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的技术正在席卷“天上”“地下”所有的交通出行产业。在地面开自动驾驶 汽车 、在天上乘飞行 汽车 ,这样一个“天地一体”的智慧立体出行生态,是吉利控股集团构建的未来愿景。
从传统的自主品牌 汽车 制造企业到散发炫酷气质的智能出行 科技 公司,即将登陆A股科创板的吉利正在 探索 科技 赋能之路。
大胆下注自动驾驶吉利领跑 汽车 智能网联
让自动驾驶解放人类双手,让 汽车 成为“四个轮子”的移动空间,如今是全球风之所向。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现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这一终极目标更早到来,已成为我国既定的智慧交通战略核心方向。
麦肯锡2018年时预计,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预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
但早些年,大部分传统 汽车 制造商对“自动驾驶”这一过于理想化的目标慎之又慎,自主品牌吉利却大胆下注。
早在8年前,吉利在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开始前瞻性战略布局,开辟 汽车 智能互联先河,意图打造车联万物、智慧畅行新时代。
2016年,吉利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 科技 创新企业亿咖通 科技 成立。亿咖通聚焦座舱智能与整车智能两大核心领域,投入数十亿元研发费用,在车联网领域申请了100多件核心专利。
智能网联离不开完整的行业生态。2018年,吉利推出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这一开放平台融合打通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数百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在这一平台合作。
2019年,吉利又推出具有代际领先优势的GKUI 19系统、首款达到车规级的量产高性能车载芯片E01,引领中国智能网联 汽车 进入“超级大脑”时代。
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200万台,吉利今后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GKUI系统。通过对马来西亚及俄罗斯的海外输出,GKUI系统将智慧出行体验带入了东南亚及东欧地区。
如何实现自动驾驶 汽车 量产,是每家车企面对的挑战,吉利走在前沿。
2018年,吉利 汽车 成为首家实现L2级自动驾驶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2019年,吉利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在行业内均达第一。通过吉利 汽车 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避免或减轻>53%的交通事故。
2022年,吉利要实现一个短期目标:在亚运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吉利参与建设的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条支持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也将在杭州亚运会区间提供智能化出行。
敢为天下先让飞行 汽车 梦想照进现实
如何将科幻中的城市飞行 汽车 变成现实?吉利“敢想”,也“敢干”。真金白银做出来的飞行 汽车 就是佐证。
Terrafugia(太力飞车)及Volocopter两家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空中出行服务领域的两大布局。
“未来的飞行 汽车 ,一种是适合长距离飞行,需要跑道起降;另一种是多螺旋桨垂直起降的机型,可以在拥挤的空间自由起降。第一种可以替代部分小型通用飞机,满足城市之间的出行;后一种将替代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满足都市内的交通出行。”吉利这样描绘未来飞行 汽车 。
太力飞车专注开发城际之间的客货运飞行 汽车 解决方案。
3年前,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美国“太力飞车”公司的全部业务及资产,今年6月,太力飞车首次公布TF-2A原型机外形。
飞行 汽车 并非仅停留在“概念车”“概念机”阶段,其生产正在武汉市汉南通航产业园有序展开。吉利飞行 汽车 项目一期二阶段装配车间工程项目已经正式招标,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明年11月30日。
吉利2019年还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C轮首轮融资5000万欧元,戴姆勒股份公司参与投资,双方各持股10%。与太力飞车聚焦城际间交通不同,Volocopter专注城市内短途航班,提供点对点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
目前,Volocopter已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并在全球多个城市成功进行试飞。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感叹:“飞行 汽车 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能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引领一个新行业的发展。”
做网约车先行者构建智慧立体出行生态
共享 汽车 的出现让出行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机构断言,由于新技术革命,未来出行服务的利润甚至会超过新车销售。
