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到货!超110万人预约,荣耀50系列将在6月16日亮相

芯片到货!超110万人预约,荣耀50系列将在6月16日亮相,第1张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建蔷

荣耀归来!

6月16日晚间,荣耀将发布荣耀50系列手机,这是荣耀独立于华为后首次发布旗舰机型。

该款手机将首次搭载高通骁龙778G移动平台,主摄像头将采用类似华为 P50 系列的双大环镜头模组样式,在影像上的升级令人期待。

此次荣耀归来,也获得市场的热烈响应。截至发稿前,荣耀50系列在京东和荣耀商城预约人数合计已达112万人以上。

荣耀50系列将在6月16日亮相

2020年5月份,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为9月15日,9月15日及以后,台积电、高通、三星以及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都不能再给华为供应芯片。

在禁令正式生效后,华为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旗下的荣耀品牌出售。去年11月,华为出售了荣耀资产,不再占有任何股份。

今年1月22日,荣耀发布了分拆后的首款产品V40系列,搭载的芯片为天玑1000+,同时采用了华为研发的图形加速技术GPUTurbox。

不过,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荣耀独立后发布的V40、V40轻奢版等多款机型,但荣耀因准备仓促,新机表现都没有令人满意。

在5月21日举办的高通技术与合作峰会上,荣耀CEO赵明正式宣布荣耀50系列将首次搭载高通骁龙778G移动平台。

赵明介绍,荣耀2020年11月17日独立以来,高通是第一批快速完成对荣耀的供应认证,并签署全面供货协议的厂商。

赵明还表示,荣耀未来发布的旗舰和高端产品都将采用高通骁龙平台。荣耀将全面与高通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将强强联合。

根据6月1日荣耀手机的官宣,荣耀50系列将于6月16日晚间在上海举办荣耀50系列手机发布会。这意味着,与华为分家半年后荣耀终于满血归来,首款骁龙旗舰即将登场。

未发先火

已有超100万人预约

面对荣耀归来的荣耀手机,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高涨。自6月1日10时8分开始,荣耀50系列手机开启全平台预约活动,截至目前预定数量已超百万。

即将到来的618,荣耀50系列可能是唯一的新机。市场人士分析称,官方既然选择在这一天发布,那么荣耀60系列肯定是发布即发售的状态。

截至14日发稿前,在荣耀京东自营旗舰店,有5829万人预约荣耀50,有3424万人预约荣耀50 Pro。

在荣耀商城,有1155万人预约荣耀50系列。

总体来看,在京东和荣耀商城两大平台,目前已有10408万人预约荣耀50系列,价格一栏则均处于“待发布”状态。

在荣耀京东自营旗舰店,商家列出来的预约抢购流程为,等待预约——预约中——等待抢购——抢购中。

首款骁龙旗舰诸多配置曝光

随着正式发布日期的临近,荣耀50系列的诸多配置已经曝光。

处理器方面,荣耀 50 系列将全球首发骁龙 778G 5G 平台。该处理器采用了台积电6nm制程工艺,最高主频为24GHz,性能不会差。

爆料消息称,荣耀 50 和荣耀 50 Pro 将搭载高通骁龙 778G 芯片,而更高端的 50 Pro+ 将搭载骁龙 888 旗舰芯片,后者还存在变数。

同时,LPDDR5、UFS 31等配置,大概率不会缺席。再配合荣耀GPU Turbo、Link Turbo等技术,荣耀50系列的性能将更为强大。据悉,在《和平精英》中荣耀50系列的帧率高达897,实际表现很是亮眼。

目前,短视频平台一片火热,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用手机纪录生活的习惯。荣耀50系列便瞄准了这一机遇,打造出“Vlog影像至美之作”的卖点。

为此,荣耀50系列必然会在影像能力上升级,并且针对用户痛点进行优化升级,使得用户能轻松拍出更优秀的作品。荣耀50系列在影像上的升级令人期待。

据爆料,荣耀50有望搭载后置三摄,主摄为5000万像素,并辅之以1300万超广角镜头与800万长焦镜头;而Pro版本,还将加入一颗TOF镜头。

目前,荣耀50系列的外观也不是秘密。这一次,荣耀50系列的相机模组将采用独特的戒环式设计。

据华为手机官方最新放出的渲染图显示,与此前曝光的消息基本一致,全新的荣耀50系列将至少提供荣耀50和荣耀50 Pro两个版本,并且将采用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中荣耀50采用了居中单挖孔双曲面屏设计,四边框超窄。而荣耀50 Pro虽同样采用了双曲面挖孔屏,但该机前置的是双摄像头,而且挖孔位于屏幕的左上角。至于机身背部,二者则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均后置双环形四摄相机模组。

邀请函预告荣耀 50 的主摄像头将采用类似华为 P50 系列的双大环镜头模组样式。外媒 GSMarena 现在放出了更高分辨率的渲染图,背面AG 磨砂工艺, 1+2 的双圆环三摄设计,似乎是潜望 + 大底主摄 + 超广角的组合。而在正面,荣耀50系列则采用了居中打孔屏方案,大概率为高刷屏幕。

快充方面,50 SE配备 4000mAh 电池,支持 66W 快充,荣耀 50是4300mAh 电池,支持 66W 快充,荣耀 50 Pro是4300mAh 电池,支持 100W 快充。

荣耀已全面恢复芯片供应

此前因为“缺芯”的问题,华为手机一直处于无货可卖的窘境。出售手机子品牌“荣耀”后,华为更是为其他厂商提供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创下了高达769亿元的营收,净利润达61亿元,是去年全年利润的一半,营收和净利润均创 历史 新高。手机出货量达到4940万台,成功跻身全球手机销量前3,占全球市场份额13%。而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剩下4%,不足小米的1/3。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vivo、OPPO、华为、小米和苹果。

从全球市场来看,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一季度,两大排行榜均未出现荣耀的身影。

与此同时,小米更是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小米有望在2021年的第二季度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的手机厂商,矛头直逼“全球手机霸主”三星。

半年后的2021年5 月 21 日,荣耀 CEO 赵明在 2021 高通技术与合作峰会上表示,荣耀已正式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未来荣耀全系产品将采用高通平台。荣耀的芯片供应将在6月份全面恢复,包括 AMD、英特尔、镁光、三星、高通、微软、MTK 等。

赵明称,4月是荣耀最黑暗的时刻,5月开始逐步恢复,从6月开始,荣耀的芯片供应将全面恢复,荣耀市场份额最低时候是 3% ,目前已恢复至8%。同时,赵明坦言,当下 Android 依然是荣耀首选,但未来不排除使用鸿蒙。

中端手机市场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华泰证券认为,荣耀的复苏可能为舜宇等安卓产业链公司带来新机会,但中端手机市场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给小米等手机制造厂商带来压力。

