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年度的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再次引爆眼球。一位是从普通本科一路“逆袭”到华中科大博士,并成为唯一拿到本年度最高档年薪的青年才俊;另一位则是在多种A类期刊发表论文,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美女博士。这两位成功入围项目的华中科大博士迅速成为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入围的两位华为天才少年在校研究方向均跟数据存储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这二位不约而同地选择华为做存储相关的研究,让人不得不感叹华为存储对于基础研究与人才的重视。
事实上,从十八年前正式起步开始,华为存储一路发展始终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高校科研机构不仅是华为存储人才重要的来源地,也是华为在存储基础领域联合创新的重要合作对象。如今,华为存储已经成长为全球Top 5、中国Top1级别的重要厂商, 在存储技术的产、学、研、用上逐步 探索 出一条价值闭环,真正让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加速走向落地,并利用市场成果不断反哺基础研究的创新 。
以本次入围天才少年项目的美女博士为例,其研究方向之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NVMe协议是当今存储产品中最为重要的技术趋势,而华为存储正是端到端NVMe全闪存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华为存储的产、学、研、用价值闭环在端到端NVMe全闪存这个存储细分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同样,在存储产品中,性能是衡量存储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单位时间内IO越高、延迟越低,存储的性能就会越好,也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应用和更加及时响应业务请求,让用户体验更好。
NVMe正是存储领域一门关于快的武功。如果将为机械硬盘设计的SAS协议比喻为红绿灯多、卡口多的省市级公路;那么专为闪存而生的NMVe协议则是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初看NVMe可以让数据真正放飞自我,但是如何让NVMe这条数据高速公路修的更加合理、智能,让数据在高速公路上“不翻车”,则绝对需要常年修炼、不断打磨才能实现。
这是因为在数据中心这张数据网络中,IO路径涉及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多种设备,还有FC、IP、IB、PCIe、SAS等多种网络协议,经常面临数据传输路径过长、协议互相转化等挑战。因此,NVMe的落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对整个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网络进行规划和设计,仅仅是一两款NVMe SSD或者NVMe闪存控制器是远远不够的。
华为正是NVMe全闪存领域的顶尖高手,用“老司机”形容不为过。 作为存储行业SSD盘片级专利最多的厂商之一,华为对于NVMe协议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在业界唯一端到端开发了NVMe SSD盘,NVMe 闪存控制器和NVMe全闪存 *** 作系统,并且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闪存。
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华为之所以对于NVMe十分重视,是因为NVMe与闪存有着紧密联系,可谓是闪存性能潜能释放的关键所在。而华为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闪存进行研究,对于NVMe如何走向落地和价值如何实现有着深刻的洞察与实践。
2010年,NVMe最初作为一种硬盘接口协议诞生,充分释放出闪存性能。但要想真正释放数据中心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性能,NVMe作为硬盘接口协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NVMe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发展到存储网络领域,NVMe over RoCE技术孕育而生。
NVMe over RoC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over Remote Direct Access Memory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存储技术,将NVMe协议和网络领域中RDMA技术结合,它的出现真正让数据中心的数据高速公路成为一种统一的网络,拥有性能、组网便利性和方案成本等多种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链路故障感知时长、网络实验稳定性、部署易用性等方面的挑战。
为此,华为集合全公司重量级产品线力量,从存储和网络两个方面对标准NVMe over RoCE方案进行增强,推出了NOF+增强方案。
具体到产品方面,华为是业内唯一端到端开发了NVMe SSD盘、NVMe闪存控制器和NVMe全闪存 *** 作系统,率先实现全系列端到端NVMe全闪的厂商。
比如,华为去年推出的全新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其性能高达2000万IOPS、极致时延达到005ms,各项指标远超市场上同类竞品。
在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中,同时提供32G FC-NVMe和NVMe Over 100G RDMA全IP组网设计,实现前端网络连接、后端硬盘框连接、scale-out的控制器互联均采用同一种网络协议;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还针对NVMe设计了一套IO调度机制,彻底取消原来IO路径上的盘级互斥锁,避免了IO下发时队列锁冲突,降低软件开销,实现最佳性能。
