切线交点的高程
Z—曲线凹凸判断符Z≥1时为凸曲线,z<0时为凹曲线。
两点测角前方交会坐标计算
1、源程序
F1 A6
L1 ABCDEF
L2 X“XP”=(A/tanF+C/tanE-B+D)/(1/tanE+1/tanF) ◢
L3 Y“YP”=(B/tanF+D/tanE-C+A)/(1/tanE+1/tanF) ◢
说明:
E—1#点的观测角
F—2#点的观测角
1#、2#点的编号时应注意:面向交会点P的左侧定为1#点,右侧定为2#点。 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程序 (Ver 32)
F1 XLCS (主程序,步数385)
L1 Norm:Deg:U=O〃A0〃:Prog 1:Q=U:C〃X-JD〃:D〃Y-JD〃:U=A〃A:R+L-
〃:Prog 1:
B=Abs U:R:S〃L0〃:E〃K-ZH〃
L2 Fix 3:M=5S-Sxy3/240R2:P=S2/24R:T〃T〃=(R+P)tan5B+M◢F〃L〃=
πRB/180
+S◢F=F+E:Norm
L3 K〃ZJ:XY=>1〃:K≠1=>{L}:V=L〃K〃:U=0:Prog 4: G=X:H=Y:≠>G〃
X〃:H〃Y〃◣
{KJ}:K〃HS:XY=>1〃:K=1=>{I}:X=I〃X〃:Y=J〃Y〃:≠>V=J〃K〃:U=0:Prog 4◣
Fix 3
L4 V〃D0〃=Pol(X-G,Y-H◢Fix 4:N=W:W<0=>W=W+360◣Prog 2:W〃
A0〃=W◢
Norm:U=0:{U}:U〃AB〃:Prog 1:K=U
L5 Lb1 0:U=0:{U}:U〃CS:XY=>1〃:U=0=>{UZ}:V=Z〃K〃: U〃BZ:R+L-
〃:A<0=>U
=-U◣Prog 4: ≠>{XY}:X:Y◣Prog 5: Prog 6:Goto 0
F2 1 (十进制→六十进制子程序,步数19)
L1 U=Int U+Frac U/6+Frac 100U/90
F3 2 (六十进制→十进制子程序,步数22)
L1 60Frac W:W=Int W+01Int Ans+006Frac Ans
F4 3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子程序,步数57)
L1 Y=RS:X=V-Vxy5/40Y2:Y=Vxy3(1-Vxy4/56Y2)/6Y+URec(1,90V2/π
Y:X=X-UW
F5 4 (中桩、边桩坐标计算子程序,步数195)
L1 V>F=>X=T-UsinB+Rec(V-F+T,B:Y=W+UcosB:Goto 0◣
L2 V>F-S=>V=F-V:Prog 3: Rec(1,B:U=X:X=T+TV-XV-YW:Y=TW-
UW+YV:
Goto 0◣
L3 V>E+S=>Y=P+R-Rec(R-U,180(V-E-5S)/πR:X=M+W:Goto 0◣
L4 V>E=>V=V-E:Prog 3: ≠>X=V-E:Y=U◣
L5 Lbl 0: A<0=>Y=-Y◣Rec(1,Q:U=X:X=C-TV+XV-YW:Y=D-
TW+UW+YV
F6 5 (测设数据输出子程序,步数76)
L1 Pol(X-G,Y-H:W=W-N:W<0=>W=W+360◣W=K+W:W≥360=>
W= W-360◣
Fix 4:Prog 2:W〃AC〃=W◢Fix 3:V〃DC〃=V◢Norm
F7 6 (测设时移桩数据计算子程序,步数92)
L1 Lbl 0:Norm:L=0:W=0
L2 Lbl 1:U=0:{U}:U〃SC〃:U≠0=>W=W+U:L=L+1:Goto 1◣W≠0=>
{U}:U〃V〃:
Prog 1:Fix 3:W〃SD〃=W/L×sin U◢W〃MOVE〃=V-W◢Goto 0◣
使用说明
1、 程序说明
(1) 本程序特点:可置镜任意点放样任意点(中桩点、边桩点、导线
点);人性化设计,提示信息全面,并充分考虑工程术语和习惯;专门设计的角
度输入输出方式;绝对优秀的存储器分配方案。
(2) 本程序适用于放射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且前、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的
单曲线放样,可放样线路中桩和边桩,按里程和坐标放样均可。
(3) 角度输入(出)方式:度分秒,如 56°3′19〃 输入(出)为
560319。注意:分、秒必须为两位数,当小于10时,应在前面加“0”。
(4) 放样前应准备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施工坐标系(正测量坐标系、右手
坐标系),计算控制点和曲线交点坐标、曲线第一切线方位角;整理曲线要素和
放样点桩号、相应的边桩距离(或放样点坐标)。
(5) 若按坐标放样,则当程序提示输入曲线要素时,可输入任意值,仅在
提示输入置镜点、后视点和放样点属性时输入“1”,然后输入相应坐标值。
(6) 如果要实时显示放样点的坐标,可在子程序F6行L1的“Fix 4:”后增加以
下语句(双引号内):“X◢Y◢”或者“X〃X〃=X◢Y〃Y〃=Y◢”。
(7) 子程序F1行L4中“:U=0:{U}:U〃AB〃:Prog 1:K=U”(输入仪器后视读