华金证券指出5月以来安卓系手机品牌厂商下修订单,同供应链证实了订单调整信息。5G带来的性能提升吸引力不及预期,技术创新有限,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同时供给端缺货涨价使得终端厂不得不以降规格应对,智能手机板块“雪上加霜”,二季度成本上涨和出货量下修使得产业链全面承压。

此次的荣耀50系列手机,为荣耀自从华为独立后首次发布的旗舰机型,继承华为在品牌、渠道、技术等各方面的基因,荣耀下半年以及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兴业证券判断,虽荣耀恢复芯片供应,但当前交货期延长下芯片 获取仍存在困难,全年手机出货预估仍维持在 4000 万左右水平

已有公司股价抢先涨停

事实上,已有上市公司股价受益于荣耀50系列的发布而有所表现。

6月7日,爱施德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团队共同斥资66亿元参与对荣耀的联合收购,已成为渠道商中持股比例最大的战略投资者。未来公司将继续深挖国内外市场,加速建设海外分支机构和全球仓储物流网络。

据悉,爱施德控股子公司共青城酷桂持有星盟信息66亿元的出资份额,占出资总额的2555%,为星盟信息第一大股东。星盟信息是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母公司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

爱施德还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由你网络是荣耀线上官方旗舰店和线下专卖店的指定运营服务商,服务线上消费者和线下门店,覆盖荣耀全产品。

同时,凭借荣耀强大的基因和传承以及在创新研发领域的投入,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将与之携手共同拓展荣耀高端市场,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

受此消息刺激,爱施德股价在上周收获两个涨停板,周涨幅达2664%。

微软和华为都是世界顶级的 科技 公司。

微软是老牌PC软件提供商,近几年大刀阔斧业务整改,重点向云服务方向发展。

华为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做到了世界通信领域的No1。近几年消费者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如果没有美帝制裁,也许去年就已经把三星打趴在地。虽然受到了美帝的各种制裁,仍屹立不倒。

无论是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还是华为挖空大山置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都包含运维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且这两个项目性质其实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看下这两个项目。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实验

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的项目叫纳蒂克(Natick) ,取自美国一座小城市的名字。

该项目试验最早始于2015年,最开始在加州数据中心进行灌水试验,以验证项目在水下的可行性。

后来于2018年,在苏格兰正式将一整个数据中心沉入35米深的海底,包含了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直到今年9月14日,微软宣告了其最新实验的成功,表明未来水下数据中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微软的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

服务器维护的电力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服务器的冷确过程所消耗。 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冰冷的海水天然地为服务器冷却提供了帮助,与陆地相比会节约一大笔能源开销。 微软与Naval Group合作,该公司是一家有400年 历史 的法国公司,在制造和维护军用船舶和潜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为该项目应用了潜艇的热交换技术。

同时 微软还期望能与海洋中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海上风能结合,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运营。

还有一点, 在海底连租金都省了。

2位置优势、快速部署

微软海底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概念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以内,所以将数据中心分块放置在沿海城市的海域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 大大降低数据传输上的时延,让用户上网体验更好。

同时 快速部署,一个数据中心模块从规划到落地部署只需要90天 ,以目前技术来说比在陆地上建立数据中心要快很多。

3低故障,免运维,可回收

因为在海底环境封闭,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封闭容器中也会被填充惰性气体,让服务器可以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不过一旦出现了问题,水下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微软期望一个数据中心模块,可以在水下持续运行5年免维。当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

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接下来看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该项目是华为在贵州正在进行的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

1政府优惠政策

之所以选择在贵州,离不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

贵阳市是中国首个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的城市。华为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腾讯、阿里、苹果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在贵州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是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最大一笔开销。 贵州有丰富电能,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优惠政策 ,最低电价035元/度,让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 政府还提供了大面积低价地皮,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又降低了一成。

2稳定的地质带,适宜环境

贵州所处位置为稳定的地质带,不会发生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时贵州气候适宜,常年温度比较平均,不会过高过低,适宜服务器运维。

华为采用挖山放置服务器方法,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体结构充当建筑,又利用了山体稳定和恒温的特性,一举两得。

谁更胜一筹?

了解了上面两个项目,再回头看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个项目并不是同等属性和具可比性的。

微软的纳蒂克目前还是一项应用研究项目,还没有完全转成商用,而且其数据模块的部署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和云服务体验。

而华为选择在贵州挖山,建立数据中心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项目。并且华为建设的是IDC数据中心,我猜与之前苹果的类似,是用来做为华为云存储中心来用的,如我们华为手机中云空间的存储数据,是一个冷数据存储中心。

总结

如果非要评判,我觉得微软的海底模块化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环保并有创意性的项目。并从消费者体验角度出发,未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云服务中,也许项目不一定能落地,至少也为大家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华为挖山建数据中心,脚踏实地跟随时代的节奏,符合华为一贯作风,看准某一领域,勇敢的向前冲锋,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近日华为车BU与消费者业务CBG进行整合,由余承东来带队,期待未来会为华为打开另一片天,也为中国企业塑造一个榜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同时也祝愿从华为卖出的荣耀,虽然不再属于华为,但仍能继承来自华为的优良传统,延续华为手机上的“荣耀”!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

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 ,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 -25 。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 左右。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 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2、从建设角度来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 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 ,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3、从使用维护角度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所以, 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总结

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

微软是美国互联网的巨头,服务器的研究方面也是全球最先进的,所以他们设计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是经过相关的科学原理。而中国的华为却把服务器安排在大山置放,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两国 科技 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散热的问题一直是服务器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华为和微软这两家大公司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服务器主要由硬盘、内存、CPU等系统组成,是一种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物件。由于服务器的负载比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如果一旦散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服务器的运转功能。

美国互联网巨头微软公司采用了海水散热法。

海水散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服务器放在海水的下面, 海水的质量密度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强,一旦服务器沉入到海水下面,海里的水通过不断地流动可以降低服务器产生热量的温度,达到降温散热的效果 。但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电器都是怕水的,一旦服务器遇到大量的水侵入就会产生短路的现象,严重的话可造成电器报废的结果。所以微软公司刻意重金聘请了某国著名的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专业团队利用了潜艇的密闭性和防水性的功能原理设计了一个水下服务器中心,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终于成功了。

华为公司利用了地理散热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南北方气候相异巨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贵州,一直以来是一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方,地势特点都是西高东低,地貌都是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四种为主。光照条件比较差,降雨的天数也比较多,相对湿度比较大。 所以华为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利用贵州独特的凉爽气候把散热问题解决掉。

但是令华为科学家头痛的问题是贵州都是大山,所以服务器的安装连接比较麻烦。 华为公司把服务器置放在贵州大溶洞里,大大降低仓库的成本。贵州的溶洞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只要采用扩充连接网络体系,就可以解决服务器连接的问题。再加上贵州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减少了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的问题 。电器的核心就是电,那么在大山里高耗电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电量运输的问题? 贵州这地方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华为科学家根据因地制宜很好的降低了华为公司服务器的供电问题。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往往发展的代价都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那么服务器放在海底或者放在大山里究竟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呢?两国的 科技 巨头如何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呢?