这样的观点已成行业共识,近两年,不少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吉利仍是其中先行者。2015年,吉利前瞻布局共享出行领域,以曹 *** 出行为入口,构建中国首个以 汽车 制造商身份打造的共享出行平台。曹 *** 出行也是国内首家取得网约车许可证的新能源 汽车 共享出行服务平台。
曹 *** 出行坚持“新能源 汽车 +公车公营+认证司机”B2C模式,目前已在全国55座城市上线,累计投放50000辆新能源 汽车 ,拥有3940万注册用户,日均接单量近100万单。曹 *** 出行服务今年甚至启动了首座海外城市——巴黎。
第三方权威数据监测公司发布的2019年底大数据显示,曹 *** 出行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中国第一大B2C网约车平台。
“耀出行”是吉利与戴姆勒联手共建的高端出行品牌,2019年底投入运营,目前已在杭州、广州和成都开展运营。耀出行初期采用梅赛德斯•奔驰品牌S级、E级、V级豪华多功能车,未来也将采用梅赛德斯•迈巴赫以及吉利旗下的高端纯电动车型。
出行公司离不开创新技术加持。2021年,曹 *** 出行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将面向公众,2022年亚运会举办期间,曹 *** 出行自动驾驶车队将扩大至数百辆级别。
创新驱动 科技 转型引领 汽车 “四化”技术变革
技术的进步从来离不开真金白银,吉利“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如今已见成效。
仅2019年,吉利研发投入就超207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63%。这一比例与国际一流 汽车 集团基本一致,反映了吉利研发水平的国际竞争力。
吉利在全球布局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及五大设计造型中心,研发设计人员2万多人,专利总数达17677件。
在中国杭州、中国宁波杭州湾、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吉利设立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
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吉利设立五大造型设计中心。
此外,吉利早些年收购的沃尔沃 汽车 在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及三大造型中心。
产品协同方面,吉利在无人驾驶、车载芯片、 *** 作系统、激光通讯等前沿技术方面持续提升能力。
今年,吉利正式布局商业卫星领域。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宣布自主研发的首发双星即将开启全面验证,今年年底,预计将完成两颗低轨卫星首发。卫星项目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 科技 生态链优势。
吉利正在主动迎接 汽车 “四化”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出行新生态。
作者 | 科技 物语
编辑 | 科技 物语
简单地说,激光雷达就是一种传感器,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是一种集激光、GPS定位和惯性测量装置为一体的重要传感器,其目前的发展脉络是国产化渐行渐近,应用范围越来越来广,而技术水平则一天比一天成熟。
一、国产,渐行渐近
激光雷达的国产化,可借用业内权威人士李远先生的比喻:将公司分为国外与国内两个类别,那么前期天平较重的一侧明显是国外企业,而现在国内公司正在天平的另一边不断加码,已逐渐平衡。
2019年,对于国产激光雷达企业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市场应用逐渐进入到实际的项目案例中。
近年来兴起自动驾驶浪潮,使本土激光雷达厂商逐步入局,国产工业级激光雷达产品已渐成气候。在国内智能电动车上,本土激光雷达公司已陆续登场,蔚来ET7上已经搭载了图达通,小鹏也选用了livox激光雷达,而广汽埃安搭载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
据资料,目前国产雷达企业应该有二三十家,如速腾聚创、禾赛 科技 、北科天绘、镭神智能等,还有大疆、华为等电子硬件巨头及传统 汽车 零部件巨头。
目前可分为两个流派,一类研发机械式激光雷达,另一类则直接锁定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在高速自动驾驶领域,禾赛市场占有率较高;而在低速自动驾驶领域,速腾聚创则是主要厂家。
至于大疆,华为,手笔更不同凡响。大疆在2020年8月就宣布实现了车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量产供应,并且价格降到千元级别。而华为,2016年进行激光雷达的技术预研,2017年做原型验证,2020年实现量产。国产雷达企业经过多年的坚持投入和经验积累,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深度耕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
进口激光雷达采购成本较高,因此,国产激光雷达低成本化,是其占领市场的抓手,也是国产替代的重要动力,说白了就是要价格低。
在今天成本为王的年代,高价雷达从来不是主流市场的选择,尤其在L3自动驾驶的应用上,国外雷达高成本依然是其落地最大障碍,国产雷达实现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过去,激光雷达动辄数万美元,如今,国内数百美元的雷达逐渐规模化量产。当然,成本下降空间、量产成熟度等诸多现实问题仍然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真正成熟的可用资源仍然较为稀缺,未来2-3年内国内激光雷达功能成熟落地依然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此外,和进口雷达相比,国内企业在供货及时性、功能定制化、服务配合度及渠道合理性等方面都有优势。特别是服务,是国产雷达的强项,由于距离近,服务方便,了解国情,没有语言障碍,一般来说,国产雷达的服务质理较高,能够及时排查和解决遇到的突发情况,保证项目的稳定运行。