数)和行L5中“Prog 6:”(调用移桩计算子程序)、子程序F6行L1中“W=K+W:W
≥360=>W= W-360◣”(计算仪器前视读数,必须与前述“输入仪器后视读数”
同时取舍)、子程序F8(移桩计算子程序)可根据需要取舍。
(8) 本程序按CASIO fx-4500P计算器设计。若使用CASIO fx-4800P计算
器,应作以下改动:①变量“V”与“I”调换,变量“W”与“J”调换;②调用子程序时,
子程序名应加双引号(〃),如:PROG 1应改为PROG 〃1〃;③“xy”应为“^”;④
在子程序F1行L1或L2中任意位置添加“I=0:J=0”语句。
(9) 程序步数说明:每个子程序实际占用空间=程序步数+行数+程序名字
符数+2。
by 中铁二十四局福建公司工程部•洪淮斌
函授铁路选线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
1、铁路设计年度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 5 年。
2、导向线与等高线相交处填挖量为零。
3、作用在列车上的阻力,可分为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附加阻力包括隧道附加阻力、曲线阻力和坡道阻力。
4、线路纵断面坡段的坡度差大于一定的值时,应设置竖曲线。
6、设计铁路的客货运量吸引范围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地方吸引范围。
7、在越岭地区定线时,主要解决选择垭口、高程选择和引线选择三个问题。
8、采用的最大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这样的地段称为缓坡地段。
9、为了使上坡进站的列车在临时停车时能够顺利起动,应该在进站信号机前设置进站缓坡_。车站前方有长大上坡道时,为了使列车出站后能够较快加速,最好在出站时设计一段__出站加速缓坡_。
10、机车往返行驶的区段称为机车交路。
11、在曲线上,为了抵消离心力的影响,需要在外轨设置超高
12、铁路标准轨距为 1435 mm。区间正线线间距至少保证达到 4 m。
13、我国铁路缓和曲线的顺坡线型一般为 直线顺坡 。
14、采用动能闯坡时,列车到达坡顶的速度通常应大于等于机车计算速度。
15、铁路设计年度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 10 年。
16、一条新建铁路调查后1-12月的货运量如下(万吨)、30、35、35、50、50、50、60、50、60、50、40、30,则这条铁路的货运波动系数是133。
17、某铁路A到B点的线路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则AB方向的拔起高度为 15 米。A点的线路标高为120米,则B点的线路标高为 1279 米。
18、世界建成运营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由 日本 建成的。
19、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为 内部收益率 。
20、如下图所示的运行图中,E站到A站上行方向旅行速度最慢的列车是 1254 次,运行时间大约是 60 分钟。
二、单项选择题
1、 随道口位置的选择,应贯彻____C____的原则。
A 晚进洞、晚出洞 B晚进洞、早出洞 C早进洞、早出洞 D早进洞、晚出洞
2、 下列的货运列车对数的计算公式中, 、 、 指的是快货列车、零担列车、摘挂列车等的_A_。
A满轴系数 B扣除系数 C储备系数 D通过列车对数
3、 铁路中心线是指 c 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在纵向的连线。
A 距内轨半个轨距 B 半个轨距
C 距外轨半个轨距 D 外轨内侧面
4、 铁路能力的计算中,客车扣除系数__B__。
A <1 B >1 C=1 D与客车速度无关
5、 既有线的通过能力加强,一般有如下措施:1 增设车站或线路所、2行车组织措施、3 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4 改换信联闭装置。一般情况下各种措施的优先采用顺序是____B____。
A 1234 B2413 C4213 D3412
6、 隧道内的纵断面应设计为__B_____。
A 平面坡 B 人字坡 C 平坡或分段平坡 D 圆曲线
7、 在一条铁路线中,以下所涉及到的列车运行速度,速度值最小的为___D___。
A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B走行速度 C 技术速度 D旅行速度
8、 铁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是___A__的依据。
A 项目决策 B 项目建设
C 项目立项 D项目实施
9、著名的“人”字形展线,是在__B__铁路上实现的。
A京广铁路 B京张铁路 C陇海铁路 D京沪铁路