人造珊瑚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在贵州大山里的服务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呢?

在贵州的贵安新区,国家大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都纷纷落户在这里,让宁静的贵州大山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据存放中心之一。 所以当地都会建立许多环境监测站,命名为环保云(线下监测站线上APP),环保云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以往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状态。对全省的水文环境,空气环境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很好的把控了贵州整体环境的监督。这个环保云APP功能中也有群众投诉的功能,如果公众一旦发现贵州深山里有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留下证据通过APP进行环境信访投诉,相关的部门会根据群众的投诉来展开调查 。所以贵州大山里的华为服务器都是经过防污染环境设备把污染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结

相对散热的处理方法,两国的 科技 巨头公司都不相上下。

相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处理方式,两家 科技 巨头公司的设计研究都十分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相对服务器供电处理方式,我比较认可华为公司的因地制宜降低电费成本和解决供电的方法,这一方面华为公司更胜一筹。

我在想,微软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经常手机发热时用冰箱来来降温、头脑发热时用冰块来抚,然后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解决服务器发热的问题,将自家的服务器深入海底冷藏保存。

不过,微软不是先例,早在1850年的时候,在英吉利海峡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讯电缆,百来年后微软也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据了解,微软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3米的铁桶沉入了苏格兰水域内,这个铁桶内一共装有864台服务器,而这个铁桶将为苏格兰群岛周围海域提供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链接。

根据微软公司的解释,将这巨大的服务器沉入水中也是为了成本考虑,如果放在陆地上,将面临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等,十分让人头疼,而放在海里就十分的简单了,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样。

这里我得说一下,微软为何会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节约成本那么简单。微软作为一个老牌且知名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它的产品服务全世界,而且质量还很不错,就说我们国内吧,几乎我们每天都和微软打交道,打开电脑你用到的就是微软的系统,使用的办公软件也基本来自微软的,可以说在国内微软有很大的影响力。

服务器作为电脑数据的心脏,发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将数据沉入海底既能解决发热的问题,也能使服务器所在海域周边的居民能够及时体验到互联网。另外,除了解决发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环保。

那么,既然微软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这么高的成效,华为为何不学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而是在深山老林里放置呢?

首先,华为的数据中心与微软的数据中心不一样,微软能用一个几米宽十二米长的箱子装下服务器沉入海底,但是华为不行,华为的数据中心很大,如果沉入海底工程量和成本费用就会很高,越大的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越不安全。

华为选择在贵州大山里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再者就是环境和就业问题。

贵州地势相对偏高,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又有国家政府对贵州地区的扶持,贵州也在大面积推广和招商引资,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另外贵州这个地区高原山地多,个别地带气温相对较低,环境上比较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华为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海底,其实华为并不少只在考虑自己,也在为国家考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就业。

大型 科技 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存放这些数据成为了难题,不少公司选择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位置特别重要,需要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防震、安全、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运营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尤其是数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整个机房产生的电量堪称恐怖。而CPU等零部件运行时,服务器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需要设专门的散热系统。

所以不同厂商对于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方案。微软与华为选择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微软选择将部分服务器放到海底,而华为却选择将服务器放到贵州的大山里面。后者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很多 科技 公司通用的做法。

那么两种方案谁更胜一筹呢?

经济成本

华为一次性将山洞掏空,需要付出巨大的建设成本,但是除了拿地与建设成本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费用。而微软只需要选择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海底就行。

当然,微软的服务器需要用钢制密封舱包裹起来。华为的建设成本要更高一些。不过华为存放的服务器数量要更多,目前华为在七星湖数据中心存储了60万台服务器,而苹果存放到海底的服务器数量有限,目前只有数百台试验性质的服务器存放在海底。

维护成本

贵州的电力资源丰富,电费价格相对便宜,而存放在山洞的服务器可以随时进行人工维修,反而微软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会相当麻烦,不仅需要用吊船将服务器打捞出来,也需要将服务器从密封舱中取出来,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光缆也有可能被海洋动物破坏 。所以微软的维修成本比较高。

安全性

贵州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泥石流与地震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华为的服务器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海洋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洋流、海啸、地震频发,哪怕选择的位置特别好,也不能够保证无忧。当然,密封舱外壳也许不怕海洋生物 ,但是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总之,海底存放服务器安全性不如陆上。

散热效果

贵州海拔高,气候条件好,而贵州的山洞里面气温恒定,通风条件好,堪称天然的空调,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空调费用,而海底的温度同样比较稳定,海洋温度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海底的温度更低一些,同时海水流动会带走热量。从散热效果来看,两者基本上半斤八两。

那么谁更胜一筹呢?

我个人觉得建在山洞里面比较好。 微软将服务器投放到海底,只是做了个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而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大型 科技 公司将数据中心建设到贵州,贵州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服务器建设到地面,也能够被当地带来岗位与税收,本身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肯定挖山的优势大!降温只是一方面,挖山加固就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出现战争是,数据中心被毁的后果,大家想想都明白

几大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从安全考虑,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沿海,战略位置偏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2、气候偏低,有利于设备散热,

3、存储设备巨耗电,贵州电力充裕,电价有优势,

4、远离重工业基地,电磁环境好,

5、数据中心集中建设,便于大数据相互交换,

6、地方政府支持,税收优惠幅度大。

显然挖空大山,可能更靠谱一些。

现在为了给服务器降温,节省电费,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转,可以说各个公司都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在贵州挖空了大山,这两个方法都相当好,但是相对来说,华为公司挖空大山可能更胜一筹。

1、挖空大山更好一些

华为为了节省能源,节省费用,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大量服务器,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贵州挖空大山。在贵州,常年温度可能也就是12-19度左右,而在大山的山洞里面,可能温度就稳定一些了,可能温度会维持在十二三度甚至更低的样子。这样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发热就会更低一些,而且散热损耗等能源也会更少一些。


而且在山洞里面,如果发生一些情况,能够随时进行解决,而且在山洞里面,地质结构也更稳定,可能长期来看,成本会更低一些。

因此,感觉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更胜一筹。

2、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稍微差一些

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水底,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转。在大洋底部区域,很多地方常年的温度也不高,在1000米深度的海洋底部,大概水温在四五度的样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微软可能沉入水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米左右的深度,可能温度也在十四五度的样子,因为再深的话,可能服务器壳体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而且相对来说,把服务器沉入水底的成本可能会更大一些,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海浪,侵蚀等影响,而且以后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感觉上就稍微差一些了,可能成本更高,而且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3、结论

综上所述,感觉上华为挖空大山更胜一筹,运行维护方便,而且长期成本可能更低。

绝对是在大山里更方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单说降温的效率,肯定是沉入海底见效更快。华为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山里,虽然环境温度也低,毕竟没有海水的低温和全包裹覆盖。

但是,服务器不是永动机,用到一定的年限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系统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在大山里,可以人进去,或者取出来。