因此,国产雷达企业,除了其本身的技术因素外,还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包括技术研发体系、稳定的供应链与量产能力,尤其是售后质保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成本需求,导致一些厂家牺牲性能降低成本来迎合客户需求,因此,国内有的低成本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是价廉,但在场景落地上存在隐患。
同时,激光雷达企业还面临如下风险:需求量存在不确定性、采用者量产规模化需要较长的爬坡时间、作为供应商,激光雷达要产生实际收入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诚然,激光雷达海外厂商在上游和中游都存在着领跑的优势,在技术和客户群等方面都领先于国内厂商,但在《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下,国内厂商近年来奋起直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国产化正处于机遇和挑战格外分明的时期,是激光雷达进口替代打基础阶段。
二、应用,越来越广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来实现精确测距的传感器,在广义上可以认为是带有3D深度信息的摄像头,其主要应用,可分为车用激光雷达和智慧物流运输激光雷达两大类。
无人化是智慧物流最重要特征,智慧物流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将会大量应用无人化技术——移动物流机器人和无人快递车,其主要核心元件就是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 汽车 本质是移动的四轮机器人,车载雷达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中国车企集体站在了特斯拉的对立面,力挺激光雷达导航,而不是视觉导航。
目前,部分 汽车 制造商陆续已经或宣布在新车上搭载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行业的爆发,为激光雷达带来新机遇。小鹏、蔚来、极狐、R 汽车 等多家 汽车 品牌都将带来搭载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量产车型。
相较于视觉 SLAM,激光 SLAM是目前最稳定,最主流的定位导航方式,地图精度高,无累积误差,从201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产雷达在客户的实际项目中应用起来,而不是只在车间进行样机测试。
由于激光雷达下游智能 汽车 ,智慧物流市场需求相对集中,同行压价成为常态,因此,企业必须另辟蹊径,拓展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寻求多元化市场,成为企业共同的选择。
在智慧物流领域,激光雷达应用范围也是与日俱增。不管是从搬运到仓储还是到物流,激光雷达都能够全面覆盖,并推广到智能港口,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服务、城市智慧治理等领域。
在港口等物流场景,激光雷达能保证货物抓取的准确性,降低人员 *** 作难度。在交通方面,激光雷达可以助力高速收费站口检测,保障通行车辆符合要求。在安防方面,激光雷达可以成为各种安全监控设备的眼睛。
激光雷达作为终端传感器设备,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除了AGV、无人小车、自动驾驶等新兴行业,还可以用在传统工业上,并且传统行业客户需求较稳定,价格空间好。在工业制造领域,激光雷达价值在不断凸显,在生产线上,其能释放物料监视作用,保障自动化运行。
激光雷达(激光探测及测距)是一项光学遥感技术,正日益成为替代传统测量技术(如摄影测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新技术。近年来激光雷达与无人机常常以组合拳的姿态出现在各种应用领域,往往产生1 1 2的效应。
法国激光雷达新产品与无人机配合,可提供端到端的激光雷达测量服务,实现常规地势项目设计任务,特别适合于土木工程、电力线路、林业和考古任务。
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也较广泛,激光可以穿透树叶的缝隙并生成显示树冠、较低的植被和地面三维点云,并且能够检测到单个树木和查看树冠以及植被的垂直剖面,用于森林火灾风险预测,森林察看等任务。
激光雷达 无人机还可以开展水域探测、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多样性检测、文物古迹修复等项目。大疆通过机载激光雷达建立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为文物古迹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在重建山西大同悬空寺的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要注意,没有一种通用的激光雷达架构能够满足所有不同应用的需求,许多不同的应用都有不同的外形体积、视场、距离分辨率、功耗以及成本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将会在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应用领域施展手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惊喜。
三、技术,一天比一天成熟
激光雷达技术一直在发展完善中,从激光器发明之初的单点激光雷达到后来的单线扫描激光雷达,以及在无人驾驶技术中获得广泛认可的多线扫描激光雷达,再到技术方案不断创新的固态式激光雷达、FMCW激光雷达,以及近年来朝向芯片化、阵列化持续发展,激光雷达一直以来都是新兴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代表。