10、以下不属于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是___C_____。
A 限制坡度 B机车类型 C缓和曲线线型 D到发线有效长
11、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规定牵引吨数的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后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称为__B___。
A 限制坡度 B加力牵引坡度
C 最大坡度 D设计坡度
12、体现线路平面上弯曲程度的一个指标为___D___。
A 拔起高度 B限制坡度 C 最小曲线半径 D展线系数
13、货运量是设计线一年内___A____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A单方向 B双方向 C 重车方向 D上行方向
14、以下哪些不是反映运营条件的技术指标 B 。
A输送能力 B展线系数 C拔起高度 D牵引吨数
四、简答题
1、均衡速度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为什么用均衡速度法计算时要加上起停车附加时分?
答:假定列车在每一个坡段上运行,不论坡段长短;也不论进入坡段时的初速高低,都按该坡道的均衡速度(或限制速度)作等速运行考虑。
在车站起动和进站停车时,均衡速度与实际速度有较大差别,所以用均衡速度法计算时要加上起停车附加时分。
2、简述在线路平面设计中,为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的原因。
使列车安全、平顺、舒适地从直线过渡到圆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要设置缓和曲线。
R:∝→R 离心力逐渐增加,利于行车平稳;
h:0→h向心力逐渐增加,与离心力增加配合;
轨距:B→B+W 曲线加宽(R<350m)。
3、简述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
决定修建一条铁路时,起讫点一般是事先决定的(有时由于考虑设计线在路网中的作用,和既有线的接轨点亦可作比较决定),而中间还必然受到若干政治、经济和国防等据点的控制。同时,线路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也要考虑,越是长大的干线,影响线路各可能方案的基本走向的因素就越多。线路走向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能否适应运输要求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直接影响到铁路本身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运营条件,必须在认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断。
①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径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
②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
③自然条件
④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
4、简述紧坡地段的定线原则。
当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自然坡度时,线路主要受高程控制的地段称为紧坡地段。其主要矛盾是如何克服高程的障碍,即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在平面上有意识地展长线路(展线),使线路行经的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基本上与最大坡度相适应,以免产生不合理的填挖方和高桥长隧道。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在坡度设计上留有余地);一般不采用反向坡度,以免增加线路展长,增加运营支出;困难地段向平易地段引线。
5、铁路轨道的欠超高和过超高是如何产生的,请结合公式说明。
列车行经曲线时,产生离心力;由于存在超高h而产生向心力。
欠超高 h =
速度较高的客车通过曲线,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导致欠超高的产生。
过超高 h =
速度较低的货车通过曲线,产生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导致过超高的产生。
我国铁路绝大多数为客货共线,最大超高度的拟定,既要考虑速度高的旅客列车通过时,因超高不足而过分限制行车速度;又要考虑速度低的货物列车通过时,因超高过大而引起轮轨的严重磨耗。
6、什么是枢纽,枢纽的作用是什么?
