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认证的概念
RHCA(Red Hat Certified Architect),是RedHat公司在2004年推出的顶级认证,也是Linux界公认的 *** 作系统最高级认证。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Linux认证的概念,欢迎大家参考!
Linux用户认证方法简介
当今IT环境中,任何计算机系统都要充分考虑设计、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所以在目前主流 *** 作系统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增加了很多安全方面的功能和特性,而在众多的安全特性和功能中有相当多的技术是确保用户鉴别和身份认证方面的安全性的。
所谓用户鉴别,就是用户向系统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提交自己的身份z明,然后由系统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属实的过程。换句话说,用户鉴别是系统的门户,每个用户进入到系统之前都必须经过鉴别这一道关。 而所谓认证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计算机系统确认了用户是经过授权的合法用户之后才能允许访问。安全认证最常用的方式是比对用户输入和预存于数据库中的密码。
不过在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和安全认证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几个核心问题。例如:
如何真正实现正确鉴别用户的真实身份
在鉴别用户合法身份之后,如何确定用户可以对哪些资源进行访问
如何控制用户以何种方式来访问计算机资源
如何对用户的安全访问随时随地按需调整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在设计鉴别和认证程序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而在Linux类的 *** 作系统中,这些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机制。
在Linux类的 *** 作系统中,最初用户鉴别过程就像各种Unix *** 作系统一样:系统管理员为用户建立一个帐号并为其指定一个口令,用户用此指定的口令登录之后重新设置自己的口令,这样用户就具有了一个只有它自己知道的口令或者密码。一般情况下,用户的身份信息在Linux系统中存放在/etc/passwd文件当中,这实际上是一个拥有简单格式的数据库表,通过":"作为分隔符分隔出多个字段,其中包括用户的名称、用户ID、组ID、用户说明、主目录和登录使用的shell等相关信息。而用户口令经过加密处理后存放于/etc/shadow 文件中。也是一个格式类似的数据库表,除了用户名和经过加密之后的密码之外,还包括多个对密码有效期进行定义的字段,包括密码有效时间、密码报警时间等。
用户登录的时候,登录服务程序提示用户输入其用户名和口令,然后将口令加密并与/etc/shadow 文件中对应帐号的加密口令进行比较,如果口令相匹配,说明用户的身份属实并允许此用户访问系统。这种思想基于只有用户自己知道它的口令,所以输入的口令是正确的话,那么系统就认定它是所声称的那个人。
在Linux类 *** 作系统中,定义用户信息和密码信息的字段和格式都需要符合标准的Linux Naming Service Switch定义,即NSS定义。因此用户信息只要保证满足NSS规范,就可以来源于本地passwd和shadow之外的其它信息数据库和认证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一些其它认证解决方案。例如NIS、LDAP等,都可作为存放用户信息的数据库,而存放用户口令或者鉴别用户身份的数据库,可以采用专用于网络环境的Kerberos以及智能卡鉴别系统等方式。
这一整套的鉴别和认证方案貌似无懈可击,但是将这种解决方案真正应用到 *** 作系统中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在 *** 作系统上所包含的认证不仅仅只涉及到系统登录和访问,在系统外围往往提供了众多的应用程序,相当多的应用程序在访问过程中是有认证需求的。那么是否需要针对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得加入认证和鉴别的功能如果要,那么无论从程序的开发和使用管理角度来讲,工作量都将成倍增加;如果不要,则系统级的用户鉴别和安全认证与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关系,意味着不管用户是否需要登录系统,但是对应用程序的访问都将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性。
第二,如果针对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开发用户鉴别和认证的功能,那么一旦发现所用的算法存在某些缺陷或想采用另一种鉴别和认证方法时,开发者或者用户都将不得不重写(修改或替换)应用程序,然后重新编译原程序。
所以,尤其是当实现鉴别功能的代码以通常方法作为应用程序一部分一起编译的时候,上述问题将十分突出。很明显,传统的身份鉴别和用户认证方式一旦整合到实际的 *** 作系统中,在实用当中缺乏灵活性。