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近年来高热度的新兴技术,其实有很大的技术壁垒。技术,不仅对于想入场的企业是挑战,就是对于浸润其中多年的企业,也是挑战。技术成熟与否,关系到落地应用,量产推广。技术成熟不只是可用,还要符合经济成本、适应不同场景,以及足够安全。
在业界,有激光雷达导航与视觉导航之争,其实,激光雷达有其优势,但怎样把优势以最大化发挥出来,需要技术的支持,目前部分项目被机器视觉方案取代,原因还是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不成熟。
随着国内智能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激光雷达领域已有多年积累的国内企业都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深度耕耘,但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深挖核心技术,在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上下功夫。
打破局限性是技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在两边都是墙壁的长而直的走廊,或者在动态变化很大的环境中,仅依靠激光雷达容易失去定位。再例如仓储机器人,激光雷达实现定位,存在成本高、只能实现二维地图下的定位导航、不能与人协作等等缺陷。
有许多场景,技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很难被规模应用,这个局限性怎么打破,需要企业去突破。也许万集 科技 推出的工业防撞激光雷达WLR-718可作为范例,其可以较好地应用到智能驾驶、车路协同、室外巡检等市场上。技术成熟,除了产品性能需要满足客户要求外,还需要考量产品匹配度、未来数据应用开发和功能升级等多方面因素。
激光雷达产业自诞生以来,呈现出了技术水平高的突出特点。从目前行业进展来看,基本上沿着两条清晰的落地路线,一条是将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冗余,在兼顾成本的前提下,牺牲一部分性能指标,同时重点弥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性能盲区,率先规模量产;另一条则是芯片集成等路线,寻求远距离感知的技术突破,并且大幅提升性能。
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每种激光雷达系统中采用的技术通常不仅光源不同,而且「测距」和「成像」方法也不同,只要从芯片化架构、混合固态激光雷这两大方向出发,结合企业的规模,多年的积累,走适宜于自己的技术路线,才是王道。
作者 | 冯锡荣
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十四五”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具体到高速公路领域,又将是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人们对美好高速公路出行更加向往、对高速公路出行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五年。
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资管)作为中交集团专业资产管理平台,其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便是致力于“让高速公路服务于美好生活”。近年来,中交资管在打造品质路、智慧路、生态路等方面积极 探索 ,为“美好高速公路”贡献“中交资管方案”。
01 全面参与建运
助力美好出行
中交资管主要聚焦资产管理、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及财务咨询等经营领域,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遍布贵州、重庆、湖北、广东、云南等省份;海外已参与塞内加尔两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正在跟进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项目。
截至目前,中交资管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超30条、收费里程超2500公里、资产总额达2500亿元。
为了不断给人民创造美好交通出行体验,中交资管不仅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品牌化、专业化、职业化和集约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在文明服务、节能环保、收费管理、机电维护、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标准”输出。
中交资管主动承担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列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发布了涵盖收费、养护、机电、服务区及安全管理5类运营业务的《中国交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标准化手册》,主编了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系列标准—收费服务要求》以及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标准》团体标准,参编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公路服务设施运营服务规范》,构建起了更加完整、更加科学有效的运营标准体系。
02 打造多样品牌
提升综合品质
中交资管立足于特色高速公路运营商定位,充分发挥“中交高速”路网优势,利用中交集团全产业链特点,积极挖掘路域资源和路产资源, 探索 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路衍经济”领域上拓展新模式和新产业,提升高速公路出行服务质量和智能服务水平,倾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特色交旅融合项目——“路游憩”品牌。