此外,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在 *** 作系统层面针对NVMe进行了优化,智能芯片、FlashLink智能算法,充分发挥了多核优势,并且通过智能学习统计IO规律,提升读缓存命中率和缩短批处理时间,大幅提升了性能与效率。
为了让数据的高速公路更加稳定与可靠,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在组件层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例如,为增加端口可靠性,华为自研SSD支持原生双端口技术,而不是采用内部Switch实现双端口的方式,端口独立、互不影响,为整个全闪存提供了牢固的硬件基础和可靠性;此外,华为通过PCI-E多年的技术积累,具备完善的PCI-E链路管理、异常处理、热插拔技术,支持SSD盘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拔出,并提供端到端PCI-E系统可靠性,保障单盘更换或发生故障时不扩散。
针对大容量SSD使用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采用创新的RAID-TP软件技术,基于Erasure Code算法,在3块盘同时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容忍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华为成为业界唯三可以同时容忍3块盘失效的厂商,并且是三家厂商中唯一可以实现15分钟/TB 高效重构,重构速度领先其他两家厂商20倍。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还拥有诸如快照、克隆、远程复制等完备的数据保护技术。
当前, 华为通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拥有1000多个NVMe全闪存成功案例,用户涵盖到金融、政府、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
例如,成立于1996年的南华期货,是全国期货公司Top 10,主要从事期货经纪、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业务。南华期货在大交所、郑商所、深交所、嘉兴联通、香港PCCW等行业数据中心和电信运营商处租用VIP机房和机柜,就近部署交易系统。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快人一步”。南华期货的业务是典型的“时间就是金钱”,一点点时间差往往可能带来利润的大幅变动,这种交易型的业务决定了其对时延要求极低,通常需要小于1ms。南华期货通过部署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全闪存来承载综合交易平台,不仅稳定可靠,性能还提升3倍,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佳的用户体验。
可以说,华为存储的“快人一步”让用户在业务中也“快人一步”。
十八年风雨兼程,华为存储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Top 5、中国Top 1级别的厂商,在全球布局了12个研发中心,拥有超过4000名研发工程师、800多项存储专利,服务了全球超过12000家涵盖各个行业的用户并且连续十九个季度位列中国市场第一,更是在全闪存领域连续多个季度实现全球增速第一。
在这十八年中,技术创新是华为存储的信仰,技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止让华为在高端存储架构、NVMe、智能存储等多个领域不断实现突破,逐渐从市场的跟随者成长为业界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先者。去年,华为存储更是首次针对数据基础设施技术难题设置了“奥林帕斯奖”,鼓励和奖励全球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未来,随着更多华为天才少年以及其他人才的不断加入,华为存储有望在舞台中央施展更多精彩。
社区服务器。csolfc服是csol的社区服务器。
CSOL一般指反恐精英Online,反恐精英Online以美国Valve公司的游戏反恐精英cs16为基础。你关心的应该是网络设备作为FTP客户端,把备份文件集中放置在FTP服务器上吧?如果是这样,需要建一个FTP服务器,可以用3Com的3CDaemon或者FileZilla这些免费的FTP服务器软件,具体可以在网上查到方法,类似文档非常多;网络设备这一侧的命令如下:<hostname> ftp 2222
Trying
Press CTRL+K to abort
Connected
220 WFTPD 20 service (by Texas Imperial Software) ready for new user
User(none):switch
331 Give me your password, pleasePassword:230 Logged in successfully
[ftp]
# 执行put 命令将交换机的配置文件configcfg 上传到FTP 服务器。
[ftp] put configcfg
# 执行put 命令将交换机的Flash上的文件switchbin 上传到FTP 服务器。
[ftp] put S3526EFC-VRP310-r0030bin
# 执行quit 命令中断FTP 连接,退回到用户视图下。
[ftp] quit
<hostname> 应该符合你的需求了。iSCSI和FC都是磁盘机网络(SAN)连接主机的方式,两者的介质和机理完全不同,介质上iSCSI实用的是以太网,FC是光纤。
FC(光纤信道)技术近几年在存储市场大行其道,与此同时iSCSI方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FC及iSCSI厂商都声称它们的技术代表着将来存储市场的发展方向——前者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后者则廉价、易于实现。
二者都成立有相关产业组织,前者为光纤产业协会(FCIA),典型代表有McData和Qlogic。以EqualLogic、 Network Appliance为代表支持iSCSI方案的厂商则成立有存储网产业协会(SNIA)。业界一些知名厂商如Brocade、Cisco和IBM甚至同时加入两家组织,并提供两类存储方案。
近年来流行的iSCSI产品方案是iSCSI SAN,主要应用于中小企业,组建低成本和易于使用的IP存储网。与此同时,FC SAN以其性能优势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于是整个存储业界发出疑问:FC与iSCSI谁主沉浮?