鉴于以上原因,Linux *** 作系统的开发者和设计人员开始寻找一种更佳的替代方案:一方面,将鉴别功能从应用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和维护;另一方面,为这些鉴别模块建立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即API,以便众多的应用程序能方便地使用它们提供的各种功能;同时,鉴别机制对上层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和最终用户)要求一定要是透明的,这样可以对使用者隐藏其中比较复杂的实现细节。
可插拔认证模块PAM的基本概念
事实上直到1995年的时候,SUN的研究人员才提出了一种满足以上需求的方案,这就是可插拔认证模块(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PAM)机制,并首次在其 *** 作系统 Solaris 23上部分实现。
可插拔认证模块(PAM)机制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插件功能,使用户可以轻易地在应用程序中插入新的认证模块或替换原先的组件,同时不必对应用程序做任何修改,从而使软件的定制、维持和升级更加轻松。因为认证和鉴别机制与应用程序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应用程序可以通PAM API来方便地使用PAM提供的各种鉴别功能而不必了解太多的底层细节。此外PAM的易用性也较强,主要表现在它对上层屏蔽了鉴别和认证的具体细节,所以用户不必被迫学习各种各样的鉴别方式,也不必记住多个口令;又由于它实现了多鉴别认证机制的集成问题,所以单个程序可以轻易集成多种鉴别机制,如Kerberos和Diffie - Hellman等认证机制,但用户仍可以用同一个口令登录而且感觉不到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在广大开发人员的努力下,各版本的UNIX系统陆续增加和提供了对PAM应用的支持。其中Linux-PAM是专门为Linux *** 作系统实现的,众多的Linux *** 作系统包括Caldera、Debian、Turbo、Red Hat、SuSE 及它们的后续版本都提供对PAM的支持。而FreeBSD从31版本也开始支持PAM。而且除了具体实现方法上多少有些不同外,各种版本Unix系统上PAM的框架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的Linux的PAM框架知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且在下文介绍其框架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刻意区分Unix PAM与Linux PAM这两个技术术语。
PAM的分层体系结构
PAM 为了实现其插件功能和易用性,采取了分层设计思想。就是让各鉴别模块从应用程序中独立出来,然后通过PAM API作为两者联系的纽带,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在其中"插入"所需要的鉴别功能模块,从而真正实现了在认证和鉴别基础上的随需应变。实际上,这一思路也非常符合软件设计中的"高内聚,低耦合"这一重要思想。
PAM 的体系如下简图所示: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PAM 的API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应用程序和认证鉴别模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当应用程序调用PAM API 时,应用接口层按照PAM配置文件的定义来加载相应的认证鉴别模块。然后把请求(即从应用程序那里得到的参数)传递给底层的认证鉴别模块,这时认证鉴别模块就可以根据要求执行具体的认证鉴别 *** 作了。当认证鉴别模块执行完相应的 *** 作后,再将结果返回给应用接口层,然后由接口层根据配置的具体情况将来自认证鉴别模块的应答返回给应用程序。
上面描述了PAM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整体的运作机理。下面将对PAM中的每一层分别加以介绍。
第一层:模块层。模块层处于整个PAM体系结构中的最底层,它向上为接口层提供用户认证鉴别等服务。也就是说所有具体的认证鉴别工作都是由该层的模块来完成的。对于应用程序,有些不但需要验证用户的口令,还可能要求验证用户的帐户是否已经过期。此外有些应用程序也许还会要求记录和更改当前所产生的会话类的相关信息或改变用户口令等。所以PAM在模块层除了提供鉴别模块外,同时也提供了支持帐户管理、会话管理以及口令管理功能的模块。当然,这四种模块并不是所有应用程序都必需的,而是根据需要灵活取舍。比如虽然login可能要求访问上述所有的四种模块,但是su可能仅仅需要使用到鉴别模块的功能即可。至于如何取舍则涉及到接口层的PAM API和配置文件,这部分内容将在后文中加以介绍。
第二层: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位于PAM结构的中间部分,它向上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用户鉴别等过程的具体细节,向下则调用模块层中的具体模块所提供的特定服务。由上图可以看出,它主要由PAM API和配置文件两部分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
PAM API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调用下层特定模块的接口,这类接口与底层的模块相对应,包括:
