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DNS IP地址,包括广东移动DNS,上海移动DNS,北京移动DNS,陕西移动DNS,江苏移动,山东移动DNS等共全国32个移动省份的DNS IP地址。列举一些如下:
DNS 用户数 国家 省份 地区 运营商 用户数排名(省份) 用户数比例(省份)
1124055 1111900 中国 陕西 西安 移动 5 984%
22113114369 1022100 中国 江苏 徐州 移动 4 517%
2111381062 633600 中国 山西 吕梁 移动 6 679%
2111381067 617700 中国 山西 运城 移动 7 662%
21820196130 594700 中国 山东 烟台 移动 6 254%
21113719126 582700 中国 山东 济南 移动 7 249%
21114013188 476400 中国 浙江 杭州 移动 16 216%
211140188188 404200 中国 浙江 舟山 移动 19 184%
21113617107 401800 中国 湖北 荆州 移动 5 298%
2111419068 298200 中国 江西 赣州 移动 4 391%
2111418568 262300 中国 江西 南昌 移动 5 344%
22113013133 259000 中国 江苏 南京 移动 8 131%
21113620203 189800 中国 湖北 咸宁 移动 9 141%
211137824 11700 中国 四川 未知 移动 28 012%
2111381802 176000 中国 安徽 淮北 移动 7 166%
21113713019 168500 中国 陕西 移动 10 149%
2111371303 163300 中国 陕西 西安 移动 11 144%
221179387 135900 中国 重庆 移动 6 175%
2111383066 128000 中国 北京 移动 10 111%
21820143 124300 中国 重庆 移动 7 160%
2111361926 119700 中国 广东 移动 27 021%
211137824 111000 未知 未知 未知 移动 3 174%
21820121132 95500 中国 重庆 移动 8 123%
211139529 93200 中国 贵州 贵阳 移动 6 196%
211138245180 92400 中国 广西 移动 7 103%
211138151161 91600 中国 福建 福州 移动 7 069%
21113617108 90400 中国 广西 南宁 移动 8 101%
211139530 89100 中国 贵州 贵阳 移动 7 187%
221130162223 84400 中国 安徽 安庆 移动 8 080%
21113732178 73400 中国 辽宁 沈阳 移动 6 055%
211138911 72000 中国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移动 7 135%
211142210100 69500 中国 湖南 湘潭 移动 12 058%
218202152130 68700 中国 新疆 乌鲁木齐 移动 7 165%
2111381803 63200 中国 安徽 淮北 移动 9 060%
2182071284 60200 中国 福建 泉州 移动 10 046%
21113820069 60100 中国 江苏 常州 移动(全省共用) 12 030%
2111381366 58800 中国 河北 邯郸 移动 6 030%
21113611250 55300 中国 上海 移动 19 058%
21114221099 51100 中国 湖南 长沙 移动 19 042%
2111375820 46600 中国 湖北 武汉 移动 18 035%
21113615066 42700 中国 上海 移动 21 045%
218203160194 42400 中国 甘肃 兰州 移动 7 125%
2211303360 42300 中国 北京 移动 17 037%
扩展资料DNS功能
每个IP地址都可以有一个主机名,主机名由一个或多个字符串组成,字符串之间用小数点隔开。有了主机名,就不要死记硬背每台IP设备的IP地址,只要记住相对直观有意义的主机名就行了。这就是DNS协议的功能。
主机名到IP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
(1)静态映射,每台设备上都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各设备独立维护自己的映射表,而且只供本设备使用;
(2)动态映射,建立一套域名解析系统(DNS),只在专门的DNS服务器上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网络上需要使用主机名通信的设备,首先需要到DNS服务器查询主机所对应的IP地址。
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在解析域名时,可以首先采用静态域名解析的方法,如果静态域名解析不成功,再采用动态域名解析的方法。可以将一些常用的域名放入静态域名解析表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RFC 2136对DNS的动态更新进行说明,RFC 2308对DNS查询的反向缓存进行说明。
DNS重要性
1、技术角度看
DNS解析是互联网绝大多数应用的实际寻址方式; 域名技术的再发展、以及基于域名技术的多种应用,丰富了互联网应用和协议。
2、资源角度看
域名是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是不可重复的唯一标识资源; 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域名成为标识一国主权的国家战略资源。
参考资料:
中国移动DNS IP地址,包括广东移动DNS,上海移动DNS,北京移动DNS,陕西移动DNS,江苏移动,山东移动DNS等共全国32个移动省份的DNS IP地址。列举一些如下:
DNS 用户数 国家 省份 地区 运营商 用户数排名(省份) 用户数比例(省份)
1124055 1111900 中国 陕西 西安 移动 5 984%
22113114369 1022100 中国 江苏 徐州 移动 4 517%
2111381062 633600 中国 山西 吕梁 移动 6 679%
2111381067 617700 中国 山西 运城 移动 7 662%
21820196130 594700 中国 山东 烟台 移动 6 254%
21113719126 582700 中国 山东 济南 移动 7 249%
21114013188 476400 中国 浙江 杭州 移动 16 216%
211140188188 404200 中国 浙江 舟山 移动 19 184%
21113617107 401800 中国 湖北 荆州 移动 5 298%
2111419068 298200 中国 江西 赣州 移动 4 391%
2111418568 262300 中国 江西 南昌 移动 5 344%
22113013133 259000 中国 江苏 南京 移动 8 131%
21113620203 189800 中国 湖北 咸宁 移动 9 141%
211137824 11700 中国 四川 未知 移动 28 012%
2111381802 176000 中国 安徽 淮北 移动 7 166%
21113713019 168500 中国 陕西 移动 10 149%
2111371303 163300 中国 陕西 西安 移动 11 144%
221179387 135900 中国 重庆 移动 6 175%
2111383066 128000 中国 北京 移动 10 111%
21820143 124300 中国 重庆 移动 7 160%
2111361926 119700 中国 广东 移动 27 021%
211137824 111000 未知 未知 未知 移动 3 174%
21820121132 95500 中国 重庆 移动 8 123%
211139529 93200 中国 贵州 贵阳 移动 6 196%
211138245180 92400 中国 广西 移动 7 103%
211138151161 91600 中国 福建 福州 移动 7 069%
21113617108 90400 中国 广西 南宁 移动 8 101%
211139530 89100 中国 贵州 贵阳 移动 7 187%
221130162223 84400 中国 安徽 安庆 移动 8 080%
21113732178 73400 中国 辽宁 沈阳 移动 6 055%
211138911 72000 中国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移动 7 135%
211142210100 69500 中国 湖南 湘潭 移动 12 058%
218202152130 68700 中国 新疆 乌鲁木齐 移动 7 165%
2111381803 63200 中国 安徽 淮北 移动 9 060%
2182071284 60200 中国 福建 泉州 移动 10 046%
21113820069 60100 中国 江苏 常州 移动(全省共用) 12 030%
2111381366 58800 中国 河北 邯郸 移动 6 030%
