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于飞鸽传书诗句
关于飞鸽传书的诗句 1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如下:
1、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2、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4、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5、宋代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鱼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2关于飞鸽传书的典故
1 古代通讯方式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古人所用的飞鸽传书是,例如我跟你是朋友,我跟你当然住在同一个地方,后来我要去别的地方了,我就带着家乡的鸽子离乡背井,有天我有事情要联络你,我就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鸽子就会飞到家乡去,你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我的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2 软件
飞鸽传书(IP Messenger)是一个小巧方便的即时通信软件,它适用于局域网内甚至广域网间进行实时通信和文档共享。基于 TCP/IP(UDP),无需服务器,简单易用。可传送文件和文件夹。通讯数据采用RSA/Blofish 加密
3古人飞鸽传书的故事
据《宋史·夏国上》记载,庆历元年(1041),元昊又一次向宋发动进攻。二月,元昊亲自率领10万大军自天都山出发,深入宋境准备同韩琦统领的泾原路主力决战。这时韩琦正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北)巡边,听说元昊率领大军已经到达怀远城(今甘肃平凉以北),急派大将任福领兵18000人,前往抵御,进行阻击。
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韩琦向任福面授机宜,命令他们绕到敌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断敌归路。临行前,韩琦再三叮嘱任福:“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和先锋桑怿、参军耿傅等率领轻骑数千,越过六盘山后,在张家堡南遇到夏军,旋即投入战斗,打了一个小胜仗,杀敌数百人。夏军假装败北,沿路丢弃不少物资,宋军不知是计,于是贪功冒进,在后紧紧追赶,一直追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
好水川,在今宁夏隆德县城北十五里,两边山谷环抱,只有一径可通,正是兵家设伏之处。伪败的夏军,故意保持四五里的距离,引诱宋军追赶。任福不知是计,分兵两路,朱观军在北,任福军在南,沿好水川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笼竿城北,进入了夏军的包围圈,这才发现已经中了元昊的诱兵诡计。
任福、桑怿等为了冲出包围圈,率军沿好水川西行,出六盘山,在距羊牧隆城5里的地方,正准备布阵应敌时,有士兵在路旁拾得五六只封闭严实的银泥盒子,盒中有动物跳跃的声音。士兵不敢打开,上交给任福处理。任福命令士兵打开后,100多只鸽子从盒中飞跃而出。
这些鸽子的脖子上都挂了小哨铃,它们腾空而起后,盘旋于宋军头上,发出一片哨铃声。宋军正在惊疑之时,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原来这些鸽子都是军鸽,是元昊有意放置在这里,让宋军拾到后放飞的。
宋军果然中计。元昊得到鸽子发出的信号,10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将宋军压在谷地。这一仗,宋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任福以下几十名将校也都战死了。
扩展资料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这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
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
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4鸿雁传书的相关诗句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关于飞鸽传书诗句 1 古人飞鸽传书的故事
据《宋史·夏国上》记载,庆历元年(1041),元昊又一次向宋发动进攻。二月,元昊亲自率领10万大军自天都山出发,深入宋境准备同韩琦统领的泾原路主力决战。这时韩琦正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北)巡边,听说元昊率领大军已经到达怀远城(今甘肃平凉以北),急派大将任福领兵18000人,前往抵御,进行阻击。
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韩琦向任福面授机宜,命令他们绕到敌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断敌归路。临行前,韩琦再三叮嘱任福:“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和先锋桑怿、参军耿傅等率领轻骑数千,越过六盘山后,在张家堡南遇到夏军,旋即投入战斗,打了一个小胜仗,杀敌数百人。夏军假装败北,沿路丢弃不少物资,宋军不知是计,于是贪功冒进,在后紧紧追赶,一直追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
好水川,在今宁夏隆德县城北十五里,两边山谷环抱,只有一径可通,正是兵家设伏之处。伪败的夏军,故意保持四五里的距离,引诱宋军追赶。任福不知是计,分兵两路,朱观军在北,任福军在南,沿好水川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笼竿城北,进入了夏军的包围圈,这才发现已经中了元昊的诱兵诡计。
任福、桑怿等为了冲出包围圈,率军沿好水川西行,出六盘山,在距羊牧隆城5里的地方,正准备布阵应敌时,有士兵在路旁拾得五六只封闭严实的银泥盒子,盒中有动物跳跃的声音。士兵不敢打开,上交给任福处理。任福命令士兵打开后,100多只鸽子从盒中飞跃而出。
这些鸽子的脖子上都挂了小哨铃,它们腾空而起后,盘旋于宋军头上,发出一片哨铃声。宋军正在惊疑之时,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原来这些鸽子都是军鸽,是元昊有意放置在这里,让宋军拾到后放飞的。
宋军果然中计。元昊得到鸽子发出的信号,10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将宋军压在谷地。这一仗,宋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任福以下几十名将校也都战死了。
扩展资料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这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
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
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2 古代飞鸽传书的故事
飞鸽传书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
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古人所用的飞鸽传书是,例如我跟你是朋友,我跟你当然住在同一个地方,后来我要去别的地方了,我就带着家乡的鸽子离乡背井,有天我有事情要联络你,我就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鸽子就会飞到家乡去,你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我的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3 古代飞鸽传书400简介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而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这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
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