鉴别类接口:pam_authenticate()用于鉴别用户身份,pam_setcred()用于修改用户的私密信息。
帐号类接口:pam_acct_mgmt()用于检查受鉴别的用户所持帐户是否有登录系统许可,以及该帐户是否已过期等。
会话类接口:包括用于会话管理和记帐的 pam_open_session()和 pam_close_session()函数。
口令类接口:包括用于修改用户口令的 pam_chauthtok()。
第二类接口通常并不与底层模块一一对应,它们的作用是对底层模块提供支持以及实现应用程序与模块之间的通信等。具体如下:
管理性接口: 每组 PAM 事务从 pam_start()开始,结束于 pam_end()函数。接口 pam_get_item()和 pam_set_item()用来读写与 PAM 事务有关的状态信息。同时,能够用 pam_str()输出 PAM 接口的出错信息。
应用程序与模块间的通讯接口:在应用程序初始化期间,某些诸如用户名之类的数据可以通过 pam_start()将其存放在PAM接口层中,以备将来底层模块使用。另外底层模块还可以使用 pam_putenv()向应用程序传递特定的环境变量,然后应用程序利用pam_getenv()和pam_getenvlist()读取这些变量。
用户与模块间的通讯接口:pam_start()函数可以通过会话式的回调函数,让底层模块通过它们读写模块相关的鉴别信息,比如以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方式提示用户输入口令。
模块间通讯接口:尽管各模块是独立的,但是它们仍然能够通过pam_get_item()和pam_set_item()接口共享某些与鉴别会话有关的公用信息,诸如用户名、服务名、口令等。此外,这些API还可以用于在调用pam_start()之后,让应用程序修改状态信息。
读写模块状态信息的接口:接口pam_get_data()和pam_set_data()用以按照PAM句柄要求访问和更新特定模块的信息。此外,还可以在这些模块后附加一个清除数据函数,以便当调用 pam_end()时清除现场。
由于 PAM 模块随需加载,所以各模块始化任务在第一次调用时完成。如果某些模块的清除任务必须在鉴别会话结束时完成,则它们应该使用 pam_set_data()规定清除函数,这些执行清除任务的函数将在应用程序调用 pam_end()接口时被调用。
;一种说法: 一般系统的组成由:核心,shell(命令解释器),应用程序 linux也一样,linux的核心(26918),shell(/bin/bash),应用程序(Xwindow)等 或是: Linux内核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Method)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组提高软件结构合理性的准则,如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针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它有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等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给出一组帮助系统分析人员产生功能规约的原理与技术。它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等。
结构化分析的步骤如下:①分析当前的情况,做出反映当前物理模型的DFD;②推导出等价的逻辑模型的DFD;③设计新的逻辑系统,生成数据字典和基元描述;④建立人机接口,提出可供选择的目标系统物理模型的DFD;⑤确定各种方案的成本和风险等级,据此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⑥选择一种方案;⑦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
结构化设计方法给出一组帮助设计人员在模块层次上区分设计质量的原理与技术。它通常与结构化分析方法衔接起来使用,以数据流图为基础得到软件的模块结构。SD方法尤其适用于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的目标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它从整个程序的结构出发,利用模块结构图表述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化设计的步骤如下:①评审和细化数据流图;②确定数据流图的类型;③把数据流图映射到软件模块结构,设计出模块结构的上层;④基于数据流图逐步分解高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⑤对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得到更为合理的软件结构;⑥描述模块接口。
提起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哪些,另外,还有人想问软件测试对象有哪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软件测试包括哪些步骤,这些步骤的测试对象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
1、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哪些
各种软件喽
2、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软件测试对象有哪些?