某iSCSI SAN大型控制器看起来身型也不算太大,因此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
iSCSI会否取代FC
一种观点认为,FC将逐渐为iSCSI所取代。支持者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对4Gbps FC需求仍然强劲,但随着10G以太网技术进入存储网,这种状况持续不会超过两年时间。IDC认为,相形而言FC主要优势在性能方面,但若是规模配置,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通常,iSCSI易于使用,实现架构依托以太网和IP技术,而且成本低廉。现行使用的大多数iSCSI存储网采用1Gbps以太连接(FC采用1、2、4Gbps模式),通过采用多路控制技术(如微软的Multipath I/O)可实现聚合带宽处理,支持多路以太线路连接和负载均衡功能。
与FC技术相比,iSCSI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一个简单例子,一块新型FC主机总线适配器(用于处理T级数据)的价格超过了用于普通以太连接的Exchange服务器。FC在安全和容错方面比iSCSI技术要强;后者则继承了IP技术的互 *** 作特性,不同厂商的FC适配器、交换机及存储设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互 *** 作问题。
iSCSI主要应用于中小企业SAN,尤其是采用Windows系统的刀片式服务器环境,因为对性能要求不是很严,对成本控制要求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SCSI逐步在向“高端”发展。例如,IBM目前在提供两类存储方案,该公司认为,低端技术一般会朝高端方案发展,而高端技术则不会针对低端应用。iSCSI朝大容量、高性能商业计算方向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FC能否维系统治地位
支持者认为,未来十年,FC技术将继续在高性能网络领域居于支配地位,主要是中等规模企业市场,大型企业网架构更是离不开FC支撑。据IDC 的报告,目前有将近40%的存储服务器采用FC方案,到2007年将有超过70%的服务器使用FC技术。期间,iSCSI服务器应用增长在3%到12%之间,到2008年有可能达到28%左右,但必须是出现成熟的太级(T)数据传输技术后。
FC技术的强项在性能、速率和效能方面。在高速和大容量应用方面,目前还没有与之匹敌的技术。FC采用相对轻量技术协议,服务器中使用命令少;而iSCSI相对要复杂得多(构建于TCP/IP之上,在不同堆栈中处理求和校验)。要满足企业网高速度、大容量存储需求并保证安全,以及因应大型数据库和音、视频流计算处理,FC技术是首选。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衡量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是I/O吞吐率,也就是说,系统能以多快速度从存储系统中读/写数据。目前一个情况是,厂商提供的方案不一定就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应用。
去年4月,存储技术开发商Engenio宣布推出4Gbps的FC存储系统。该厂商称系统与缓冲区间的I/O巅峰数据率达到了550000路每秒,与FC媒介间的I/O数据率则可持续达到790000路(目前最快速的iSCSI产品方案是EqualLogic推出的PS系列。据说达到了 360000路I/O每秒)。今年6月,IBM宣布在其TotalStorage DS4800磁盘系统中采用该项技术。之后不久Qlogic与Brocade也宣布推出兼容交换机和主机总线适配器产品,使端到端4Gbps解决方案成为可能。Cisco、McData、StorageTek、NCR及其它一些存储厂商估计也会步其后尘。支持者认为,未来两年将出现8Gbps FC技术,这类高性能FC产品方案将与现行1G或2G FC基础架构保持后向兼容性。
可选宽带技术InfiniBand
另一项可选宽带连接技术是InfiniBand,在一些高性能计算领域有应用,主要是采用InfiniBand交换机进行服务器聚合处理的环境,典型地采用Linux *** 作系统。InfiniBand应用构不成对FC的冲击,但还是有市场空间,一些公司同时在开发InfiniBand和FC产品方案。
两大技术将并存发展
照目前发展态势看,FC与iSCSI相互取代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走向融合。iSCSI、FC及InfiniBand可满足不同存储需求,而且现在用户在采用某类存储方案时,不一定会马上舍弃以前的系统。目前FC方案应用仍遥遥领先,估计五年内iSCSI不会超越。期间,iSCSI和 InfiniBand方案将逐步进入数据中心;而且将出现FC与iSCSI互联的网关技术,将来的系统平台可能是两类技术的组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