在几条铁路干线相互交叉或接轨的地区,除编组站外还建有几个专业车站或综合车站,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办理各种列车运转和客货运业务,则这些车站连同该地区内的联络线及其他铁路设备统称为枢纽。
枢纽是随着铁路和城市的发展逐步改建、扩建而形成的。各种车站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枢纽内有些编组站是组织列车运输的核心,完成大量货物列车的解编任务,还包括各个客运站、货站、综合站等,各自担负不同的客货运业务,既有合作,形成一个整体。又有分工,可以方便货物作业和旅客中转。随着市地方城镇的规划发展及工业布局的调整而扩建起来的。枢纽内的联络线把铁路和铁路、铁路和车站、车站与车站连接起来,保证各铁路及各车站间有便捷的通路,并尽可能不改变运行方向,使枢纽在运用上有较大的机动性。
五、计算
已知某设计线(单线)限制坡度ix=9‰,采用韶山3型电力机车牵引(P=138t,Fj=3178kN,λy=09),计算得w0’=3825N/t,w0″=1411N/t,试计算牵引质量。
取G=2620t
六、设计
某段铁路,限制坡度为9‰,韶山Ⅰ型电力机车牵引,列车长600m,线路的平面如图所示(自左向右为上坡方向),线路起始里程为K21+400(最左侧),要在K28+000处修建隧道,隧道长3000米,进入隧道前要求有800米长4‰的缓坡,请用足坡度设计这段线路的纵断面 (注明计算过程)。已知隧道折减系数为 =09。
(1)左端大于200米的直线段单独设置为一个坡段,长1850米,坡度9‰。
(2)在K28+000修建隧道,即在从左端起28000-21400=6600米处设置隧道。隧道前800米缓坡位置为左端起5800米处。
(3)长度大于列车长的JD1设置为一个800米的坡段。
折减值为 ‰
(4)JD1右侧大于200米的直线段单独设置为一个坡段,长1450米,坡度9‰。
(5)长度大于列车长的JD2设置为一个1250米的坡段。
折减值为 ‰
(6)将JD2右侧的直线段与部分JD3合并为一个坡段,长450米(其中直线段182米,曲线268米)
折减值为 ‰
(7)部分JD3与部分右侧直线段合并为一个坡段,800米缓坡
(8)缓坡右侧为隧道段,长度3000米
折减值为 ‰
(9)隧道外大于200米的直线段单独设置为一个坡段,长800米,坡度9‰。
七、简图
1、请画出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套线、灯泡线的简图。
同向曲线: 反向曲线:
套线: 灯泡线:
两相邻曲线,转向相同者称为同向曲线,转向相反者称为反向曲线。
简单套线由三个曲线组成,每一曲线的偏角均不大于180度。
灯泡线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曲线组成(若为三个曲线则中间一个曲线的偏角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
2、下图是一段非用足坡度设计的纵断面线,请改善纵断面线设计以减少工程量(直接在图上画出)。
了解一下文章可能对你有些帮助、第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 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二章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 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 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 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 1.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①有利于驾驶员 *** 纵方向盘; 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②根据驾驶员 *** 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 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 3.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4.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5.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6.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②其构成为: 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 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 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 ③《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 7.