1开源测试治理对象:Bugfree、Bugzilla、TestLink、mantis[其他对象与主动化测试框架]:RationalFunctionalTester、BorlandSilk系列对象、WinRunner、Robot等。开源功能主动化测试对象:Watir、Selenium、MaxQ、WebInject开源机能主动化测试对象:Jmeter、OpenSTA、DBMonster、TPTEST、WebApplicationLoadSimulator[TestDirector]:企业级测试治理对象,也是业界个基于Web的测试治理体系。[QualityCenter]:基于Web的测试治理对象,可以和治理应用法度榜样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含指定测试需求、筹划测试、履行测试和缺点。[QuickTestProfessional]:用于创建功能和回归测试。[LoadRunner]:猜测体系行动和机能的负载测试对象。国内免费软件测试对象有:AutoRunner和TestCenter。建议选择:3、安然性测试对象:AppScan;1、机能测试对象:LoadRunner;2、主动化测试对象:QTP;4、缺点治理对象:TestLink+Mantisbt。下列可以作为软件测试对象的是。
3、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软件测试包括哪些步骤,这些步骤的测试对象是什么
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
1:分析需求
2:指定测试计划不属于软件测试对象的是。
3:设计测例
4:执行测试
5:编写测试报告
6:维护测试程序是软件测试的对象吗。
4、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软件测试的测试内容
软件测试主要工作内容是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下面分别给出其概念:
验证(verification)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即保证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Doitright)
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
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
3评审、、测试、检查、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
确认(validation)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即保证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therightthing)
1静态确认,不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程序,通过人工或程序分析来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2动态确认,通过执行程序做分析,测试程序的动态行为,以证实软件是否存在问题。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外部评审。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等价类软件测试的对象不包括。
1定义
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例设计方法。
2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在该子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接口测试的目的。
2)等价类安全隐私测试不包括。
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对于具体的问题,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软件测试的方式。
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
3)并是整个:完备性;
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
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相同的执行路径。
4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等价类。
如: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等价类。1定义: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测试工作的对象。
2与等价划分的区别
1)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阶段的软件测试分类。
2)边界值分析不仅考虑输入条件,还要考虑输出空间产生的测试情况。
3边界值分析方法的考虑:
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软件测试按阶段划分。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可信测试的范围。
4常见的边界值
1)对16-bit的整数而言和-是边界
2)屏幕上光标在最左上、最右下位置
3)报表的行和一行白盒测试不能保证。
4)数组元素的个和一个测评对象指的是谁。
5)循环的第0次、第1次和倒数第2次、一次
5边界值分析
1)边界值分析使用与等价类划分同的划分,只是边界值分析假定错误更多地存在于划分的边界上,因此在等价类的边界上以及两侧的情况设计测例。软件测试按阶段划分可分类为。
例:测试计算根的函数
–输入:实数威胁建模的测试设计方法。
–输出:实数
–规格说明:当输入一个0或比0大的数的时候,返回其正根;当输入一个小于0的数时,显示错误信息根-输入值小于0并返回0;库函数Print-Line可以用来输出错误信息。角度细分游戏测试内容。
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划分(按测试分类)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满足是测例的是。
C灰盒测试调试应该由()完成。。
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
A静态测试可信测试和DFX测试。
B动态测试。软件研究的对象包括。
软件测试包括哪些步骤,这些步骤的测试对象是什么阶段细分
从软件的过程按阶段划分有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E验收测试
F回归测试
GAlpha测试
HBeta测试
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及发布测试。
开始是单元测试,集中对用源代码实现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
集成测试把已测试过的模块组装起来,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则是要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系统测试把已经经过确认的软件纳入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它系统成份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UnitTesting)
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
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地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1单元测试的内容