在大海里,维护服务器还需要专门打捞,也不太可能让工程师潜入海底,还涉及到安全问题,万一进水也是大麻烦。

综上所述,从后续维护成本来看,还是放在大山里比较好。

差异化产品,比如说他当时有一个荣耀品牌,就是小米,主要就是用来打小米,它是用荣耀去铲除小米,然后自己卖手机卖高端产品去打苹果和三星,所以说他这个高端目前是非常成功,尤其是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的手机。

华为通过国际化的公司层战略,组织变革、流程重组、降成本的发展竞争优势。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及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国际化的公司层战略,组织变革、流程重组、降成本等一系列的业务层战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并形成了自己在电信设备制造行业的独特竞争优势。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由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曾获“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年度荣耀品牌”。

4月23日-25日,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大会召开,联通发布了全新的5G品牌:“5Gn让未来生长”,并宣布“7+33+n”的5G网络部署,即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连续覆盖,在33个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在n个城市定制5G专网。

4月26日,中国电信以“Hello 5G赋能未来”为主题在深圳召开了5G创新合作大会。在现场,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丰富的“5G+”垂直落地场景应用,包括5G+智能医疗、5G+智能网联汽车、5G+公共安全等。

中国移动在5G领域方面尚未召开专门的会议。但在4月28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4家企业承办的“5G+行动联合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将在5个城市开展规模试验,在12个城市进行了5G试验网建设,围绕31个场景建设5G应用示范。

在发布5G战略的同时,也意味着运营商们正式冲入了IoT赛道。继续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移动通信需求,已经不再是5G的爆发点,5G的爆发点在于IoT。

是否能够有效推进IoT的发展,让垂直领域的企业深度参与到5G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当中,成为在5G时代致胜的关键。

然而,在IoT赛道中谋求发展,不仅需要坚持长跑的毅力,还要有融合各种最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感召力,其“难度系数”非同以往。

如何应对IoT的高难度挑战巨头们在IoT领域的发展策略值得深入分析。

因此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运营商们可能会采用何种IoT发展战略

华为、阿里等在IoT领域已经起跑的巨头们,进展如何

中小企业在融入IoT生态时,有哪些不同选择

01、联通的IoT,未来如何生长

中国联通的IoT发展战略很有代表性。

对于联通的5G创新发展峰会,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感觉联通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为了成为“新蓝海的试验场、独角兽的孵化器”,联通联合32家合作伙伴成立了“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并启动了“领航者计划”。其任务是:孵化行业应用产品;研究商业创新模式;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搭建资本合作平台;联合产品市场推广。

创新应用聚焦于IoT重点行业,比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

到了5G时代,网络建设的经济效益模式将被彻底打破,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

因此,联通提出了一个非常前瞻性的“三联合”商业合作范式,即:联合应用开发、联合投资、联合运营。

这一商业模式能够顺利落地的前提是,联通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挖掘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或者现有产业中新的客户、或者现有客户新的成长案例。

大家一起围绕增量“搞事情”,这样才能促进多家企业合作的意愿,并且得到更高的回报。

以消防领域为例,联通选择行业内的头部玩家,比如中消云、华为,共同发布IoT OS白皮书及智慧烟感商业公版方案。中消云是一家专注于消防IoT设备研发和制造、消防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消防大数据挖掘和应用的企业。

这个智慧烟感的公版方案,定义了烟感产品的相关功能,极大的加速了烟感项目的实施及传统烟感企业的改造升级流程,推进烟感产品和方案的大规模落地。

此外,中国联通还从上游入手,与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移远、广和通等公司,发布了《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以及《5G通用模组白皮书》。

根据推进计划表:

5月,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开发者计划启动申请,测试认证环境也将搭建完成。

6月,将在5G终端共享资源池中提供500多台试验终端模组。

7月,开始芯片模组产品技术认证,业务孵化转变成业务落地形成商业闭环。

2019年底,完成模组、终端产品入库,采购一定数量的商用模组产品。

种种做法显示,为了解决IoT领域碎片化,项目落地周期普遍较长的困局,联通试图拉通IoT领域——整个跨越从芯片、模组、终端、平台、应用到服务的产业链条。

具体到商业模式,联通提出3个大类,分别是: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以及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1 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

这一模式最为大家所熟知,类似于“充话费送手机”。

在5G早期仍将延续4G时代的标准模式,流量基于使用量定价。不过在5G时代,流量将进一步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实时流量和非实时流量,或者可靠流量和非可靠流量。流量的价值有可能根据数据传输的质量、速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与定价。

然而这一商业模式,仍旧没有跳出运营商的思维惯性。

从现有合作案例来看,虽然5G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渐转向B2B,网络价值和网络特性也将更多的满足B2B需求,但商业模式还没有超脱于“充话费送手机”的各种变体。

2 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

Gartner研究指出,5G的最大收入潜力是网络切片开发。

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一种按需组网的方式,可以让运营商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切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适配各种类型的业务应用。

理解切片,两个重点,一是特定专用网络,二是同一基础设施。

利用网络切片,构成了一种非常诱人的商业场景:面对复杂多样的行业用户,切片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为用户定制各种特定的“专属”网络,让网络成为服务(Networkas a Service,NaaS)。

有3种网络切片提供的方式经常被讨论,分别是:

运营商托管整合应用

运营能力开放

与现有系统集成

由于合作伙伴有机会被赋予更深层面的网络运营权,由行业企业驱动的网络建设有可能出现,垂直领域用户将较早的参与到5G的应用场景规划之中。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商业模式仍旧没有跳出运营商的“管道思维”。以前单纯的卖语音/流量,5G时代卖网络切片,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3 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这种商业模式挑战最大,需要拉通整个产业链条。

比如淘宝、Facebook、APP Store都可以认为是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上,应用的收费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软件和应用是以许可证的方式收费,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订阅式收费。这些新型SaaS应用,通过更好的满足现有需求,或者激发新的需求和场景,体现价值。

在这种模式中,模组、终端、平台、应用、服务等各类企业通力合作,针对联网设备和相关数据,基于开放平台开发或提供应用和服务,以供用户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商业闭环。

虽然这一商业模式充满想象力,但有研究者认为,开放平台模式下,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出现了分离。也就是说,创造价值的主体并不必然获得商业利益。

在某些场景中,这种商业模式有可能是伪命题。

无论哪种商业模式最终将会展现最旺盛的生命力,联通在IoT发展战略中传递的诚意十足,以“合作不设限,共筑新生态”为理念,合作内容和领域均不设限,打造新生态的试验场。

“领航者计划”将进行多重赋能,助推行业发展:

网络/平台赋能,包括5G+AI能力、边缘计算能力、IoT使能平台能力、云能力等。

产业孵化赋能,包括网络及产品开放测试、过万测试终端、超过200名专家支撑。

商业创新赋能,建设商业模式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开展超过1000场次联合商业推广。