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②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定出O点; ③从O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 各点; ④从0、1、2、3、… 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2—2′;3—3′ … 和对称的0—0′;1—1′;2—2′;3—3′ …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的要求 ⑤用直线分别连 , , …,和对称的 , , … ,各线段互相交叉 ⑥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 ⑦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 8.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 8倍或超高为 2% ~ 4%的圆曲线半径; 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m 9.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 ①基本型:按直线— 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②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 ③复曲线: (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 —圆曲线R2 —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 (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 —圆曲线R1 —圆曲线R2 —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 (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R1—回旋线—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 ④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 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 ⑥C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的形式 三章 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有何规定 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考虑标高控制 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 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答:⑴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 ①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②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 ⑵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 ①路基的纵向排水; 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 2.答:⑴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 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3.答:⑴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要求 ⑵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距离要求;③跨线桥下视距要求;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4.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5.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①在平原地区,主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区,主要由土石方平衡、降低工程造价所控制;③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⑤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⑥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⑦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 6.答: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 ①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 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③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④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 7.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叉点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 8.答: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 (1)做好准备工作;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 (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
fx-4500p坐标计算程序根据坐标计算方位角
L1 A“X1=”:B“Y1=”:Pol(C“X2”-A,D“Y2”-B:“S=”▲W<0W=W+360△W:“ALF(1~2)=”
直线段坐标计算L1 X“X(0)”:Y“Y(0)”:S“S(0)”:A“ALF”L2 Lb12L3 {L}:L“LX”L4 M“X(Z)”=X+(L-S)cosA▲L5 N“Y(Z)”=Y+(L-S)sinA▲L6 {B}:B“B(L)”:Q“Q”L7 O“X(L)”=M+Bcos(A+Q+180)▲L8 P“Y(L)”=N+Bsin(A+Q+180)▲L9 {C}:C“B(R)”L10 U“X(R)”=M+Ccos(A+Q)▲L11 V“Y(R)”=N+Csin(A+Q)▲L12 Goto 2
园曲线段坐标计算L1 S“S(0)-Km”:X“X(0)”:Y“Y(0)”:A“ALF”:R“R”:K“K(L=1,R=2)”L2 Lb1 2L3 {L}:L“L(X)”L4 V=180/π×(L-S)/R:W=V/2L5 C=A+(-1)K×W:D=2RsinW:F=A+(-1)K×VL6 M“X(Z)”=X+DcosC▲L7 N“Y(Z)”=Y+DsinC▲L8 {E}:E“B(L)”:Q“Q”L9 O“X(L)”=M+Ecos(F+Q+180)▲L10 P“Y(L)”=N+Esin(F+Q+180)▲L11 {G}:G“B(R)”L12 T“X(R)”=M+Gcos(F+Q)▲L13 U“Y(R)”=N+Gsin(F+Q)▲L14 Goto 2
正向缓和曲线段坐标计算L1 S“ZH-Km”:X“X(ZH)”:Y“Y(ZH)”:A“ALF”:R“R”:H“LS”:K“K(L=1,R=2)”L2 Lb1 2L3 {L}:L“L(X)”L4 D=30(L-S)2/π/R/H:C=L-S-(L-S)5/90/(R×H)2:B=A+D(-1)K:E=A+3D(-1)KL5 U“X(Z)”=X+CcosB▲L6 V“Y(Z)”=Y+CsinB▲L7 {G}:G“B(L)”:Q“Q”L8 F“X(L)”=U+Gcos(E+Q+180)▲L9 I“Y(L)”=V+Gsin(E+Q+180)▲L10 {J}:J“B(R)”L11 M“X(R)”=U+Jcos(E+Q)▲L12 N“Y(R)”=V+Jsin(E+Q)▲L13 Goto 2
卵形曲线坐标计算L1 S“Km-YH”:E“X(YH)”:F“Y(YH)”:G“ALF”:B“R1”:D“A”:K“K(L=1,R=2)”:Q“R1-R2X=1,D=2)”L2 Lb1 2L3 {Z}:Z“L(X)”L4 J“L1”=D2/B: R“RP”=D2B/(D2+(-1)Q(Z-S)B):L“LP”=D2/RL5 M=(L-J)-(L5-J5)/40/D4+(L9-J9)/3456/D8L6 N=(L3-J3)/6/D2-(L7-J7)/336/D6+(L11-J11)/42240/D10L7 T=G-(-1)Q(-1)K×J2×90/D2/πL8 X“X(Z)”=E+(-1)QMcosT-(-1)KNsinT▲L9 Y“Y(Z)”=F+(-1)QMsinT+(-1)KNcosT▲L10 A“ALF(P)”=G+(-1)K(Z-S)×90×(1/B+1/R)/πL11 {H}:H“B(L)”:U“Q”L12 W“X(L)”=X+Hcos(A+U+180)▲L13 V“Y(L)”=Y+Hsin(A+U+180)▲L14 {C}:C“B(R)”L15 I“X(R)”=X+Ccos(A+U)▲L16 P“Y(R)”=Y+Csin(A+U)▲L17 Goto 2
卡西欧4500的程序集附闭合导线计算附闭合导线计算
1、源程序
F1 A1L1 Defm 4N-2L2 N:A:B:Pol(C-A,D-B):W<0=>W=W+360⊿T=WL3K=0=>M=T+180:E=C:F=D:GOTO 0: ≠>E:F: Pol(G-E,H-F):W<0=>W=W+360⊿M=WL4 Lbl 0: L=0:U=0:I=0:R=2:Z[1]=TL5 Lbl 1:{J}:Z[R]+360: ⊿R=N+1=>GOTO 2: ≠>R=R+1:GOTO 1L6 Lbl 2:P”JB”=(Z[N+1]-M) ◢Q”JL”=40√N◢R=2L7 Lb1 3:{S}:Z[N+R]=S: L=L+S◢L8 Z[2N-1+R]=Rec(S,(Z[R]-P(R-1)/N)):U=U+VL9Z[3N-2+R]=W:I=I+W:N=R=>GOT 4: ≠>R=R+1:GOTO 3L10Lbl 4: P=U+C-E◢Q=I+D-F◢L11 G”1:M”=L/Pol(P,Q) ◢R=2L12Lbl 5:X”XI”=C+Z[2N-1+R]-PZ[N+R]/L◢Y”YI”=D+Z[3N-2+R]-QZ[N+R]/L◢L13 R=N=>GOTO 6: ≠>R=R+1:C=X: D=Y:GOTO5L14 Lbl 6:”END”