在单元测试时,测试者需要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了解该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主要采用白盒测试的测例,辅之以黑盒测试的测例,使之对任何合理的输入和不合理的输入,都能鉴别和响应。
(1)模块接口测试
在单元测试的开始,应对通过被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
–调用本模块的输入参数是否正确;
–本模块调用子模块时输入给子模块的参数是否正确;
–全局量的定义在各模块中是否一致
在做内外存时要考虑:
–文件属性是否正确;
–OPEN与CLOSE语句是否正确;
–缓冲区容量与记录长度是否匹配;
–在进行读写 *** 作之前是否打开了文件;
–在结束文件处理时是否关闭了文件;
–正文书写/输入错误,
–I/O错误是否检查并做了处理。
(2)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
使用尚未赋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
错误的初始值或错误的缺省值
变量名拼写错或书写错
不一致的数据类型
全局数据对模块的影响
(3)路径测试
选择适当的测例,对模块中重要的执行路径进行测试。
应当设计测例查找由于错误的计算、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而导致的错误。
对基本执行路径和循环进行测试可以发现大量的路径错误。
(4)错误处理测试
出错的描述是否难以理解
出错的描述是否能够对错误
显示的错误与实际的错误是否相
对错误条件的处理正确与否
在对错误进行处理之前,错误条件是否已经引起系统的干预等
(5)边界测试
注意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时出错的可能性。对这些地方要仔细地选择测例,认真加以测试。
如果对模块运行时间有要求的话,还要专门进行关键路径测试,以确定最坏情况下和平均意义下影响模块运行时间的因素。
2单元测试的步骤
模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在考虑测试模块时,同时要考虑它和外界的联系,用一些辅助模块去模拟与被测模块相联系的其它模块。
–驱动模块(driver)
–桩模块(stub)──存根模块
如果一个模块要完成多种功能,可以将这个模块看成由几个小程序组成。必须对其中的每个小程序先进行单元测试要做的工作,对关键模块还要做性能测试。
对支持某些标准规程的程序,更要着手进行互联测试。有人把这种情况特别称为模块测试,以区别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IntegratedTesting)
集成测试(组装测试、联合测试)
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
–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
–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
–单个模块的误差累积起来,是否会放大,从而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在单元测试的同时可进行集成测试,发现并排除在模块连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构成要求的软件系统。
子系统的集成测试特别称为部件测试,它所做的工作是要找出集成后的子系统与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之间的不一致。
通常,把模块集成成为系统的方式有两种
–一次性集成方式
–增殖式集成方式
1一次性集成方式(bigbang)
它是一种非增殖式组装方式。也叫做整体拼装。
使用这种方式,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再把所有模块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最终得到要求的软件系统。
2增殖式集成方式
这种集成方式又称渐增式集成
首先对一个个模块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将这些模块逐步组装成较大的系统
在集成的过程中边连接边测试,以发现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通过增殖逐步组装成为要求的软件系统。
(1)自顶向下的增殖方式
这种集成方式将模块按系统程序结构,沿控制层次自顶向下进行组装。
自顶向下的增殖方式在测试过程中较早地验证了主要的控制和判断点。
选用按深度方向组装的方式,可以首先实现和验证一个完整的软件功能。
(2)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
这种集成的方式是从程序模块结构的层的模块开始集成和测试。
因为模块是自底向上进行组装,对于一个给定层次的模块,它的子模块(包括子模块的所有下属模块)已经组装并测试完成,所以不再需要桩模块。在模块的测试过程中需要从子模块得到的信息可以直接运行子模块得到。
自顶向下增殖的方式和自底向上增殖的方式各有优缺点。
一般来讲,一种方式的优点是另一种方式的缺点。
(3)混合增殖式测试
衍变的自顶向下的增殖测试
–首先对输入/输出模块和引入新算法模块进行测试;
–再自底向上组装成为功能相当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然后由主模块开始自顶向下进行增殖测试。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的增殖测试
–首先对含读 *** 作的子系统自底向上直至根结点模块进行组装和测试;
–然后对含写 *** 作的子系统做自顶向下的组装与测试。
归测试
–这种方式采取自顶向下的方式测试被修改的模块及其子模块;
–然后将这一部分视为子系统,再自底向上测试。
关键模块问题
在组装测试时,应当确定关键模块,对这些关键模块及早进行测试。
关键模块的特征:
①满足某些软件需求
②在程序的模块结构中位于较高的层次(控制模块)
③较复杂、较易发生错误
④有明确定义的性能要求。
确认测试(ValidationTesting)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明确规定。它包含的信息就是软件确认测试的基础。
1进行有效性测试(黑盒测试)
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可能就是的环境)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被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
首先制定测试计划,规定要做测试的种类。还需要制定一组测试步骤,描述具体的测例。
通过实施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步骤,确定
–软件的特性是否与需求相;
–所有的文档都是正确且便于使用;
–同时,对其它软件需求,例如可移植性、兼容性、出错自动恢复、可维护性等,也都要进行测试
在全部软件测试的测例运行完后,所有的测试结果可以分为两类:
–测试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这说明软件的这部分功能或性能特征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相合,从而这部分程序被接受。
–测试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这说明软件的这部分功能或性能特征与需求规格说明不一致,因此要为它提交一份问题报告。
2软件配置复查
软件配置复查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
各方面的质量都合要求;
具有维护阶段所必需的细节;
而且已经编排好分类的目录。
应当严格遵守用户手册和 *** 作手册中规定的使用步骤,以便检查这些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