营销资源赋能,提供中国联通全国四级营销网络、超过6万个营销队伍支持。

创投资本赋能,组织百亿级资金用于孵化5G项目,并进行联合投资及运营。

联通的IoT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的推进和执行,还有待于跟踪观察:

运营商以属地为主体,联通是否能将属地的存量和资源,转化为IoT发展优势营销队伍是否能够支撑IoT业务的推广

联通如何协调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在平衡和博弈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合作范式

联通是否能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同摸索出新的增量空间和商业模式

前路充满挑战。

02、华为IoT,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如今,在IoT赛道上角逐的“选手”颇多,展开来谈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为了帮你更好的提炼巨头们在IoT领域的发展策略,在这里仅以两家典型企业作为范例:代表ICT企业的华为,以及代表互联网企业的阿里。

2017年底,华为确定了与IoT紧密相关的新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018年3月,阿里高调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IoT一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第五大主赛道。

此后两家企业都在IoT领域你争我赶,大展拳脚。他们立足于过去多年积累的传统优势,以推进垂直领域基础架构的变革为切入点,进行应用系统的重构、合作关系的重构和商业模式的整合。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合作关系和商业模式这两个基本维度入手,观察两家企业在IoT赛道中的身姿。

先看华为。

在2018年,同样是瞄准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垂直领域,但华为在各个领域的打法和触及深度,各不相同。

1 首先在智能公共事业、智能环境监测、资产追踪等领域,华为的战略定位是聚焦芯片、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

2016年6月,窄带蜂窝物联网NB-IoT标准核心协议冻结。NB-IoT的技术优势是覆盖广、功耗低,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在于终端芯片,它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难点所在。NB-IoT芯片一旦达到成熟商用条件,会对整个产业下游的应用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华为的策略是,以物联网PaaS平台为抓手、南向以芯片和LiteOS聚集生态,北向以平台赋能各类应用,中间以强大的管道进行串接,不碰模组研发、终端设备、设备销售、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

从现有情况来看,NB-IoT的确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2018年,NB-IoT仅用1年,就走完了当年2G网络6年发展之路。如今NB-IoT愈发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配置。

2 其次在智慧园区、产业互联网、智慧安防等领域,华为进入到边缘计算设备、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庭连接类硬件等终端领域,策略性的进入设备研发、终端销售、系统部署等环节,与各类合作伙伴在博弈中协同发展。

以边缘计算设备为例,2019是5G商用元年,在这一趋势下,华为在边缘计算服务器方面,正在进行更大布局,满足5G移动边缘计算MEC的需求。

华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虑适应边缘计算的整体发展,研制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还得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利用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来体现竞争优势。

比如2018年底,华为宣布将公有云上的智能边缘计算服务IEF部分开源,贡献了边缘计算管理框架KubeEdge,帮助各行各业加速向云原生迁移。

我们以某垂直领域边缘硬件的产业链为例。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价值与利润分配,可以看到华为软件、硬件、平台一体化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形成的协同效应还能增加利润回报。

3最后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华为在今年4月初,终于公布了自己的汽车战略和定位。这次华为的姿态不同以往,是以Tier1的身份登台亮相。

Tier1意为给设备厂商供货的一级供应商,也就是说,华为将自身定位为产品直接供应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未来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汽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华为轮值CEO在内部表态。

在智能化汽车领域,华为进行了芯片、模组、终端、管道、云平台的全面布局,构建整个产业闭环,成为全球少数能够提供涵盖“芯-端-管-边-云”全方位解决方案的C-V2X厂商。

芯片,华为拥有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巴龙5000;模块,华为最新推出业界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管道,华为掌握了最新的5G技术和网络;云端,华为拥有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

另外,华为还是C-V2X的标准发起人之一,并深度参与了工信部“2019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项目计划”。

为什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此不同因为智能化汽车,可能将复制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辉煌,成为IoT时代人们离不开的工具。

不像IoT在其它垂直行业中所面临的碎片化困境。汽车这个市场,产业高度集中,也相对容易标准化,最为适合华为这种选定并聚焦于主航道,持续向同一个方向不断冲锋的战术。

美国咨询机构IHF曾预测:到2035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麦肯锡预测,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就中国市场而言,20年内中国交通面貌或将焕然一新。到2040年,55%的乘客里程将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汽车。随着汽车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中国很可能将占据主导地位。

面对碎片化市场、块状市场和高度集中市场,华为的策略可以说大相径庭。由于触及的深度不同,华为与各个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自然也有所区别。

在此使用一张图做简单概括。

在很多领域,华为非常克制,放弃了很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不过,每次当华为列出“不做什么”的时候,才更加体现出保留“做什么”的思考和坚决。这种放弃之后的坚决,也是华为在很多领域卓有建树的必然。

03、阿里IoT,打造商业 *** 作系统

再看阿里。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典型代表,阿里看待IoT的视角自成一体。

在阿里眼中,IoT是互联网由上而下在产业落地的必然,是以云平台为中心,由内而外层层展开的外延。

因此在阿里推进物联网过程中,是采用一种自顶向下的世界观。

在这种视角中,行业属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是优先要务。

由于阿里和亚马逊的世界观颇为相同,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科技评论人Ben Thompson所描述的亚马逊眼中的世界。

其实在亚马逊眼中,打包后ICT基础设施和打包后的电商包裹,没有本质区别。

电商包裹中的各个“基元”,包含来自各个供应商的产品。通过中间层亚马逊强大的电子商务分销和中转渠道,提供给最终消费者。

打包后的ICT基础设施,各个“基元”将能力模块化封装,有效地将原始数据中心组件转变为存储、计算、数据库等,通过AWS公共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其中的中间层,有几个关键特征:

建设的过程中,蕴含巨大的固定成本,但建成后将大大受益于规模经济。

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构建中间层的成本仍旧是合理的。因为它首先为内部业务提供支持,还可以将现有的能力“原封不动”的提供给外部开发团队使用。

外部团队仅需要较少的投资就可以享受中间层的资源,同时帮助亚马逊扩大了市场份额,实现双赢。

如果将中间层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 *** 作系统。

如此我们再进一步递推到阿里在2019年1月提出的全新商业 *** 作系统,就更容易理解。

根据报道,CEO张勇认为,阿里已从一个电商公司,转型为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体,并整合成为了一个可对外赋能的 *** 作系统。

底层的“基元”包含重构之后的“人”、货、场。制造、销售、营销、渠道、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11大商业要素。

传统企业通过阿里商业 *** 作系统中提供的各类云化基础设施,可以率先实现业务在线化,进而全面推进数字化。

这个商业 *** 作系统,在各个行业和地域落地,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2018年8月,阿里云联合重庆南岸区政府、赛迪研究院,三方共建“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计划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

2018年11月,阿里云正式发布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帮助广东打造新能源、电气装备等8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2019年1月,阿里云宣布旗下的生活物联网平台“飞燕”连接数已经过亿,平台连接的智能设备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100多个品类、2000多个品牌。