21113611250 55300 中国 上海 移动 19 058%
21114221099 51100 中国 湖南 长沙 移动 19 042%
2111375820 46600 中国 湖北 武汉 移动 18 035%
21113615066 42700 中国 上海 移动 21 045%
218203160194 42400 中国 甘肃 兰州 移动 7 125%
2211303360 42300 中国 北京 移动 17 037%
扩展资料DNS功能
每个IP地址都可以有一个主机名,主机名由一个或多个字符串组成,字符串之间用小数点隔开。有了主机名,就不要死记硬背每台IP设备的IP地址,只要记住相对直观有意义的主机名就行了。这就是DNS协议的功能。
主机名到IP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
(1)静态映射,每台设备上都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各设备独立维护自己的映射表,而且只供本设备使用;
(2)动态映射,建立一套域名解析系统(DNS),只在专门的DNS服务器上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网络上需要使用主机名通信的设备,首先需要到DNS服务器查询主机所对应的IP地址。
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在解析域名时,可以首先采用静态域名解析的方法,如果静态域名解析不成功,再采用动态域名解析的方法。可以将一些常用的域名放入静态域名解析表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RFC 2136对DNS的动态更新进行说明,RFC 2308对DNS查询的反向缓存进行说明。
DNS重要性
1、技术角度看
DNS解析是互联网绝大多数应用的实际寻址方式; 域名技术的再发展、以及基于域名技术的多种应用,丰富了互联网应用和协议。
2、资源角度看
域名是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是不可重复的唯一标识资源; 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域名成为标识一国主权的国家战略资源。
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云计算;混合云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07-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信息化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管理、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等方面,进而促进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的水平和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建设者。[1]高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就是建成一个信息化校园,即通过环境的网络化、资源的数字化、应用的智能化和表现的多媒体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提供全过程的支持与服务,全面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2]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通过十余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高校信息化水平已经得到长足发展,校园网、高性能计算中心、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已经在许多高校建成、运行,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储和服务器等设备耗资巨大,维护成本过高。随着师生对信息的需求量的剧增,高校不得不购买越来越多的资源、存储和服务器来对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而相应地需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和更多的维护运行成本。
第二,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由于高校各部门、各学院信息化建设通常各自为政,购入的服务器、存储、电脑等设备由于管理和维护等原因,在部分时间内闲置或等待维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三,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各部门基于自己的不同需求出发,在信息化建设中独立发展,自成一体,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系统之间兼容性较差,难以统一进行系统集成。
这种“高耗资、低效益”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功效,阻碍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采用混合云计算模式,对高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具有许多优越之处。
二、混合云的优势
混合云是云计算的一种部署方式,是公有云计算和私有云计算的混合。混合云将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让使用者能够同时利用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功能。采用云计算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终端使用者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和病毒入侵等麻烦;通过云后端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可靠的存储技术和严格的权限控制策略,用户可以放心地使用云计算的服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云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使用云服务器端的应用,实现随时随地的接入。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和不同 *** 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在云计算的应用模式中,数据保存在云服务器中,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同时访问和使用所需要数据。云计算有着便利的可扩展性,可以兼容不同硬件厂商产品,能够集群兼容现有低配置机器和外设以获得高性能,有利于节省信息化投资成本。
采用公共云和私有云联合的云计算环境,可以让应用程序运行在公共云上,让最关键的数据和敏感数据的应用程序运行在私有云上,让其他一些应用程序跨越公共云和私有云服务。公共云具有高可扩展性,但往往性能滞后。私有云一般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可扩展性却有限。而混合云则将两者的优点结合,消除了两者的缺点。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和出自节约成本的考虑,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灵活选择或并用,来构建具有动态扩展性、高可用性的资源中心和计算中心,形成混合云的应用模式。
三、混合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初探