系统测试,是将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它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的定义不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验收测试(AcceptanceTesting)
在通过了系统的有效性测试及软件配置之后,就应开始系统的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以用户为主的测试。软件人员和QA(质量保证)人员也应参加。
由用户参加设计测例,使用生产中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除了考虑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外,还应对软件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可维护性、错误的恢复功能等进行确认。
确认测试应交付的文档有:
–确认测试分析报告
–最终的用户手册和 *** 作手册
–项目总结报告。1、制定测试计划
2、编辑测例
3、执行测例
4、发现并提交BUG
5、组修正BUG
6、对已修正BUG进行返测
7、修正完成的BUG将状态置为已关闭,未正确修正的BUG重新激活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组成单元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测试的对象是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联合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及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的对象是已经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针对包括功能可用性、功能实现程度(功能流程&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处理)方面测试。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指在软件维护阶段,为了检测代码修改而引入的错误所进行的测试活动。回归测试是软件维护阶段的重要工作,有研究表明,回归测试带来的耗费占软件生命周期的1/3总费用以上。
与普通的测试不同,在回归测试过程开始的时候,测试者有一个完整的测例集可供使用,因此,如何根据代码的修改情况对已有测例集进行有效的复用是回归测试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回归测试的研究方向还涉及自动化工具,面向对象回归测试,测例优先级,回归测例补充生成等。V模型
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实现意义
V模型是软件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左边依次下降的是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依次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用户需求验收测试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V模型问题
1测试是之后的一个阶段。
2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
3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需求阶段的错误一直到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
4整个软件产品的过程质量保证完全依赖于人员的能力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而且上一步的结果必须是充分和正确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必将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预期进度W模型由Evolutif公司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的并行关系。W模型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也就是说,测试与是同步进行的。W模型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例如,需求分析完成后,就应该参与到对需求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以尽早地找出缺陷所在。同时,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这将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但W模型也存在局限性。在W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同时,测试和活动也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工作。这样就无法支持迭代的模型。对于当前软件复杂多变的情况,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着困惑。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并且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这个示意图演示了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试“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它流程可以是任意的流程,例如设计流程或者编码流程。也就是说,只要测试条件成熟了,测试准备活动完成了,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进行了。
H模型揭示了一个原理: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H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不同的测试活动可以是按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反复的,只要某个测试达到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开展。X模型也是对V模型的改进,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己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但这样可能对测试造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以上就是与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哪些相关内容,是关于软件测试的对象有哪些的分享。看完软件测试的测试对象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程序模块化,是针对面向过程设计程序而言的,比如c语言它将要实现的功能综合到一个代码段内部进行统一管理,便于修改形象而言就像给一篇文章划分几个层次,不同的时,程序的模块可以放在一个源代码文件中,也可以放在几个文件中;
以上就是关于Linux认证的概念全部的内容,包括:Linux认证的概念、请列举linux系统中一个模块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存在什么接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