从垂直领域的选择上看,阿里最先触碰到的,是靠近零售端的小b。

没错,同样都是针对B2B领域,但是大家定位的B,类型差异极大。

远离零售端的企业,往往是大B,以基础设施和传统工业企业为主,特征是体量较大,产业格局相对集中,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决策能力。

而靠近零售端的企业,往往是小b,特征是数量巨大,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效率提升、质量改进和供应链改造等蕴含巨大机会。

比如阿里对淘工厂类型小b的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厂,改造的硬件成本在5万左右,这个价格能被大部分工厂都能接受。改造之后,工厂排产效率提升6%,由于链路透明并且按需生产发货及时,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可以降低10%。目前阿里已完成超过100家“淘工厂”的部署。

最近,阿里商业 *** 作系统的“mini版本”,被应用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数字郫都”项目。郫都区川味食品产业与阿里天天特卖、步科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数字化食品工厂,打造川味食品云,更好的实现产供销协同,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新型商业模式,阿里汇聚上下游合作伙伴,创建新型合作关系。

04、建立对IoT认知的坐标系

小长假归来第一天,坚持看到这里的你,着实不容易。

为了便于记忆,我用一张图示意性的归纳华为、阿里在IoT赛道中的前进“姿势”。

最后,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融入巨头们纷纷布局的IoT生态呢

首先,看清巨头的思路,不要与其形成正面竞争。

其次,还可以看到巨头受制于战略、成本和机制,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在主航道之外的行业里深扎的,中小企业机会巨大。

在这个过程中,打造自身的独特优势尤为重要。

或许你可以借助“第二层次思维”。

什么是第二层次思维

举个例子,第一层次的思维说,大家都在做Sa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也不能落后。

第二层次的思维说,大家都在做Sa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人人都做,技术层面的领先性差距越来越小,不能形成真正的壁垒,让我们抵御诱惑,另辟蹊径吧。

人多的地方,不一定好。

第二层次思维偏好冷静分析,独立思考,进而选定自身定位,尤其是想好什么不做,哪些事情不碰。

IoT领域的玩家,虽然大家最初的切入点不同,但很有可能最终殊途同归,都是面向用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这当中,能够形成差异的部分在于对场景、对行业know-how、对数据的理解,进而沉淀出的软件、应用和服务。

前路充满挑战,前进不会停止。

本文小结:

1 联通成立“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提出“三联合”商业合作范式,即:联合应用开发、联合投资、联合运营。具体到商业模式,联通提出3个大类,分别是: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以及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2 面对碎片化市场、块状市场和高度集中市场,华为的策略大相径庭。尤其在智能化汽车领域,华为成为了全球少数能够提供涵盖“芯-端-管-边-云”全方位解决方案的C-V2X厂商。

3 阿里整合成为了一个可对外赋能的 *** 作系统,从垂直领域上来看,阿里选择从新零售入手,率先推动靠近零售端的小b完成数字化改造。

4 中小企业在融入巨头们布局的IoT生态时,首先,避免与巨头形成正面竞争;其次,建议深扎行业,基于对场景、对行业know-how、对数据的理解,沉淀出具备独特优势的软件、应用和服务。

问题一:华为公司在大陆的几大供应商有哪些? 5分 西可是其中之一

问题二:华为的一级供应商有哪些 苏州天孚
成都光恒
深圳加星
武汉电信器件
等等

问题三:华为公司是生产什么的厂家? 搞网建的 华为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华为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68000多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7年12月底,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6880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问题四:华为供应商概念股有哪些 华为供应商关注:
海康威视, 华为采购(视频监控设备OEM) 3634万, 唯一的
武汉凡谷 ,华为年采购19亿(射频器件)
盛路通信, 华为年采购2000~3500万(无线天线和射频器件)

问题五:华为的手机零件供应商有哪些 30分 这属于商业机密了吧

问题六:华为到底有多少家供应商 要华为公司才知道

问题七:华为所有的产品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覆盖了无线接入网、 核心网、传送网、软件、宽带接入、数据通信及服务等各个领域,那么具体来讲华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 1路由器产品系列 Quidway系列路由器提供从核心、骨干、接入端到端解决方案,产品系列、业务特性及解决方案能力业界领先,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路由器供应商之一,全面满足运营商骨干网和企业网组网的需要,产品系列包含:Quidway NetEngine 5000 万兆核心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80 核心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40 系列通用交换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16E/08E/05 骨干路由器Quidway R1700/2600/3600 系列模块化多业务路由器 Quidway R2500 系列远程分支路由器 Quidway R1600 系列SOHO路由器 2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 Quidway S系列可管理、可运营、全线速、全业务智能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的系统设计、扩展能力以及丰富的业务特性满足宽带城域网络的需求,能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易于扩展的客户化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核心层、边缘层及接入层,能够提供端到端的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能够为城域网、园区网、企业网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Quidway S8500 系列万兆核心多层交换机Quidway S8000 系列千兆核心多层交换机Quidway S6500 系列千兆核心多层交换机Quidway S5000 系列千兆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S3500 系列路由交换机Quidway S3000 系列快速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S2000 系列边缘接入交换机Quidway S1000 系列非网管快速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MA5200 系列以太网接入服务器Quidway WA1000 系列无线局域网系统3安全网关产品系列 Quidway Eudemon100 系列安全网关Quidway Eudemon200 系列安全网关Quidway Eudemon1000 系列安全网关 业务系统产品系列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 通用路由平台;iManager N2000/Quidview 统一网管系统;CAMS 综合访问管理服务器。

问题八:华为手机有哪几种 华为的手机产品应当划分为三大系列:Ascend系列(在中国区需要起一个合适的中文名)、荣钉系列(Honour)、Gold(中文名可有可无,可简称G系列)
Ascend系列主打高端,包括D系列和P系列。D系列主打超高端旗舰手机,价格4500―3500元,每年出一部,新机发布旧款降价,命名为D加序号,依次为D1、D2、D3……。D系列作为华为最高端的手机,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当年的顶尖水准,要成为当年的机皇
P系列主打高端时尚手机,价格3500―2500元,每年出一部,新机发布旧款降价,命名为P加序号,依次为P1、P2、P3……。荣耀系列主打高性能中端机,价格2500―1500元,每年出一部,新机发布旧款降价,命名为H加序号,依次为H1、H2、H3……。
Gold系列主打入门级智能手机及运营商定制低端机,价格1500及以下,每年出一部精品主打机型及若干低端机型,编号为G加三位数字序号,年度主打机型的编号为G300、G400、G500……,超低端机型

问题九:请问华为的屏幕供应商是哪些喃? 华为采用的是日本进口的JDI(东芝、索尼、日立三大巨头合资的公司)
和小米采用的都是JDI顶级屏幕。
但是在华为的宣传中故意隐藏这点,同时宣传华为掌握核心技术。
图上那行小字可以看到 JDI负向液晶屏