1.利用混合云模式更新高校信息化建设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普遍采用的是自主建设、自行购买的模式,即学校自己投资购买基础设施设备,购买电子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购买和自主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信息管理系统,购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在过去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就为高校搭建私有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不同时期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和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如果采用私有云和公共云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云方式,可以把一些信息化应用配置在公共云里,采用按需付费的方式来减轻高校沉重的信息化建设负担;有效地利用、整合高校现有的硬件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将现有高校内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软件的采购成本,促进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条件下提高高校信息化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建设进程。
2.利用混合云模式开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构建私有云,让最关键的数据和敏感数据的应用程序保存和运行在私有云上,对于另外一些访问量较小、利用率较低的数据和购买的数据保存和运行于公共云上,各高校之间也可以采用共同租赁使用公共云基础设施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图1所示,高校可以整合现有服务器、存储等资源,可以在私有云中分别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过虚拟化、集群等技术面向各部门按需分配所需要的硬件资源;而对于学生上网、测试等所需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可以采用租赁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提供或多所高校联合共建公共云的方式来进行建设;可以把购买的电子资源(如超星电子图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全文数据等)、教学资源、试用数据库和测试数据等保存和运行于公共云,而把自己制作的资源(本校老师网络精品课程、本校特色数据库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采用学校统一构建和管理私有云平台、学校各部门按需使用的方式来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
3.利用混合云模式开展高校资源建设
高校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科研资源建设、数字博物馆和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目前高校资源建设处于“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访问”的初级阶段,师生要检索不同数据库的内容需要通过不同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分别进入各个数据库自己的检索界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已经把不同的资源按物理路径分别放在混合云中,采用混合云模式的资源建设方式需要将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和一站式的检索界面结合起来。师生通过云客户端界面检索,将用户请求提交给云计算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调配相应的计算能力,分析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调配存储在分布式云存储服务器的资源,将结果提供给师生,为师生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服务。
4.利用混合云模式开展高校应用系统建设
高校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应用系统(电子邮件系统、BBS、校园一卡通系统、个人网络存储空间和资源搜索工具、虚拟社区、校园网站以及各管理平台)、教学信息系统、科研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云计算的高可靠性和通用性,将所有的应用程序统一安装在服务器端,师生只需通过浏览器工具访问服务器即可实现各种应用系统和软件的使用和文档的编辑,用户的文件数据可以在服务器端备份。混合云计算模式下的高校应用系统应当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和师生交流的统一信息平台,让师生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学习、科研、教学、办公、交流等应用需求。
5.利用混合云观念规范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过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高校师生能够便利、快捷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应该采取统一的资源共享协议和信息化技术标准,实现云之间无缝集成和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一切从应用出发,一切为应用服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高校信息化设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6.建立健全区域性高校共享云计算环境
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院校可以将现有的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和多个“云”中,减少单个院校在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多个院系、专业之间共建共享云计算环境,师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利用率不高和信息孤岛等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
混合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如何在现有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基于云的资源整合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统一整合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不同厂商的云架构产品均不同,如何将不同的新产品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异构的资源如何利用中间件进行整合而实现共享和统一等。但是,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已是日渐明朗,云计算必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应用,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5):11-17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4]曹泰峰,李端明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8):167-170
[5]黄晗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的影响[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50-54
[6]张智勇,施游云计算技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5)
[7]李超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0(10):73-74
[8]杨克戎,韩兴顺云计算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0)
[9]孙柏祥云计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5):123-125
(编辑:金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