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服务器硬盘16个g

[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服务器硬盘16个g,第1张

B/S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 *** 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通过公司内部的安全认证(如CA证书)后,不需要人的参与,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

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CS支持广域网包括Internet,比如微软的MCSE、印度NIIT等的远程考试系统都是基于CS结构,CS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能够给服务器减轻压力,而且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数据库可以在客户端也可以在服务器端,但最大的缺点就是省级比较麻烦。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对客户端的 *** 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 *** 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

您好楼主希望对您有帮助高并发对后台开发同学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面试和工作经常会提及它。陌生的原由是服务器因高并发导致出现各位问题的情况少之又少。同时,想收获这方面的经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大量学习理论知识,再去探索。

如果是客户端开发的同学,字典中是没有“高并发”这个名词。这验证一句老话,隔行如隔山。客户端开发,特别是手机应用开发,更多地是考虑如何优化应用的性能,降低App的卡顿率

在这个“云”的时代,提高分布式系统并发能力的方式,方法论上主要有两种:垂直扩展(ScaleUp)与水平扩展(ScaleOut)。

1)垂直扩展

提升单机处理能力。垂直扩展的方式又有两种:

增强单机硬件性能,例如:增加CPU核数如32核,升级更好的网卡如万兆,升级更好的硬盘如SSD,扩充硬盘容量如2T,扩充系统内存如128G;

提升单机架构性能,例如:使用Cache来减少I/O次数,使用异步来增加单服务吞吐量,使用无锁数据结构来减少响应时间;

2)水平扩展

只要增加服务器数量,就能线性扩充系统性能。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让水平扩展变得轻松且简单。现在的云主机几乎是虚拟主机,而不是物理主机。这样的话,线性扩充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物理主机支撑。

Web框架层

Web框架层就是我们开发出来的DjangoWeb应用程序。它负责处理>

WSGI层

WSGI不是用于与程序交互的API,也不是真实的代码,WSGI只是一种接口。它只适用于Python语言,其全称为WebServerGatewayInterface。其定义了web服务器和web应用之间的接口规范。

Web服务器层

Web服务层作用是主要是接收>

特别是Nginx,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C10K问题。Nginx依靠异步事件驱动架构来帮助其处理大量的并发会话,由于其对资源的轻量利用和伸缩自如的特性,它成为了广受欢迎的web服务器。

Django框架注重的数据交互。所以考虑的问题是Django适不适合于高并发的场景。

它是一个经过大型网站规模验证的框架。Instagram支撑上亿日活,所以Django能适用于高并发场景。所以不是想着Django框架能支撑到多大的并发量,而是我们想要抗住很大的并发量,怎么优化现有框架。总之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活到老学到老多看看技术类书籍结合自己的能力在进行改进

查看电脑的架构的方法:

现在的电脑都是x86架构了,只有一些工业用的单片机的处理器芯片还是i386。如果想查看CPU的具体信息,方法如下:

1、右键“计算机”,选择“属性”,在左上角选择“设备管理器”。

2、打开设备管理器。在其中选择处理器。如图:

3、上网查询,即可得到该处理器的性质,具体如下:

AMD Sempron X2 180是一款低端入门级双核处理器,它是AMD闪龙系列中规格最高的一款CPU。实际上AMD Sempron X2 180看起来更像是更低端的Athlon2 X2速龙2双核系列,而非Sempron闪龙系列。AMD Sempron X2 180处理器基于45纳米K10架构研发,它采用AM3接口规格,拥有24GHz主频,2x512K二级缓存,是目前唯一一款45纳米工艺AMD闪龙处理器。

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网络上的软件系统。 处理协助任务,然后整合结果。在分布式系统中,一组独立的计算机向用户呈现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像一个系统一样。系统具有多种通用的物理和逻辑资源,可以动态分配任务,分散的物理和逻辑资源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系统中有一个分布式 *** 作系统,以全局方式管理计算机资源。通常,对于用户来说,分布式系统只有一个模型或范例。在 *** 作系统之上,一个软件中间件层负责实现这个模型。分布式系统的一个著名例子是万维网,在万维网中,一切看起来都像一个文档(网页)。在计算机网络中,这种统一性、模型和软件是不存在的。用户看到的是实际的机器,计算机网络并没有让这些机器看起来千篇一律。如果这些机器有不同的硬件或不同的 *** 作系统,那么这些差异对用户来说是完全可见的。如果用户想要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程序,他必须登录到远程机器上并在该机器上运行程序。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共同点是大部分分布式系统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分布式 *** 作系统和网络 *** 作系统的设计思想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结构、工作方式和功能上也是不同的。网络 *** 作系统要求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首先了解网络资源。网络用户必须了解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功能和配置、软件资源和网络文件结构。如果用户想要读取网络中的共享文件,他们必须知道该文件放在哪个计算机和目录中。分布式 *** 作系统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可以随意为用户调度网络资源,调度过程“透明”。当用户提交作业时,分布式 *** 作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系统中最合适的处理器,将用户的作业提交给处理程序,在处理程序完成作业后将结果传递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并没有意识到多个处理器的存在,系统就像一个处理器。

一、系统总体框架

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以宝塔区地质灾害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勘查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数据融合、集成及管理技术、空间分析技术以及空间搜索查询技术,借助Arc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其形式和功能均围绕地质灾害地质数据库建设而开发,侧重于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的集成管理和成果综合评价。

总体框架采用软件工程的结构化设计,以Client/Server实现数据与用户 *** 作分离的,自上而下将系统逐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或模块。总体强调模块完备性与扩充性、功能实用性、 *** 作可视化等,既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了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其结构组成关系如图8-1所示。

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和数据管理方式的不同,服务器端实现了两种定制模式,单机模式和服务器模式。单机模式下数据库以ArcGIS Personal Geodatabase形式与管理系统安装在同一客户端,一体化集成管理。服务器模式下,数据库ArcSDE+SQLServer形式分布与专门的数据服务器。服务器端具备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借助ArcINFO、ArcEditor完整的数据编辑与管理功能,由数据库管理者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维护。实现图形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逻辑上的无缝连接,以及与其他数据形式的文本、图像、照片等的热连接(hot link)。

图8-1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图

客户端基于最新的ArcObjects组件对象库,利用VB6开发语言实现,是信息系统的主体部分。一方面通过灵活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了空间数据的管理、浏览、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满足了项目资料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和成果展示。另一方面借助ArcGIS平台完备的空间分析与栅格叠加功能,以及专业稳定性分析软件Geoslop和Flac3D的成熟分析算法,通过建立多种地质灾害评价预测数学模型如信息量模型、层次分析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等,实现了区域地质灾害的稳定性、风险动态评价。

二、运行环境

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既可以运行于个人台式机,也可建立于C/S架构的模式下。

(1)管理端:ESRI ArcGIS Desktop,Personal Geodatabase或者ArcSDE81+SQL Server;

(2)浏览端:ESRI ArcObjects,Geoslop,Flac3d;

(3) *** 作系统:Windows 2000,WinXP。

三、系统界面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界面如图8-2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54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