问题十:华为的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公司主页: huawei//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 华为的经营领域 、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 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122%。 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 第三大设备商。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华为2009年的销售额达21821亿美元(14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2672亿美元(183亿元人民币),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 世界500强 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排名 第397位 。中新社纽约12月22日电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The World′s 500 Most Influential Brands)排行榜22日在纽约揭晓,华为集团再次入选。 1988 创立于中国深圳。 1989 自主开发PBX。 1994 推出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 成立知识产权部。成立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 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 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 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华为战略 1997 推出GSM设备。 与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截至2005年6月,华为共有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 从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 (FhG) 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与这些主要的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作,使华为可以随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1998 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 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9 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成立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在2003年通过CMM5级认证。 2000 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2>>

华为向左,联想向右。华为和联想的实力截然不同,起源于双方在企业的战略方向上的完全想反的差异。在企业的起点,华为以技术为王,而联想是贸易为王,这原本都没有错。但是在企业逐步壮大后,华为成功的将技术和销售合一,而联想错失了转型的机会。


联想和华为软硬实力差距巨大


销售收入上,2018年华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212亿元,净利润是593亿元,而联想全年营业收入为3589亿元,净利润为4362亿元。也就是华为的收入是联想的两倍,利润是联想是13倍,联想肯定不如华为

硬实力上,联想的PC全球第一,但是华为的通信全球第一,终端全球前三。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产品具有很强的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产品的核心芯片早就开始自研,华为的专利数量长期保持全球前三,海思更是全国第一的IC大厂。而联想的产品都是组装产品,从技术含量上不能和华为相提并论


而且这次美国制裁华为,华为强硬的抵抗住了,如果是换成联想,肯定早就缴械投降,在全国人民的认知里,华为肯定是比联想在软实力上更值得尊重和钦佩的。


华为重技术,联想重销售,战略方向决定实力的差距


华为现在是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联想是全球第一的PC机制造企业。但是现在联想完全和华为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和和华为、联想的战略方向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在企业成立初期,华为和联想都没有多少资金,不可能技术和销售两条腿走路,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华为是一个技术型的公司,重视核心技术。重视技术的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公司初期会卧薪尝胆,坐多年的冷板凳。等到成熟期,要么就是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一举获得江湖大佬的地位,要么就是技术没突破成功,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


所以华为走的路比联想困难的多。之前柳传志说核心技术的研究属于九死一生,这点没错。就算在华为内部,也有很多项目最终失败,大把真金白银砸进去最后连一点响声都没有。


而联想走的是销售贸易为主的路线。以销售为主,初期会走的简单顺利一点。一般以销售为主的公司都会采用成熟的方案集成,加上自己的设计,大把的资源投入到销售拓展、商务策略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公司都是走的这条路。


以贸易为主的公司,初期优势巨大,但是一旦遇到技术型公司爆发,就会失去一定的优势。以贸易为主的公司是不会拥有领先的技术的,他们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方案,成熟的方案是经过商用实践检验,成熟度和方案价格都比较低,所以以贸易为主的公司会主打性价比。


但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 科技 爆发的时代,消费者更看重技术的先进性,愿意为技术买单。这时以贸易为主的公司就会在发展上遇到很大的瓶颈,只能靠性价比吸引客户。而且使用集成方案的公司,产品没有不可替代性,你有我也有,这就导致了如果竞争激烈,只能打价格战

所以华为的战略初期比联想难走的多,但是华为最终脱颖而出,并且又遇到这个 科技 爆发的时代。而联想没有核心技术,现在增长乏力,例如联想的笔记本就遭到了华为和联想同时的挑战


大道归一,联想错失转型机会,而华为抓住了机会


虽然初期,华为和联想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路,但是大道三千,殊途同归。无论是以贸易为主线,还是以技术为主线的道路,走到最后如果要活下去都是一条路,那就是贸易和技术两条腿一起走,不能一条腿是瘸的走路。


华为这点就做的很好。华为拥有核心技术,但是华为一线销售的“狼性”也是远近闻名。华为在维持技术领先后,并没有轻视销售。华为的高层领导必须要有销售经验,同时华为每年也有大批研发奔赴销售一线,华为的口号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销售现在在华为是重要的一环。


反观联想,在尝到了销售带来的收益后,联想背离了“贸工技”的本质。“贸工技”是先贸再技,最终还是要发展“技”。但是联想在销售的路上一去不返,即使联想在最风光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可以在核心的技术上发力,而醉心于贸易路线带来的甜头。


所以,联想现在的腿是瘸的,贸易和销售当然做的不错,但是产品几乎任何核心竞争力没有。这就让联想的产品太容易被复制,在这个 科技 时代缺乏竞争力,无法继续再进一步。当然,不重视技术不意味着活不下去,至少走贸易路线,打低价,打性价比还是可以活下去的。


那么我国有没有“贸工技“最终成功两条腿的公司呢?有的,阿里巴巴就是这样“贸工技”转型成功的公司。阿里巴巴最早是仿照ebay淘宝出身,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贸易为主。但是在2010年初阿里巴巴开始转型,主打阿里云,开始向技术型公司转型。


到了现在,虽然阿里巴巴依然到处呜哩哇啦的吹牛,但是不得不承认阿里云的核心竞争力很强,阿里有了自己的数据库、自己的OS。阿里云排名全球前三,为阿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所以不管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最终总是速途同归的走到“贸技并行” ,遗憾的是,联想错过了这个机会


命运不是对联想不公,而是联想没有抓住机会


任何企业初期走技术或者走贸易路线都没有错,初期只要能活下去,就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不过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联想安于现状,满足于销售利润增长带来的快感中,因此没有及时转型,这就是联想的大问题。

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教育,联想也有所缺失,一个中国公司采用西化的管理,让联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中国的消费者,联想窘迫的现状,实在是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

联想;作为中华的老牌智能企业,在21世纪之前独占龙头。进入21世纪之后,智能产业竞争激烈。智能手机的出现,老牌的联想,步伐缓慢,没有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而华为;作为民营企业,壮志有为,凭着敢想、敢干、敢为的 社会 主义实干家精神,大有作为,创威。论实力;联想,技术储备强,底子厚,经验丰富。但是在手机大战上,不能老有作为、老有所为,大战失利。现今,联想,凭手机,不光落伍华为,尽然还不如小小、小小的小米。说透了;跟企业的名称,总部地址,企业高管,尤其时代的步伐,有分不开的关系。也可以说;得天时、地利、人和。

联想和华为,哪个更强? 联想

去年联想营业额是3500亿,CEO杨元庆年薪超过两亿。曾经联想是国人骄傲,我同学去英国留学说看见一个宿舍的印度人用联想电脑感觉有一种自豪感。

联想自从上市以后,公司股份很多在美国财团控制。联想内部,研发人员没有任何股份。联想大部分股份在联想董事会和美国财团手里。

主要从事电脑组装,然后贴牌售卖,最大产品技术优势就是设计电脑的外壳。

联想优势:依靠美国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组装,依靠美国财团支持开拓海外市场,联想的产品外形设计还是优秀的。依靠反对国内发展自主 *** 作系统得到美国认可,获得发展。联想旗下有摩托罗拉,其核心专利也来自摩托罗拉。