2、说明(1)、本程序可计算附和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的坐标系经过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后的结果,能显示角度闭合差、增量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的相对精度;(2)、输入的观测角为导线的左角。3、程序代号注释N—导线观测角的折角数;A、B—导线起始点所后视的已知点的坐标x,y;C、D—导线起始点(即设站点)的坐标x,y;E、F—导线终点(已知点)的坐标x,y;G、H—在导线终点设站观测前视已知点的坐标x,y;T—起始站后视至起始点的方位角;M—终点站至前视已知点的方位角;J—观测的左角值;JB—角度闭合差;JL—允许的角度闭合差,程序中是以40√n计算的,如和要求的不一致,可改一下L6语句中的有关部分。S—所测导线的边长;L—边长的累计数;U—△x的累计数;I—△y的累计数;P—x坐标的闭合差;Q—y坐标的闭合差;K—转换符,当K=0时为计算闭合导线,当K≠0(任意数)时为计算附和导线。
面积计算(多边形法)
1、源程序F1 A2L1 N: P=A: Q=B:S=0:I=2L2Lbl 0:{C,D}:F=(A+C)(B-D):S=S+FL3 A=C:B=D:I=I+1L4 I≦N=>GOTO0⊿L5 F=(C+P)(D-Q):S=S+F:S”W”=S/2◢
1、说明:(1)、本程序适用于所测断面为多边形闭合图形的面积计算。(2)、折点坐标按顺时针方向输入,得出的面积为正,否则为负,绝对值是一样的。
2、程序代号注释A、B—计算面积起始点纵横坐标;C、D—各转折点的纵横坐标;S—代表计算过程中的有关面积;S“W”—为图形最后需要的计算面积。N—多边形的折点个数。
体积计算
1、源程序F1 A3L1 J=0:H=0:WGL2 Lbl0:{NAB}:NAB: P=A: Q=B:S=0:I=1L3 Lbl 1:{CD}:S=S+(A+C)(B-D)/2:A=C:B=D:I=I+1L4I<N=>GOTO 1⊿S=S+(C+P)(D+Q)/2◢L5 J≠1=>GOTO 2: ≠>L=G-H:V=(R+S+√(RS))L/3◢⊿W=W+V◢L6Lbl 2:R=S:H=G:J=1:{G}:G:GOTO 0
2、说明(1)、程序可自动计算每一断面面积,当进行到第二个断面时就会显示出1~2断面间的体积,而后再进行第三断面面积计算,并累计出1~3断面之间的体积。。。。。。,直到最后得出需算断面间的总体积。(2)、坐标输入时,应按顺时针方向逐个输入折点坐标,这样得出的面积为正值,一个桩号折点输入完后,程序自动进入下一桩号的输入状态。
3、程序代号注释G—断面桩号;A、B—断面起算折点的坐标;C、D—断面上其他折点坐标;S—断面面积;L—断面间距;V—本断面与前一断面之间计算出的体积。N—G桩号断面上的折点个数;W—本断面之前所有体积之和。
在任意控制点上测定直线上的任意位置与高程数据计算
1、源程序F1 A4L1 A”X”:B”Y”:E”Z0”:C”X1”: D”Y1”:F”Z1”:G”H0”:IL2 Lbl 0:{LJV}: LJVL3 K=tanF:T=tan(E+L)L4 X”XP”=(B-D-AT+KC)/(K-T)◢Y”YP”=B+TX-AT◢L5 S=√((X-A)2+(Y-B)2)L6H=G+StanJ+I-V◢GOTO 0
2、说明(1)、本程序功能:在已知断面上某一点的坐标及断面方向的方位角后,可直接将仪器架设在邻近控制点上,为测设各个断面上的点提供数据,不需要一定要将仪器架设在断面桩上测设断面,而所测的断面点均有坐标和高程。(2)、基本原理:如图所示,A、B为已知控制点,其方位角为Z0,断1-断2为断面线控制桩,其方位角Z1可以算出,仪器架设在A点,后视B点,转角L1、L2、L3。。。。。。,这时A~1、A~2,。。。。。。的方位角也为已知,根据解析几何,两方位直线相交,可解出1#,2#。。。。。。的坐标及其与A的距离。
3、程序代号注释A、B—测站点坐标C、D—断面桩点坐标L—观测断面点的水平角J—观测断面点的竖直角V—觇标高S—测站至断面测点的距离H—断面测点的高程I—仪器高Z0—测站至后视点的方位角Z1—断面线的方位角
竖曲线计算
1、源程序F1 A5L1 BADTRZL2 Lbl 0:{C}:CL3Z≧1=>H=A+(B-A)/T(C-D)-(C-D)2/(2R) ◢≠>H=A+(B-A)/T(C-D)+ (C-D)2/(2R) ◢L4 GOTO0
2、说明(1)、本程序的功能是根据道路施工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数据,算出竖曲线上各加桩点的高程;(2)、本程序适用于由小桩号向大桩号端方向计算,在键入全部已知数据后,当C出现时,只要键入该点的桩号,高程立即会显示出来。
3、程序代号注释A—起点(或终点)高程C—需计算点的桩号T—竖曲线切线长D—起点(或终点)高程R—竖曲线半径H—C桩号处的高程B—切线交点的高程Z—曲线凹凸判断符Z≧1时为凸曲线,z<0时为凹曲线。
两点测角前方交会坐标计算
1、源程序F1 A6L1 ABCDEFL2 X“XP”=(A/tanF+C/tanE-B+D)/(1/tanE+1/tanF)◢L3 Y“YP”=(B/tanF+D/tanE-C+A)/(1/tanE+1/tanF)◢
说明:E—1#点的观测角F—2#点的观测角1#、2#点的编号时应注意:面向交会点P的左侧定为1#点,右侧定为2#点。
以上就是关于eicad里面怎么找到纵断面设计进行修改全部的内容,包括:eicad里面怎么找到纵断面设计进行修改、在CASIO fx-4800P中,如何使用均方差程序、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教育学院2010-2011第三学期网络教育期末试卷《结构力学》试题A答案谁知道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