2020年11月,“路游憩”品牌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该品牌把“交通+产业+互联网”融合植入高速公路运营和服务中,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交旅融合项目和线上出行服务平台为实施路径,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和智能服务为目的, 探索 出“高速公路+ 科技 ”“高速公路+ 旅游 ”“高速公路+商贸”“高速公路+物流”“高速公路+咨询”“高速公路+培训”六大产业及可推广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为交通出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路游憩”品牌已在中交资管云南大板桥服务区试点。作为公司打造的首个创新服务区,大板桥服务区将集生态、人文、文化 旅游 、购物于一体,提供美好的高速公路出行服务。
此外,中交资管还 探索 “高速公路+能源”产业模式,在2018年成立了能源公司,以成品油业务为主线,并大力发展非油业务;从市场布局、产业链条、业务领域和经营方向上下功夫,两年来已建成并运营9组18座加油站,12座加油站正在办理建站手续,107座加油站正在商务对接,加油加气站经营新模式即将落地,产业规模初步显现。
03 建设智慧高速
提供智能出行
随着ETC的全面覆盖,高速公路逐渐实现一网通行,智慧高速公路转型势在必行。目前,中交资管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交通运输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在石渝高速公路涪陵至丰都段推动“车路协同”项目落地实施,打造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路线最长、路况最复杂、场景最全的集智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智慧云控平台在内的新型高速公路。
该项目已于2020年9月正式运行,成为重庆市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示范项目。自运行以来,项目持续推动智慧车载OBU安装,推动用户数量上升,以此为基础开展规模测试,用于提升车路协同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根据现有的数据测算,“车路协同”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加强了道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道路运营管理效率,未来通过功能优化升级和更高精度感知能力的部署,可为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体验服务,该项目也将助力智慧高速公路发展取得新突破。
04 坚守环保底线
打造和谐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交资管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开展星级服务、特色经营、景观改造、绿色工程计划,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高速公路。
全长300多公里的贵州道安高速公路和贵瓮高速公路是贯穿黔北至黔中的长距离大通道,途经多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经过2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极高。对此,中交资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保护环境,建设桥面径流监控应急处理系统,确保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在湄潭东服务区打造了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服务区的污水可通过预处理和人工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后循环再利用。
此外,在陕西榆佳高速公路,积极 探索 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处理及设备运行智能监测与实时检测系统应用试点,实现污水设备运行在线预警提醒监测和污水排放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电导率等常规指标参数实时监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中交资管还结合陕北地区日照长、阳光足等气候特征,在榆佳高速公路佳县西服务区试点打造光伏发电项目,该址装机容量达5368KWp,提高了区域内电力质量和性能,改善了用电环境,响应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号召。
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中交资管将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努力服务人民美好出行,创新发展模式;积极践行“三核五商”新中交战略,坚持“做实资产、做优资本”的理念,对标世界一流提升管理,培育运营长板、推动统一运营,不断丰富运营业态、提升运营质量、继续大力开拓国际运营业务,打造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全球一流运营商。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5293624
责编丨李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