联想劣势:缺乏核心技术专利

华为

2018年营业额超过7200亿,其中研发资金达到1080亿。预计今年华为营业额超过8300亿。

华为主页产品:

手机,电脑主板,通讯基站,交换机,智能家居,光伏逆变器,海底光缆,服务器,视频控制芯片,手机芯片,电脑芯片(鲲鹏920芯片)等等。

华为优势: 自主技术占比比较高,最新华为Mate30没有美国零部件。坑风险能力比较高。苹果也要给华为缴纳专利费。

华为劣势 :1,经常在网上被美系自媒体抹黑 2,经常收到大洋对岸自由土地的打压。3,经常在网上被扣帽子。

总结 :联想和华为路线不同。代表两种思路企业。联想代表组装,优化外壳设计,通过收购获得专利。华为代表自主研发,不断提高自研技术比例获得发展。就年营业额来看,华为是联想两倍。

双方实力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联想集团电脑销售全球第一,PC生产全球笫一,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排89名,2019年联想收入超3500亿,可谓是硕果累累。华为麒麟9905G包揽全球六项行业笫一,华为全年智能手机发货量24亿部手机,5G手机为690万台战绩彪炳,令人眼睛一亮,这两个公司都是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标志,也是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翘楚者,值得大家敬佩!

综上所述,联想集团和华为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支中国经济技术的生力军,也是民营经济的两大丰碑。愿这两家公司越办越好,最终成为全球的风向标!最后用爱恩斯坦的一句话作结束语:只要你不放弃尝试,就永远不会失败。

谢谢您的问题。实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选择几个点,讲一下对联想与华为的感受吧。

在消费品领域,联想电脑销量世界第一,但华为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没有一项第一,而且华为电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连代表 科技 水平的超级计算机,前十名联想占六个。不好的是联想总部在美国,但联想手机价格低啊,也算实惠了中国人。但华为手机带头涨价宰中国人,推高手机行业价格水平,增加中国消费者经济负担,而且华为内存造假,故意的,疏油层偷工减料,故意的。要是问谁的水军多,会吹牛宰中国人,大家都知道

人家孙宏斌都说了,联想只是搬运工,没有技术含量,你还和华为比什么

拿华为和联想比,对华为是一种侮辱。两个公司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没有可比性。

文/小伊评 科技

联想和华为这两个品牌应该是目前中国消费者最乐于拿来当做谈资的两个品牌了,一则是由于联想当年“5G投票门”的黑 历史 ,另外一点就是这两个企业应该是目前在全球市场发展最好的两个中国品牌了,那么这两个品牌究竟谁的实力更强呢?我们来综合必要一番。

现状对比:公司营收 华为处于领先

根据联想官方的发布的年度数据来看,在2018-2019年度,联想的年营业额为3422亿元人民币,其最大业务依旧是来自三个板块,分别是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业务,移动业务以及数据中心业务,其中主要营收来自于个人电脑业务。

而根据2019年8月22日全国工商联在青海西宁发布《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榜单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02亿元的营业收入,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那么也就是说单就营业收入来算,华为的营业收入是联想的两倍左右,基本呈现了碾压之势。所以说在眼下,华为拥有更为夯实的营收基础。

未来对比:科研投入 华为依旧处于绝对领先

一家公司对于科研的投入就像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是一样的,代表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2018年,两家公司都没有向外界准确的披露过自己公司的研发投入,我们就拿来2017年的资料,从2017年的资料显示,华为在研发上共计投入约1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7亿),而联想只有11,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也就是说,华为的年研发投入几乎是联想的10倍。那么由此可见,华为对于未来的投资是远胜于联想的。

市值对比:联想尤为可怜

由于华为还没有上市所以只能采用估值的形式,而联想则已经在香港上市,目前联想的市值达到了67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2亿元人民币。对于联想这个老牌企业来说这个市值可真的不算高,因为小米的市值都已经达到了2017亿港元,这还是在小米股价腰斩的基础上的水准,也就是说,单论市值而论,联想只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小米。

而华为目前没有上市,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估值的形式,根据据胡润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9 LEXUS雷克萨斯·胡润百富榜》,对相关公司给出了估值参考,给予华为的估值是 12万亿元人民币 。这是胡润结合硬件企业的市盈率得出的结论。至于倪光南先生所说的13000亿美元的估值,个人认为有一些夸大的嫌疑,华为就算上市,市值想要超过苹果还是比较难的。不过12万亿人民币的估值,相比于联想来说强了将近20倍,嗯没错就是20倍。

总结

总的来说无论是对比现状以及对于未来的投资华为和联想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联想这个曾经和华为在相近时间内成立的两个品牌目前已经走上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笔者当然更看好华为的发展之路。

联想是在1984年11月1日成立,距今已经35年了。联想的经营范围比较广,主营业务当然是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手机等等,是全球最大的PC供应商。而今年联想的收入超过了35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这份成绩单放在哪个东西,都不能算差。

而华为呢?成立于1987年9月15日,比联想稍稍年轻一点。华为主要的业务是通信业务,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今年,华为在美国的重压之下,预计将会完成830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如果单纯从数字上来看,华为的实力是明显高于联想的。

《财富》杂志在7月份公布了2019年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华为去年的成绩是72名,而今年还上涨了11名,名列61名。华为虽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过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全球排名61名,可以说是给一家做通信的企业很高的评价了。

而联想呢?当然也在世界500强企业之列,不过成绩自然是不如华为的了,排在了212位,当然,比去年的240名,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全球排名上,联想也是不如华为,而且差距还是不小,我们就再看看其他方面吧。

同为 科技 企业,联想一共有超过5万名员工,这对于一家 科技 企业来说,人数还是不少了,而华为呢?全球员工总人数超过了18万,其中还有将近3万名的海外员工。

可以说,从员工的数量和结构上来看,华为都是远超于联想,当之无愧的国际化公司。而且,联想是一家上市公司,员工其实并不会有公司的太多股份,大多数的员工在奋斗的激情上,其实不会有华为高。华为我们都知道,是一家员工全员持股的企业,虽然加班多,工作辛苦,但是付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因此,在员工的方面,华为同样胜了联想。

最后,我们再来比拼一下技术底蕴吧,看看联想能不能牛一波。

发明专利其实是很好能够衡量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的标准。2018年全年,华为共申请了3369项发明专利,位于全国企业之首。而联想全面共申请了1807项发明专利,位于第七位。虽然联想的专利数也不少,但是和华为相比还是差距颇大。如果再把企业累计的专利数量统计起来,我相信联想和华为将会有更大的差距。

因此,技术实力上,联想同样没有能够超越华为。综合这些总总因素,华为和联想谁更厉害,我觉得已经不用多说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477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